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阿来:网络文学的命名,包含了盲目的技术崇拜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11-16 20:07:49
1817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除了人,文学还应包含更广阔的世界
从《尘埃落定》到《云中记》,阿来在创作题材上似乎正在经历着从“社会现实”向“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面对这一问题,阿来回应,他的变化更多是循序渐进的,而这种转变更深层的原因,则来自于他对于“天人合一”这一古老命题的思考。
他指出,在人以外,文学还应包含更广阔的世界,包含自然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然界常常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托物言志”、“托物抒情”的文学传统都是通过自然事物进行抒发,杜甫这句著名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是例证。然而,叙事文学兴起后,“自然”却消失了,无论是《水浒传》、还是《三国演义》,书写的重点都是人与人。
“为什么《诗经》、《楚辞》中的自然在小说家笔下消失了?”阿来在讲座现场提出了这一问题。他认为,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中国文学缺少科学精神的体现。从新文化运动以来,胡适、陈独秀等人便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然而直到今天,科学仍然没有进入文学。另一方面,当下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值得引起文学更多的注意。他并援引卢梭、利奥波德等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的作品表达他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文化上,新与旧的辩证思考
在活动现场,阿来以日本汉学家《中华的崩溃与扩大》一书为例,指出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强大。在他看来,文以载道、抒情言志是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使人向善向美。然而鸦片战争后,求新求变成为主流。直到当下,“新的便是好的”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共识。
阿来却认为,在文化上,未必新比旧好。他以当下流行的短视频为例,指出这实则并不是一种全然的创新,因为在文字出现以前,图像阅读便已有之。同理,网络文学未必全然都好。他更尖锐地提出,“互联网只是一种媒介,但直接以网络文学命名,包含了一种盲目的技术崇拜”。网络文学貌似很新,但骨子里是很旧的东西,所谓霸道总裁、宠妃这些题材,与传统文化中的至善至美正完全相反。
面对这种现状,阿来提到,在新文化运动时,当时的知识分子便讨论了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他们认为诗学中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或许可以构成中国人的信仰。阿来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可能。当下的中国文化所面对的,正是“拆了旧房子、新房子还没建起来”的特殊时期,因而不能只做拆房子卖瓦的事。
在死亡中,是否有美的东西?
在阿来新作《云中记》中,他将焦点对准了汶川地震后的云中村。小说讲述的是,震后拥有上千年传统的云中村集体移民到平原。祭师阿巴却穿过山林田野,来到村里每一户人家的废墟前,焚香起舞、诉说过往。张光芒认为,在这本书中,阿来有意回避了灾难文学中常见的灾民心态与苦难情结。
面对这一问题,阿来回忆起汶川地震后,他在灾区担任志愿者的那段经历。在他所去的小镇,二十多秒的地震带走了一半的人口。而幸存者面对一具具腐烂的尸体,大多报以痛哭。这也让阿来开始思考,面对死亡,中国人是否只有痛哭一种态度?在死亡中,又是否有美的东西?
阿来由此想到了莫扎特面对死亡而作的《安魂曲》。在他看来,《安魂曲》中包含着一种面对死亡的期望与希望。当肉体不能维系时,人便常常会渴求灵魂的存在。这是一种自尊的哀伤、一种美丽的期待,这当中既有对自我的同情,亦是对天下众生的悲悯。
换言之,面对死亡与灾难,众生平等。而中国的灾难文学、战争文学却往往只停留于个人记忆、民族记忆,缺乏一种普世的人文关怀。《云中记》所做的,正是在灾难文学中,注入更为宽广与普遍性的关怀。
1992年伊朗电影《生生长流》剧照,电影讲述的是1990年伊朗大地震后,劫后余生的村民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悲哀神态,反而积极投入灾后重建,更加珍视生命,一对年轻夫妇甚至在地震后第二天就举行了婚礼。
在讲座的最后,阿来再次回到“文学的生命”这一主题。他提到,文学对他而言永远是一个不会终止的启蒙过程。他并以福克纳、海明威等作家为例,讲述文学为他带来的强大的人道主义的洗礼。他进一步指出,未来的文学将会是歌德所言的“世界文学”。文学将不再局限于民族与国家,而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在他看来,科幻小说与自然文学正代表了这种方向。
此外,他认为,文学之特殊性,不在于故事,而在于语言。中文正是一种拥有很强音乐性的语言,因而中国文学也不应仅仅满足于叙事,更应进行语言之美的探索。面对当下个人的语言的消失与套话的盛行,他希望,文章之美与修辞之美能够渗透到人的精神生活与情感生活中。
作者丨王一平 编辑丨李阳 校对丨薛京宁
#网络文学
#命名
#包含
#目的
#技术崇拜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的光与暗:有人年入百万,也有人中途下车
0
3853
写手发布
2024-01-19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2023,中坚力量何以稳步提升?
0
3756
写手发布
2024-01-25
文化新闻
短篇故事丰富网络文学生态
0
3180
写手发布
2024-03-14
文化新闻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发布 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超5亿
0
3710
写手发布
2024-04-29
文化新闻
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
0
3618
西米斯
2024-05-03
文化新闻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广告收入首次超过订阅收入
0
2995
写手发布
2024-07-13
文化新闻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一半的网民都在“追文”
0
3082
写手发布
2024-07-16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就一定要日更万字么?也可以越写越短
0
2676
写手发布
2024-07-17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的“流量玩法”与“免费逻辑”
0
4320
写手发布
2024-07-29
文化新闻
「番茄·网络文学爱心基金」更新公示,放宽帮扶标准
0
3362
写手发布
2024-08-0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急缺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方向的期刊写手,加VX
急缺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方向的期刊写手,加VX
急缺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方向的期刊写手,加VX
4
急缺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方向的期刊写手,加VX
5
听名家说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有影视转化价值?
6
「看关注·品人生——2025,我读《特别关注》有感」有奖征文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