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实体书店求生:疫情期间收入难抵水电费,有的已经结业

[复制链接]
sunnydays86jin 发表于 2020-3-26 1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文 | 张楠茜
编辑 | 林鹏
摘要:实体书店的生存之困在这个春天更加凸显。2020年2月24日,单向街书店公众号发文《走出孤岛,保卫书店丨坚持了15年的单向求众筹续命》,当天该文在朋友圈刷屏。关于实体书店,最新的新闻是,3月的一天,“淘宝网红”薇娅和包括精典书店在内的5家独立书店店长与许知远连线,讨论疫情之下的书店现状,并售卖书籍和文创产品。数据显示,今年 2 月全国 90.7% 的书店选择停业,超过 99% 的书店没有正常收入。
结业的通知发出后,浙江嘉兴市海盐县的独立书店“乌托邦”开始了书籍甩卖,一周内卖出的书,比过去两年都多。书店老板小童写了篇文章,得到许知远等业内人士的转发。
“曾经想象过无数次结业的样子,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或许在这个时候选择结业,也不算太丢脸吧。”他不否认过去几年,自己的书店持续亏损,温饱难续,关门是迟早的事,而疫情是压倒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2月初,全国中小书店联盟“书萌”在线发起书店现状的问卷调查,收到全国350份反馈:受疫情影响,87%的实体书店暂停营业,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独立书店,超77%的书店预计坚持不到三个月,房租、人员、货款成为压垮实体书店最重的负担。
还有更多书店在继续营业。位于上海的神兽之间书店今年1月才开业,2月10号复工后,每天到店里的客人不到十人。店长蒋巍发现,在借出去不多的书里,很多是和瘟疫相关的,能看出人们有困惑,希望在书里寻求答案。
虽然每天的收入刚够支撑水电费,但他坚持开门。晚上从书店出来,走在两边都是梧桐树和老洋房的小路上,有小店还亮着一盏暖黄的灯光,“看到该亮灯的地方还是亮的,心里总会觉得踏实一些”,他说这也是自己开书店的一个原因,“把灯亮着”。
对于未来,蒋巍不敢想太多,能撑多久算多久,“我们是新开业的书店,总要活得比这次的疫情长吧?”
以下是两位书店人的口述:
小童,浙江嘉兴海盐乌托邦书店店长,已经发布结业通知
小童在打包书店里的书籍,以“盲盒”的方式打折出售。受访者供图
2月25号那天,我们发布了书店结业的通知。开了四年书店,我想过很多种关门的场景,但没想到是这样的方式,疫情也算是自己找的一个“台阶”下吧。
像这次结业,也可以说我们是在“卖惨”,以盲盒的方式打折售卖剩下的书,从2月25号到3月1号就卖了将近三千份,比我们前两年买的书总共加起来都多。没想到,我的书店最受关注的时候是它倒闭的时候。
往年的春节和2月份,生意会很好,我们能把上半年的房租做出来,再填补一点工资,这样坚持到6月,没资金了,但7到9月份是暑假,学生放假了,生意又会好一些,再把下半年的资金做出来。
1月24号到2月23号,书店没开门,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最大头的房租负不起了,我还欠着员工的工资、投资人的钱。
书的渠道价是55折到75折,一天卖掉三本书的话,一本书利润最多到20%,那么30块钱的书,就挣6块钱,按现在开业的情况,每天能卖个两三本不错了,光水费都覆盖不了。
书店楼上160平米的场地,每个月会举办读书会、独立音乐现场演出,还会播放一些小众的电影,最多能容纳一百多个人。2019年11月,我们把今年的计划都做出来了,上半年大概排了30来场活动,现在都取消了。
乌托邦书店曾经的样子。受访者供图
浙江今年春节天气冷,总是下雨,往年大年三十晚上还会有人约朋友来喝茶聊天,今年大年三十下午就没有客人了,然后疫情就来了。我们一直到2月才开张。
我老家在湖南乡下,1月23号回去,带了两本书,计划在家待个四天,早点回去看店,但是没想到疫情管控越来越严,在老家待了一个月,两本书都看完了,又买了两本书。
这个月也是我人生中很崩溃的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是凌晨四五点入睡。书店的股份有一半是别人的,我心里有负担,因为所有书清仓可能都还不上这个钱。
我以前是做装修的,2015年开了咖啡馆,2016年改成这家书店,刚开始读书的氛围不好,甚至有人在店里打牌,书也比较少,2017年,店里也就只有3万块钱的书。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出经验,慢慢给客人提供租书的服务,又把活动做起来,服务固定和小众化的人群,这样店里的气氛好了,进的书也越来越多,质量更好。
但是经营层面,解决温饱都很难。我自己在店里工作,不拿工资,女朋友也在帮忙,再加上一个兼职,工资都不高,但店里还是在一直亏损,每年大概要净亏5万块钱。
稍微好一点的时候,是2018年底,主要是做市场比较好的儿童绘本,连续三个月有盈利,每个月有1万块钱的收入,扣掉人工成本和各种杂费,还有三四千块钱的剩余。
现在反思自己,做书店这几年有个误区,觉得书店一定要以书为主,把实物这块看得特别重,买了很多高品质、外观好看的书,店里的书以文史哲、摄影艺术类为主。因为我想让读者的时间有价值,而不是提供一些毒鸡汤。
乌托邦书店外观,现在书架都已经清空了。受访者供图
后来我把自己的单身公寓房卖了,还找几个朋友投了点钱,调整模式,希望能再好好做几年。2019年过完年把书的份额增加了一倍,还在4月份重新装修了书店,但也就一年的时间,卖房子的钱加上借的钱就花没了。
去年开始,我们的整个现金流陷入了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店里书最多的时候有100万的码洋(编者注:“码洋”是图书出版发行部门指全部图书定价的总额。)按最便宜的进价算,6成价格拿到手,这些书就等于60万现金放在店里,但只是作为摆设,不能变现,变成了一堆货物,每天最多收入一百来块,还要除去人工成本、水电费用。
书店叫做乌托邦,是希望以乌托邦的理念,自由、平等、分享的方式,倡导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所以这个空间很重要。
也有人跟我讨论过,实体书店关了,可以在网上开一个书店。但我觉得那只能叫一个商店,违背我开书店的想法了,而且也竞争不赢那些大的专业书商。开书店不是说只是卖书来维持生存,更想传递的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
以前我们的民谣现场,晚上十点结束,点个夜宵,两个桌子拼一起,大家在阳台上坐着聊天、喝啤酒,到凌晨两三点也不觉得疲惫,这也是我坚持开书店的一个原因,在那些夏夜凉风的瞬间,聊着天,我觉得这就够了,很满足。
像我们这样的书店,风吹一下,就倒了下去。未来可能也会有一些新的实体书店的模式,或者有人在尝试了,但目前我们是很难。
之后我打算做回装修的老本行,有些书卖不掉的,再建个三十平米的书房放那儿,保留这个空间,有愿意来的朋友,把酒言欢,大家还可以坐一起聊聊天。
蒋巍,上海神兽之间书店店长,书店正常营业中
蒋巍在神兽之间书店。受访者供图
我们是上海市黄浦区一家新开的书店,2020年1月2号开业,营业20天,春节放假,再复工是2月10号。
疫情前通常晚上九点钟关门,一般每天100多人到店,有活动的时候会更多。现在刚复工,晚上会提前两小时关门,最开始,到店的客人每天不超过10个。2月营业收入超过了水电费,我们店外的LED屏公布了这个业绩,主要用来自嘲。
现在,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到店里,对大门扶手、书架、桌台进行清洁和消毒。九点,陆陆续续有一些来买咖啡的白领。店里特别开设了一个挂衣服和口罩的区域,书桌上摆了消毒液,墙上贴着设计师朋友专门制作的防疫海报。
很多客人在附近上班,上下班习惯来买个喝的,借个书,最近大家借的书也能看出困惑——瘟疫、生物方面的会多一些。复工之后,有一些在附近上班的人,会过来买个杯咖啡,在我们这里坐一下午,不回办公室办公了。
我们书店在上海8号桥创意园区,老国企厂房重新设计改造后,多面向青年创意工作者,周边外企也很多。白领吃完午饭或下班后,会来逛一逛。刚开业的时候,还有些年轻人专门从很远的地方过来,但是现在四周都冷冷清清。
记得书店刚开业的时候,我有看到消息说武汉有传染病,还想,如果变成“非典”,那真是“点儿背”,后来有专家出来说没有人传人,我说那就没问题,再后面,事情就来了。
现在最大的开销是房租,上海市各个区基本都有一些减免政策,但具体怎么免,目前还没有定论。另一块的大开销就是人力成本,日常运营的杂费,这一块我倒觉得没必要去削减,正常开店。
神兽之间书店内部。受访者供图
我们整个书店的面积200多平,三个员工,主要的业态是书,还有个隔音的活动空间,有舞台,专门用来做读书会、戏剧、乐队表演等活动。本来规划了年后高频的活动,理想状态是一天一场,因为刚开的店,要有活动引流、带来热度。二月底就准备了一个沉浸式的小舞台剧,以书店为背景,现在都中断了,估计要延后一个季度以上。
我是学经济出身的,爱玩豆瓣的文艺青年,一直比较关注书店,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还去应聘过上海老牌书店的兼职。但这么多年了,也没看到市面上有新的书店的玩法出来,所以想趁着自己还算年轻,能抓得住年轻人兴趣点的时候,试一试。
一年前,我开始想开一家自己的书店,那时候还是个小白领,一边上班,一边完善商业逻辑,和一位老师沟通好了书籍的知识体系,又找场地,后来发现开书店当副业来做,精力不够了,所以我辞职,全职做这件事。
自己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改变,刚开店的时候还是挺紧张的,现在体重已经掉到了大学的状态。我平时在家里是不会去关心东西怎么放的人,但那天老婆去店里,很惊讶地发现,我一边走一边把书摆正了。
书店给气味相投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空间。开业前一天,我在店里搭一个黑胶唱片的墙壁,有个路人停下脚步,和我交流了几句唱片的事情,这种感觉就很不错。
神兽之间店内的一面唱片墙。受访者供图
同行都鄙夷网上的电商卖低价书,破坏行业规矩,但我自己觉得,读者选择买便宜的书,是天经地义的,纯粹从零售角度来说,书也是商品,开实体书店的没必要去对抗不可逆的强大商业逻辑。
所以我在探索一些新的玩法,干脆不要图书零售的利润,和线上的价格一样,这样能心无旁骛地推荐自己觉得好的书。店里显眼的地方,摆着很多10年甚至20年前的老书,封面和装帧有久远的时代气息,但它内容过硬。
我店里的书籍密度不会很高,200多平的空间,有两三千本书。选书是严选的思路,书都会按照程度和逻辑分三档,a、b、c,希望达到很好的通识教育的作用,而不是推荐随大流的畅销书。
店里的客人,一拨来看书,一拨来看活动,两拨人能互相了解,这是我开店的初衷。书店名字叫神兽之间,神是逻辑,兽是审美,两者能融合,是很善的一件事。
从我自己的成长体验来说,年轻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但生活压力很大,如果有一个空间引导年轻人继续保留住好奇心,开拓眼界,而不是只是在工作或者专业上提升,人能更完整。
唱衰实体书店的说法已经很多年了,但我认为2016年之后,书店业是比之前要更好的。眼下的几个月压力很大,这个趋势不会因为疫情改变,大家天天在家里隔离,快被逼疯了,想出去遛一遛,逛逛书店,这是人的本能需求。
疫情期间店内新装饰的一面墙。受访者供图
作为书店的老板,可以说,我们不一定是受冲击最大的一个行业,但是书店能寄托人的情怀在里面,所以会苦情,“哭”得比较好听,有人愿意买单,我觉得没问题,但是我的风格不是这样,我不太喜欢“卖惨”。
这个书店投资了不止百万,但总不能开两个月就关门,我们是新开的店,应该比疫情的生命力要强一点吧?
最近我跟店员说,正好线下没有很多事要去打理,可以精力花在线上内容输出,做些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发了很多微信文章,运营公号和微博,也算是给疫情之后蓄能。最近,店员还做了一些线上视频内容的输出,推介了一些书籍,比如《现代主义烹调》。也借着三八妇女节,推送了一长串女性主义的书单。妇女节的最大意义不是让女性感到快乐,而是借此契机引发关于劳动、独立、自由的思考。
最近几日的客流量比刚复工的时候好一些,但并不显著,目前还没考虑过恢复店里的现场活动。
晚上下班,走在两边都是梧桐树的路上,看到有一些明明没有生意的小店,也还开着门亮着灯,会让我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暖。该亮灯的地方,还是要亮着灯,我也会把书店的这盏灯继续亮着。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