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杂文] 王小波的3篇文章解开了我持续7天的写作困惑

[复制链接]
丝丝丝c 发表于 2020-4-17 09: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值得易读
当今说起追求绝对自由的生活,王小波的名字是一个接头暗号,我们用它来辨别同类。然而,回首他“关怀社会与人类”自由思想、诙谐文笔之前的日子,王小波的“愤怒”就没有停止过。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王小波

他以愤怒来点燃“斗志”,用优势思维建立了自卑的补偿。他相貌丑但从不虚伪;他用一生来学习,他的生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被点燃的一生

在很多人眼里,王小波的45年很长,因为他这一生留下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值得很多人用很长时间去探索。能把“思考的痛苦”看作成长的人很少,王小波就是一个。他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因为他知道人需要终身成长,成长就要伴随着痛苦,痛了才会快乐。

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王小波


王小波的3篇文章解开了我持续7天的写作困惑-1.jpg

王小波奋斗的一生






王小波内心是诚实的,因为他从不掩饰“思考的痛苦”之外的痛苦:动荡时代被迫吞下的猪食,老旧文学思想的纠缠,生命中难以消化的愁容。他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人,一个总有侠义心肠、心怀天下的人。但是很多坏事都加在他头上,很多没干过的事也赖着这位善良的人,他觉得自己很像堂吉诃德,于是他也称作自己是“愁容骑士”。

懂得幽默的人更懂得随机应变,王小波用一生来学习艺术,艺术使他从理性严谨思考中体会到自由思想的感性力量,以及感受到爱情的真谛。

王小波的3篇文章解开了我持续7天的写作困惑-2.jpg

王小波对文字的艺术感受






读他对文字艺术的感受后(如上图),使我理解了生活是用来满足幸福的,不是用来满足生存的,过得幸福才有感觉,发掘每一份微小的快乐时光,享受着快乐才是生活。同时也包括那些丢掉痛苦的时间:如扒下裤子坐在马桶上舒服地排泄;脱光了衣服抖下时代附着的灰尘;消除惆怅的表情准备去睡觉;就算是在这些时候,王小波仍旧比我们勤奋,因为就连这些时候他也不忘思考,所以能在他深邃的眼神里看到思想的直白、深刻、平等。也就是这种感觉点燃着我们的斗志,启蒙着同类人的思想。

我有时候写作思想会堵塞,欲言又止;有时候看不惯网上的观点,产生情绪。此时我就特别想念王小波,幻想着重读他文章的时候,就与他在现实中对话一样。



王小波教我《如何诚实的生活》

生活会在你度过20岁生日以后问你几个问题:大学毕业以后找份好工作,30岁以后成家立业,35岁保证不失业。我们给自己定的这些目标,足够诚实吗?

我大声读王小波的《如何诚实的生活》。此时,我感觉王小波就站在了我身后,他轻轻地拍着我肩膀,翘起嘴角无奈的告诉我:“兄弟,如果你如此轻松的定下目标,那么你的选择会很浮嚣。”

王小波的3篇文章解开了我持续7天的写作困惑-3.jpg

王小波谈浮嚣






听了他的话,我觉得自己有些时候的诚实是在他人话语下的诚实。比如回答老师的问题,尊重长辈的话语。老师教我们要做好学生,前提是要“听”老师的话,否则就是坏学生;长辈说那些还有那些事情绝不能做,而他们自己却在做。可当有一天我们脱离了这些环境,独自思考自身目标的时候就会变得浮躁、不够踏实。

王小波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想着这些,他则放松了很多,坐了下来告诉我:“我们在浮嚣中追逐诚实,才能在以后看清楚更多的事实,如果你感到痛苦,就执着地做一件事吧,总而言之,干什么都好,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哦,对了,再送你一句话,以小喻大,这也是我对生活的态度。”说完后,他就消失了。

我特别感谢他心平气和的这样“教”我,这是我在其它书本里看不到的,他是在用自我诚实的心打开我内心的诚实。

【总结】以小喻大的生活态度:从小事或者小部分比喻大事或者整体的事物。小事不能马虎,也不能轻易下结论,生活无小事,处处得留心。所以我们不能向懒惰、虚无投降,要战斗一生。

王小波告诉我《我的精神家园》是自由思想的基础

关于人们一直追问王小波的个性独到的思维是如何成长的,以及自由派思想的形成,关于这些我也总想问问王小波。

于是我找到《我的精神家园》这一页,刚打开,我就被一道光线吸引进去了。

眼前的场景是儿时的王小波与他哥哥王小平正在敲被父亲锁着的书柜子,两人蹲坐在一起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四处张望,突然看到王小波站起来朝客厅走去,从他那灵动的眼神可以看出来要执行“火中取栗”的方法。不一会儿就成功的取得钥匙,并像调皮的猴子一样蹦跳着与哥哥汇合了。哥哥还鼓励着弟弟说到:“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随后,看到两个人一起偷着看书,看奥维德的《变形记》,探索内在的心灵世界。我从两个13岁孩子的笑声中,能体会那种精神正在释放着光辉,互相影响着。

王小波的3篇文章解开了我持续7天的写作困惑-4.jpg

王小波与哥哥一起读书






我在一旁看,居然落了泪,两个人童年的这种互通正是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的内心世界。

此时耳旁也出现了成年王小波的声音:“儿时的精神家园总会让你回望的,这就是我一切思想的基础,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就如我是那么热爱写作一样,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人总有一条路要走,最好是人文事业,如果被别人逼着走路,可能就不会有精神家园了。”

听完王小波的这句话,我也突然理解被父亲打过的恐惧为什么至今都无法释怀了,因为我没有那么热爱与坚持一份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人文事业。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也要找到身边最熟悉的人,与他产生对人文事业的共识,请求他帮我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总结】王小波就算被逻辑学家的父亲揍,把耳朵揪成了钩子样了,他都不觉得痛苦,因为有一份热爱在心中,那就是写作。在选择写作这件事上,他还是遵从了童年里最初的“星空梦想”,那是他的精神家园。也是他形成自由派思想的重要基石。

王小波的爱来自《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

关于王小波的爱情,我是不太敢去谈论的,因为它是一个别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往往会被两个人各自珍藏的。我就算读完王小波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不能真正了解他爱李银河的内心。

今天,我虽然看不到他们内心的爱,却可以通过《用一生来学习艺术》的感性思维来唤起我们内心的爱,是否会产生共鸣,还请您来聆听倾述:

王小波的3篇文章解开了我持续7天的写作困惑-5.jpg

王小波与李银河






艺术,在理科生眼里曾经有这样的说法,化学老师讲实验的艺术;计算机老师讲编程的艺术;科学可以判断真伪,艺术的真谛就是叫人感觉好,甚至是完美无缺。王小波在美国的时候体会到美国人很少读文学的书,所以他们对《廊桥遗梦》如痴如狂,所以王小波认为没有艺术修养的美国人容易满足。但是在法国就不同,欣赏文学作品是法国人的生活,所以法国人需要很好的作品才能满足、感动他们。王小波觉得艺术逻辑可以形成一种写作线索,尤其是在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情人》的故事情节中体现出来了。

把艺术逻辑作为线索就能找到爱情的线条吗?

如果你硬要说爱是美丽的,那么就不要用规则来限定,就如王小波说《情人》不按照时间叙述,而是用艺术逻辑。艺术让人感受到不可以马上满足的美丽。就如我们去读文字来感受文字的美,按照幸福过的日子来享受生活,这里也包括王小波给予李银河的爱,这些都是有“有味道”的感性思维,是可以追忆的艺术人生与艺术生活。

【总结】艺术的美好体现在它是不断地满足精神需求。这些你最初的爱好有关系,比如喜欢弹琴、跳舞、唱歌,或者是喜欢写作,第一次坠入爱河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因为它们在领跑你的精神。



2000年以后,颠覆文学的下一个“王小波”在哪里?


王小波的3篇文章解开了我持续7天的写作困惑-6.jpg

王小波的自由派






2000年以后商业高速的发展,文学市场被“交易”占满了位置,我们拥有了“最佳富豪榜”,却缺少一个颠覆创新文学的排名榜。2012年,文坛因为莫言又热闹起来了,即便如此,莫言代表的当代作家对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束手无策了。

我在想,90年代的日本与中国台湾内向派作家就是在经济大变革中生成的,他们不拘一格的表述内心,成为文学新的动向。王小波所说的自由派,也有可能是由内而生的新一代,他们描述现代城市孤寂青年的自我存在,强调自我感受,个性化。用虚幻的角度表达这个时代的不安与创造性,或许这个叫做内向世代的文学派正在来临,是否能接过王小波自由派思想呢?大家拭目以待吧。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