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请作家连做七场直播,书店守望计划给我们的启示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0-5-8 14:07:44
1750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疫情发生以来,书业内部发起了各种线上直播活动,有嘉宾对谈、读书分享、云游书店、带货卖书等等。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各类线上直播更是“遍地开花”,叫人“眼花缭乱”。
其中,由腾讯新闻华文好书于4月23日至29日发起的“书店守望计划”邀请七位作家——李修文、沈奕斐、李敬泽、梁鸿、黄德海、路内、张执浩分别做客武汉物外书店、上海志达书店、北京小众书坊、北京单向空间、上海钟书阁、上海作家书店、武汉时见鹿书店,展开七场直播。
在直播中,作家们也“李佳琦”附体,为书“吆喝”,为书店助力。比如李敬泽在小众书坊的那场直播达到图书成交单数137件,成交金额11141元,引起了文学圈、书店业与
出版
界的共同关注。
现场:“一探”作家的朋友圈,并有一份特别的纪念
回顾七场直播,“书店守望计划”发起人王姝蕲表示每一场都有“不同的玩法”。比如在李敬泽那一场,购买五本书可赠一份“每日一云”日历,读者若留言说明自己的生日,李敬泽便会在日历中的那一天写上一句话;梁鸿在单向空间的那一场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与读者之间的互动非常精彩;再比如路内在作家书店直播时,把自己珍藏的小物件也带上赠送读者;沈奕斐谈家庭关系时直接拉了老公出场。
“每一场的直播弹幕都非常有趣,也可以说是‘作家的朋友圈’。”王姝蕲说,梁鸿直播那场,大家开玩笑说许知远滞留在日本,要卖书给他凑机票,结果许知远本人就带着“听说在给我凑机票”跑进了弹幕;李敬泽直播时,徐则臣在弹幕中怂恿他现场写书法送原件;黄德海那场,李洱留言玩笑说:“听说要把我卖了”;当梁鸿在弹幕里当吃瓜群众时,还被《十月》编辑季亚娅“逮着了”,上演了“在线催稿”;孙甘露化名“上海流水”,每场必到,在线学直播;张楚、阿乙等都在热情下单。
热闹的互动之外,七场直播的销量也相当可观,最高的两场成交金额上万。“在我们的观察中,要做好一场直播,书店自身的配合非常重要。”王姝蕲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比如直播时链接图书的库存保证、与带货嘉宾气质相符的图书或文创推介、赠礼与包邮服务等因素,都对观众的实时下单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几场直播的书价都比同期大型电商平台上的价格要高,但我们为这些书添加了只有在直播时下单才有的附加值,比如书上的作家签名及2020.4.23世界读书日的日期,以及赠送出423套纪念版‘书店守望计划’藏书笺。藏书笺上有李敬泽的书法《守望》,也有杨宏伟版画《十月》《美丽的天空》。也就是说,作家签名、买书日期以及藏书笺一起构成了一份完整的纪念意义。”
在王姝蕲看来,读者在未来的任何一个时间点翻开这些书,都能想起在2020年实体书店备受冲击亟需帮助之际,自己曾与作家一起贡献过的力量,“这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纪念与怀念。”
作家:谈不上喜不喜欢,但值得一试
那对于作家来说,面对镜头、直播带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评论家李敬泽一开始还以为“做直播”就类似于参加过去的读者分享会,连手机都没带就坐上去了。等人往那坐好,他发现自己得对着手机。等身旁的主持人奔着卖书聊起来了,他这才理解:“噢,原来是要当李佳琦啊!”
“当时有点懵,有点调整不过来,但要努力调整。而且本来也想好了,要帮助疫情时期困难的书店。”事后李敬泽想,线上直播确实和通常说的传统分享会有很大不同,“分享会基本是‘我说你听’,最后读者提问。但是线上直播的互动性是更强的,实际上你要不停地看弹幕,不断对弹幕作出回应,和观众对话。但是我那天也看不清弹幕上的字,只能跟着主持人的节奏走。”
“应该说,线上直播和过去的线下分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比如过去做对话或者分享,你怎么能看手机呢?现在要盯着手机看。”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没有觉得新模式有什么不好,我对它也没有特别大的兴趣。但我意识到,它可能成为未来,哪怕是疫情结束以后,在互联网生态中的一种常态模式。”
作家梁鸿也向澎湃新闻记者坦言,做线上直播确实挺有挑战:“在线下,你能看到观众表情,你知道他在。即使他头低着,你也知道他听见了。”
“这次我主要想帮助书店,但对于能带多少货,我并没有信心。因为书不同食物或其它,它是个慢热的事情。”她表示,“作为写作者,我还是想讲内容,忍不住就讲起了书,卖货却亮不开嗓子。作家也不见得时时都在写作,偶尔出来吆喝几声,也还是不错的体验。但经常做的话,可能就要因人而异了。”
除了适应镜头,适应“吆喝”,作家们也要面对“技术上的考验”。比如评论家黄德海提到,因为弹幕不断,自己的介绍随时有被打断的可能,他要记住之前“中断在哪里”,后面接着讲下去。为了做好推介,他还特别花了两天时间“温习”要谈的书。“伟长跟我讲,内容既要准确,又不能太深,还要注意生动。这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也是一边讲一边学。”
在他看来,线上直播与线下分享最大的不同是对书的推介必须言简意赅:“在线下,我们可以慢慢讨论一本书的内容,会谈得比较深入。对于直播这样的新形式,谈不上喜不喜欢,但既然对读书与书店有益,就值得一试。”
作家李修文也说,自己对于这样的直播还算适应。“交流还行,带货能力有待加强,不过这可能只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还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陷入困境的书店。希望大家早日去实体书店买书,实体书店不仅是卖书之处,也是同气相求之所,它是无可替代的。”
书店:读者黏性是最需要去维护的
“直播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和读者互动的狂欢,它的效果不完全取决于卖了多少东西,而是嘉宾在两小时里与观众创造了怎样的互动,包括留言、提问、小礼物、抽奖等等。”评论家、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称,“在这一系列的直播里,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益。它毕竟是一场助力书店的活动,所以我们反复强调观众下单的每一本书都是在帮助书店。我们希望大家也因此关注到实体书店,等生活恢复后,常来书店。这个理念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
钟书阁芮欧店店长原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4月27日钟书阁直播那场有近40万读者在线观看,销售额相当于他们现在三天的营业额总和。当晚直播中的链接图书一律88折,华东地区还享包邮服务。
在她看来,这一场直播的销售转换率之所以高,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直播带货官本身就是著名作家、评论家,有自己的读者粉丝群;二是腾讯直播平台的流量加持;三是世界读书日期间的社会效应。
“但是我们的困难不止两三天。”原扬直言,“钟书阁在天猫也做直播,观看人数最高时有13万人,还远远不够。未来我们在图书内容推荐、带货官培养上,都还需要时间和心血。”
“书店守望计划的出发点很好,对书店也确有扶持和帮助。”上海作家书店负责人姜海涛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疫情期间书店收入很受影响,作家书店至今尚未开放二楼咖啡区,也就是除了图书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从当晚两个多小时的直播效果来说,比平时可观、可喜多了。”
“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进行在线观众的直接转换。”姜海涛提到了近期实体书店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线上“吆喝”好了,读者扭头就到折扣更低的电商平台下单了。
“所以在作家签名本之外,我们也为读者推出了丰富的礼品。换言之,虽然我们没办法做到电商那样的折扣,但一定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书店的真诚。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想这次直播只是纯粹的吆喝,我们还希望让线上读者亲近我们,信赖我们。”姜海涛说,他很感谢上海作协各个兄弟单位的支持,将各大文学
杂志
作为礼品赠予读者。作家路内与评论家李伟长也带来了他们私人的礼物,比如一套售价2019元的莫言全集卖出后,路内送出了他珍藏的日本小杯。
在姜海涛看来,书店经营的关键在于增加读者的黏性。“我们的读者一直很关注书店,比如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再办活动,这些黏性是需要我们去维护的。如果一直没有消息,大家渐渐习惯了,会觉得有你没你都一样。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如何传递好我们的心意。”
出版社:未来书业会出现更多资源整合
在这次的七场直播中,李伟长做了三场的主持人。尽管他长期担任上海思南读书会的主持人,但主持直播的感受与之前完全不同。三场下来,每一次也有不同的心得与体会。
“同样是线上直播,主持人可以偏重和嘉宾对话,也可以偏重带货卖书。”李伟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做完第一场后,他决定后面两场都偏重带货。“这次直播最大的目的在于帮助书店。所以在那个时间里,我们扮演的是一种‘店小二’的角色,就是用相对文学的方式说这些书好在哪里。”他说,“直播卖书和直播对话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和观众的距离更近,带货官就像是一个图书导购,必须在几分钟时间里用最简洁通俗的话告诉观众——这本书好在哪?为什么要买它?”
4月27日钟书阁直播场也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图书专场。小文艺口袋文库·知人系列、李洱作品系列、朱光潜作品集、《风眼》等作品均受到观众欢迎。李伟长透露:“针对钟书阁的书店风格、读者定位,我们市场部的同事选出了气质最合的37种图书,争取到了出版社专场。对于上海文艺来讲,在近40万读者面前一一呈现社里近两年的这些好书,这个机会比卖书本身更加珍贵。”
在他看来,直播出现了,这是现实,被理解为一种新的业态也正常。“清醒的出版人会知道这种变化不见得是革命。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出版的营销策略正在发生变化,带货多少变成了直接的营销数字,这才是出版机构需要面对的问题。对读者而言,好书才是恒久远的钻石。”
“通过这次直播,我们也可以预见未来图书行业会出现更多资源整合的情况。”李伟长说,“作家、书店、出版社、平台方,大家寻找彼此契合的点,抓住这样的点,相互融合,实现共赢。”
“书店守望计划将持续下去。”对于书店人、出版人的积极反馈,王姝蕲透露,“如果书店、出版社有优秀的直播策划与执行能力,他们可以入驻腾讯直播,自主开播,将直播售书常态化。暂不具备直播条件的书店,可以与华文好书协作,通过华文好书的优质直播节目帮助书店分销图书,华文好书不收取任何分销佣金。”来源:澎湃新闻
#作家
#直播
#书店
#守望
#计划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起点编辑星河直播干货总结,新人向,关于“题材、书名、简介”
0
3477
陌路微笑
2024-05-14
文化新闻
48小时流水突破1200万 网文作家公子衍谈跨界:短剧创作也要注重逻辑表达
0
3783
写手发布
2024-05-16
文化新闻
网络作家柳翠虎:怎样写好现实主义都市言情小说?
0
3583
写手发布
2024-05-19
文化新闻
48小时流水突破1200万 网文作家公子衍谈跨界:短剧创作也
0
3490
郑爽我的太子妃
2024-05-21
写作交流
干货 | 刘震云:和文学恋爱,好作家的标准是什么?
0
2858
写手发布
2024-05-29
文化新闻
那些顶级的网文作家,他们的作品你都看过么
0
3413
fangrongxi
2024-06-13
文化新闻
十大‘著名’网络作家,谁才是你心目中的‘网文之王’?
0
3212
哥舒明朗吾爱
2024-06-25
写作交流
张炜:作家是怎样讲故事的
0
1971
写手发布
2024-06-28
媒体约稿
追光盐计划「青春添新盐」征文进行中,知乎盐言故事邀你创作校园故事
0
2111
写手发布
2024-07-05
文化新闻
书业头部直播间为何从书展消失?
0
4688
写手发布
2024-07-28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从职场焦虑到女性成长,咪咕“悦读好书榜”第七期藏着这些神仙作
500-1000元/篇丨公众号「归领健康学院」征稿
《中华民居》杂志征稿启事
4
2025年上半年文学出版市场观察:文学书销量下降,生活类书增长较
5
邓紫棋跨界写科幻小说,首日狂销20万册!销售额破4000万元
6
首奖20000元 | 第8届「儿童文学」 短篇童话大赛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