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谢有顺:写作切忌“复制性”的盲目跟风和一心求全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0-8-31 10: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8月27日下午,文学博士、一级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以《写作的常道》为题,为鲁迅文学院海南省中青年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在课堂中,他抛开技巧和理论,从个人角度,结合亲身阅历,深入浅出地将四句写作常道向大家分享,引起了在座学员的反思,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谢有顺说,所谓常道,就是平常的基本道理。这样的道理或许大家过去都熟悉,但未必都对其重视。他所分享的四句常道看似普通,但其实都与写作的提升密切关联。

谢有顺分享的第一句常道是,“心气要高一点”。直白地说,就是作家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站得高一点、志向远一点,写作才能变得从容。”谢有顺说,这就好比我们站上更高的山,声音能传到更远的地方。有的人年轻的时候十分在乎名利、在乎名次、奖杯和荣誉,但最后发现这些并没有多大意义。

“很多人看张爱玲的小说,总能生出一种悲凉之感,现世确实繁华、喧闹、热烈,但把时间拉长一点,这些东西可能都要归于虚无。我觉得恰恰是有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观,让我们看透那些虚无的东西,在逆境中依旧站在高点,非功利地规划自己的写作人生,胜不骄败不馁,知好辨坏有自己的丈量尺度。”在谢有顺看来,这份“心气”是写作的基本。

第二句是“要寻找和触摸到个人和时代的敏感点”。这句话可以从个人敏感点和时代敏感点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个人角度,是指要多研究自己,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兴奋的敏感领域,使之成为自己的写作“根据地”,然后通过不断挖掘深度、磨炼锐度,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谢有顺也特别提到,写作切忌“复制性”的盲目跟风和一心求全。写作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突出性,作家必须自己“有所专长”,才能写出精品。

从时代角度,谢有顺用“饥饿感”抛出了例子,“当你早上十点喊饿时,可能周围没什么人会理会你,但等到十二点,你的饥饿感一定会引起大家的共鸣。”“时代的敏感点”就如同这份“饥饿感”,当一个作家找到了和时代、社会一样的契合点,他的作品必然会引起同频共振,只有在个人情感和经验上挖掘出“通性”,才能引起广泛读者的共鸣。在谢有顺看来,领会好第二句话,也会帮助作家找到个人与时代的平衡。

第三句是,“多一点微观和实证的精神”。谢有顺说,写作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细节慢慢积累起来的,没有这些微小词汇,再大的理想抱负、时代精神都无法呈现。由此可见“小词”和细节的重要。“很多人不那么重视细节,但往往这样的细节漏洞会让读者发现逻辑的不严密,情节的牵强,进而失去读下去的欲望。”

谢有顺说,无论是语言、人物性格、场景塑造、情节逻辑,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成败,要想创作出好作品,就必须拥有这种“微观”和“实证”的精神,对自己有高要求,对每个表述有最精准的表达。“沈从文说,专家就是有常识的,我们作家其实也应如此,写什么就要认真钻研好什么。”

第四句话是,“通过思考来扩大自己”。有人曾向福克纳和海明威请教写作经验,他们都提到“观察”和“想象”。谢有顺说,“不可否认,‘观察’‘想象’都是写作不可或缺的才能,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再加上‘思考’。”

谢有顺说,“思考”其实包含对人的思考、对故事的思考,这个过程可能会有很多情节被假设,很多人物的思考过程会被拉开,然后一次次经过被推翻、被否定,“只有经历了不断的头脑风暴,你才能找到一个最合理的叙述方式,最终呈现的故事才会变得更深刻,你笔下的人物才会更‘可爱’。”海南日报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