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为什么说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是金庸客栈?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0-11-6 15:28:41
16406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应该定在哪里?目前学术界默认的是1998年。这个年份碰巧(虽然稍嫌勉强)可以把两个事件聚合在一起,一个是台湾大学生痞子蔡连载《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3月22日至5月29日,台湾成功大学猫咪乐园BBS),一个是美籍华人朱威廉创建榕树下主页(1997年12月25日)。以年代“纪元”可以回避一个难题,到底应该以一部作品的诞生还是以一个网络原创社区的建立作为网络文学的起始点?这个问题先按下不论,因为我们首先要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这部作品和这个网络原创社区被推出来?主流学术界的视野有没有局限性?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榕树下无疑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但其影响力显然在传统文学圈更大。如果让网络文学圈的人回忆当年是怎么接触到网络小说的,给出的可能是不同的答案。说到作品,很多人会提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如果限定在网络原创小说,目前不少大神共推的是罗森的《风姿物语》。罗森也是在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BBS上连载《风姿物语》的,时间更早(1997年8月),历时更长(长达10年之久,2006年1月完结),体量(520万字)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6万多字比,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说到网络社区,很多人会说黄金书屋、卧龙居、大唐中文……如果限定在文学原创社区,会说西陆BBS,再往上追溯就是金庸客栈。金庸客栈成立于1996年8月,比榕树下早。事实上,朱威廉1997年12月25日创建的榕树下只是个人主页,正式建站是在1999年7月。《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真正在大陆产生影响也是在1999年11月大陆简体版(知识
出版
社)出版之后。此时,台湾的元元讨论区,大陆的清韵书院、桑桑学院、西陆BBS、天涯论坛都已成立。
所以,如果1998年之说主要考虑到影响力的话,我们需要考量的是,这个影响力的辐射范围是在传统文学圈还是网络文学圈?弄清这一点后,结论也就显而易见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榕树下之所以被更多的主流学者关注,正说明了其过渡性质,纸质文学基因相对更强一些。
然而,讨论网络文学起始点的问题,光看影响力够吗?显然是不够的。对于网络文学这样一种借媒介革命乘势而起的超大规模文学来说,其起始点应该是新动力机制的发生地。只有新动力机制产生的内在影响力,才能推动这一新媒介文学高速成长20余年,形成自成一体的生产机制、社区文化、文学样态、评价标准。而外部影响力则可能包含一些偶然因素,比如较大的资本投入、政策影响、创始人或经营者的个人魅力、个别作品形成爆款,等等。这也就回答了文章开篇提出的问题,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只能是一个网络原创社区,而不能是一部最早发生极大影响力的作品。即使是今天不少大神们共同认为源头的《风姿物语》,也只能算作
网文
的源头,而非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我们要找的起始点,应该是能够聚集无数个罗森,产生无数部《风姿物语》的地方。
那么,该如何确定这个新动力机制的核心要素呢?笔者认为,应该用事实回溯的办法,而非概念推演。因为如果按概念推演,网络文学最具新媒介属性、最具创新力的形式应该是超文本,而事实远非如此。以今日目光回看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基本可以认定:中国网络文学的主导形态是商业化类型小说,其生产机制是起点中文网于2003年10月成功运行的VIP付费阅读制度,这一制度将消费经济的基因和互联网的基因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中国网络文学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文学模式,即基于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粉丝经济模式和“以爽为本”的“爽文”模式。 如果这一判断可以得到基本认可的话,我们要做的就是考察网络文学发展早期的文学原创社区的运行模式,看看是否有哪一种模式具备了以上核心要素,可以作为后来模式的基础。答案是金庸客栈代表的论坛模式。
金庸客栈是中国最早的以文学为主题的网络论坛,也是中国网络文学萌发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原创和评论平台。它是堪称中国互联网前驱的利方在线(
www.srsnet.com
,新浪网的前身)下设的垂直论坛 ,与它一同诞生的另一著名论坛是体育沙龙。武侠和足球,这两大话题聚集了当时活跃在互联网的才子型
写手
如李寻欢、宁财神、老榕等,名帖频传,领一时之风骚。诞生于这样一个互联网环境中的论坛模式,天然具有网络基因,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成为中国第一批网民同好聚集的趣缘社区,被许多“住客”视为网上的精神家园。
与金庸客栈开启的“论坛模式”相比,榕树下实行的编审制度就明显带有纸媒逻辑。榕树下素有“网上《收获》”之称,“线上
投稿
—编审刊发—择优出版”的运营机制,亦可视为商业出版机制的网络延伸。当然,从发稿量来看,榕树下远远大于纸质文学期刊和出版社,即审即发、稿量不限、读者可留帖互动的模式,也突破了《华夏文摘》《新语丝》等网刊模式的限制。但其最早的主页模式一直延伸到网站模式——只是编辑从朱威廉一个人扩展为一个阵容豪华的编辑部。但与取消“编辑把关制”的“论坛模式”相比,仍具有媒介变革的过渡性质。
金庸客栈开启了中国网络文学的论坛时代,之后,清韵书院(1998.2)、桑桑学院(1998.5)、天涯论坛(1999.3)、西陆BBS(1999年初)陆续建立起来。西陆BBS堪称男频网站的总孵化器,随着龙的天空(2001.1)、幻剑书盟(2001.5)、起点中文网(2002.5)纷纷从中独立出来,网络文学进入了商业网站时代。这些社区的论坛模式未必都受到金庸客栈的影响,但不管其中有没有传承借鉴关系,论坛模式本身是相通的。换句话说,在一个没有“把关系统”的互联网空间,论坛模式是最自然、普遍的模式,榕树下的编辑统摄模式才是例外。
金庸客栈本身是非盈利性的,论坛时代的文学社区基本都是非商业性的,大都寄居于互联网免费空间。但论坛模式却含有商业因子,与类型小说也有亲缘性。原因是,它们是同好聚集的趣缘社区。中国的草根读者中本来就有着大量的“故事群众”,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又被海量涌入的各种盗版通俗小说喂养成类型小说的消费者,数以亿计的人嗷嗷待哺。这就意味着,只要网络空间是不被精英文化所主导,网络文学就一定以类型文学为主导。论坛的自由模式使千千万万的文学消费者被赋权,成为后来网络文学商业模式建立的基础。金庸客栈的诞生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其母体本是利方在线的技术论坛,因解答客户技术问题,客观上为网友提供了当时罕见的网上交流平台;必然是,有华人处就有金庸 。
天马行空的论坛文化也必然焕发出巨大的创作活力。作为以评论金庸小说和原创武侠小说起家的论坛,金庸客栈上承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传统,下开“大陆新武侠”和东方奇幻的创作潮流。曾是“大陆新武侠”的代表人物凤歌、沧月、小椴、杨叛等的聚集地,东方奇幻的代表作“九州”系列即孕育于此,其发起者和核心创作者水泡、江南、今何在都曾长期活跃于金庸客栈。今何在的《悟空传》(2000年2—4月)更一度被誉为“网络第一书”,是网络文学早期重要的代表作。
回到本文论题,为什么金庸客栈应该被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其依据按重要性排序,首先是论坛模式的建立,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其次是趣缘社区的开辟,聚集了文学力量,在类型小说发展方向上,取得了成绩,积蓄了能量;第三是论坛文化的形成,成为互联网早期自由精神的代表。相对而言,标志性的文学成果倒是锦上添花。如果《悟空传》没有诞生在金庸客栈,而是像“九州系列”一样,诞生在今何在等人出走清韵书院之后(2001年),金庸客栈还可以被认作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吗?应该还是可以的。当然,有了《悟空传》就圆满了,这是研究者的幸运。
不过,此论还是有不圆满之处。作为网络论坛的先驱,金庸客栈比较偏于小众精英,与后来构成网络文学主体的人群在文学渊源隔了一层。那个主体人群的上网路径是,从黄金书屋等书站看书,然后落脚到西陆BBS,最后进入龙空、幻剑、起点等文学网站 。他们更喜欢的小说类型是更本土化的玄幻(科幻、西方奇幻、武侠、仙侠的融合)。金庸客栈孕育的大陆新武侠、东方奇幻并没有在后来的网络文学中得到延续,而是回到线下发展,依托《今古传奇·武侠版》《科幻世界·奇幻版》《九州幻想》等
杂志
。尽管如此,金庸客栈与西陆BBS在运行模式(论坛模式)和文学形态(类型文学)上是一致的,隔膜仅仅在于网民趣味的差异。
中国互联网早期的网民按上网时间和上网路径的不同,主要分为三个来源。最早的是高校校园网(1994年7月教育网开通,1995年8月第一个高校BBS“水木清华”在清华大学诞生),其后是商业网站的论坛(如金庸客栈,1996年8月),再其后是1996年底以后陆续开通的各省市信息港(黄金书屋、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潇湘书院等著名书站和网站均发端于此类信息港,西陆BBS的创始人邹子挺即是原西安古城热线的技术骨干)。
三个路径的人群中,大致是越早上网的越是小众精英,越晚上网的越是大众草根,但都是相对彼此而言的 。水木清华虽然孕生了“大话西游”等流行话题,但不是以文学为主题的论坛,并且封闭性较强;西陆BBS虽然直接孵化了起点中文网等商业网站,但本身没有凝聚性的论坛文化,只是一个供人免费开版的社区空间。相对于更早的高校BBS和更晚的西陆BBS,架构在新浪网的金庸客栈兼具早期论坛的形态多样和商业化之后类型化趋向,在长达4年多(1996-2001)的活跃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将之锚定为起始点,既能标识出中国网络文学以类型小说为主导的特征,又能使网络文学这一概念不等同于网络类型小说或网文,而是比较宽泛,具有某种弹性。来源:文艺报 | 邵燕君 吉云飞
#为什么
#中国网络
#网络文学
#起始
#金庸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
0
3845
西米斯
2024-05-03
文化新闻
网文影视化为什么都偏爱古装题材?
0
3930
写手发布
2024-05-08
文化新闻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广告收入首次超过订阅收入
0
3219
写手发布
2024-07-13
文化新闻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一半的网民都在“追文”
0
3318
写手发布
2024-07-16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就一定要日更万字么?也可以越写越短
0
2909
写手发布
2024-07-17
文化新闻
霸总小说火了10年,为什么还在闷声发财?
0
6828
写手发布
2024-07-25
写作交流
为什么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网友:写了一百万,才挣了三万多
0
3249
写手发布
2024-07-26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的“流量玩法”与“免费逻辑”
0
4526
写手发布
2024-07-29
文化新闻
「番茄·网络文学爱心基金」更新公示,放宽帮扶标准
0
3796
写手发布
2024-08-0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北京作协网络作家分会揭牌 唐家三少称将开展六项工作
短篇网络小说将加大与短剧的双“短”融合
从职场焦虑到女性成长,咪咕“悦读好书榜”第七期藏着这些神仙作
4
500-1000元/篇丨公众号「归领健康学院」征稿
5
《中华民居》杂志征稿启事
6
2025年上半年文学出版市场观察:文学书销量下降,生活类书增长较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