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视角] 热度持续走高,《鹿鼎记》引思考:经典改编如何触达更多观众?

[复制链接]
octwpnbn 发表于 2020-12-2 09: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文/姜悦
《鹿鼎记》作为金庸先生的最后一部小说,其江湖地位不言自明。书中一反武侠小说的惯用套路,讲述了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全程没有高超的武功、凭借自己的机智和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江湖之间,最终带着七个老婆归隐,成为潇洒人间的一等鹿鼎公。
如许多经典武侠故事一样,《鹿鼎记》小说在1969年完结后,被先后进行多次改编,由导演马进执导,申捷编剧,演员张一山、唐艺昕担任主演的电视剧《鹿鼎记》上线不久却屡次因改编风格、演员演技等问题遭受争议,由此也引发了业界不少关于“翻拍”制作法则的讨论。
纵观近年来的翻拍之作,可延续经典力量备受好评的少之又少,为经典注入新的活力本无错,可为何时下影视圈的“翻拍潮”屡遭质疑?经典改编又该如何触达更多观众?
流量时代,热度代表什么?
相较于原创电视剧作品而言,改编经典作品的观众基础与原IP的受众本身有重合之处(即所谓“原著粉”),拥有巨大的潜在追剧人群。一方是原著粉的强势影响力,另一方是翻拍制作阵容的实力和话题度,使得不少翻拍剧在影视行业中自带“热搜体质”,常常未播先火。早在去年秋天《鹿鼎记》的拍摄期间,张一山、唐艺昕等演员的表现便已引发不少观众期待,为作品带来不小的热度。
105008vrn337r3gxrzs3nn.png

热度意味着流量,进而促使作品产生传播效果。然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健康的流量背后代表的是观众在汲取信息过程中给予的关注与情感投入。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中,质量和流量应该是部分统一的,流量高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品的质量。
考虑到《鹿鼎记》开播以来取得的持续热度,足以说明关注这部剧的观众基数是非常大的。对于这样一部作品而言,若将其简单以“烂剧”这一标签概括,要么是忽视了这些观众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要么是否认市场在优胜劣汰方面的作用。这二者无疑都失之武断。目前作品更新近半,随着剧情的发展,不少观众开始关注到剧情中的亮眼之处,且讨论热度和播放量均不停上涨。
105009xzh7iptr9tgwnihh.png

105011lawvafrttq855vqr.png

105011ab8ctbht1wesnhzs.png

从剧集内容和主创的表态中能明显看出,这版《鹿鼎记》从一开始便是想呈现一个与以往观众所见过的不一样的韦小宝。导演马进近日在采访中表示:“80后、70后、60后的观众群都有属于自己代际的韦小宝和《鹿鼎记》,我没有必要向谁致敬或向谁看齐,甚至机械复刻。如果不能以新的维度去阐述作品,翻拍将毫无意义。”
主演张一山也曾表示,自己这版韦小宝故意塑造成偏卡通和搞笑风格,并坦言接受观众的不同评价,表示:“千万不要把我当特好的演员,因为我也有演不好的时候。”
105013sjjojbxzyjj2jjjo.png

此次《鹿鼎记》的翻拍,借助经典的力量,进行个性化尝试,不仅需要颠覆性的创新也需要胆识与勇气。现在看来,这样的尝试尽管饱经开播以来的坎坷,但也已经在众多观众“真情实感”地持续追剧的热情中获得了肯定。
改编经典,边界在哪里?
经典影视IP翻拍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现象。近两年,包括于朦胧与鞠婧祎版《新白娘子传奇》以及曾舜晞主演的《倚天屠龙记》等都在尝试为经典故事赋予新意。然而经典往往难以超越,在改编过程中,翻拍剧在人物设定、故事讲述等方面究竟如何重新诠释?是摆在每一个创作者面前的难题。这个难题回答不好,“翻拍剧”就难逃被比较质疑、不接受新编、口碑两极分化的宿命。
105013r1cvcvc0ehzcjz1c.jpeg

105016k3zq5cyb434qum3r.png

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与一部分作品的品质有关,但也需要注意的另一个因素,是对于许多观众而言,优秀的原著和经典版的改编已经变成塑造群体认同的一个仪式或一种标识,不容易被撼动也不允许有偏差。
但从文艺作品发展的规律来看,经典不能只停留于经典,而是只有在不断的“再讲述”中,才有生命力。《鹿鼎记》等经典作品故事中蕴藏的矛盾冲突、人性闪光、现实思考等对于今天的观众依旧有借鉴和启发的意义。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如此,诸多团队才会源于热爱,愿意“冒险”进行经典改编。
105019jwebo2ipmgj2zbkv.jpeg

此次《鹿鼎记》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进行了喜剧化的处理和年轻化的表达,试图寻求经典作品和人物的多元化呈现。例如台词处理方面,韦小宝与建宁公主充满趣味的对话,不仅在轻描淡写中引出了韦小宝的身世,且十分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聊天方式,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令观众忍俊不禁。
105019zfkzqlzmmmeeemgm.jpeg

想要拍出年轻人喜爱的经典之作,就要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观察视角、生活节奏出发来进行改编。不得不说,《鹿鼎记》故事的审美角度和无需倍速的节奏画面,都和年轻观众走得比较近。“下锅香,这名字听着挺下饭的”“我今天借刀杀人,怎么要被别人杀了的感觉”等搞笑金句,此版韦小宝口中更是张口就来。此外,戴绿帽、穿绿鞋的韦小宝形象等都为作品注入不少记忆点,《鹿鼎记》敢于在前作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意,为经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视角,不论是否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这一点都值得肯定。
当然,也有观众认为充满戏谑的叙事节奏与颇为夸张的表演方式有失偏颇,但进一步想,《鹿鼎记》之所以能被奉为经典,正是因为有诸多可挖掘的角度、常看常新的艺术感和包容万物的气度,才能做到经久不衰。尽己所能,发掘出经典的更多可能性,不仅是创作者的权利,更是创作者在经典面前所承担的义务。
新时代下,
为何要拒绝“一刀切”式评价?
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讲法。不同时代的观众去看待《鹿鼎记》影视化改编,有不同的处理与侧重。早前年代,观众讨论韦小宝与七个老婆之间的爱情与幸运,获得的是美梦成真的“爽感”;后来,社会阅历更丰富、思考更深入的观众,开始思考韦小宝面临的道德困境,唏嘘于韦小宝和皇帝之间的知心情谊终究难以抵挡君臣名分的车轮。
而在年轻的网生用户看来,他们既没有看过此前的数版经典改编,也没有读过《鹿鼎记》的原著,这部剧对他们而言就是一部全新的作品,用轻松基调与平和姿态呈现而出,也不失为一个“入坑”金庸的方式。结合他们的关切,这版《鹿鼎记》将能言善辩的韦小宝塑造成现代职场的偶像,用尽“打工人”的浑身解数,在众多无比森严但又彼此打架的规矩之间左右腾挪,这样的形象处理或许并不能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但却不能说不值得尊重。
105020qpk93b3pulbo3988.jpeg

碎片化信息时代,在快节奏生活模式下,每个人吸取的信息都是相对简单粗暴的。此次《鹿鼎记》播出前期的讨论引发笔者的思考,我们对于一件事物的判断来源于何种标准?是自己的了解思辨还是他人的声量?
成功的翻拍,是用当下的话语诠释经典的新内涵,让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观众视角出发,只有包容经典作品的不同面貌,文娱市场才有可能拒绝固步自封,而只有拒绝固步自封、进行更多新鲜探索,才是作品百花齐放的前提。
105023xphwznh3qgnudwln.jpeg

对于已经历多次改编的《鹿鼎记》来说,故事的创新之于翻拍的意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新鲜感营造显然更契合年轻观众的观剧需求,利于作品在互联网各平台进行传播。翻拍剧往往有失望也有惊喜,毕竟审美多元的世界比较有趣。客观来说即使是《鹿鼎记》这样不完美的翻拍,也能看到主创团队在叙事风格、视听语言等方面的创新努力。经典可否有不同面貌?或是此次《鹿鼎记》留给观众更有意义的一道思考题。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