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这年头,当一个优秀的编辑容易吗?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1-2-26 14:30:23
1783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成为编辑以后,不少人发现编辑工作和自己之前想象的并不一样:既要会写还要会改,要懂选题策划还要懂市场,捉得了别字,控制得了成本,拿捏得了设计,巡视得了印厂,打包得了样书,主持得了活动,参与得了研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是个全才,起码也得是个杂家。这年头,当一个优秀的编辑容易吗?理想的画面是一杯清茶几缕书香,看看稿子改改错别字,现实的人生是当齿轮当苦力当万金油,直面稿山文海和失眠脱发犯胃病。牛年都来了,你确定你的编辑事业还要跟随发际线一样后退吗?
NO!看看下面这些2020“年度编辑”获得者们的分享,你会发现,只要一心朝着做好书成为一名好编辑的方向努力,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变得更优秀一点。当编辑这么难,还是靠“一根筋”快乐地死磕到底吧!
高立志(北京
出版
集团人文社科图书出版事业部常务副总编辑)代表图书:“大家小书”系列、“新编历史小丛书”、“大家京范儿”系列)《出版人》:成为编辑以后,发现编辑工作和自己之前想象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我本科毕业后做的第一份工作是报纸时事新闻编辑,投身出版编辑以后,其实工作性质差不多,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把一个好的文化内容以更为人性化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出版人》:都说现在的编辑是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觉得自己最强的编辑功力是什么?编辑是全才,其实是误区,不过编辑应该是杂家,没有问题。最好编辑有一个相对擅长的领域,我比较喜欢通俗历史这个板块。我在做时事新闻编辑的时候做标题比较有心得,获得不少奖项;写文章写书,比较追求逻辑性。这个心得在编辑图书过程中,比较看重封面的传达、腰封广告的提炼。不过我认为,广告可以,但一定要节制,不可以夸大其词。我即将推出的李亚平《隋唐创世记》《隋唐大时代》,我为两本书写了共同的广告语是:“帝国政界往事”作者李亚平再推新作,“乱世看格局,治世看情怀”,然后又分别为它们写:“理清北周—隋—唐的姻亲网络,读懂逆势崛起的机变与智慧”;“揭开贞观之治的盛世密码 传写昂扬高贵的人性光辉”,一虚一实,扣紧内容以相互区别。广告有些俗,但能够俗到什么程度,还要作者能够接受呢?这个分寸很难把握。其实做腰封是非常检验策划编辑功夫的。《出版人》:你觉得现在当一个(优秀的)编辑容易吗?为什么?做一个优秀编辑肯定是不容易的,可以说非常不容易,因为严格说来这是知识生产部门,要能够策划,具体来说协调作者和读者;还要内部总编室、材料科、印制、发行、财务的协调。最后图书出来了,还要会吆喝。这很繁杂。我没有想清楚的一件事是:信息时代我们各行各业都越来越强调分工的精细,唯独出版编辑,为什么一定求备于一人呢?所以优秀编辑不易得。另,关于出版业的行格和待遇问题,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出版业,男丁较少。出版业的定位需要主管单位仔细思量的。《出版人》:近一两年,你在编辑工作领域新增了什么技能?未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作为一个老编辑,近一两年在编辑工作领域没有新增加什么特别的技能。未来的目标是学会折腾新的传播模式,为知识阅读的转型积累经验。
何征(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二部部长)
代表图书(项目):《最易上手吉他弹唱超精选》,微信公众号“何征编辑服务平台”《出版人》:成为编辑以后,发现编辑工作和自己之前想象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当然不一样。业外人很难想象,图书编辑工作内容复杂。如案头工作,就要求编辑有很好的文字掌控能力,要会写,还要会鉴别和选择内容,能修改、完善文稿,要有很好的审美能力,把握装帧设计的风格以及细节;又如选题策划,要懂市场,对产品能做出符合读者心理和市场规律的判断;又如图书制作,要有很好的管理协调能力,要能找到好的稿源或组织合适的作者,把好编校质量关,合理安排图书制作的流程;还有营销能力,了解渠道是怎么运作的,懂得如何运用媒体做宣传……这些都是我入行以后才知道的。《出版人》:都说现在的编辑是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觉得自己最强的编辑功力是什么?应该是产品设计能力吧。比如,这些年互联网的影响,让我们的音乐图书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在做新书设计的时候,我一定会考虑加入融合出版的元素。具体理念是“业务在线化,产品智能化,读者数据化”。比如《最易上手吉他弹唱超精选》,我不止做了纸质书,还运用富媒体,升级内容呈现模式,做和书配套的音视频课程,收集读者使用产品的数据;根据书的特点,添加在线增值内容,买正版书送电子谱;搭建图书服务云平台“何征编辑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运营读者群体。《出版人》:你觉得现在当一个(优秀的)编辑容易吗?为什么?还行吧。虽说各种各样的新媒体的出现,对纸质媒体有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读者喜爱和需要的内容还是跟过去没有太多的区别。现在主要是要把图书放到更大的视野来看待,不停留于纸质书层面,有全媒体的概念,然后更新理念,做出符合读者需要的产品,适应新的传播手段和营销形式,那么做一个编辑或说优秀的编辑其实是不难的。《出版人》:近一两年,你在编辑工作领域新增了什么技能?未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音频和视频软件的使用。我觉得吧,以内容产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所有在纸质书里做过的内容,都值得用音频和视频重做一遍。就好像之前纯做纸质书的时候,我也去学了排版软件、设计软件,通过了解这些软件的技术手段,让图书内容在纸质书上得到更好地展现。现在做融媒体,内容富媒体化是必然趋势,了解富媒体的制作细节,对于开拓产品制作的思路,把握产品的形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出版行业,做来做去,大部分都是那么些内容,我特别的目标可能就是以新的形式来呈现这些内容吧。
照片李灿(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编辑中心主任)代表图书:《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尘埃落定》全新版、《怪诞故事集》《出版人》:成为编辑以后,发现编辑工作和自己之前想象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还是很不一样的。做编辑之前,可能我和很多普通读者一样,觉得编辑工作可能只是“看看稿子,改改错别字”这样简单的文字工作,而实际从事编辑出版之后,发现编辑是一个涉及诸多环节、需要各方面沟通和执行能力的工作。一本书从文字变成纸书需要经过一个极其复杂繁琐的过程,而编辑是这个过程的类似“中枢”一样的存在。首先编辑要参与选题策划,就我自己从事的文学类图书出版而言,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文学判断,以及版权公司、海外出版社等多种途径获得外版书出版信息,并根据出版社选题方向和对市场的评估来遴选可引进出版的选题。在选题申报通过之后,编辑便成为了这个图书产品的策划人和负责人,既要对出版的各个环节有时间上的规划,顺利进行编辑加工和审校工作、申请书号、付型印制等等,同时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明确的营销意识,清楚书籍的市场定位、读者受众,从而才能把握文案编写、装帧设计的方向。此外还需要具备和及时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及时了解图书市场的动向,熟悉纸张和印刷、装订工艺,等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出版的书籍既符合国家出版规范的要求,又契合读者的喜好和需求。而除此之外,编辑还需要和出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工作人员保持良性的沟通,比如维护作家、译者关系,和设计师的沟通,和营销编辑、市场部以及渠道的沟通等。而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编辑也需要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具体的营销工作中来,举办线下读书分享活动、签售会、直播,等等。新时代的出版更需要编辑去跟踪和把握读者的诉求、兴趣点,才能更好地把图书的卖点和读者需求相结合,成为内容和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出版人》:都说现在的编辑是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觉得自己最强的编辑功力是什么?做编辑都是一直在学习的过程,很难说有哪方面现在算得上最强。可能因为我有海外留学和与联合国电视台等海外机构合作的工作背景,比较熟悉国外出版机构、文化机构的工作方式,了解文学和学术领域的最新动态,能够比较迅速地获取一些信息,所以从事编辑以来策划了一些外国文学领域的选题,比如蕾拉·斯利玛尼作品系列、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作品系列等。《出版人》:你觉得现在当一个(优秀的)编辑容易吗?为什么?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容易。做编辑也许没有更加不容易,但肯定没有比看上去的更简单。一方面因为编辑工作牵涉的环节非常之多,需要编辑对书籍出版的方方面面都有专业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和各个环节做好沟通和团队合作。并且,随着互联网媒介的发展,许多看似可以替代纸书的知识载体在不断地出现,那么我们就需要思考纸书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怎样去强化这一方面;同时,随着读者对纸书装帧方面、审美方面需求越来越高,纸书生产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但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怎样保证纸书的盈利,也是对我们的编辑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出版人》:近一两年,你在编辑工作领域新增了什么技能?未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一个是开始学习法语,还有一个是了解到不少有趣的山东方言和藏族文化知识。后者主要是因为这几年编辑出版了不少原创作家如莫言、阿来、马原等的作品,莫言的作品大多扎根他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他对高密人物生动有趣的描写大大扩充了我的方言词典,为我打开了一个新奇而丰富的语言世界;而藏族作家阿来,和在西藏工作生活多年的作家马原让我学习到许多关于藏族和藏区人生活的有趣传说,了解到他们的世界观,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知识。因为我本身是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专业的,希望未来能多补充一些外国文学方面的知识和阅读积累。也希望未来能把更多还不为读者熟知的好的作品介绍给读者。
梁佳茜(禹田文化传媒暖房子绘本馆高级编辑)代表图书:《宫西达也小卡车系列绘本》《屁屁侦探系列》《小岛》《最喜欢妈妈》《出版人》:成为编辑以后,发现编辑工作和自己之前想象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很多人认为编辑的工作就是坐在办公桌前看稿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其实在入行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当年,我选择成为图书编辑最大的动力就是我很不喜欢处理人际关系,以为编辑就是个自己安安静静干活、不用与他人沟通的工作。然而入行后我发现我错了,我想象中的那个工作其实不是编辑而是校对,在如今“编校合一”的主流背景下,编辑的工作已经不单单是《校阅女孩河野悦子》里悦子的工作了,而是悦子和男二号贝冢工作的总和。与我、与广大人民群众想象的正相反,编辑工作不仅需要和他人沟通,更是沟通的中心。在公司内部,编辑就是齿轮,需要通过自己的策划、规划推动整个项目的进程,与公司的所有部门形成密切的合作。在公司外部,编辑要和作者、译者搞好关系,督促他们完善稿件;要和国外出版商、作者经常联系,审读稿件;要和出版社搞好关系,处理好编务相关的工作;还要紧盯行业动态,时刻与渠道、KOL、读者们推广自己的图书……总而言之,编辑的工作真的不是围着书桌转,虽然这与我的从业初衷完全相反,但我依旧感激自己当年做出的“错误的决定”,让我阴错阳差地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出版人》:都说现在的编辑是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觉得自己最强的编辑功力是什么?于我而言,那应该是对图书内容的把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对图书内容的把控能力来源于我对故事的喜爱,读书,读漫画,看电影、动画、电视剧,甚至是微博上的热点故事……在浏览后我还会进行思考和总结。这些内容虽然与绘本、与图书的形式和载体不同,但它们的创作内核是相同的,那就是讲好一个故事,讲一个能打动人的故事。做书需要编辑对内容有出色的感知力和把控力,无论是引进图书还是原创图书,读得多,看得多,思考得多,感受得多,自然也能编辑出好的、能打动更多人的作品。学习能力则是指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完善自我。了解到自己对儿童的不熟悉,我报名学习儿童心理学课程;意识到自己绘本阅读储存量的不足,我要求自己每天至少阅读10本绘本,并给每本绘本分类、写下审读意见,形成了自己的绘本库;意识到如今视频推广越来越重要,我购入专业的录音录像设备,从零开始学习视频拍摄、制作和剪辑,虽然做出的视频仍显粗糙,还有很强的提升空间;明白自己缺少创作者资源同时创作者们缺少出版知识和渠道,就自己做起了
自媒体
账号,广收稿件,为大家答疑解惑……学无止境,我总是有一种紧迫感,总觉得自己还缺少什么,其实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不一定会用得到,但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当真的遇到问题时不会束手无策。人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希望能通过学习成为那个时刻全副武装的人,这样才不会让难得的机遇白白溜走。《出版人》:你觉得现在当一个(优秀的)编辑容易吗?为什么?有的人认为一个优秀的编辑需要为公司创造尽量多的销售码洋,有的人认为一个优秀的编辑需要编辑出能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有的人认为一个优秀的编辑需要为行业持续挖掘输送新生创作者,有的人认为一个优秀的编辑需要扬名立万……其实,每个人的目的不同,自然对优秀的定义就不同,而不同的目的驱使从业者向不同方向努力进步,更能促进整个行业的繁荣。但是,优秀编辑的定义应该是有底线的,我认为,一个优秀编辑的底线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以及,时刻谨记自己出版图书的同时是在传递思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编辑有严谨负责甚至吹毛求疵的工作态度,有对工作流程和各部分工作的了解和熟练,有很强的统筹能力,对各个环节的工作安排有很强的计划性并能通过自己的友好沟通督促各环节人员高效率工作,另外,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对行业敏锐的认知和较广的人脉等等。其次,我认为编辑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和专业都符合编辑工作的需要,那做起工作来自然得心应手,但相反,就会在成为一个优秀编辑前,被当作一个“不合格的编辑”而被淘汰。所以,我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讲,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不难,只需要天赋、努力和勤奋,难的是如何平衡自己现状与理想之间的落差,难的是如何坦然面对自己可能永远不会遇到“机遇”的事实。一个优秀的编辑一定要有很强的自我开解能力,编辑工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光彩神圣,可以说,每个负责任的编辑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失眠脱发犯胃病是小事,更多的时候是因“高付出、低回报”,因“图书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矛盾”产生自我怀疑,从而心理压力倍增。所以,我衷心希望每一个决定成为编辑、或是已经成为编辑的人都谨记对书的敬意和爱。编辑工作虽然不能让你“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但它给从业者带来的是细水长流的希望,是拿到实体书时心中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和沉甸甸的满足感。《出版人》:近一两年,你在编辑工作领域新增了什么技能?未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首先,编辑绘本的过程让我喜欢上了孩子,更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为了更加了解儿童的需要方便做书,我在中科院学习了两年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学习知识、编辑绘本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了孩子的可爱,学会了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行为,而这一点也让我对自己、对他人更加包容,学会了尽量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整个人豁达了许多也平静了许多。这一心态上的改变,对我而言比学会任何技能都要宝贵。其次,编辑工作大大地提升了我的审美。我从小就对艺术“绝缘”,但图书的设计、装帧虽依赖于美编的奇思妙想,但也同样需要编辑出谋划策。“先天不足”的我只能靠多学、多看进行弥补。现在,虽然我依旧对艺术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也能凭直觉对稿件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编辑工作大大提升了我与人交流的能力。曾经的我对与人沟通避之不及,现在我很享受与他人在交流中碰撞思想、一起完善内容的感觉,过去喜欢退居幕后的我不仅愿意配合图书推广工作进行直播,更在b站做up主分享对编辑工作、对绘本的看法。可以说,我现在最享受的工作就是收到原创绘本稿件后与作者沟通问题与修改的过程——不仅是与国内创作者,有时,我还会和国外创作者一起聊作品、聊行业动态。如今,我最大的目标就是为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自己能在未来成立一个工作室,引导中国插画师入行,帮助他们了解绘本出版的流程并为他们提供资源,协助他们完善稿件,让他们的作品能在国内外出版,将中国文化传递出去。
楼倩(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出版分社社长)代表图书:《五千年良渚王国》、《上学谣》、《逆行天使》、“风暴侦探犬小五”系列《出版人》:成为编辑以后,发现编辑工作和自己之前想象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印象中,做编辑跟做学问一样得耐得住寂寞,“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谁知道新时代的儿童文学编辑,既要欣赏得了诗和远方,还要捉得了别字,控制得了成本,拿捏得了设计,巡视得了印厂,打包得了样书,主持得了活动,参与得了研讨……随时在“女文青”和“女工”之前秒切换。《出版人》:都说现在的编辑是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觉得自己最强的编辑功力是什么?在当编辑的十八般武艺当中,本人最拿手的是“火眼金睛”的本领,能识别得了好选题和好文本。比如策划编辑的《上学谣》,是一部脱贫攻坚、全面建小康题材的主题小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作者胡永红采用了二十多种物化叙事的创新视角,将文学性和主题性巧妙融合,浑然一体,为主题出版的精品写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本。然而,这部作品因其创新性过强,曾在某个儿童文学奖项中有遗珠之憾。本人认为,这种写作上的大胆创新和摸索在儿童文学市场繁荣的当下,非常难能可贵。最终,《上学谣》获得了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并由中国作家协会发起,联合浙少社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受到了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出版人》:你觉得现在当一个(优秀的)编辑容易吗?为什么?当编辑不容易,十八般武艺都要在做中学;当编辑也不难,有书香环绕,自有谜之精神享受。《出版人》:近一两年,你在编辑工作领域新增了什么技能?未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近一两年,get到了做各种大小场面活动主持的技能,希望能继续尝试做精美短视频、数融创新推广等新技能,将自家的好书多角度地介绍给读者朋友们。
明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明琴工作室主任)代表图书:“米小圈”系列图书、《米小圈》
杂志
、《你好!我是胖大海》、《这是谁的抱抱(中英双语)》《出版人》:成为编辑以后,发现编辑工作和自己之前想象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不但不一样,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花样。在进入这一行之前,我以为编辑是一杯清茶、几缕书香的雅致人生;入职之初才发现是字斟句酌、稿山文海的埋头苦干;现在当编辑十多年了,是对选题无比挑剔、对设计无比纠结、对渠道欲罢不能、对宣传欲哭无泪的快意恩仇。如果用图片来形容这三个阶段对编辑这项工作的感受,那就是
不知是进化还是退化,反正发际线是不断在退化。
《出版人》:都说现在的编辑是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觉得自己最强的编辑功力是什么?都说编辑是万金油,门门通。我自己虽然没有做到“门门通”,但是我成功地做到了下一句“样样瘟”。如果非要说最强的编辑功力的话,我觉得自己的关键词是“一根筋”。做一本书的时候,我会不能自持地尽自己所能把这个类型的书都搜集起来过一遍。挺耽误时间的,但俗话说得好:“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所以情愿慢一点、晚一点,要靠“一根筋”快乐活下去。《出版人》:你觉得现在当一个(优秀的)编辑容易吗?为什么?我觉得当编辑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去思考自己优不优秀的问题。只需要把聚焦点放在图书上,当自己策划、制作的书被读者所喜欢,对读者有用;当自己帮助作者最巧妙地实现了他的想法,解决了读者和作者的双向问题的时候,作者和图书的高光时刻,才是编辑满足感爆棚的时刻。《出版人》:近一两年,你在编辑工作领域新增了什么技能?未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特别的技能是:做了12年图书,在2018年7月上线了一本杂志,难得的是读者反响不错。以前是图书编辑,现在get了杂志编辑技能。未来的特别目标是希望编辑部的年轻编辑们能爆发小宇宙,成长为独立的策划编辑,这样我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王国栋(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长)
代表图书:《八大山人研究大系》、《任伯年研究大系》(8卷10册)、《历代名画解读康熙原版芥子园画传》(10卷19册)《出版人》:成为编辑以后,发现编辑工作和自己之前想象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虽不能说完全不一样,至少是不完全一样。确切地说,是有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2000年美院毕业之前,对编辑没有概念,只想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大学毕业后,入出版行业之初,青涩稚嫩且年少轻狂,认为“剪刀+浆糊”的编辑工作是得人“牙后慧”,属于没有“创造性”的行当。之后慢慢开始认识到“编”什么、“辑”什么,如何“编”、如何“辑”,不但有创造性,而且难度系数很高。因为它不是完全受个人掌控的“原发性”创造,而是让“给定”内容更出彩的“创造”。不但能突显个人创造力,而且能影响到无数读者,故需有文化担当和责任意识。一言以蔽,一个好的编辑不一定是演技一流的男、女一号,但一定是充满正能量且功力深厚的优秀“导演”。《出版人》:都说现在的编辑是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觉得自己最强的编辑功力是什么?《礼记·中庸》中有句话特别适合对一个优秀编辑进行定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故,编辑不但需要与时俱进,而且需要终生学习。对于“最强的编辑功力问题”,我尚远远无资格谈及功力之“强”,只能说个人职业中的偏爱和追求,那就是对于图书尽量做一些有辨识度的呈现,即在“创新意识”上对自己有要求。比如有一次我突发奇想,能否做一套独一无二、甚至在中国出版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某种形式的图书。于是2018年我策划了一套既可鉴赏、又实用的“三无图书”(《名画摹写》),即“无书芯、无页码、无装订”,直接以封面、封底和封二、封三承载内容。无论出版史上是否出现过此种形式,至少我是想在保证图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图书注入一些“新”的元素,从而持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出版人》:你觉得现在当一个(优秀的)编辑容易吗?为什么?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此为宋代以降历代文人士夫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其中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的核心功能就是由编辑完成的。编辑虽然也是一种职业,但这种职业与很多职业的不同在于,它是知识的输出者,而你个人综合的知识积累决定了你的“输出”能力。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你的输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人获取知识的纯度和优劣。它需要你“博而能精”,如此方能出精品,而这恰恰挑战了“博而难精”与“精而难博”这一对立的矛盾体。所以,“编辑”始终是一种令我十分敬畏的职业。《出版人》:近一两年,你在编辑工作领域新增了什么技能?未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刘勰《文心雕龙》言:“积累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译辞”,所以任何领域的成就都有一个知识积累的量程,厚积深养,然后才能“薄发”。我相信编辑工作领域的技能和成绩同样来自跬步千里。至于未来的目标,我想借用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工匠精神”来回答。窃以为“工匠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所谓的“捷径”变成“死磕”,故只有恪守“工匠精神”,才能真正有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弘扬,从而响应党和国家“文化强国”的号召。为此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就是我个人的职业目标。
魏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有限公司文学主编)代表图书:“文学纪念碑”丛书《出版人》:成为编辑以后,发现编辑工作和自己之前想象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我是很偶然闯进这个行当的,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入职之前大概觉得就是改改错别字什么的,这点读书时我似乎就比较在行。一开始做编辑比较生涩,对于版心、出血等概念很忐忑,生怕出错。好在那时做编辑看稿量大,很锻炼人,不到一年就上手了。第二年我就开始组稿,并且萌生做丛书的念头。从看稿延伸到和美编磨合,跟编务熟悉出版流程,跟印务学习纸张和印刷工艺知识,再后来注重全流程编辑思路,参与营销,严格接受利润考核,一步步体会到编辑是出版流程的中场发动机。《出版人》:都说现在的编辑是全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觉得自己最强的编辑功力是什么?有两点我还比较自信,一个是记性不错,一个是善于寻找译者。记性好对于处理书稿(尤其是翻译类图书的专有名词和重复出现的引文)前后不一致特别有用。选题再好,译者水平不高照样白搭。我一般会把相关领域的学者(译者)的论文或此前的译著找来读一读,比较论证,尽量延请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当然,落实到翻译上,找到这个“顶尖”的确需要一些运气。“文学纪念碑”丛书的豆瓣评分基本在9分以上,读者津津乐道的比如刘佳林之于《纳博科夫传》,戴大洪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糜绪洋之于《生命是赌注》,朱玉之于《威廉·华兹华斯传》……跟这些优秀译者的互动也让我受益良多。《出版人》:你觉得现在当一个(优秀的)编辑容易吗?为什么?确实不容易。当下图书市场对于编辑的要求越来越高,编辑要熟悉全流程,要全面参与营销,要把握选题导向,要保证图书质量。想做策划编辑的话,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这还是最基本的,要从众多编辑中脱颖而出,还必须把握出版潮流,提升选题品质,做出属于自己的图书品牌。而要有这等出版抱负,必然要具备充分的责任心,以强烈的内驱力来驱动。《出版人》:近一两年,你在编辑工作领域新增了什么技能?未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作为丛书主编,我的关注力还是放在了丛书建设、选题策划以及书稿处理上。近一两年,我开辟储备选题资源的新渠道。孔夫子旧书网上有不少店主在经营国外二手学术书,浏览他们的页面,可以方便有效地扩展知识面,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到合适的选题以及不错的图书版本,搜集珍贵的资料图片。丛书近期不少选题即来自这个组稿渠道。近几年的目标还是之前说过的,希望“文学纪念碑”能够全面优质地做到100本,在译介文学传记和诗学批评领域有所建树。另外,倒是很想学封面设计,以便更好地跟美编合作,做出理想的封面。 (受访者按照姓名首字母拼音排序)
#这年头
#一个
#优秀
#编辑
#容易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推荐一个在番茄小说比较容易爆的题材
0
4449
惠州海之子
2024-06-05
文化新闻
当一个大三学生决定成为全职网文写手
0
3368
写手发布
2024-06-10
写作交流
起点编辑无书:萌新通关手册
0
3049
东方朋友
2024-06-22
写作交流
飞卢编辑七大书名公式,手把手教你取爆款书名
0
2428
xhz198998
2024-06-25
媒体约稿
今古传奇“全国优秀小说奖” 征稿启事
0
1669
一笑释然
2024-06-25
媒体约稿
挖掘优秀青年诗人,《青年诗词》2024征稿设置
0
1767
骗子xz徐
2024-06-30
写作交流
在番茄写小说一个多月,就踩了这么多坑......
0
3772
敏敏而
2024-06-30
文化新闻
如何做透一个小众书市场?这个品牌用10年来回答
0
3171
写手发布
2024-07-05
休闲分享
读大学,还是不读大学,这是一个问题
0
1368
吴云云
2024-07-11
媒体约稿
阅文编辑深秋,短篇/中短篇约稿函
0
1315
iiMessi
2025-02-17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邓紫棋跨界写科幻小说,首日狂销20万册!销售额破4000万元
首奖20000元 | 第8届「儿童文学」 短篇童话大赛征稿启事
100-1000元/篇丨公众号「选择自己」征稿
4
首奖5000元 | 「鲤的故事鲤的城」短篇小说主题征稿
5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话题征稿
6
“IP+作家转型”成爆款制造机,网文大神:微短剧需要“期待感”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