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书] 致匠人,也给我们自己|出版人3月新书推荐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3-14 22: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qw1.jpg
这个属于看客的时代成就了匠人,也正在摧毁匠人。
流量赋予“匠人”的那件光鲜外袍正在滑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煮饭仙人、烧水之神究竟意义何在:投入漫长的时间乃至一生去打磨一样技能,究竟是一种崇高,还是一种无奈?
问题的答案要到匠人还没有被称作匠人的岁月里去寻找。做手艺在成为一场真人秀之前,首先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手艺人必须是执着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注定没有饭吃;手艺人也必然要有尊严,一个与他者不同的存在必须要在精神上筑起碉楼、扎下篱笆,抵御“主流”认知的践踏。我们如今已经很难还原匠人们的时代困境:面对性能以指数狂飙的机器,人的双手是何等的脆弱。这是一场比当下剧烈一百倍的内卷,一场必败的战役,走出这场搏杀的匠人,靠的不仅是执着与尊严,还有某种近乎惨烈的信仰。当我们今天带着对田园牧歌的憧憬,透过柔光滤镜“鉴赏”匠人的同时,最好也不要忘记:没有一种生物会自己把自己摆进博物馆,匠人们今天的“秀”,同样是一场为了信仰存续的搏杀。
瓦猫,是庇佑匠人的神兽,也是见证历史的道标。葛亮新作的《瓦猫》还原了匠人与时代之间漫长且残酷的碰撞。在山河飘摇之际,匠人的小情之中也蕴含着大义,书写着骨肉亲情与家国情怀,让读者真正读懂匠人因何执着。
《八十年来翰墨缘——米景扬口述》则书接《瓦猫》,从非虚构的视角讲述了匠人在新中国的又一段传奇。口述者米景扬在荣宝斋工作40余年,见证了木版水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参与了众多中国珍贵古画的临摹与复制,还是第一批参与和开发中国拍卖业的代表人物。如要读懂匠人匠心经历改革风雨,与市场经济最终达成“和解”的过程,米景扬的记忆弥足珍贵。
如果说格子间里也有匠人的话,或许编辑正是其中之一。《理想在潮头》是资深出版家陈昕写给年轻同行的一封情书。陈昕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而他所理解的出版“是映射千百年学术潮汐起落,烛照人类思想流脉的镜与灯,而不是点钞机,也不是点缀时代繁华的文化花瓶。”他承认出版改革摒弃了许多陈旧的约束,而这个时刻恰恰更需要内心的坚定,对尊严的渴望和对崇高的呼唤。无论你的追求是成功还是崇高,所有内容产业的从业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收获启迪。
还有一种与陈昕截然不同,却也依旧动人的存在。来自日本传奇出版人以他的切身经历告诉同行:书做不好,怨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爱得不够,“有手指,就能做书!”都筑响一是另外一种天才的编辑,在做书的40年间没有一个月领过固定的薪水。他不开会、不做读者调查、远离同行和大公司,孤身一人踏寻世界各地古怪珍奇的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的小公寓,拍摄“情人旅馆”的内部装潢……他把自己的从业史和思考写进了《圈外编辑》一书。这本书不仅仅有关出版、编辑、文字工作,更记录了一场不向积习妥协,不断“追求自己的真实”的痛快人生……
当然出版本来就是信息时代的“手工业”,每位写作者、译者也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匠人,他们中有的人是才华横溢的天才,有的人看似平凡,却做出了卓越的作品……我们信任一本书,不是信任腰封上的文案,而是信任文字背后的人心。我们愿意相信这些用心,期待这些好书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充实的春天。



文学



qw2.jpg
《瓦猫》葛亮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瓦猫》是一本有关手艺人的小说,然而又不全是。他们经手而成的物件,是曾在这世界过往的最好宣示。他们的命运,交织与成全于历史;他们的尊严、执着与信仰,如棱镜,折射这世上大多数的我们;他们是这时代的理想主义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小说涉及古籍修复师、理发师以及陶艺师三个匠种,空间跨越三城三地,由南京、香港到昆明,从江南、岭南再至西南,时间跨度则从当代溯至西南联大时期,呈现出多元的叙事风格和气象。此次以“匠人”为故事之引,葛亮寻找的仍是人的尊严、执着与信仰,时代开阖变迁之际,人的遭遇与变革,一鳞一焰,是为匠传。

qw3.jpg
《流放者归来》[美] 马尔科姆·考利 著姜向明 译湖南文艺出版社浦睿文化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这些后来创造了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年轻作家倍感疏离与压抑,纷纷逃离美国,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

他们便是“迷惘的一代”。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他们与过去脱离了关系,无法接受过去的那套行为规范,是因为他们想生活在流放中。他们向着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探索,在疑惑、不安与反抗中写作、喝酒、观看斗牛、和情人做爱,同时又依然思念着早已失落的故乡。

《流放者归来》描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它对他们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时代的赞美,激励了此后一代代年轻人。

qw4.jpg
《给贤南哥的信》[韩] 赵南柱等 著简郁璇 译花城出版社磨铁
“你并没有照顾什么也不会的我,而是害我变成了什么都不会的人。你把一个人打造成笨蛋,随心所欲地指挥来去,觉得很开心吗?姜贤南,你这个王!八!蛋!”

——本书由《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领衔创作,由7位韩国文坛代表女作家联袂书写,出版即被评价为“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最完美见证”。情感共鸣振聋发聩,恋人之间的性别隔阂、婚姻生活双方家庭的博弈、年老后的价值观冲突,每一条都是悬在女性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本书则是文学对这些议题的逐一回应。



人文社科



qw5.jpg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 著新星出版社
本书根据刘擎在得到上开设的系列音频课程修订而成,因此必然地带有非常浓厚的得到风格,例如聊天式叙述、路标型引导语、关注现实等。在内容上,则秉承刘擎一贯的现代性关怀,重点介绍了20世纪的19位思想家,始于世纪初现代性危机的诞生,中间经过二战幸存者一代对前半个世纪政治大灾难的一系列反思,经过战后社会公平正义的大讨论,终于世纪末冷战结束和全球化潮流带来的新愿景。

qw6.jpg
《动物与人二讲》 [法]吉尔伯特·西蒙东 著宋德超 译广西人民出版社拜德雅
本书脱胎于吉尔伯特·西蒙东两次课程的讲稿,主要探讨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这虽然算不上哲学的根本问题,却一再闪现于古往今来诸多哲学巨擘的思想图景之中。在书中,西蒙东为我们梳理了该问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17世纪的简明历史。西蒙东没有执着于将诸学说的论述推至艰深晦涩的抽象层面,而是从观念的历史维度切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不仅牵涉认识论的维度,还广泛地包括了伦理,甚至宗教,以及最终的形而上学的维度。

qw7.jpg
《声誉》唐诺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人们在本雅明死后多年才一拥而来的那些赞誉和崇拜,要是能够分一点到他生前,本雅明就不必如此狼狈一生,也不用四十几岁就绝望自杀于法西边界的比利牛斯山区……诸如此类的故事还能想到许多,比方梵高,还有爱伦·坡。

声誉只是一根绳子,它本身也许毫无价值还带点做张做致,但它系着很多有价值的人和东西。唐诺全新作品《声誉》,这一趟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真正关怀的是声誉如今的模样和处境而已——由财富统治的世界和由权势统治的世界,哪一个是声誉比较困难的当下处境?

qw8.jpg
《法度与人心 : 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
赵冬梅 著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是北京大学宋史研究专家赵冬梅老师以30年史学研究为依托,为普通读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通俗读物。作者一改制度叙事的严肃刻板印象,以轻松明快的方式来思考制度变迁,理解历代制度之得失,并分别从国家故事、群体故事、个体故事讲述制度在与不同层面的人的互动中产生的关系。入仕、升迁、贬谪、宦游、服役等境遇是古人生命的常态,围绕这些具象化的常态,制度变迁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qw9.jpg
《看电影,学历史》蒋竹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荒野猎人》中小李子舍命捕猎的海狸,是昙花一现的时尚风潮,也是北美殖民地早期的经济命脉?《和食之神》结尾一闪而过的味精才是日本料理传遍世界、日本化工全球化的真正功臣?谈论全球化现象的经管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如何改编成一部爱情喜剧?《鸦片战争》考究的场景细节,暗含了哪些书写鸦片战争史的新取向?

致力新文化史、全球史研究的学者蒋竹山,以电影为引子,展开二十三堂生动的历史课。时而抽绎历史片段,探究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感官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时而延伸触角,聚焦全球史、战争史、性别、环境、大众史等前沿热点。透过五光十色的影像本事,探索电影里没说的历史,教你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理解、思辨。

qw10.jpg
《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葛剑雄 著岳麓书社中南博集天卷
“万变”之长河,“不变”之中国。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讲述中国历史的血脉精神,在兴衰、传承与变迁中,寻找中国历史的源与流。如果我们把古代中国比作一个像人体一样精密庞大的协作系统,那么土地就是它的骨架,人就是它的血肉,而朝堂、政治就是它的神经中枢。漫长的中国历史就是在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磨合的过程中延续和发展,生生不息,成就了我们今日的中国。

qw11.jpg
《劫掠丝绸之路》[英] 彼得·霍普柯克 著张湘忆 译九州出版社后浪
本书讲述了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瑞典的斯文·赫定、英国的奥里尔·斯坦因、德国的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法国的保罗·伯希和、美国的兰登·华尔纳、日本的大谷光瑞和橘瑞超等人,从丝绸之路上失落的城市遗迹中成吨地卷走各种壁画、写本、经卷、雕塑等。他们劫掠中国珍贵的文物,展开激烈的西域古物国际争夺战。作者汇集了这些冒险家劫掠者的历史故事,探寻他们行动的动机。

qw12.jpg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英] 亚当·希金博特姆 著鲁伊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頁folio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原子能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由此引发了历史上最恶劣的一起核灾难。自那以后的三十年里,切尔诺贝利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挥之不去的噩梦:阴魂不散的辐射中毒的恐怖威胁,一种危险技术脱缰失控的巨大风险,生态系统的脆弱,以及对其国民和整个世界造成的伤害。然而,这场事故的真相,却从一开始便被掩盖起来,长久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十多年中,记者亚当·希金博特姆进行了数百小时的采访,以此为依托,辅之以往来书信、未发表的回忆录和新近解密的档案文件,他将那些灾难亲历者所目睹的一切,化成客观、冷静而又发人深省的叙述。由此得到的,是一本惊心动魄的非虚构杰作,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qw13.jpg
《理想在潮头 : 给青年编辑》陈昕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陈昕经历了出版最好的年代,也经历了出版的困顿和光怪陆离;他曾经通宵达旦地打磨书稿,也曾大刀阔斧地建设成中国第一家出版集团。从青涩的一线编辑,到成为中国当代出版事业中绕不过去的名字,几十年的编辑生涯,让我们感叹的不止于他个人的成就,更是一个满怀理想主义的出版人,是如何投入到了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把摸时代呼吸,比时代先行半步,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本书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记录了陈昕出版事业的重要时刻,读者可以从中看见一个青年人从刚入行的编辑成长为出版家的历程。下半部分是作者对出版事业相关思考的精华,由出版而来,却不止于出版,对做内容的所有相关从业者,都会有不小的启发。



艺术


qw14.jpg
《八十年来翰墨缘——米景扬口述》张龙翔 著北京出版社
米景扬先生是我国著名书画鉴赏家、评论家、书画家,在荣宝斋工作40余年,是第一批参与和开发中国拍卖业的代表人物。本书作者经过多次访谈、整理材料,以米景扬第一人称完成这部口述作品。书中以米景扬的人生历程为主线,深情回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城市风貌、市民生活的变迁;畅谈百年老店荣宝斋的发展与兴衰;间以诸多大艺术家,以及收藏、拍卖界的趣闻轶事,反映了北京画界与新中国七十余年发展相攸关的艺术史。

qw15.jpg
《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赵扬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乐府文化
本书记录了赵扬十余年的建筑实践及求学生涯,可以看到一位青年建筑的成长历程,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又重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不应该固守理念,要放下对作品的执念,让建筑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自然生长出它该有的样子。好的房子,是建筑师和主人共同的作品,它不抗拒生活,而且因为生活,变成了更完整的场景。

qw16.jpg
《圈外编辑》[日] 都筑响一 著
黄鸿砚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理想国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珍奇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报道日本本地嘻哈歌手;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Japanese Style”;拍摄每个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情人旅馆”内部装潢……捕捉主流之外的怪诞景色,挖掘日常而不平常的人间故事,当代日本极具独立精神的自由编辑都筑响一,从杂志记者到做书编辑,他拒绝乏味,打碎常规,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怪招迭出,特立独行。

“白费功夫的编辑会议”“不要跟同行喝酒”“就算碰不到也要伸手”“不把东京放在眼里”……毒舌且有冲击力的文笔背后是对人间的温暖观察,剑走偏锋的编辑生涯是对主流社会与体制的不妥协。



科普


qw17.jpg
《基因组:生命之书23章》[英] 马特·里德利 著尹烨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基因不仅作用于我们的身体,甚至对于我们的行为、性格、语言结构,乃至社会组织的构成都有着影响。我们的记忆、生活方式、智力水平,甚至道德情操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它的影响与束缚。我们的成就、苦难、意识似乎都在为基因所左右。但是我们并不是基因的奴隶,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破解,生命奥秘的面纱正在一步步为我们揭开。而本书将告诉你我们人类与基因间的故事。

END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