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经验] 写小说对话枯燥怎么办?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3-16 10: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说到对话枯燥,第一个映在脑海里的解决技巧一定是著名的“冰山原则”。

“冰山原则”是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海明威提出来的,“冰山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一是言简意赅+意犹未尽。也就是说,尽量精简你的语言,繁杂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把你的深意加在你简洁的内容之中,只说必须说的。

在我们日常对话之中,往往大部分都是形容词和无关紧要的浮语。比方说,开会的时候领导发言:“这个月的业绩,从整体上来讲啊,这个这个,是不够标准的,是垫底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认真反省,做好总结,力争下个月,有所进步!”这样的一段话是不是很干燥空洞?实际上传达的信息很少,也就是“这个月业绩不好,下个月要努力”两句话而已。
5b12ac5ed93f42e6b2d24105844bcd10.jpeg
伏尔泰曾说:

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

在对话写作中,冰山原则就是要我们直接了当,说出核心关键,小说对话一定不能拖沓,即使是要用语言的虚浮来表现人物的不靠谱,也是有选择地展现,记住,流水账在任何时候都不受读者欢迎。所以,少用形容词。

一定要明确,再丰富的辞藻来描写她的美貌,都比不上一场令人心碎的哭泣来得直接。

海明威在创作《老人与海》时,本来每一个人物,他们怎样出生、工作、恋爱等等有无数的内容等待他去写,但最后完本,里面却只剩下了捕鱼时的惊心动魄——他把这样的删减称为冰山原则,即露出表面的内容,是整个隐藏故事的十分之一。而其后这一技巧在对话中应用起来,使语言也能极具冲击力。

二是“经验省略”。经验省略的高手往往利用人们的某一个共同记忆和锚点,用很少的语言诱发大量的联想。

经验省略的大师海明威的一段例子如下:

我往房门走去。

“你现在不可以进来。”一个护士说。

“不,我可以的。”我说。

“目前你还不可以进来。”

“你出去。”我说。“那位也出去。”

——取自《永别了武器》,海明威著(本文引用注)

这么简短的几次对话,虽然内容不多,但是给读者的信息,或者说读者能主动联想到的场景境况却是相当丰富的。

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下面的已有确定信息:

我正处于医院里;

有一位护士在处理病人;

房间里不止我一个人,至少有3人;

我正试图进入某处,但被拦下了。

而上述信息的铺开,不用去描写有几张桌子椅子,不用告诉我们几扇窗几个台灯,读者就能自行脑补整个场景,勾勒出立体鲜活的现场来。

将对话写成含有精准信息的经验性对话,不仅是对作者写作能力的自我提升,而且还能最大限度调动读者参与进来,诱发想象力,增强小说的阅读体验。

使用冲突和张力,是改进对话的最好方式

“坐下来喝茶场景”是我们在描写对话时务必要小心避免的,当人物之间仅仅是在同频段进行干瘪的信息交流时,整个过程最为枯燥,也没有读者愿意看下去。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你今年多少岁了?”

“30。”

“家里几口人?”

“4口。”

“昨天吃的什么?”

“……”

“你的睫毛画得还行。”

“谢谢。”

这种相亲场景,我打包票你们成不了。任何查户口式的对话连普通人在生活中都不能接受,何况是对作者有所期待的小说作品里。读者想要的是有趣、有料、刺激,以此对抗生活中的无聊时刻,你突然把他们爱看的小说都变得乏味了,读者如何能接受?

我们把上面的相亲场景进行简单修改:

“你今年多少岁了?”

“30。”

“这么显年轻呀,刚才我看见你的时候还以为你叫了你妹妹来赴约,害得我都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又黄了。”

“哈哈,你蛮有趣的。”

这样说你能聊到一位相亲对象。我们再来进行修改:

“你今年多少岁了?”

“30。”

“为什么隐瞒年龄?”

“什么?”

“昨晚11点你是不是在国色天香酒店?”

“你跟踪我?”

……

这样改,你收获的就不是相亲对象,而是因为巧用冲突,创作情节新颖而吸引到的一大票读者粉丝了。例子主要是用来展现对话冲突感的,情节越曲折、双方越对立,小说越有看点。

你会发现,第一个例子平淡无奇,没什么可说的;第二个例子改进了对话,但也只是一个质量中等的相亲故事而已;第三个例子营造了双方的矛盾,一方出现立即突破常规,调查隐私,气氛紧张感不知不觉就产生了,接下来不管怎么续,都会把故事提升一个层次。

将恐惧感融入对话

恐惧感也是增加小说张力的一大武器,特别是在对话中融入恐惧感,这个技巧并不是渲染人物有多害怕,而是更多代入平淡之中的危机。实际上,我们在写作之中,明确了的可怕事物感觉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可怕,最让我们害怕的是那种步步紧逼的压迫。

举个例子,韦伯在自己的作品中就曾精彩地运用了这种恐惧感(例子来源已在末尾注明):

“您有行李吗,先生?”

“什么?”

“您有行李吗?”

“行李?”本恩说,“有,我有。”

“在哪里呢?”

“什么?”

“您的行李在哪里呢?”

“嗯,在车里。”本恩说。他用手指向门厅的另一侧。“它在外面,车里。”

“很好,先生。”前台说。他把钥匙拎在手里,朝门厅里打量了一圈。“我叫一个门童把它搬进来。”

“哦,不——我还是宁愿别费事把它们都搬进来了。我拿个牙刷就够了。我可以自己去拿。如果可以的话。”

“当然可以。”

“我会安排一个门童带您去房间。”

“哦,”本恩缩回手,说,“嗯,其实我自己找也一样快。我只需要拿上我的牙刷。我想我自己能应付得了。” ……

——取自《毕业生》,查尔斯·韦伯著

其实不用太详细地介绍,我们也能看出主人公在片段里的慌乱,甚至于神情、面部表现都可以大大压缩,门童的连续提问和主人公的多次心不在焉就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准备了一份对话的禁忌

这些禁忌是由波涅·戈莱特利整理出来的,放在这里,供诸位自我比对。由于我对原文记得不太清了,下面是重新复述的,大致意思相同:

1、作者和编辑一样,都必须对书面和口头的言语模式的一切变化和细微差别保持尽可能高的警觉……对惯用法、俚语、规范英语应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识,这是随时要用的工具,就像一部足本韦氏大词典一样必不可少,一样可靠,尽管不可能一样的包罗万象。磨砺这把工具的唯一办法就是经常不懈地“听”——精细敏锐的耳闻和目睹的结合。

2、写小说的人多多少少是个词语魔术师,他必须使行动、情节、背景的许多因素同时起作用。但对话是他最有用的手段,运用对话的技巧常常决定了作者的才华、成功和专业水平……聪明的写作者都会懂得什么时候该惜墨淡写,什么时候该酣畅挥洒。对话太多,再丰富多彩,字字珠玑,妙趣横生,也会轻易地把安乐椅中的读者压垮——正如一个最善于讲趣闻轶事的人,要是口若悬河,不让别人喘口气,插一句话,也会变得处处招人嫌。

3、对话的清晰明了也不可或缺。清晰明了包括要不含糊地让每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腔调,自己的言语特征,自己的说话方式。要检验是不是如此,只需要把对话中的“他说”/“她说”去掉,这时读者能不能区别出说话的是谁呢?

4、先把对话放在一个特定的立足点上,再添加修饰语就能平添许多意义。

5、写对话防止出错的最好办法之一是懂得语法——特别熟知形容词和副词的差别及其用法,并且这两者需要慎用。

6、不要自以为是、异想天开地把自己看成造词者,这种与其说是独创,不如说是荒谬。

7、写作者可能掉进的陷阱还有——对人物的话进行多余的解释。

8、还有篇幅问题,几乎所有对话,尤其是大段对话,中间既没有穿插长一点的描写,除了“他说”“她说”又没有其他交代说明,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他说”“他说”用得是否卓有成效。

本文引用内容批注:

《永别了武器》对话片段,海明威著;

《毕业生》对话片段,查尔斯·韦伯著;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