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

[复制链接]
社背村 发表于 2021-4-9 07: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练习写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有个问题让我十分头疼。写作的速度太慢,每次写之前要读书要思考,即使有了思路也无法一气呵成。在拓展时会出现素材不够,逻辑不够完整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写作上的问题。于是,从这两个痛点出发,我尝试进行写作类书籍的主题阅读,寻找提高写作效率的方法。
在浏览过多本写作书籍的大致内容后,我发现这本书最符合我的需求——《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看了就能用。虽然这本书的语言背景是英文,但其内容涉及语法的不多,80%的写作原则对于中文写作同样适用。
书籍与书名的匹配度很高,这也是一个高明之处,能让你很快记住这本书。封皮的主色调是红色,书籍拿在手上,厚度只有不到1cm,相比于大部分的书籍,确实算是一本小小的书了。但它的“小”并不影响它的含金量。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是加拿大人,就读于哈佛大学。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任职期间,研究写作,出版过多本书籍,曾先后获得“国际图书奖”、“总统图书奖”,2011年的“年度教育图书奖”。不过就豆瓣数据来看,系列书籍中,还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最受大家欢迎。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1.jpg

魅力从何而来
这本书是如何做到短小又受欢迎的呢?查看了一下,全书只有144页,共计9万字,不过它把书里所说的写作原则都做到了。全书有20条写作原则,分为三个部分:结构、风格、可读性。
从结构部分来看,这本书运用了原则2“分解事物”和原则4“六大写作结构”中的“比较结构”。先说最重要的,再说次重要的,使整本书脉络清晰,无论翻阅还是查找都非常方便、省时。
分解事物:把主题分解成二到四个主要部分,然后运用引导句。
从风格部分来看,在具体内容上用到了原则6“支撑所说内容”。这个原则其实很好理解,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是听完一场演讲,最后记住的往往是故事与细节。也就是说,表达需要简洁,但也需要适度地具体阐述。比如“莹莹有一只猫”,那猫是什么品种、什么颜色、什么性格,和莹莹之间有什么样的互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展开。
从可读性部分来看,书籍把这部分的4个原则都用上了。不难看出,这4个原则适用于所有文章。它们分别是:排版、关键词、标题、修改。
这本书根据它的需求选择了适合的写作原则,我们在写作时也是一样,要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写作原则。


提高写作效率
所以回到那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何提高写作效率。我在书中搜寻有哪些原则,可以帮我提高写作效率。
不过首要要搞清楚的是,哪个部分影响了效率。其实,总结下来问题主要出现在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表达上。
布兰登·罗伊尔认为,结构决定了表达观点的顺序,风格由不同的写作方式呈现,可读性则涉及到表达与视觉。也就是说我可以通过结构化写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常见的结构有“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表达。自上而下也就是说先抛出结论,不过这种写作风格多用于新闻、论文、说明文这类的文章,帮助读者迅速抓住要点。有自上而下,自然也有自下而上,不过书中还是建议我们先说结论,不要把它放到最后。
对我比较有用的还是“分解事物”原则。另外,用转折词去组织素材,也给了我一些启发。还是不确定如何搭建框架的时候,再看看六种基本结构。


为什么叫入门书
有人觉得这本书有用,但是也有人对这本书感到失望。有网友评论说:“中学生作文指南会比这本书好用个百倍不止。”毕竟两种书的目标不同,有这样的评论也不奇怪。
中学生作文指导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得分,而《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为写作入门书籍,它的目标是帮助新手提高写作技巧。
对于一个写作新手而言,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基础知识和普遍适用的原则。学习了这些,就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不容易出现太离谱的错误。入门书籍也适合所有的人阅读,因为不需要任何的基础,大家都能读懂。
其实从古至今,写作都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写文章在封建时代可以获得功名利禄,在现代社会也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像是职场汇报、销售产品、知识传播等。这《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就可以当作写作工具书,放在手边,随时查阅。
练习一段时间才发现,写作好处还不止这些,因为它的拓展性非常强。阅读、写作、沟通、演讲,它们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快速成长,写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程颖 发表于 2021-4-9 07: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好喜欢,以下内容是我非虚构写作3年总结的一些暗黑技术,结尾有小册子赠送,如果对你有用,记得点个赞噢。
人物做事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包括哪些事儿,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某些行为上的逻辑,已经建立起来了,比如:


考试成绩差了会伤心、丢了钱会难过、中奖了会兴奋、热恋期会高高兴兴等等。


这都是出自于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那么,在非虚构写作中,存在哪些底层逻辑呢?


最简单的也类似于上面说的情绪因果,那我们写作中也要按照真实人物的变化来写,不然不真实。
真实数据和固定规则支撑

因为非虚构类作品联系生活太多,法律、情感、逻辑、伦理等等,要注意的是:
如果我们在文章中提到某种病,就一定要有数据支撑,得病的一些参数和细节,只有数据和专业东西的加持,才更能读着透彻。
比如:
这对夫妻除了打工赚钱,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从县医院到市医院,从广州、上海到北京,每个医院都做了相似的检查,但有的诊断为孩子小时候没晒过太阳,缺钙严重影响骨骼生长;有的则诊断是怀孕时过量使用凉性药物产生了缺钙的副作用,得了软骨病;更有的鉴定为孩子的神经发育问题。

结扎意味着妻子不能再生育,不过这也并非绝对。当地许多已经结扎但仍想生儿子的夫妇,找到熟人的医院偷偷接上输卵管,重新完成生育。


如果有黑社会性质的打架、吸毒、或者是贩卖等等,那文章中就应该提到相关法律,和判决条件。因为对于这样一类人来说,坐牢是一种对立面,一种惩罚,而作者就需要把这样的惩罚具体说出来让读着明白,最典型的就是,说出具体专业性的知识。


比如:
胡小锋望着黑压压的没有一颗星星的天空:“要不我们去抢……抢劫吧?”

小北说:“抢劫?抓到了会不会坐牢?”

小南说:“何止坐牢,说不准还要枪毙。

胡小锋说:“我反正不怕死,既然来到世上就应该潇洒一回,总比现在这样活着强。”我们沉默了。抢劫是一条不归路,抢了第一次,肯定会有第二次,直到被警察抓住,但我们似乎都没有退路。
或者
采取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后,医生最终宣告肖佐龙已不治身亡。警察见状迅速围在罗桂娇旁边,警告村民不可以轻举妄动,她的事情还没查清楚,不管是谁,伤害她都涉嫌违法犯罪。法医鉴定,肖佐龙的直接死亡原因为颅脑损伤。公安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对罗桂娇进行刑事拘留。而罗桂娇的伤情报告上则显示为阴道撕裂伤,一侧乳房部分缺失,两处轻伤。


在我往期审核的很多的投稿作品中,很多关于病情、法律,(所有涉及比较深入的东西,都是一笔带过) 只有把数据和专业知识拿出来,才能进行解读。


结果才会更加通透,这才是目的。
转场写作

转场写作,顾名思义——转场。这里的转场,是指不同场景,不同地点,不同情感的切换。非常忌讳的一点就是,一直在写一个场景,一直写细节一直写细节。这样非常的拖沓,看的非常的不舒服,但是这种问题,新手经常犯,我们应该怎么办?


利用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不同内容...但是,注意一点,彼此间要有逻辑上的联系。


曾经年轻的村民们都白发横生,过着含饴自甘、弄孙为乐的生活,过去 20多年围绕梅姐所发生的点点滴滴,似乎已经远去了一个世纪。

7岁那年,我正读一年级。一日课间,忽然听到校园外一阵喧嚣,一支长长的、身穿红色衣服的村民队伍正慢悠悠地走在村道上,边走边敲锣打鼓,间或还有炮声不断响起。队伍最前面是一辆缓缓地向前行驶着的黑色的小轿车,车一进村口,早已集聚在那里的村民们就一齐欢呼起来。

我们一群孩子赶忙跑过去,费力地钻进人群前面看:车里钻出来的“大老板”也不过 30出头,看上去比我爸年轻多了,皮肤白里透红,皮鞋擦得锃亮,讲话也慢条斯理的,一副有钱人的模样。
(直接转场回忆)
那几年,梅姐很少在村里出现,谁也没想到她会贸然跑出来。
(叙事段落)
人群里,好多妇女都露出厌恶的神色,最后还是村书记使了个眼色,让几个精壮大汉把梅姐拉走,被带走时,梅姐依然使劲回头看言老板,一连叫了他很多声“言哥”,再就是一连串旁人听不懂的话。
(后面转场描写)
这样的转场写作最好的一点就是,画面感,真实感。人群中大家嬉笑怒骂,各种场景切换,像电影一样美。(要是你想练习转场写作,可以来找我,我教你啊)


二次模仿+解读差异

我先给出一个素材 :
厂子里有一对特殊的夫妻,男人四十多岁,左手在多年前被机器切去了两个指头,干不了力气活,到了这个厂里干一些,别人剩下的边角余料的杂活,维持着生计。去年攒了一点去外面农村带回来一个脑子有点问题的女人,算是成了个家。

工厂里的正常女性无法满足工人们的渴求,断指男人带来的这个傻子女人,就成了发泄的对象。工厂里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对话:

“小四,你敢在这里打你媳妇,我就给你五十块钱。”“你把钱放这儿,我这就打。”

于是在宿舍,在食堂,在路上,突如其来的暴力场面总是猝不及防。男人们乐此不疲,瞪大了眼,女人们则在一旁叹息。

我问他:“四叔,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啊?”“你知道吗?这一年,我用她挣了快有五千了,都快回本了。”

“可是她是你媳妇啊,你不是还得和她生孩子,过日子吗?”

“屁,你看看我什么样,四十多了,还是个残废,我生个孩子,

他二十来岁我就是个六十岁的老不死了,我女人又是个傻子,我生个孩子我对得起他吗?”他夹着烟的手微微颤起来。


那么这种文字应该怎么模仿呢?


我放一段我的学员模仿的段落吧:


男人四十多岁,头发白了一半。黝黑粗糙的脸上遍布皱纹,嘴唇常年干裂,右边脖子后面还生着一大片红黑的疹子。

这男人是我的四叔,在隔壁工厂做杂工。十年前刚到工厂的时候,四叔由于操作不熟练,左手小指和无名指被齐根切掉。切掉手指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安全员停了机器,伸手摸出了两根还算完整的断指,给四叔放了一周假。有几个女工友给四叔草草消毒包扎了一下。

去年夏天,四叔用攒了一年的钱,从隔壁村买来一个脑子有点问题的女人。这个女人不会说话,只会用简单的喊声表达开心或者痛苦。当时四叔去隔壁村替人跑腿,看到这个女人穿着光鲜地坐在路边,模样竟然有几分俊俏;买回来之后,才发现女人身上遍布着伤口和淤青,连脚趾都断了一根。

在工友们眼中,这样的女人是最好的消遣工具。做工间隙,总有人取笑四叔和他的女人:“小四儿,你女人会跟你睡觉么?”

四叔眼皮都不抬:“我会就行了,她懂个屁。”

有个大姐老气横秋地调侃:“嗨,这种事情啊,其实还得——相互配合,要相互配合起来才有味道……”人们发出附和的笑声,向女人挤眉弄眼。女人“嗬嗬”怪叫,不知道是饿了还是上厕所,四叔充耳不闻。

有人继续调侃四叔:“四哥,你敢打你女人不?就在这。”

四叔看了他一眼,皱着眉:“我没事打她干嘛,有病。”旁边的人们继续起哄,说你要敢打,我们给你50块钱。

四叔听了,二话不说,对着女人就是一脚,女人被踹倒在地上。周围一阵惊呼。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我问过四叔,女人再傻也是你媳妇,能给你生孩子,你打她干嘛。

四叔略微自得的说:“你知道啥,这女人快帮我把本钱挣回来了。”

我继续说:“那你准备什么时候要个孩子?”

四叔左手三根手指一甩,扭过头去不看我:“要个屁。”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这个模仿的作用还是很好的,你用不同人称,不同角度,描述出来的东西竟然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又可以借鉴别人的写作风格,形成你自己的风格,又可以描述场景,锻炼文笔。


是非常有效的,这也是我一开始学习非虚构写作的保留方法。
练习你的个人风格

我们简单的来练习一下文笔和个人风格,我们在看别人写文章的时候,其实很少看到两位写作者的字句,断句等文字方面完全一样,正是因为他们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额个人风格。


看下这段话:


我们练武的地方,在体育馆大操坪的一角,现在已拆除建了才常广场。大操坪的西南角,有一座平房,租给私人建了幼儿园。房前水泥地面,边缘围着篱笆,平时的训练就在那里。小齐来了以后,向幼儿园租了个小杂物房,住了下来。
小齐来的第三天,师父就让小齐显功夫。他打了一套长拳,再耍了一套刀,招式规矩,发力却很飘。
师父把我叫来跟他过招。我们移到大操坪中间的沙地上,脱了鞋,师父刚叫了“开始”,小齐就向我冲了过来。
他踢出一个鞭腿,踢得很高,速度不快,我一缩头就躲过了;他顺势拧身转身后摆腿,身子还没转过来,被我一脚踹在腰上,踉跄地往前冲出老远。


看完上面的文字,有没有一种感觉,舒畅、简洁,文字优美又给人一种回味的感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文中的文章,每一句(以标点符号为句)都非常简短,但是整个串联起来,表达的又非常流畅。


简短,有韵味、有一种民国风。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模仿这样一个风格,因为简短的文字更加适合初学者,而其中包含的力量也是巨大。


学习这样一个风格之后,脑海里有个回想,在之后更深一步的写文也是助推力。


要求:
1、每句话(以标点符号为起始点和终点)完整诉说,不得超过 8、 9个字。
2.每一段话由上面要求的一句话组成,并按照题材完成自由撰写。


好,这个是作业,打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再评论区,模仿留言。
写故事中,流程>细节

我们只需要表达清楚一件事,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作为复利指标的东西是什么呢?


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


但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会给大家一个建议,从找到个人风格,再到反复刻意练习,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我们有意识的培养个人风格之前,我们必须得知道一个前提:


个人写作风格,并不意味着:你写的得有多么高大上,多么的华丽....无论什么样的个人风格,措辞都必须让人通俗易懂,不要玩很多偏僻词。简洁,无论在哪种风格文章,都是首位。


那前提确立好了,又迎来一个问题,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并且反复训练它呢?让它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一个被我常常用到的方法是:


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文字方式,比如某些作者写的文章,然后去搜寻他的文章。研习他的文章,从文风、故事情节、框架结构、开头结尾等等方面来模仿,利用他的文章和他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类似于借鉴。因为这个是最有效最划算的一个快速形成自己写作思维的方式。
素材哪里取?

其实我们身边可能会有好的素材,但是如果你不会加工,你会毁了这个好素材!


还有,是不是你找到的素材,可以直接写成一个有内涵的好故事?


以上两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下。

提醒一下: 有内涵的故事≠直接取到的素材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要向大家澄清一个误区,我们在选题的时候,不能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个人故事比不上社会故事,小事情比不上大事情。

不是所有真实的故事,都得上升到人性方面,也不是所有故事,都得上升到社会价值观方面。

好,那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决定了一篇文章的上限,我接下来说的方法,都是我的主编跟我说的,好好听。
①常记录


写作确实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当你深入进去之后,你会发现积累的力量。

怎么积累?

在我们学习这么久了,应该有了一个审美,就是,当你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无论它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 你都会盯着它, 但是你得知道,用脑袋记肯定是记不住了。

只能用备忘录,怎么记?记关键的情节,只有好的、关键的情节,才能让人铭记。

无论是你在纪录片、电影,现实生活,或者是某篇文章中,你发散出来的点子。这些都可以记录。

我也常常记录,我发一段我的备忘录里面的一段文字。
孩子丢走后的 1050 天。 (听名字你就知道我要写什么了。我写的是孩子被拐后的 1050 天。

这 1050 天父母从绝望到寻找,到一步步了解人贩子窝,甚至捣毁了一个窝点,但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没有找到。

在孩子走丢的 1050 天后,他们又生了一个孩子)

患上软骨病的小镇青年 (原来有打算写软骨病,也是一个好的题材。)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1.jpg 一部分的灵感,没有整理成详细的


经常记录,你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素材,后面在自己的素材库里挑选、斟酌,再修改,非常幸福。

②天涯论坛



这个故事的集中营,是一个非常大的池塘,里面有非常多的好故事。

你获得这些好故事的最终门槛就是——耐心!

你只有看完大家发表的文章之后,你才会理解这样一个故事,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门槛太低了。

并且,后期如果联系楼主,可以直接联系,取得他的授权,你就可以自己开始着手了。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2.jpg

https://bbs.tianya.cn/m/post-funinfo-7906927-1.shtml


③身边真实故事,脸谱化描写



如果身边听闻一些比较轰动的事儿,比如村里哪家越南姑娘逃走了?哪个老人跟人干仗出事儿了?等等。

但凡发生在身边的好故事,一定拿下,因为你可以直接参与, 你的感受、事件发生背景、你家里人的话语走向等等。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一切都是你可以感同身受的,这样对自己的创作会有很强的推动力,也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后面脸谱化的描写是什么意思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故事,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落在一个人身上,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根据他的任务形象,来展开描写。

从人物个性的塑造,到接触事物的描写,再写这个脸谱化的人物,在这件事上,什么反应。这就是后续,得符合人物形象。

④知乎问题



知乎问题下面是有很多宝藏的,在知乎主题搜索:故事、经历、人物、情感...等话题,会有很多很多相关个人经历的回答。

知乎问题下的好故事,用了才知道!


我来举几个例子:
人贩子喜欢拐卖什么类型的女性?
那些犯罪被判了十几二十年的人,出狱了会怎么样?
富士康普通工人的真实状态如何?


一个好问题下面,有很多很多回答。

我们筛选完素材后,要把它变成一个好的故事,还记得我们上面说的吗?

小故事、小人物、小经历,也可以是一个好的故事素材,所以我们不能对题材有歧视。

在我们初步找完后,需要加工。

加工有很多种方式,在这里我只说一点可以控制的比较好的。


2 个点——逻辑顺畅、故事扩充。

诉说者一两句话说完的故事,只是故事的爆点,那么,前后关联、逻辑顺序、故事填充,都是你需要去做的。

————————————————

技巧多说无益,来看一篇文章。
知乎盐选 | 小镇青年,百味故事
这是我发表的一篇文章,再看看看故事原型。


故事原型
看完这篇文章和素材,我想问一下大家。原素材到精品文章的过程中,我改了哪些?(增加、减少)


仔细观察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发现什么?

文章中间,除了素材里面的情节,还有哪些情节?

读完文章,你对素材加工,有着怎么样的理解?
除此之外,用我上面的几个技巧,去找一个完整的素材,成为自己的素材库。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脑子里想到了某个灵感,要动手记录,不然灵感消失后什么都没了。


如果你对非虚构这个类型的故事比较感兴趣,可以来找我发你一份15坑的小册子,免费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3.jpg

ok,还没有更新完,等大家看完什么反馈吧,反馈好的话我继续更新....》期待反馈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你的美瞬间倾城 发表于 2021-4-9 07: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推荐一本零基础入门的写作书——《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加拿大)布兰登·罗伊尔
    这本书会告诉你一些重要的写作原则。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结构风格可读性。每个部分都会介绍一些实用的原则。接下来,我来分享几个比较重要的写作原则。
    第一部分:结构
    原则1  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
    这个原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就是俗称的“开门见山”。把最重要的总结放在文章开头。这让我想起了小学语文老师教我们写作文的场景,老师也是让我们如此做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样做就是告知读者文章主旨,阐述清楚文章的目的。让读者不用费劲去猜测作者的中心思想了。这个原则多用于说明文,包括报纸文章、大学论文、商业备忘和书信。
    原则2 分解事物
    把主题分解成二到四个主要部分,然后运用引导句。
    通常推荐把文章分为三部分来写。看到这里,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我们初中或者高中,在学习写作文的时候,也都是分为三部分来写的。这样能够使读者清晰的了解到作者的观点,而且文章也不会看起来杂乱无章,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第二部分:风格
    原则6 支撑所说内容
    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比如,你要写一篇介绍苹果的文章,需要细化。你要选择什么样子的苹果进行介绍?苹果也分为很多类,金冠苹果、富士苹果等等。除了种类,还需要介绍颜色,形状,产地等特点,如此才能将苹果介绍清楚。因此,提出的观点需要有准确、具体的例子加以证明,能够增加说服力。
    原则 7 让你的例证个性化
    增加个性化的例子,使文章更难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上这个原则。比如申请入学报告,撰写简历,制作个人工作报告等等,都可以用得到,从而之更加个性化,将会丰富得多。


    第三部分:可读性
    原则17 利用排版和设计
    提高文章可读性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增加文档的页边空白。同样,用空白行把段落隔开,避免一大块文字紧贴页面边缘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更轻松。这样,读者看起来会更加舒服,同样,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现在好多微信公众号的排版都很美观,让移动端的读者看起文章来更加方便了。好的排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关注度。
    原则20 回顾和修改文章
   很少有作家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大多数写作高手需要至少三遍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写作。写好文章,修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通过不断地修改和打磨,文章才能越来越好,写作水平也会随之上升。


    最后,总结一下:
    先写总结,开门见山。将文章分为三部分来写使用准确、具体的例子,以支撑所说内容个性化的例子,会更令人难忘增加文档的页边空白,会带给读者更舒服的阅读体验回顾文章并加以修改


    以上,是我在读了这本书后,经过思考,最后挑出来的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写作原则。
  《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一本非常基础的写作书,讲了很多实用的原则。相信,对于初学者而言,看了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锦瑟书屋,微信号:jinsedianying2018.或者扫描下列二维码,欢迎加入~
回复“豆瓣top100”,还可以得到我个人推荐的豆瓣排名前一百的书籍大礼包哦(~ ̄▽ ̄)~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1.jpg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梦嫣 发表于 2021-4-9 07: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玉树芝兰
如何高效实践卡片式写作?这种诸多写作高手推荐的方法,实践起来为何这么困难?咱们来聊聊。
疑问

自从写了《你一写长文章就焦虑拖延?》之后,很多读者,都对卡片式写作的技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特别是在《如何高效写长文?》一文里,我为你介绍了 Gingko 这种非线性写作工具。有不少读者在文后留言,说用 Gingko 写作,效果非常棒。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1.jpg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对卡片式写作运用得驾轻就熟。例如有位读者,就在留言区问我:
王老师…… 我比较困惑的地方是,卡片方法的使用,至今还没能体会到写作时拼接的乐趣……
我觉得有必要详细讲讲这种方法。
先说卡片式写作方法,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有道理,有用处。其原理就像是我们编程序,都喜欢用高级语言。为什么呢?因为有一堆预先定义好了的库函数可以使用。否则,连屏幕输出个字符,都得你自己来进行底层操作,太繁琐了。肯定不愉快。
库函数的用处,咱们举个例子。
好比说我给你个任务,让你输出斐波那契数列。这个时候,若有个现成的函数,叫做 fib(),那你就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可是如果这样的预定义功能不存在,你就得自己写。假如用 Python 来写,可以是这样:
def fib(n):
    if n == 0:
        return 0
    el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 - 1) + fib(n - 2)

你看,这个功能写起来,并不麻烦。然而,如果每次遇到类似的问题,都得需要你自己重新来造轮子,你恐怕就会很烦恼了。
写作也是一样。
如果让你面对一个新建空白文档,给你一个 3 万字的写作目标,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写起来,你就会感到压力与痛苦。但是,如果此时你手头,已经有了一堆卡片。这些卡片拼在一起,已经可以勾勒出整个文章的版图。那么这篇文章,就基本上可以当做是 「生长」 出来,而非 「生产」 出来。
你会尝试,把这些卡片,用各种排列组合的方式,搭出一个最为精彩的故事。当然,单单是卡片的内容,并不足以讲述完整的故事。你可以用语言文字,在这卡片排布出的逻辑之间穿针引线,让故事变得完整而精彩。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2.jpg 有了卡片,你写作的时候,不但没有压力,还会有一种探索和创造的趣味。在排布和捏合卡片的时候,兴许还会有金句和奇思妙想,在你头脑中涌现出来。岂不妙哉?
但是,实际上,很多人都错误使用了卡片写作方法。这样一来,你不但享受不到乐趣,还把自己逼进了一个更为糟糕的境地。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方向

卡片式写作里,一种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自顶向下来使用卡片。具体来说,就是开启某一个项目的时候,先进行大纲的撰写。
大纲勾勒,一般是通过头脑风暴 + 思维导图来完成。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3.jpg 有了大纲之后,你再规划每一个章节的具体写作目标。包括分成几个小点,然后大概字数应当是多少。这之后,你才对应着每一个小点,分别建立一张卡片,然后进去填写东西。初看起来,你每次只需要对一个很小的点来着手,因此注意力容易集中,认知负担也不大。
等到每一个小点,都已经写就了卡片,再把它们捏合在了一起,一篇文章也就写完了。
且慢。
你这哪里是卡片式写作?这叫大纲式写作 + 专注模式啊。这个过程中,你是时刻都有压力的,你的注意力一直得是聚焦的。问题是,这是典型的高耗能模式。你的头脑,对这种模式是最为恐惧和反感的。
当你的头脑恐惧与反感一项任务的时候,你觉得会出现什么状况?痛苦地保质保量完成它?别开玩笑了。那是只有少数人才能达成的 「最优目标」。你我普通人,就不要这样折磨自己了。痛苦是受过了,可之后更直接的后果,是拖延症。不要对拖延症过于咬牙切齿,它实际上是一种基因里给你带来的保护措施而已。
你用结构化的方法写作,从上到下,逐步试图细化。顺利的时候还好,一旦出现不顺利,路走不通,那就糟糕了。这种状态,一般被描述为 「文思枯竭」。一点儿都不好玩儿。当然,你会想到跳跃。这里走不通,先做别的,将来再回到这里,搞定它。这是多年的标准化考试里,你早已掌握的高级技能。
可因为一上来,你是先定义了大纲,把路线、流程确定了,所以即便你想跳跃,先易后难,也缺乏足够的弹性。
例如那个经典的段子,问:
要把大象装冰箱,需要几步?
对,三个步骤:
    打开冰箱门;把大象装进去;关上冰箱门。
乍听起来,有道理啊。你实际执行一下?
因为你的头脑,能快速分清难易程度,所以会毫不犹豫地把容易做到的 1 和 3 搞定,从而宣布项目已经顺利地完成了 2/3。问题来了,剩下的第 2 步怎么办?
一上来的总体规划,看似效率极高,避免一切横生枝节。但问题在于,这种无弹性可能导致的,就是自己被逼到墙角,甚至不得不丢弃掉一切的工作成果,推倒重来。如果你写过毕业论文,很有可能在缺乏跟导师足够沟通的情况下,或多或少体验过上面过程。
为什么自顶向下式的 「卡片写作」 不好使呢?
复习一下,史蒂芬平克曾经说过: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语法结构,转换成线性字符串。("The Web, the Tree, and the String")。
你看,写作的关键,不在于最后形成的那些线性文字,而在于背后的靠山,也就是你的那张思考之网。这张网,你事先预定义好连接,却还没有节点。环顾一下自然界,哪里有一张网,是这么构造起来的?做了这么不自然的事儿之后,你就只能被动填充这些节点。
采铜老师在最近的一则笔记里,讲述了认知隧道(cognitive tunnel)的概念:
全部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当下那件紧急的事情上,变得特别狭窄和受限,此时容易忽略全局的信息,看不到整体。
我觉得用这个概念,描述你在自顶向下使用卡片的时候,颇为贴切。
它带来的,远不止是一种痛苦的过程。更要命的,还会抑制你的创造力,让你无法构造出真正高质量的作品。写出来的东西,由于被框定在一个很窄的活动空间里,缺乏远程联想,因此也很难让人有 「眼前一亮」 的幸福感觉。更多的时候,它是干瘪的。
反之,如果你已经有了现成的卡片作为节点,穿针引线,把它们织起来。那么在你需要动用这张网的时候,便可以利用节点间的链接,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你的工作方向,应该是自底向上的。写准备好卡片。而卡片的来源,绝不能是摘录的资料,或者别人语言。那样体现不出你工作的价值。
卡片,要来自你的笔记
卡片

记笔记,对你来说肯定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是,记笔记也是有误区的。
最常见的两个误区,分别是:
    零散记录;不分场合环境拼命记
所谓零散记录,容易理解。例如说你在书的边角记下来一句话,说 「这道题我已经会证明了,但是地方不够,就不写详细过程了」。多少年后,别人看到了这一段,就把它列成世纪难题。因为你没有记下来证明的过程。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4.jpg 上面这段儿,我说的当然是费马。
你遗漏的笔记,可能没有这么重要。但是想想看,有多少散落在笔记本、纸张、电子书和 word 文档里面的笔记,你恐怕永远也找不到了。即便找到,你大概也不知道当时说的究竟是啥。因为那寥寥几笔,过不了 3 天你就忘了含义。甚至字迹潦草的话,连写的是什么都想不起来。
何况你再次遇见它们,兴许是 3 年以后的事儿了。在记笔记这事儿上,没有认真记下来的,就不能算数。
不分场合环境,是指另一种极端。总有人告诉你,你应该想尽办法,把所有的有价值信息,全部记录下来。于是我们会看见,在国际会议上,很多人抱着个笔记本电脑坐在下面。试图记录讲者的全部内容。敲击键盘、记录声音,还不时拿起手机拍 PPT。要不是怕人家挑理,估计就直接录像了。
这些人,看起来真的是高效能人士。问题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么做,你真的能从心所欲,把需要记录的关键点,全都记录下来吗?
我个人的体会是,敲了几下键盘后,就发现漏掉了好几句话。即便你有录音,错过了现场的交流与沟通机会,也得不偿失。听起来,这简直就是悖论啊!详细记录也不是,随手记录也不对,还给不给人活路了?
活路当然有,记两遍就好了。
第一遍,不管你是在听讲座,还是在读书,亦或是跟人家闲聊。遇到有启发的事物,都可以立即找个东西来记录。餐巾纸都可以。
所谓 「草木竹石,皆可为剑」。使用的记录介质,真的无所谓。关键在于,24 小时之内,你需要记录第二遍
这一遍,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以给别人讲题的方式,把你获得的这个见解,用简练的语言记录下来。
解释一下:
    用自己的语言。是因为你将来是要把它放在文章、报告或书里面。虽然将来你会进行修改、润色和调整。但是你依然应该保证,基础单元最好是你自己的话。否则将来会有被认定为抄袭剽窃的危险。给别人讲题的方式。这是因为,要把一个东西讲明白,你就必须搞懂它。这是用输出倒逼输入,让你深入理解一个知识点。这也恰恰是费曼学习法的精髓。要简练。一则笔记如果记录内容过多,你的思维会被局限框定。况且如果笔记过长,形成的上下文就会过于具象。能和它建立链接的内容,数量上会大打折扣。
这种第二遍笔记写好之后,做什么?将它们集中存放到一处。否则将来找起来不方便。
在电脑不发达的时候,大师们对于卡片,总要找个这样的抽屉装一下。为了便于储存、检索和利用。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5.jpg 在数字化的今天,你就不要给自己找这麻烦了。还是用电子版本的笔记管理工具吧。笔记单单是写好、存好可不够,你这不叫制作卡片,叫存档模式。
要激活你的卡片,让这个系统为你所用,你就要主动建立链接。在 Evernote 里面,软件可以根据关键词频率等,自动发现笔记之间的可能关联。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6.jpg 而在 Devonthink 中,系统不仅可以帮助你找到相关笔记,甚至还可以计算相关度,帮你排序。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7.jpg 这些自动关联,可以在你构建笔记卡片网络的时候,给你以帮助。
但是,你绝不能简简单单只依靠它们。因为关键词频率的相似度作为衡量指标,依然是把你框定到了一个狭窄的上下文中。
你需要做的,是将一张卡片放到卡片盒中的时候,盯着卡片盒里面已有的那些卡片。看这些卡片,和你手里这张之间,有没有关联。如果二者能够擦出智慧的火花,那么赶紧加入链接,并且说明这种链接的关系和逻辑。注意,这种关联并不一定是一对一。如果卡片盒里面,已经有若干张卡片和手里的卡片有联系,那就把这种关联都建立上。
在目前的笔记应用里,建立这样的链接,非常省事儿。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8.jpg 例如上图中蓝色的链接,就直接链到了卡片盒中已有的卡片上。点击可达。甚至,如果你觉得,一两句话讲不清楚,那可以干脆再做一张卡片,专门谈这个手动建立的新关联。当然,做这张新卡片的时候,你依然要盯着卡片盒,看是否还有添加新链接的可能性。循环往复,不断累积。
链接绝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精。对每一条链接,你自己必须能够看懂它们之间的联系,否则将来依然会面临遗忘的窘境。
假以时日,你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卡片盒里面形成了若干团簇。这些卡片之间,用链接相连。这样,把卡片串起来,也就足以形成段落、篇章,甚至可能是一本书的内容。
你也可以采用辅助工具,帮助你去观察这种聚簇。例如下图描述了我 Evernote 笔记的关联。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9.jpg 拼图

此时,卡片已经备好,这才该是你享受拼接卡片的时刻。要高效拼接,你需要一个趁手的写作工具。
例如在 Scrivener 里面,你可以把卡片都从笔记软件导入进来。卡片散列排布,然后依照上下文和笔记之间的链接关系,去拖动它们的顺序,看能否拼出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10.jpg 在这个结构中,缝隙肯定是有的。没关系,新建一张卡片,简要注明你需要如何穿针引线,作为占位符。后面有了时间,再回来细致写作和修改就行。
你可能会问:
老师,不是说这样先规划后写作,会导致认知隧道效应吗?
确实,写这种过度段卡片的时候,你的思维难以再度发散和跳跃。不过文章的主体内容和那张瑰丽的卡片网络,你都已经齐备。这种过度段落,还 「要啥自行车」?
这时候你应该防范的,是另一种错误。即试图把卡片当成静态的东西。
从笔记软件,到写作工具里,你恨不得一个字都不改,只通过调整卡片的顺序,以及过度段落,来强扭一个故事出来。就像笔记记录的时候,你需要记两遍。此时,当你把笔记卡片转化成写作卡片的时候,一定是要把它当成动态的模块,而不是静态的文字。
要诀就是,每一张卡片导入进来之后,都要顺着当前的上下文进行改写和梳理。原先的两张卡片,也未必非得是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布。甚至,有可能一张 「吃掉」 另一张,即把内容融合进去。所有这些操作,都以你写作时的逻辑,作为执行原则和评判标准。
「上下文」 这个词儿,意义非凡。
你写作的根本目的,是要给别人看
小说是这样。非虚构类作品,特别是论文,更是要这样一种对话。凡对话,就必须要有上下文。你的文字内容,要能嵌入到当前上下文的情景中。所以你得根据上下文来 「翻译」 你的 「笔记卡片」 到 「写作卡片」,使之可以跟环境融合起来。
这样看似麻烦,实则在记笔记的时候,极大减轻了你的认知负担。你不必有顾虑,思索某张卡片写作的时候,就一定要符合最终文章的情景。想到哪里,就可以将笔记卡片写成什么样子。
网络

把卡片拼接成了文章之后,是不是就完事大吉了呢?我之前做到这里,总会做一件错事儿。那就是把在某篇文章中已经用过的笔记打上标记,然后存档。
这样做,是因为时间长了,有些资料不记得是否已经用过甚至发表。再次重复使用的话,似乎就不大好了。容易让别人认为有卖两次骗稿费的嫌疑。
后来才逐渐明白,这种对使用过笔记存档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
因为卡片盒的奥秘,恰恰是复利。你的卡片,写完了就丢(存档)。就如同把钱放到存钱罐里。你能指望存钱罐里面能生出财富?但如果你在自己的卡片盒构建网络,却如同把积蓄存到了银行。
通过精心构造的手工链接,你的卡片盒里出现了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才可以帮助你获得复利。
这种增长,一两天可能看不出什么来。最初,当你的卡片盒里面只有一条笔记的时候,它和你线性写东西的效果,看起来没有区别。有两条笔记的时候,也无非是你可以将它们稍稍排布一下顺序。这和线性的积累方式,依然区别不大。
但是,随着笔记条数越来越多,笔记之间的链接就会带来强大的力量,这将使得你变得思维敏锐,变得文采飞扬。
你不是在一个一维的线上非常无趣地走来走去,而是在一张网,一张高维的网络上跳跃。你的经历,是惊险而刺激的。这样才会有观众愿意看嘛。你写得越多,写得就越快。因为你的网络足够复杂。
你写得越快,写得也就越多。而且因为创作的门槛,被你越拉越低,所以你在完成这么多的作品时,一点也不会觉得困难,更不会觉得是一种煎熬。
这就是外脑,一个复杂系统的威力。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
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另外一个心得,是没人限制过你,在一个时间段以内,只能拼一张拼图。写作的高手,尤其是高产的作者,往往被人称颂其毅力。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误会了他们。这些作者,根本就不需要动用毅力。
你可能听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未必真的在意过其合理性。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分布式的结构。有的时候,好的点子就是不知道从哪儿涌现了出来。这些点子,太珍贵了。你需要把它们抓住。
如果你现在在写文章 A,脑子里出现了一个跟它毫无关系的点子,怎么办?
有的人会马上开启一个任务 B,然后去讨论这个点子,把 A 晾到了一边。等到试图转会 A 的时候,心境思路全都乱了,好多东西甚至忘却了,还得重新来一遍。
有的人知道这种结果,于是会干脆丢弃掉这个点子,强迫自己把注意力聚焦在 A 上,以便能够按期完工。但实际上,如果你真正搞懂了卡片式写作,就会发现上述两个方式,都不对。
你应该快速记录下你的点子,写到哪儿都无所谓。然后赶紧继续回头写 A 文章,保证心流不断。
只是别忘了,在当天,把这个点子记第二遍,变成一张卡片。
谁知道呢?这样抓住灵感,不断积累之后,也许刚写完 A 文章,你一看自己的卡片盒,发现 B 文章的相关内容,已经形成了一个足够复杂的网络,又一篇文章早已呼之欲出了。
何况,你怎么知道一个在当下看起来和 A 没有关系的卡片,是否会随着 A 网络的增长,突然之间产生联系呢?
你早已看过纳博科夫的比喻,知道了卡片式写作如同拼拼图。
但是,你何时听他老人家说过,你不可以同时拼好几张拼图了?
你的卡片越多,可能构成的链接就越多。而链接越多,你的网络内容就更为丰富多彩。
正因为有这样的特殊流程,卡片式作家往往都特别高产。因为人家是多线程工作。就如同你用下载工具下载,多允许几个任务并行,一般都有些益处。
而且卡片写作法还是步步为营的。他们随时都可以捡起来暂时搁置的工作,靠着早已记录好的基础单元和链接辅助,继续稳步前进。
你不必焦虑,不必压抑自己的创作冲动,不必动用自己宝贵的注意力,更无须使用意志力资源。
意志力这东西,实话实说,大部分人真的没有多少,就不要随意浪费了。暴殄天物啊。
那些用过的笔记,倘若记不清是否用过,又用了一次怎么办?没关系。
每次你写作整合的时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再度翻译,是不是?这种翻译有的时候可能恰巧一个字也不用变化,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改写很多内容。甚至,有的时候除了一些关键词之外,全部都需要变化,以适应你独特的写作空间上下文。
这种重用,并不是一种偷懒,而是大千世界里,固有的一种自相似性的结果。在物理学中,微观粒子的结构与宏观尺度的星球存在相似性。在史书中,历史不会重复,但是总会押着相同的韵脚。
在机器学习领域,你不必从头训练一个模型,而可以使用迁移学习,借鉴别人的训练结果,只需要很少的样本,就能微调一个复杂模型,符合自己的需要。在不同尺度,不同任务间,处处都有这种自相似性。同样,你的一则笔记卡片,放在卡片盒(你的外脑复杂网络)中,也可能要被用到一次、两次……
这样一想,你还需要担心吗?
小结

这篇文章里,我详细给你介绍了卡片写作的常见认知误区与具体实施方式。
希望你能理解以下要点:
    卡片式写作,方向至关重要。千万不要自顶向下列大纲,而要以笔记为单元,通过链接构成网络,让你的思考之网自底向上,自然生长出来;笔记作为基本单位,你需要了解正确的记录方法。要记住两遍记录法,帮你平衡对关键想法 「记得全」 与 「记得及时」;笔记卡片不能直接作为静态的拼接单位,而应该就着上下文,翻译成为写作卡片,然后再进行拼接,才能避免思维被局限和挤压,才能让你体会到卡片拼接的愉快;充分理解笔记卡片对于思考网络的作用,你才能避免错误滥用意志力,甚至丢弃掉头脑中好不容易涌现出来的宝贵观点。自相似性可以让你在不同上下文中重用同一则笔记的不同译本,而不必有所顾虑。
总之,好的写作方法,可以让你的工作进入正反馈循环。工作进展顺利,你来了更多的劲头儿。有了劲头儿,又可以愉快地进行更多的卡片拼接,形成更好的输出。这样的效果,是你的精力充沛,干劲儿十足,著作丰富。与此同时,你的卡片盒外脑,也变得愈发深邃而睿智。
反之,如果工作的结果,是让你每一次创作都搜肠刮肚,疲惫不堪,那么你的热情自然会消退,停止构建和写作更多的东西,从而进入一个停滞或者负反馈循环的阶段。
希望这些论述,可以解决你关于 「卡片拼接」 方法的疑惑。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061067 发表于 2021-4-9 07: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有很多话想说,因为靠着读书、写作,我不但实现了副业收入,还成功打造了个人品牌。
罗振宇曾说:“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因为在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怎么构成?有两个能力:第一是写作,第二是演讲。”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写作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做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我觉得要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做到以下5点: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1.jpg 1.写完文章后大声朗读

大家可能很好奇,为什么写完文章要大声朗读?
因为大声朗读也是另一种高效“修改”文章的方法,大声朗读能充分调动起我们的眼、耳、口、脑,强迫我们专注于文章内容,这时大脑会快速理解读过的内容,这个过程能够发现文章中存在的很多小问题,比如用词不当、语句不通、案例不合适等等。
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站在读者的视角去审视整篇文章,客观地评判文章内容,有助于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想出更好的修改方案,经过反复修改、打磨,文章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
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就知道了如何更恰当地描述一个内容,语言表达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2.写作的过程中多思考

为什么一定要思考,因为很多人写的文章看似干货满满,但读者看完还是不知道怎么做,甚至看着这么多干货,有点读不下去的感觉。
想要更好地赢得读者,就得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写到这句话,读者看完会想什么?
    他读的懂吗?他会认同吗?
读不懂的配案例,讲故事;不认同的加引用,名人说的话、名人故事、书中观点等,增加信服度。
3.拆解平台规则

很多人稿子其实写得不错,但为什么投稿不中,其实是你的结构不对。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特点,如果你按照自己思路写篇文章,编辑还得费很大劲跟你说哪里要改,太费事了,直接毙掉。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明明稿子问题不大,就是因为框架结构、语言风格不对被毙稿,你必须去拆解各个平台的规则。
都拆解什么规则?
拎骨架。

拎骨架就是反推出稿子的大纲。
为什么一定要把大纲推出来?因为你有了大纲,你不仅可以对照自己的大纲,找差异,还能对照它这个大纲自己再写一篇,看看全文细节哪里不一样,这样做对你的写作提升速度是非常有帮助的。
看语言。

即看整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把最近发的文章出声读几遍就可以,一定要出声读,而且读的篇数不能少,最少你得找1篇文章读5遍,看看他是注重轻松幽默趣味性的,是注重科普专业知识的,还是注重情感共鸣故事的。把握住平台的语言调性,你才能更快过稿。
4.多写热点内容

其实我们的写作水平短时间是不变的,那为什么有的阅读量高有的阅读量低,其实跟你这篇文章有没有爆款元素有关,热点里就埋藏着很多爆款元素。
如果能够结合热点事件进行创作,加入自己思考和观点,阅读量就能轻松翻倍,这对于创作者而言,是很大的鼓舞,能够激励我们持续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
写热点内容,并不是让我们全篇分析某个热点事件,而是以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然后结合一些生活、职场、育儿、个人成长等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回归到核心观点上,让人看完以后有所启发和思考。
写热点内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倒逼我们深入思考。因为一个热点事件发生以后,很多作者都会写与之相关的内容,为了能写出观点新颖的文章,我们就不得不多角度思考,想出更深入的观点。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我们养成勤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文章的立意会更加深刻,观点也会与众不同,文章也会更有质量。
5.用视频和图文穿插练习,提升写作水平

如果你也有“想说却说不出来”的困惑,不妨用笔写下来,理清思路以后,讲起来会更容易。
如果你觉得自己写不出来,不妨对着镜头说出自己的想法,当我们说出来以后,往往就有了思路,然后再将说的内容写出来。
用视频和图文反复穿插练习,提升自我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因为视频能够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自己表达的内容,发现不足之处,进而以文字的方式进行修改、完善,经过多次的练习,写作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从写作小白,到靠写作变现,并成功打造个人品牌,我一直在用这5种方法,写作水平有了飞速的提升,相信它们也能帮助你提高写作水平。
我是@筝小钱,职业读书人,靠写作自由职业。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zgold289 发表于 2021-4-9 07: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哪有什么捷径,我不过是把别人跟对象做爱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征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周秀仙 发表于 2021-4-9 07: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还不简单,读书的时候暴力解构呀,一开始的时候

这段是叙述交代背景的,这段是描写秀文笔的,这段是矫情呃……

然后一段里,这句是总起,这几句是按照xx顺序xx,这几句收了个尾

然后每句话,这里用了陈述句为了读着溜,这用了反问句,这里用了把字句突出主语,这里用了被字句突出宾语

最后,这个词儿是交待颜色的,这个词儿是交代动作的

最后的最后,这半句的最后一个字儿跟前半句的最后一个字儿是用来押韵的

嗯,遇到你觉得好的文章一顿暴力拆解,文笔蹭蹭涨,信我!!!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患了爱姿病 发表于 2021-4-9 07: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是我个人写文案常用的清单,暗黑技术说不上,但是我下来发现还不错,今天也给你分享一下,仅供参考。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1.jpg

1、文案写作,定位先行



首先,你懂的,互联网时代的文案写作,围绕人性展开,目的就是要达成“想读——想收藏——想转发”的效果。


于是,相对应的是,文案创作就需要更加人格化、社交性、娱乐化了。需要作者从品牌定位出发,赋予品牌人格和性格,以邻桌朋友的口气和用户说话,让他们愉快、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因此,用户画像是重中之重。


画像之后,根据《文案创作完全手册》、《文案训练手册》、《尖叫感》、《影响力》等书籍的建议,我们可以重点提炼出4个激发读者情感的角度来准备文章,分别是愤怒、恐惧、惊慌、意外。同时也要预设说服读者的角度,是学习,还是避害?不同的角度写作重点会有很大差别。


2、写作就是挖需求、给方案



其次,无疑,文案是具有很明显目标的,大多数文案写手,本质是坐在键盘后面的指挥者,需要挑逗动机、引发需求、给出方案、说服用户,怎么说服呢?


    第一步是制造场景,引发需求。让用户感到明显匮乏,并且告诉他为什么需要阅读这篇文章。引发需求的常用参考公式是:“怎么做+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第二步是要满足需求,将文案定位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告诉用户,看了文章能满足大部分需求。


    第三步是要证明功效,文案就是产品,要指出并给出实际的好处,比如利用使用者见证、跟竞争者做比较、让优质人证做证、强调文章在其他平台的转发量、受益的人群、真正的干货等等。


证明功效常根据ELM经验法则(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综合中央路径、外围路径来说服用户。


中央路径是利用逻辑推理和深入思考来进行说服。即灌输各种事实、数据、证据、证书、研究报告等等,比如麦当劳的文案:已卖出数十亿汉堡。


外围路径则需使用语言技巧,拉动用户的情感共鸣,比如利用愉快的想法、积极的形象,或是暗示所产生的联想等,来说服用户。


一般而言,文案最好从外围入手,在用户心中建立起毋庸置疑的形象之后,再以中央路径作为事实和数据支撑,有力的支撑起文案的核心观点,最后再来点煽情的。即建立交情——讲道理——玩情怀。


3、文案检查,重中之重



再者,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多问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给自己的文案打打分: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2.jpg

文章核心观点是什么?是否进行了一一讲解,每条观点是否提供了证据?证据是否有深度?是否和读者息息相关?


内容是否简洁有吸引力?主题清晰否?是否陈述了观点?逻辑清晰否?用了金字塔原理吗?容易理解否?容易记忆否?打动人否?


其中事例是否都是公认事实?有没有深入解读?有没有引用权威资料,或者给出科学依据和干货?有没有使用数据表达?有没有图表?


过渡部分是否平滑?过渡词是否使用准确?最后是否总结了观点?推论是否是正确的?是否容易记住?结局是否有情感上的呼吁?打动人否?


4、KISS原则是第一原则



最后,要强调一个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即文案语言要做到连傻子都能看懂,这要求文案避免使用一些抽象名词。比如像情况/时间/希望/异常/情怀/梦想/精神/……


相反,要多用指代事物的名词/动词/感官词/数字来替代,比如滴滴的文案“滴滴用户份额达到75%,稳居第一”后来改成了“四个小伙伴,三个用滴滴,”还配上西游团队的海报,这种说法就很形象,很容易理解。


好的,这就是个人写文案时贴在墙上的小清单,分享给你,仅供参考,如果你真的尝试一两次的话,相信会爱不释手的。


另外有句题外话:如果高瞻远瞩一些的话,未来的人可能是不写稿的,只负责设定方向、审核和找内容bug,因为稿件都是Dreamwriter之类的写稿机器人替代,于是,对人而言,精通内容的元素和结构 、内容机器的运转机制才是根本,练文笔没用,要用逻辑、用表单、用结构化思维写作……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晓新篮球队 发表于 2021-4-9 07: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很多写作大咖的写作方式后,发现了他们写作时共同遵循的一个好习惯。
这个习惯就是:排除掉一切外在干扰,用2-3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集中写作。
只有真正实践过写作的人,才能知道修炼出这个习惯是多么的不易。
他们为什么能达到这种写作状态?在看了卡尔· 纽波特的《深度工作 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后,才明白这是一种“深度工作”思维。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1.jpg
正是在“深度工作”思维的引领下,长期坚持训练,他们才达到了这种看起来“下笔如有神”的写作境界。
卡尔·纽波特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他的畅销作品有《如何成为尖子生》《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优秀到不能忽视》等。
卡尔·纽波特在研究了比尔·盖茨、卡尔·荣格、查尔斯·达尔文等多位行业翘楚的工作习惯后,提出了“深度工作”这个概念,并结合自己对“深度工作”的实践,深入分析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和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
接下来我从什么是深度工作、写作时保持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写作时如何践行深度工作三个方面分享:用“深度工作”思维提高写作效率。
一、什么是深度工作
卡尔·纽波特认为:“深度工作,就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是相对,对应的,浮浅工作就是“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价值,且容易复制。”
简单理解,深度工作就是我们能够深度思考、全情投入你的要事的一种能力。处于深度工作状态下时,你的大脑和身体都专注于一件事,几乎感觉不到你之外的世界。
根据深度工作者的日程安排,卡尔·纽波特把深度工作分为四种类型: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新闻记者哲学。
1.禁欲主义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通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工作,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这个类型的深度工作者目标明确、具有高价值,他们工作时几乎完全屏蔽干扰和浮浅内容。
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就是典型的禁欲主义哲学类型。斯蒂芬森在他的作者网站上不会留下他的电子邮箱和邮寄地址,他也不出席会议。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安排出长时间、连续不断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写小说。
在现代社会里,禁欲主义的深度工作很少有人能做得到。
2.双峰哲学

双峰哲学的深度工作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
这种类型的时间安排上,深度思考的时间就相当于禁欲主义哲学的状态,其他开放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
心理学家、思想家卡尔·荣格是双峰哲学深度工作者的代表。荣格为了写作时不受干扰,他在伯林根小镇外的树林里建了一个小石屋,写作时就隐居在石屋里。其他的时间则在苏黎世度过,看病人、在咖啡屋积极参与文化讨论、去城里名牌大学讲学、听课……
这是一种相对现代化、灵活性强的深度工作类型,它虽然没有禁欲主义类型的高产出,但是也能从浮浅工作中体会到工作和生活乐趣。你可以把你的“隐居”时间段告诉家人和朋友,当然要保证在非“隐居”时间段联系他们。
3.节奏哲学
节奏哲学的目标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投入精力便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
有两种方法可以借鉴:
第一种是在视觉工具用符号标记做过了你必须要做的事,著名喜剧演员杰瑞·宋飞每天创作一个笑话,写完后就在日历上划一个大大的红“X”。我们也可以这么做:比如确定每天写1000字,写完后就在日历上打个“V”等等。
另一种就是设定一个开始深度工作的启动时间。比如,好多人晨起写作的习惯,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规定晨起写作的时间段,像村上春树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
节奏哲学的方式不用像双峰哲学类型需要单独隔离出一段时间用于深度工作,它可以将深度工作融合进自己的生活中,不用离开家人、朋友。但节奏哲学对自控力有很高的要求,只有自律能力强的人才可能更好地适应这种类型。
4.新闻记者哲学
卡尔·纽波特将二尖“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称作记者哲学。
《时代周刊》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创作《聪敏人:六个朋友和他们创造的世界》时,和他一起度假的同事们在露台或其他地方闲聊时,他就退回到自己的卧室写作。而且只要有空闲,他就有能力迅速进入深度写作状态。
这种深度工作方法既要求写作者能迅速从浮浅工作转入深度工作,还要求写作者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与娴熟的写作能力。所以,写作新手是达不到这种状态的。
以上四种深度工作类型为我们提供了可选择,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并长期坚持练习,才能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从而取得我们想要的成果。
二、写作时保持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1. 引导你通过关注写作调动积极情绪
卡尔·纽波特说:“你的世界是你所关注事物的产物,你可以由此思考一下当你在深度努力状态下投入大量时间之时,所构建的精神世界是何种类型。如果你在这种状态下度过足够长的时间,你的大脑就会认为你的世界是具有丰富意义和重要性的。”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各种烦恼,也会遇到很多开心事,关键在于你生活的关注点在哪里。
如果你把关注点放在烦恼上,你的情绪就是消极的,人生就是灰暗;相反,你会拥有积极的情绪,人生就有亮丽的色彩。而写作时保持深度工作状态,就是一把帮你找到亮丽色彩的钥匙。
当我们在写作时保持深度状态时,注意力会完全集中在写作上时,大脑会自动跟进,摈弃让你烦恼之事,让你的情绪集中在写作这件事上,哪怕是把心中的不快写下来,都能帮助我们排解消极情绪。
2.利于你在写作时产生心流状态

我们常以为:人在放松时更愉悦。
全球知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却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在深度状态下从事某项有价值的挑战时更愉悦。他把这种愉悦状态称作“心流”。
写作时如果我们保持深度状态,脑力就会开发到极为专注的状态,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在这样的时刻,更容易产生“心流”状态,我们也就更能体会到愉悦感。
比如在没有外界事务打扰的情境下,一鼓作气写完一篇好几千字的说书稿,那种感觉真的棒极了。虽然累,但有极致的愉悦体验。
3.带领你用匠人精神去写作
十年前参加过一次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活动,作为记录人,亲眼见证了很多民间艺人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70多岁的剪纸老人,他给我们一同去的4个学生都剪了头像。他戴上老花镜,用颤动着的手拿起剪刀,对着剪纸扬起一脸幸福,剪成的头像栩栩如生,一眼就能认出是谁。
这位手工艺人热爱的不是工具和材料而是剪纸工艺,是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追求。这种将自己精力倾注到所热爱的事物上,全情投入、无限专注的精神就是匠人精神。
将匠人精神运用到写作上,就要有一字一句细细雕琢的恒心,要有始终用自己的热爱与专注写下每一个字的挚诚。只有这样,才能将写作这件事真正融入自己的生命,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写作者。
三、写作中如何践行深度工作

1.要有深度意识
首先我们在写作时要有深度思考的意识,这样就等于在开始写作前给大脑一个信号、指示,告诉大脑要保持专注了,从而引导大脑迅速进入深度思考状态。
一写作就这么提醒自己,并长期坚持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时的专注能力。
2.远离网络

可能有一部分人在写作时把手机、电脑等工具处于联网状态,以为这样做可以方便随时查下资料。
可真实的情况是,当你打开网页要输入查询内容时,却被网页推送的内容吸引了过去。等你回过神来,可能半个小时已过去了。原计划半小时要完成的文字还未动笔,需要的资料也没查到。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前查找好资料,可以整理到纸上,也可以整理到手机、电脑的文档上。
总之,远离网络教研,只为保持专注写作,提高写作效率。
3.掌握写作的主动权
不论本职写作还是业余写作,写作之外的事总会干扰到我们。出外应酬、生活琐事等等浮浅事务会占去我们很多时间。要想实现深度思考,一定要避免被这些浮浅事务牵着鼻子走,要掌握写作的主动权。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主动安排好进行专注写作的时间与处理浮浅事务的时间。比如我们可以按照《成为作家》中建议的那样,将晨起时间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用来专注写作。很多成为宝妈的写作大咖们也是等孩子睡着的时间进行专注写作,其他时间则处理像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应酬交际等浮浅工作。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2.jpg
当梭罗将索居生活打造成《瓦尔登湖》时,他通过深度工作改变了自己的世界,也给无数读者创造了浮躁喧嚣之外的空间。《深度工作》告诉我们,专注,会带你成就写作路上更好的自己。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沁瑶 发表于 2021-4-9 07: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写作步骤
在上一章中,我们大致浏览了写作流程中的六大步骤,它们排列在写作转盘的不同位置。在本章中,我们将细致地了解每一步,观察它们在写作流程中起到了什么用。为简单起见,在这里我是按照线性顺序列出的,但要记住,你想从哪里开始就可以从哪里开始。
第一节 写作的准备

1.明确你的目标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1.jpg
当你坐下来要写点什么的时候,你要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乍一看,你写作的目标是不言而喻的,大部分情况下也的确如此。如果要写贺词,你的目的就是让对方得到应有的祝福。如果要写唁函,目的就是给对方以安慰。但有些时候,明确目的比看上去更加复杂。如果你搞不清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就很容易会走上歪路。
比如说,你打算申请一份工作,要完成你的简历需要附一封求职信。写这封求职信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要找工作对吗?但求职信能帮你找到工作吗?不,它不能,它只是找工作这个流程中的一小部分。影响录取的因素有很多:你的简历、证明人、面试中的表现等等。所以当你写求职信完善简历的时候,你的具体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写求职信有两个目的:一是促使你的读者仔细翻看你的简历,二是争取让他们给你面试电话。一般来说,人事主管有一大摞简历要看,每份只会看十秒钟,这是很现实的。如果你能在求职信里写些能激起对方好奇心的东西,那他很可能会认真看你的简历。求职信也让你有机会表现那些简历里没有的东西,或者直接点出为什么你的经历很适合这份工作。这些都能让人事主管把你的简历放到备选范围里,而不是直接扔进废纸篓。
你也看到了,世上有两种不同的求职信写法,一种的目的是「找到工作」,另一种的目的是「给读信的人一些信息,争取让他们面试我」。第二种情况显然更现实,更能突出重点,实际上也更容易撰写。
让我们再来看看投诉信和电子邮件。当我们写投诉信的时候,一般都很愤怒,也不愿意在投诉上花太多时间。你写信的目的是什么呢?可能只是发泄一下?而如果写信的目的不只是发泄,那就需要仔细想想自己想得到什么。你是想退货还是换货?是想得到道歉还是解释?是打算重新结算还是重新购买?一旦明确了目标,你就能向读信的人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果你没有提出要求,对方怎么会知道你需要什么呢?还记得那句老话吗,付出就会有回报。可能它并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如果你不付出,收获的机会可能会很小。
仔细思考写作目的能帮你搞清该说什么,以及怎么说。有趣的是,这样一来你的读者也会更加轻松。如果你也有过收到大量简历的经历,你就会知道一封周到、工整且有针对性的求职信会让人感到多么轻松。如果你负责接收过投诉信,你也会知道对方提出清晰的需求,比满纸愤怒的羞辱更能解决问题。让读者更加轻松,你也更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努力思考你的写作目标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起点。但如果你是从其他步骤开始的,比如你是从写提纲、写初稿开始的,那么你可以将这一步视为检查的过程,看看目前为止写了些什么,检查一下写出来的东西有没有准确地表明你的目的。在进行最终检查的时候,也要牢记你的写作目标。在修改最终稿的时候,问问自己有没有表达清楚,读者能不能领会你的意思,有没有向对方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
2.了解你的读者

你所知道的那些高效率提升写作水平的暗黑技术?-2.jpg
除私人日记之外,所有的作品都是有读者的,你的作品需要指向这些特定的 读者 。有时,读者的需求和期盼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要预测一封唁函读者想看到什么并不难,看菜谱或是驾驶指南的人通常目的也十分明确。
而有些时候情况会更复杂,尤其是当你向读者提出要求的时候。如果读者或许能满足你的愿望,或许也能拒绝你的请求,那就值得我们去好好想想,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希望看到什么?他们需要你做什么?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25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