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刘擎:预测书店的未来和预测人类思想的走向,哪个更难?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1-6-21 17:02:53
1557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用数据预测着诸多事件。我们尝试预测一本书的销量,预测书店的未来,甚至让数据帮助我们做出更加理性且有力的决策——大数据似乎变得“神通广大”。我们是否能用这种模型预测人类思想的走向?当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时,该如何看待它对思想的影响?预测书店的未来和预测人类思想的走向,哪个更难?
当我们在谈论父亲节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我们为什么可以尝试停止跟父亲的谈论?当我们同父亲的关系破裂时又能如何修复?
学习哲学有何意义?学会思考无用的问题是现代人的必修课吗?
我们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
刘擎出席新书分享签售会
2021年6月19日下午,得到图书和西西弗书店·北京丽泽天街店在北京丽泽天街联合举办了《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新书分享签售会,该书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出席活动。
刘擎接受媒体群访
新书分享签售会前,刘擎教授接受了《
出版
人》
杂志
社、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群访。在新书分享签售会上,刘擎教授做了“思考无用的问题会给你带来什么”的主题分享。他厘清了“现代”与“现代人”的概念,概述了现代人当下的困境,分享了他对哲学的看法,还对如何同父亲好好相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题分享结束后,刘擎教授留出近1个小时的时间,同参加活动的现场书友们交流并进行新书签售。
刘擎如今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个知识网红和畅销书作家,并在激发着全民阅读的浪潮。在他的影响下,现代人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掀起了一波谈论思想的热潮。活动现场,一位书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思想带给了刘擎老师力量,而这种力量又通过刘擎老师的文字传递给了我们。”
从媒体群访到新书分享签售活动结束,大约持续3个小时,记者接下来尝试简要梳理刘擎老师此次分享活动的精华内容。
预测思想面临更多隐形要素的挑战
比起用大数据来预测书店的未来,我觉得预测思想会更难。因为思想是跟时代的变化呼应的,有的时候时代那些制度、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会影响思想。而思想是互动的,也会影响世界,所以思想的走向确实是变化的。我认为还是那些特别重要的,我叫做“事件性”的这种进程发生,比如说技术大的变化、灾难、疫情,它会以一种我们没有办法预估的方式突然打破了原来的秩序。换句话说,就是让你的生活不再在原来的模式延长线上继续走。这时候我们认为大数据的预测也会失效,思想就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我觉得所有大数据还是要基于某种模型,当这个模型仍然起作用的时候,那么它的预测就相对来说是准确的。可是,思想很难说,因为影响思想发展变化的那个要素不是说更多,而是说有些要素是非常隐性的,预测它(思想)会变得比较难。
年轻人怀疑爱情的持久性
“为爱成婚”在现代制度安排充分发展以后,可能会瓦解,这种瓦解,可能存在些许“前兆”。“为爱成婚”在当今受到的冲击,它的前兆是,现在有相当多的人没有把婚姻和爱情放在一起。我听一个作家说,在日本,婚姻、性和爱情三件事是分开的,我没有做过研究,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现象。
在今天发生的现象里,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向往爱情,但是对“爱情能不能持久”这件事是不明朗的。因为婚姻如果是以爱情为基础的话,那整个婚姻都要从头到尾充满爱情,虽然爱情的形态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但当他们对这个信念失去信心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会体现为低结婚率、高离婚率、低生育率。换句话说,“为爱成婚”这样一种模式对现代人来说,他觉得这是一个没办法实现的东西,是很难达成的理想。真正的爱情是平等的,两个人,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在爱情里面双方都要获得自己的主体性的。这样的一种诉求,特别是在现在男女平等意识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他可能对“为爱成婚”——这种稳定的婚姻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模式持有怀疑态度。
所以如果说要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现代人宁愿一个人自己过,两个人太麻烦了。灵魂伴侣,听上去特别向往,后来发现灵魂伴侣也不是灵魂伴侣,我们两个是不同的灵魂。当然,我说“为爱成婚”这个模式的瓦解不仅是在中国,在很多国家,都有所体现,体现为低结婚率、低生育率和高离婚率,这已经是一个事实。当然这是对“为爱成婚”模式的示威。
刘擎做主题分享
另外,讲到三胎政策,这是新政策,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难以做个定论。我觉得,我们的人口结构是需要均衡的,这是出于集体群体的观念来思考这个问题。当前,我们全球的人口并不是太少,对地球的资源来说已经是一个负担了,我们进入了这样的时代。
但是另一方面,在这样一种文化变迁当中造成了人口结构的问题。我们这代人正经历一个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状态,例如老龄化。国家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新的生育政策,是一个群体的集体性的考虑。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考虑和当代年轻人心态之间有不够契合的问题。如何来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值得思考的。
思考无用的问题有什么意义
“有用”与“无用”的划分本身存在问题。对于人类来说,维持人类生活基本需求的东西,是有用的。但人类不光是为了生存,换句话说,我们还需要所谓的“无用”的东西,这或许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但却是重要的。
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之网上的动物。我们是动物,但我们是要追求意义的动物,我们做一件事情,不仅评价做成做不成,还会评价它有没有意义。
从这个层面来说,现代人就出现了“麻烦”,或者说面临新的变化。一方面,现代人所处的世界中,超越经验的存在不再可信,给我们提供意义的存在不再是一个默认的选项;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变得特别理性化,这种理性化意味着“分工”,我们都活在一个局部中,我们找不到整体的意义了。因为这种理性,不是全面的理性,而是一个工具理性。
我们太爽啦,我们又太难了……
现代人陷入了一个很大的困境中。一方面,我们面临的选项很多,我们拥有很多自由,可以换工作、换生活环境,甚至可以换性别,这对于人类来说,太爽了,束缚很少;但另一方面,你要达成这些自由,你的能力是多么有限,你的能力是被许多框架所约束的。你原则上可以“很爽”,但你要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你是“太难”了。你真的不喜欢自己的性别,你想改变一下性别,你试试看?你会难以判断,所有判断的负担会加注在你的身上。我们面临的局面就是一方面好像太爽了,一方面又太难了,这是现代人的处境。
学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小时候去一个女同学家里吃饭,我看到同学的母亲在洗碗,同学的父亲从后面抱住她的母亲,配合着她母亲洗碗。我同学说“他们抱着在做家务劳动,破坏了劳动的生产率”。后来,我想,妈妈或者爸爸在做菜,他的伴侣在后面围住腰去帮他,这个情景是很动人的。当然,这样做确实可能会破坏家务劳动的生产效率,但好像也赢得了其他东西。
现场书友提问
当我们指“效率”的时候,我们总是指某物的效率。但是这件事情对于X的效率并不等于Y的效率。比如说你们现在996加班了,对于你来说你的工作效率可能提高了,你的输出很大。但你的睡眠效率就下降了,你自己闲暇的时间就少了。
这些,就是哲学思考让我们能看到生活中本该有的多样性。我们在这个工具理性主导的世界里,很容易被单一化,学一点哲学,会一点思考,可以提高我们的敏感性,我们能看到世界的多样性。
再比如,为什么平凡的人生能有非凡的意义?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如果活在这个世界里却缺乏反思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的主导性的力量是难以被改变的。在一个公司里,我们就可能会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KPI上,而忽视了生活其他的样子。
即使在这个规训程度如此之高的世界,我们仍然能践行一种生活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下来。在“内卷”和“躺平”中间,还存在着很多中间地带,我们活在这些中间地带里,是可能的。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活法可能是困难的,它需要多方的支持,包括你自己要有信心——你要有一种独立于主流的评价模式。哲学思考,就是会帮助你建立你自己的不同于主流支配性标准的标准。
该如何与父亲好好相处
我在做了父亲以后才理解我父亲的感受。在哲学层面,理解他人的感受是一个“他心”的问题,就是在什么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另外一个人?
知识分子总是希望通过谈话解决问题,因为这是我们擅长的。但,同父亲相处,我建议我们可以停止跟父亲谈论,我们可以选择一起做一件事情,做一件他特别喜欢的事情,做一件他向往但却没有做成的事情。有时候说话是有局限性的,但我们一起做一件事,可以获得一些“感受”——收获和父亲的共鸣,以另外一种方式修复与父亲的关系,也是在修复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不问东西
对我来说,我自己受到中国的影响比我想象的要更多。文化传承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这个实践的过程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复制,文化的自我复制一定会导致文化的枯竭和衰落,文化是在跟异己的文化之间相互遭遇、相互竞争、相互借鉴当中形成的。对于中西方文化,我们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不能对某种要素盲目迷恋与遵从,要看要素与要素之间怎样结合得更好以回应问题,不问东西,这是最重要的。
图片来源:得到图书
END
出版人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授权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本书<<浙东革命老区史记>>,原为<<侵略与反侵略>>
国家审计署:《中国作家》杂志社,违规刊文和评奖,向企业收费65
全新的征文大赛了,来了
4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7月主题征稿
5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6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