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刘亮程:作家是把灵感变成常态的人 |名家谈创作
[ 复制链接 ]
土风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75
回帖
195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4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4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积分
403
主页
发表于:2021-6-25 09:33:34
民俗
699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刘亮程
作家须将自己活成一个地方,
而不仅仅是活成一个地方的人。
1
心灵关系
作家需要建立起自己跟一个地方的心灵关系,阅读使我们跟那些存在于历史中的伟大心灵取得联系。文学艺术是心灵沟通术。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的社会有诸多渠道和民众沟通,而作家直接用心灵交流。这是一种古老但永不过时的交流方式。
2
活成一个地方
作家须将自己活成一个地方,而不仅仅是活成一个地方的人。在他身上有一个地方的气候。他在风声中找到语言,从光阴和季节交替中找到文学叙述。向历史和自然学习,接受时间岁月的教育,与万物同欣悦共悲悯。
3
内心生活
文学是作家的内心生活。那些在内心发生,没有付诸现实的生活,被文学实现了。我有时在聊天时讲年轻时经历的事,总有人说,你经历的生活太有意思了,怎么没写进书里。我说,凡是我能说出来的,都不会写成文字。那只是一个故事,尽管真实可信,讲出来也好玩。但是,这个故事太实在了,它没有生长出更多的意义。所以它还不是文学。
我要写的,必定是说不出来,也没法跟别人去说的那些事情,是不可言之言。
或者,即使写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在时间中长成了另外一个。一个作家的内心,是可以养育故事的。把一个小故事养成一个大的心灵事件,便可以写出来了。
4
文学的完成
什么叫文学的完成?我个人认为,一部文学作品,不论长与短,它只要完成了一种精神故乡的意义,这部作品就算完成了。
一个作家建立起来了自己完整的精神谱系,让读者的心灵可以安放其中。哪怕空间很小,哪怕这样的书写是一个村庄、一个城市的一个角落,甚至是一片树叶。
5
作家和读者
作家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但是读者往往对作家的完善视而不见。读者不欣赏你的成熟,欣赏的是你最初的那种冲动,那种内心的盲目的、茫然的、不知所措的冲动。作家茫然不觉时已经把最好的作品给了读者。读者还想要更好的。有时候作家和读者是相互偏离的。作家常常想要把活儿越干越好,每一部作品都打造成一个精品,而这或许不是读者需要的。你在一件玉雕作品上再多动一刀,少动一刀,读者对这个视而不见。他要的可能还是你最初给他的那些。但你没有了。或者变化了。这是两种愿望和追求。读者的阅读愿望和作家的写作愿望是两回事,所以可以互不理睬。读者可以不理睬作家,你写得再好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可以选择去读别的新作家。作家也一样,他也在选择读者。
6
写作和阅读
写作独立于阅读之外。阅读只是读者跟作品的相遇。
作家不需要过多地为读者着想。当然,你要写一部畅销书,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读者群,你的读者是谁,你在为谁而写作。但是,我确实不知道我的读者是谁。尊重读者的唯一方式是你的作品的品格。
7
虚构
任何一种写作,哪怕它是写自己的真人真事,它也是虚构的,它首先要把自己的第一人称虚构出来。当我开始写散文时,文章中的第一人称“我”,其实已经脱离开了自己,整个状态已经是不一样的。写作是一种状态,它不同于生活状态。作家进入写作状态的时候,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学人物。那种情绪已经是文学化的。尽管里面有一些故事是现实的,是真实的,但是它被这种情绪推动的时候,整个故事是虚构的,是飘起来的。像神仙一样。神仙看起来是地上的人,但是把他放到云上,他就成为了虚构的人,变成神仙了。文学写作也是这样的。
8
非虚构
非虚构是文学向新闻通讯的投靠。作家丧失了虚构能力之后,他会向非虚构投靠,他认为现实的力量更强大,去找一个现实题材,去书写现实更有震撼力、更真实。这恰好是作家犯的一个错误。作家丧失了虚构的能力,失去了对世界的想象。《南方周末》每一篇文章都是非虚构,每一个事件都非常震撼人,但这不是作家干的活,这是记者干的活。作家干什么?作家是从现实事件结束处开始写作。
9
原创
任何一种生活都可能被写成经典,一事一物皆可入文,只是我们对这种生活不认识,我们只知道它的皮毛,不知道它的内涵。
题材能决定一部作品?一个作家找到了一个好题材,就能写成一部好作品?我觉得不是的。真正的文学创作,连素材都是原创的。只有原创的素材才能成就一个原创的伟大作品。哪一个伟大的作品借用一个典型的题材了?《红楼梦》是谁给曹雪芹的素材?他的成长经历,也是他原创的。
10
写作的最佳状态
写作的最佳状态是一句句地拨开自己的黑暗,而不是自己明明白白,给读者拨云见日。作家被“无知的智慧”引领,朝那个黑暗处走去,冥冥中似有一盏遥远的灯在召唤,你只是朝着它走,读者欣赏的是你的茫然、矛盾、焦虑、绝望和希望。你无所谓往哪里去写,写到哪里都是好的,因为不知道目的,所以处处是目的,没有路,所以遍地都是路。
我写《一个人的村庄》时,也是这样一种状态。我只知道第一句是什么,不知道最后一句是什么,我只是朝着一个“感悟”的方向去写,而不是朝着一个“意义”的方向去写。我写作也从来没有先起一个名字再写作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无名的,写完以后,顺手摘文章中的一个句子放到前面,就算是名字吧。
11
规避缺点
刚开始文学写作时,我是一个很不自信的写作者。我看那些优秀的文学,觉得这辈子可能永远写不了这么好。所以一开始就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多么出色的作家,只是一篇一篇去写,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我把好多自己的缺点规避了。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缺点或短处,他只是不把这个示给别人。“文”就是花纹,作家靠文字的花纹可以把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或者他天然就懂得去绕开自己的缺点,呈现所长。再或者说,他有办法让缺点成为特点——我的许多缺点其实都变成特点了——他只呈现他能够呈现的,不去碰他碰不动的东西。他不用鸡蛋碰石头,他用石头去碰鸡蛋。一个成功的作家,天然知道选择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什么叫好?就是干了自己能干好的事就叫好,而不是干了自己干不好的事情,那样好事情也会干坏。
12
灵感
作家怎么可能靠灵感去写作呢。你在那等灵感,等一年半载不来,等到五十岁还不来,不啥都耽误了吗。必须把灵感变成自己的常态,时刻都有。那个跟自然万物接通的心灵之窗,要时刻开着。世上万千路,我与世界却只有一条心灵通途。
作家是把灵感变成常态的人。
13
神来之笔
所谓神来之笔,就是你的气息跟其他事物的气息连通了。我一直提倡作家的信仰应该是万物有灵。作家须有一颗与万物说话的心灵。
14
风格
我年轻时有人问我,那么早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是怎么形成的?我说,是我家乡的风吹的。风把我的脑子吹成这样,说话和想事情,都不一样了。
现在我不会这么说。年轻时可以漫无边际地去说话。但是,慢慢你就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了。你家乡的一场风,把多少人刮成偏头疼,他们怎么没成为作家。肯定是这场风之外,内心还有另一场风——你上的学,读的书,长的见识——那是古今人类智慧的风,刮到你这里,使你有别于他人。
15
传统
在写作过程中,你一定会慢慢地明白,你的气息跟哪一个前人的气息连接在了一起,你能接着他的思考去思考,接着他的想象去想象。你在传承一颗古老心灵的温度。这就是传统。
要认传统。我年龄大,知道我在传统里,哪怕我是再有独特风格的作家,我都会说我是在传统里,我没超越人类文学艺术的大传统。传统是一脉气息,只是这文脉在你身上不曾中断,延续成另一样气派。
16
自信的作家
不自信的作家都是怕别人不懂。自信的作家都是自言自语,不管别人懂不懂。自言自语是一种最好的状态。眼睛朝天,说地上的事情。《一个人的村庄》就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虚土》也是。
写散文的人很多,从古到今都很多,散文名篇也很多,但是像我这样用散文去完整地呈现了一个村庄世界的散文家不多,所以就这一点我是比较自信的。面对一个已经完成的世界,我觉得怎么评价都是可以的,因为它自成体系。
17
写作习惯
对一个作家来说,文学创作只是一种状态,就像我现在的生活,上午写作,下午或许就在菜地锄草。文学教会了我一种感受生活和觉悟生活的方式和能力,并不能让我变成另外一个人。
我一般都是早晨或下午抽点时间写写东西,有时候不写,就是打开电脑看一看那些文字,还在那儿躺着。就是时刻关照它,不要断了联系。有时候好久不写,也打开看一看,里面写了一半的文字,停在那里。我写得很慢,慢也是闲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时间都是被慢人拖延住的。
18
文学启蒙
最早给了我文学启示的,可能是我的两个父亲。先父是传统的旧文人,写一手好毛笔字,会吹拉弹唱,能号脉开医方,能捏骨治病。在甘肃老家时,先父是县城关小学副校长,拿国家工资,一九六一年携家带口逃饥荒到新疆,落魄到新疆沙漠边一个村庄。他跑得太远了,把自己和我们一家人逃荒成了农民。但他从老家带来了中医书,我最早看到的书,是家里那些泛黄的医书,看不懂,但隐约知道那些文字能治病,能救人。
先父在我八岁时不在。几年后母亲带着我们到了后父家。后父不怎么识字,但会说书,也不知从哪听来的,他说《三国》《杨家将》《薛仁贵征西》。那些漫长的夜晚,在昏暗的油灯下,我们聚精会神听他说书,他讲的那些书里的故事,后来启发了一个写书的人。
那时我生活的村庄虽然偏远,但有一些天南海北的文化人流落到村里。他们带来了书,线装本、竖排、繁体字的老书。我小时候有幸读到几本,几乎都没头没尾,破烂成半本书。那书在村里传阅了多少年,从一家到另一家,最后到了我手里。多少年后,我写《一个人的村庄》时,常想起小时候读过的那本前后撕掉多少页、没头没尾的书。我想写的也是这样的一本书,前后被我撕掉多少页,它无始无终,但孤独自足。
本文选自《刘亮程语文课:一生的麦地》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厌笔萧生又“扑街”了,想靠旧书“圈钱”,没想到输得一塌糊涂
网络文学IP影视化2018年度报告发布!
南阳籍“科幻大王”王晋康——作品满是“红薯味儿”
历史小众日销破万,掌阅作家你我当初掀三国热
网络写手近两千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从事网文创作?
顶级团队加持,优厚待遇护航!掌中云招编辑啦!
网文20年,100位百强大神(41-45)
网络小说写作入门:如何投稿?
第26个分享:写写写!
网络文学作者如何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话题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4
诚求小红书种草文案
5
行业IP衍生 网络小说折射新阅读习惯
6
诚聘 各科硕博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