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为什么诺奖得主获奖年龄越来越大?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10-8 16: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木可

今年的诺奖得主,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轻的。拿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真锅淑郎90岁,哈塞尔曼89岁。

而拿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阿登·帕塔普蒂安54岁,算是“小弟弟”;有不少评论都认为,这个年纪能拿诺奖是一种幸运。

近年来诺奖得主给人的印象,七老八十很正常,九十多也不少见。事实上,从1950年代以来,所有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获奖年龄都越来越大。

1957年获诺奖的时候,杨振宁35岁,李政道31岁,今天已经不大可能有这样年轻的幸运儿了,但当时可不算另类。维尔纳·海森堡初拿诺奖,只有31岁;他第二年又拿了一次诺奖,共同获奖的是比他小一岁的保罗·狄拉克。

劳伦斯·布拉格利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获1915年物理诺奖时,只有25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看看上世纪前半叶那些科学大咖,平均是四十来岁拿诺奖,比如爱因斯坦(42岁)。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排队领奖”的人变多了。一百年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千名物理学家,而今天有一百万。早先竞争不太厉害,沉甸甸的果子长满了枝头,等着科学家去摘。而高智商人才涌入科学界,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充满竞争和进一步细分,成果越发专业化、小众化。“候选领奖队伍”越来越长,获奖年龄就越来越大。

但是老年人拿奖,不意味着科学是属于年长者的游戏。真锅淑郎90岁拿奖,但他的理论突破也在三十出头的年纪,那时帕塔普蒂安还没出生。

曾有统计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做出代表性贡献的平均年龄是37岁。纵观历史上有名的科学成就,都是科学家们在三十多、四十多岁的年纪就取得了。

一个道理是,做科研太辛苦,需要体力,比如帕塔普蒂安把200多个疑似基因挨个敲除,看细胞还能不能感受压力,敲到第100多个,才找到关键基因。经年累月地耗神,没有年轻人的精力支撑不住。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黄磊

审核:岳靓

终审:刘海英

来源:科技日报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