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发文
记录
Doing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每日签到
好友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日志
相册
分享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视界·观点 | 看这些名家是如何审稿的,删去不实和溢美之词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1-10-14 13:33:43
2187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我练习写作已有20多年了,多为记录现当代文化名人的生存状况和琐杂事务,记录的人大概有百位之多。我养成一个习惯,稿件杀青后,必定寄给传主审正,如传主已逝,也要辗转托请,寻觅传主后人或亲属,请他们帮忙审读,纠正文稿中的错讹,免得引起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
我人脉颇广,圈内的师友都乐于援手。诸如为写同盟会章程起草人马君武,我从北京找到上海,最后在广西找到他的侄孙女马桂芬;写翁文灏,我由北京他的侄孙女再找到他在上海的小儿子翁心钧;写叶公超,为求证其因毛公鼎入狱事,我在美国找到见证人、时为教育部次长的顾毓琇;以及找到张元济、赵元任、苏雪林、陈西滢、成舍我、李济、潘光旦和刘文典等的后人,审读文稿。在得到他们的认可后,我方敢外投,因此我和传主或其亲属合作愉快。
唯对我的文稿持异议者,聂华苓先生也。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她人生飘零的《聂华苓的情爱画廊》,她读后认为“错误百出”,建议我“不要发表”。我虽不全苟同,但立马表示“遵命”。后我另辟蹊径写了篇《聂华苓印象》,她读后感觉不错,认为“货真价实”,俯允发表。若干年后台湾
出版
《现当代作家研究资料汇编》(聂华苓卷),她还特地请编者把“印象”收入书中。2001年,聂华苓来宁,苏童请她吃饭,问她还想请谁作陪,她说:“把张昌华叫上。”大家相互尊重,尽管有“小不快”的插曲,但不伤和气,我与聂华苓先生的友谊一直维系至今。
聂华苓
八十在望。我真正成为“坐家”了。在坐以待“币”的时日,闲得无聊,我把那些塞在柜中先贤师友们审定过的文稿梳理一番,装订成厚厚的四大册,藏在箧中。今适中秋,怀人的良辰。我打开一看,满目琳琅。百位师友的手泽,星散在千叶稿笺的天头地间,有的纸张已泛黄发脆,有的字迹已褪色或洇漶,但仍赏心悦目,墨香袭人;轻轻抚之,仿佛有他们的手温;细细读之,犹见他们的音容笑貌。
我今日舞文弄墨的文字,都是在前贤师友们呵护中成长的。在这丰饶广袤的文字田园里,我是如沐春风的拾穗者。从他们对文稿的批注或润饰的字里行间,可见其各自的真性情:或襟怀坦荡,或率直或谦恭,或谨严或幽默。现撷取一二,与读者分享。
范用
1997年,范用到南京拜访陈白尘夫人金玲女士,我全程陪同。范公对前贤的尊崇,对其未亡人的关爱,令我感动,遂写了篇《范用怀旧》,稿毕寄范公审读。
范用改稿
我在介绍范用其人时,写了一句他是“一位备受读书人崇敬的出版家”。范用读后用红笔将“备受”和“崇敬”删去,改成为“一位读书人熟知的出版家”。他另用铅笔在一旁批注:“崇敬,小子何人?”读到此,“小尺码”(先生自语)的范用的形象在我眼前瞬间高大起来。先生严谨,我细览改稿,他批注、增、删时用红、黑、土黄三色圆珠笔另加铅笔四色,足见其认真,还在稿端特别叮嘱一句:“改后请印一份寄我。”
杨宪益
我写《名士风流,岂止诗酒——杨宪益的百年流水》时,先生已93岁了,不便看稿,让外甥女赵蘅逐字逐句读给他听,需改处,他便叫停。
文中有一节写1949年国民党退台前夕,杨的上司杭立武劝杨随他去台,杨婉拒。杨宪益听赵蘅读到此处叫停,对赵蘅说,此事他已记不清了,建议删去。这话我是加引号的,尽管我找到了出处,核对原文无误,为尊重传主意见,还是将之删去。先生是大家关注的人物,我岂敢马虎。文章改后,我将打印稿呈请杨宪益妹妹杨苡先生过目。杨苡说:“我哥说,文章开头两句顺口溜‘生不愿当万户侯,但愿一识杨泗州(宪益)’(引自邹霆著《永远的永索——杨宪益传》)有夸大之嫌,不实,删去。”
梁文茜
梁文茜者,梁实秋先生女公子也。我为实秋先生编过四卷本散文选,一度与文茜过从甚密,曾多次听她讲其父的故事。她说父亲最大的特点是好吃,他的一百多篇谈吃的散文,都是“吃”出来的。当然,也谈到梁先生与鲁迅。2005年,我写了篇《梁文茜谈父亲梁实秋》,文末有一段专写梁实秋对鲁迅的看法。从文茜返回的改稿看,她本来是认同的,在这一段动了四处;后不知她作何想,又用墨笔重重地将这段叉掉了。我想这一段确实有趣,似无不宜之处,斗胆将其补述于此:
“我有点不怀好意”,想请文茜谈谈他父亲对鲁迅的看法。
文茜笑着说:“我父亲幽默,他说他沾了鲁迅的光,是鲁迅对他的批判帮他出了名。实际上他从不喜欢人家拿当年鲁迅与他的关系说事。”文茜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时代在前进,如果我父亲和鲁迅都活着,父亲从台湾回北京探亲,鲁迅说不定也会请他吃饭。”我说世道在变,也许真会发生喜剧的。文茜说,肯定。她做了一个诡谲的笑容后说:“有张照片,一时找不着,下次你来我找给你看。”
“什么照片?”我问。
“我父亲与鲁迅孙子周令飞同桌吃饭干杯的照片。”
梁文茜
施士元
施先生是居里夫人的学生,“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的老师。他家是教育之家、科技之家,人才辈出之家。第二代、第三代中博士、博士后、博导、院士有七八位之多。
施士元
采访施先生后,我写了篇《施士元和他的教育之家》。彼时施先生已93岁高龄,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手指变形,不能写字。审订改稿由其小女施蕴中教授遵其嘱代行。施老对文中提到的人名、数字等作了核实,特别对行文中的一些修饰语,以及我从其他史料中转引而来的对他稍加揄扬的文字全部删去,同时将我转述的文字,通通恢复为他的原话,变得更加严谨平实。施蕴中告诉我,她父亲对自己平生的业绩不喜欢做任何夸饰。
王世襄
我无缘为世襄先生编书,但与其过从一度甚密。因我们有许多共同的朋友。先生是文物鉴赏家、民俗家、书画家和美食家,自谦“杂家”。
王世襄
因先生涉猎的一些领域,我的知识盲点太多,笔力不逮,便偷懒走捷径,简化为“图说”,冠题《唯王独尊——图说王世襄》,先生读后将稿退我,我浏览后,感愧交并。愧的是太粗疏,令我无地自容的是竟将先生老师的大名“刘盼遂”写成“刘盼递”,实在大不恭。先生只作更正,未作批评。令我感动的是,他改得特别认真,“听虫”一小段竟然重写。最令我感慨的是先生的谦恭,把写他时稍有色彩的“谀词”,统改为平实的陈述。1946年,他受命赴日本追回被日本劫掠的善本书,我写“他是故宫职员里外语最棒的一位”,他易为“在语言上没有障碍的一位”。删去“唯王独尊”这一标题后,又用红笔重重地划去,另写“此题不可用!”还在这五个字下面加上着重号。附信云:“大函及文稿收到,揄扬过甚,惭愧惶恐,题目尤为不可,请勿用。”“尊文流畅而有文采,只一些不尽符合事实的地方略作修改。”先生随和谦恭,质朴得真像一尊陶俑。文章发表后,《新华文摘》适时转载,他还高兴地来信告诉我,自己跑到书店去买了一册作纪念。后来我请他为我写几个字嘉勉后学,他信手写道:“编者往往比作者更为重要。”
王世襄改稿
文坛前辈的宽容、自谦,也尽显在诸多审改稿中。
我写《物理女皇吴健雄》一文,是托顾毓琇先生代将文稿转给袁家骝先生的。文中我写了吴健雄青年时期的几位男友,这纯属隐私。我忧心袁先生见之不悦,没料到家骝先生热情来信表示:“您所述她的事籍(迹),基本是不错的,无须更改。”还云:“谢谢您的美意,使我非常感谢。”
袁家骝致本文作者信
我写《曲人张充和曲事》时,文中有一句:“令张充和感到欣慰的是,其中有四个师从她学昆曲的美国高足,在促成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上,立下汗马功劳。”充和在稿面将其勾出,旁批:“并非我个人汗马功劳,要郑(慎)重”几个大字。
张充和
我写《夏志清的人文情怀》,夏公在稿端批注,润饰甚多,不下500字,围着打印稿横写,竖写,绕着圈子写,简直天马行空,仅此可独立成篇,此处不赘。
夏志清
斯人已去,古风犹存。
资料:上观朝花时文
作者:张昌华
编辑:段鹏程
#视界
#观点
#这些
#名家
#如何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速通流程攻略,新人如何赚网文的第一桶金
0
2872
neisalaan
2024-07-12
文化新闻
如何做透一个小众书市场?这个品牌用10年来回答
0
2502
写手发布
2024-07-05
写作交流
如何“头脑风暴”情节和点子?
0
2055
陌路微笑
2024-06-21
文化新闻
《庆余年》爆火背后的“猫腻”:如何成就网文界“大宗师”?
0
2878
写手发布
2024-06-05
写作交流
余秋雨:如何训练语言表述能力?
0
1952
无敌娜娜无敌
2024-05-06
写作交流
什么是循环爽点、情绪爽点?如何运用并提升小说质量?
0
2016
547218
2024-04-16
写作交流
如何设计出好剧情,以及怎样判断细纲的好坏?
0
1701
ljl7575
2024-04-12
写作交流
如何描写“隐忍又自虐”的桥段
0
1615
313061067
2024-03-21
写作交流
如何给读者放钩子?增强期待感!
0
2006
平反而知足常乐
2024-03-19
写作交流
如何描写男女主一眼万年
0
1794
xhz198998
2024-03-18
回复
TA的其他文章
张悦然:没有匠人精神的畅销书作家算不得真作家
实体书店向线上迁徙,只能为电商引流吗?
中国何时才能有自己的“超级英雄”?
专家呼吁:呵护宝贵原创力,正版化之路任重道远
浙江网络作家群与网络文学浙江模式选题论证会召开
网络文学垃圾多?网文大咖:未必比纸质文学制造的多
中国科幻文学“反向输出” 德国“三体热”风头正劲
写作构思:4种小说架构,体现不一样的空间艺术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写手之家站内推广位最新报价(下调后的报价)
写手之家站内推广位最新报价(下调后的报价)
给我们的公众号写国示新闻评论文章
4
给我们的公众号写国示新闻评论文章
5
网络作家红刺北:如何让读者难忘故事情节
6
短剧,拯救中国网文写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