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历史] 古代科举怎么作弊?

[复制链接]
jimmycheng 发表于 2022-4-27 19: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尾号073

中国古代有家喻户晓的四大发明,如果要评出第五大发明,那应该非“科举”莫属了。科举是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以后,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影响了中国长达1300多年。最近,微信公众号“十五言”发文章,详细介绍了科举考场上作弊的方法。

古代科举怎么作弊?-1.jpg

首先我们来说说科举考场,历史上记载的科举考场比我们现在从影视作品里看到的那些,可艰苦多了。清朝人记载,科举考试的场所叫“贡院”,院里排列着若干“号房”。号房没有门,只有一个帘子,按照《千字文》中的内容“天地玄黄……”排列。每个号房都很狭窄,大约1平米,里面搭个炕,平时就在这炕上休息,考试也坐在这个炕上。省级考试需要考三场,每场三天,考试前一天考生就得来。考生们挎着考篮,背着铺盖,排队入场,接受搜身检查。光这个搜检大概就需要一天,差不多傍晚的时候发放考题,考试正式开始。考试期间,吃喝拉撒都在号房里,可以想象,考试期间的味道肯定很浓郁。

不过,对平民百姓来说,科举几乎是跃上龙门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都熬过来了,考试这点苦还是可以承受的。据说广东顺德有个老秀才黄章,参加1699年乡试的时候,已经102岁了,重孙子都有了。他是科举史上年龄最大的考生,黄章灯笼上写了“百岁观场”四个大字,让他的曾孙扶着他入场。乾隆皇帝知道以后很感动,给了他很多赏赐,就相当于那个时候的“感动大清国”年度人物。

这里要补充一点,在太平天国期间,出现过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状元。她当时在科考中写了女人作为贤内助的功劳,反驳了“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个观点,受到了洪秀全的赏识,被选为状元。

谈到考试,作弊就是逃不开的话题。这个“传承”了千百年的技艺直到今天还一直在改造革新。借助作弊工具,考生在科举中可以超水平发挥。但整个过程还需要与监考官斗智斗勇。这不单要求作弊者要有反侦查能力,还要求作弊者有毁灭作弊工具的应急措施。最重要的是,在考试期间要有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得做到脸不红心不跳。虽然现代考生已经可以熟练利用物理学、网络、电子工具等进行作弊,但是看看古人作弊的手段,想必你也会为之惊叹的。

古代考生作弊,大概有以下几种:怀藏、代笔、授义、继烛、飞鸽传书。翻译一下,就是带小抄、找替考、传答案、缩印答案塞进蜡烛,以及场外答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两种方法,“怀藏”和“代笔”,也就是打小抄和找替考。

古代科举怎么作弊?-2.jpg

首先说怀藏,顾名思义,就是把小抄带进考场。随着考场纪律越发严格,这种作弊方法也越来越“精致”。以前可以携带吃的、蜡烛、餐具等入场,所以就有人把《四书》《五经》塞在馒头里、缝在衣服夹层里以及塞在蜡烛里等比较“粗放”的作弊方法。利用蜡烛作弊的操作方法是,先将蜡烛内部沿引线从底往上掏空,塞入纸条后再用蜡油将底部封平,然后带入考场。当然,这些纸条能够呈现的内容肯定没有现代缩印来得方便,所以只能作为给考生的提示使用。要作弊还要学手艺活,这古人为了作弊,也是蛮拼的。另一种作弊工具也十分有意思,唐代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发明了用乌贼汁作为秘密书写的工具,后来就被应用在了考场作弊上。考生先用乌贼汁把需要夹带的内容写在裤子的夹层上,然后涂上烂泥巴,入场之后把干泥去掉,文字就出现了。而且据说乌贼汁还有个特点,就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字迹会自行消退,不再需要清洗。这种办法不仅让考生抄起来方便,事后还能毁灭证据,实在是乡试、院试的上佳之选。

古代科举怎么作弊?-3.jpg

除了夹带以外,替考也是科举舞弊中常见的。尤其在唐朝,找枪手作弊的比例比较高,据说当时考场中冒名顶替者就占了三四成。说到这,我们就要请出唐朝的传奇枪手——温庭筠。温庭筠是唐朝宰相温彦博的后代,很有才华,但是人品却不咋地。每次考试都因为人品问题被刷下来。被刷下来也就算了,他还在考场上当别人的替考,所以考官一直很防范他。你看,为了考试作弊,都能做到让考官害怕你的地步,也是相当的厉害啊。据新唐书记载,为了防范温庭筠替考,特地把他的位置安排在主考官办公的门口,当时他洋洋洒洒写完了一千多字的文章,提前走了,才让考官心里的石头落地。但事后才知道,就在这一次考试里,温庭筠竟然帮助八个人完成了考卷。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和科举有关的鬼神之事。封建社会十分迷信,科举也不出意外的和鬼扯上了关系。考试前,会进行占卜,比如说测字啊、解梦啊、观星啊、求签啊什么的。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一种叫“科场鬼”的鬼,据说古代没考中科举,郁郁而终的人, 他们心中的怨念都化成了鬼,常常弄乱书生的书和笔墨纸砚。有时候还会帮书生们修改文章,多数“科场鬼”只是想把自己的遗愿,寄托在别人身上。这类鬼总是穿书生的衣服,也有的科场鬼不知道从哪,找来一件官服穿在身上,好好过了一把官瘾。和科举有关的这些鬼神之事,恰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那个时候的人对“科举”这个唯一的晋升之路,十分热衷,恨不得把全部期待都寄托在它身上,自然也就有了这种十分愚蠢的迷信想法,想想也蛮可怜的。

科举制度虽然在清朝已经灭亡了,但从各层级考试选拔到考前拜佛吃粽烧香,再到考试里徇私舞弊,科举中的这些现象并没有完全消亡。但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随着我们的思想、社会制度和科技手段的进步,现代的人才选拔也正朝着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公平的方向前进。

本文源自:公众号“十五言”(科举、舞弊还有鬼)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