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还原真实的蔡京:治世之才和奸佞权臣如何“矛盾”地重合
[ 复制链接 ]
笑着去爱去拥有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69
回帖
171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3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9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3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9 积分
积分
361
主页
发表于:2022-12-16 09:00:20
1252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新近
出版
的《蔡京沉浮》是陈歆耕继《剑魂箫韵:龚自珍传》之后的又一部传记。陈歆耕长期从事非虚构写作和文化批评随笔创作,并不专力于传记的撰写,却接连出版两部传记,尤其是第二部传记的传主蔡京,并非贤臣名相,其“奸贼”形象深入人心。而我们知道,为历史反面人物立传,极有可能成为落入俗套的“翻案”之作,或是新“官场现形记”类的黑幕传奇。显然,为一个“奸臣”书写传记,对于陈歆耕来说,看似并非明智之举:其一,陈歆耕并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进入一个陌生领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其二,传记写作并不能像报告文学任由想象叙事,也不能似文化随笔投入更多的情感和批判,而陈歆耕却摒弃最为擅长的文体,涉足较陌生的领域。在阅读了陈歆耕的《蔡京沉浮》后,这些疑虑均被打消,陈歆耕将其擅长的两种文体结合,经过《剑魂箫韵:龚自珍传》的试验后,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蔡京沉浮》中,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传记文体特征。
蔡京画像
一、谨严的史家精神
人们对蔡京的评价,一般停留在《水浒》和《岳飞传》等文学作品中的“奸臣”形象。人云亦云,肆意褒贬,不是传记作家应有的态度;对于清代学者王夫之《宋论》中认为蔡京为“元祐党人碑”“花石纲”“靖康之变”祸首之罪责,不加辨析就盲目认同也不是一个严谨学者所具备的风范。传记贵在实事求是,传主的是非功过,必须秉笔直书,评价无论褒贬,理应直言不讳。陈歆耕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学者型作家,在《蔡京沉浮》中,遵循了谨严的史家精神,以批判的眼光、理性的笔触,考察和剖析了蔡京的官宦生涯。
《蔡京沉浮》
蔡京24岁科举及第,排名第九,受到当朝宰相王安石的重视,可见其并非庸才。而且蔡京也并非毫无作为的庸臣,不然为何其能宰相在任十八载有余。那么,蔡京如何从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成为遭后人唾弃的奸贼之首?蔡京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四次被贬,复又委以重任,人才济济的大宋难道就没有更合适的人担任丞相?对于一个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奸贼”形象,陈歆耕并非为蔡京翻案,因为他知道,无论怎么客观评价蔡京,其人“巨奸”“巨贼”的罪愆是洗刷不掉的。但蔡京如果一无是处,或者是十恶不赦的奸人,能为官大半辈子是很难想象的。相对来说,北宋时期官员的言论较为自由,“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逾此事者,天必殛之”。(《宋史·太祖本纪》)北宋的谏官可以参与朝政,拥有监督帝王,弹劾百官以及丞相的权利。简单粗暴的脸谱化评价必然会遮蔽蔡京更为丰富的性格面向,于是陈歆耕在传记中精细地考察蔡京的人生轨迹,描绘出其复杂的性格,客观评价其功过,肯定了蔡京被“奸人”形象遮蔽下的为官执政能力,及其智慧和创造。如蔡京主持的茶、盐、酒等专卖领域的经济改革,对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了经南宋直至元明清沿用的专卖制度范本;为了适应了社会各阶层对货币的需求,蔡京大力推行货币改革;兴建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百姓的推行力度之大,其前瞻性的社会经济理念和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确有可圈可点之处。难怪有研究者认为蔡京变法“牵涉面之广、影响之大恐怕不亚于王安石变法”。
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蔡京,重点是如何公正地评价其治世之才和奸佞权臣的双重形象,而二者又是如何在蔡京身上“矛盾”地重合?目标虽然明确,但具体写作难度较大。首先,蔡京的“奸贼”形象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要改变读者对其印象,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撑。其次,宋代史料年代久远,如果不是专门的宋史研究者,另起炉灶开辟新的创作领域,并非易事。蔡京传记的撰写建立在相关史料的收集、爬梳与辨析的基础上,做到了论从史出,言必有据。作者还特意列出了两部学术著作为参考文献,即当代宋史学家杨小敏《蔡京、蔡卞与北宋晚期政局研究》和曾莉《蔡京年谱》。当然,陈歆耕在写作的过程中所参考的远远不止这两部,从其部分言论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所涉猎的知识非常广泛。陈歆耕起先是被宋代文人墨客雅集西园之胜景所吸引,打算创作一部《北宋“西园雅集”记》,在收集相关文献时,“书柜中不断填入涉及宋史的各种书籍,以致我要买一个新的书柜来存放新购入的书”,而且在《全宋笔记》出版后,“便先购来最想读的二十多册,从容品读”。除《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陈歆耕在《蔡京沉浮》中大量引用了《宋人轶事汇编》,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宋代史料辑集,主要以各种笔记,诗话为主要搜集来源,是较典型的“野史”。而我们知道,官修史书虽以“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为目标,但因其有“后朝修前朝史”传统,既有史官的个人倾向性褒贬,也有统治者是否认可等因素影响正史的真实性。有观点认为,辑录历史人物趣闻轶事的“野史”在某种程度上比正史更有参考价值。因此,《蔡京沉浮》并没有因为部分材料来自“野史”而在可信度上打折扣,反而因此使人物形象更为丰富,并增强了行文的趣味性。
蔡京行书《节夫帖》
作者还不辞辛苦,亲赴蔡京的出生地仙游县枫亭镇进行考察探访,与其家族后人交流,听取故里乡亲的评说;实地踏看蔡京墓地,身临其境以获得直观感受,弥补了史料的隔阂所带来的不足。陈歆耕的这次蔡京故里之行可谓收获颇丰:族人的评价与书稿的书写理念形成呼应,搜集到蔡襄、蔡京、蔡卞等的珍稀书法文献并编入书中。不可否认,蔡京在书法上颇具造诣,既是其才能的展示,也是他能在官场游刃有余的资本。而且书法恰巧成为蔡京与徽宗之间密切关系的纽带,也正因为如此,蔡京才屡次被重召回朝廷委以重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30多万的初稿,作者并非是在电脑上用键盘输入,而全部是用水笔一笔一画写成,虽然作者称是为了保护视力,但我想更多的是为赋予传记写作一种庄严仪式感,在学风较为浮躁的今天,在众语喧哗的“写宋热”,以及从“悲悯”到“艳羡”,由贬抑、否定到美化、推崇,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评价中,踏踏实实地回归史料,对这段历史进行严谨审视。陈歆耕这种将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实地考察体验相结合的方法,既体现了本书的学术性和严谨的写作态度,也深化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并将传记写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独特的传记体例与书写范式
一般传记的写法多是围绕传主生平而展开,以便读者较清晰地把握传主的经历与变化脉络。于是,我们经常读到的传记大多为单线叙事,用小说化或报告文学化的手法,讲述传主的生平事迹。陈歆耕读到的几部蔡京传记,令其大失所望:“小说化、脸谱化、简单化的手法,使得这类文本既无纯粹小说叙事的张力和语言的质感,又无史实的严谨可靠。”蔡京是一个有着“定论”的历史人物,如果不变革书写理念,不在写作构思上有所创新,那么重写蔡京传记将毫无意义。
为了能还原,或者部分还原所撰写人物的真实经历,有责任感的传记作家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爬梳史料,辨伪存真的工作之中,让材料真实地呈现出历史细节。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作家如何进行材料的取舍?如何构思和布局篇章结构?采取何种手法进行创作?作者理性地对待北宋历史和蔡京,并没有迎合人们对蔡京的成见,而对其奸贼形象大加渲染,也没有着意为蔡京翻案,刻意夸大其功绩。读完这部传记,我们会发现其行文构思与众不同。无论是《蔡京沉浮》,还是陈歆耕的第一部传记作品《剑魂箫韵:龚自珍传》,看似缺乏一以贯之的核心线索,实则为作者尝试传记写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蔡京的一生可谓仕宦沉浮,从权倾朝野,到晚景凄凉,最终定格为北宋覆灭历史的罪人,其中可以讲述的故事有很多。但《蔡京沉浮》从蔡氏兄弟与王安石的关系起笔,以史志和年谱所载的历史大事件为依据,在朋党之争,与徽宗惺惺相惜,以及兴学、创建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展示蔡京“官场人格”的精神图谱。《蔡京沉浮》的行文结构看似毫无章法,但其中线索的选择较为巧妙。该传记虽重点讲述其仕宦沉浮,但在诡异莫测的政坛风云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聚焦蔡京的形象刻画。
为蔡京作传就必须在严谨的历史叙述中,运用令人信服的史料直击传主的内心,在个人体验与历史感悟的连接点上,与传主久远且隐秘的人生进行对话。张居正编撰的《帝鉴图说》中“任用六贼”,讲述了蔡京创“丰亨豫大”之说,诱导官家安享太平盛世,奢侈消费。蔡京等人的用意是先投其所好,燃起宋徽宗本就有追求奢侈享受的强烈欲望,然后君臣上下共腐。官家挥霍无度,纵情声色;臣子卖官鬻爵,奢华糜乱,是北宋灭亡前夕重要的时代征候。《蔡京沉浮》与《剑魂箫韵:龚自珍传》相比,又是一个全新的结构,尽管两部传记的谋篇布局不同,但都是基于传主人生经历,均有助于实现作家的创作初衷。《蔡京沉浮》在展示其“奸雄”形象的同时,解剖了蔡京复杂的“官场人格”的滋生和形成过程。本书在第八卷“不倒翁”中,花费了大量笔墨对蔡京作为一种特殊官场人格标本,进行了较为精细的考察和解剖。蔡京曾四度被罢相而又复相,居宰辅时间之长,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屈指可数,可见其自有过人之处,也彰显其超常的官场生存能力。相对于讲述社会人生经历的“脸谱”型传记,直击内心的人格书写更显出作者的综合分析能力。
正如陈歆耕所言,蔡京“具有古今无可取代的认识价值、文学研究价值,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时,蔡京也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独特个体。如果说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描述蔡京“官场人格”的形成,是为了揭示其与根深蒂固的文化土壤的关联;那么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大量运用比较的方法,则是让读者对蔡京这个独特个体产生更清晰的认识。陈歆耕在写《蔡京沉浮》时,联想到了法国政要约瑟夫·富歇,因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也是历史上最为奇特的人物之一;同时代人对他缺乏好感,后世对他更欠公允。”不仅如此,他们遭到人们唾骂,却几乎无人认真考察其人格。陈歆耕不满于将蔡京简单概括为一个“扁平”的奸贼形象,而是要将其描述为性格多元的“圆形人物”。于是,作者在《蔡京沉浮》中将蔡京初入仕阶段的直言和诚实,与后来的狡诈与圆滑进行对比,从而明确其复杂官场人格形成的原因。蔡京、蔡卞俩兄弟,同父同母同进士,同入“奸臣传”,但兄弟二人却屡屡因政见、为人之异生隙,与苏氏兄弟亲密无间关系迥然不同。对同为宰相,均推行变法的王安石与蔡京,作者仅将二人的饮食琐事进行对比,便知二人“心术”、境界有霄壤之别。但堪称千古名相,在思想、执政能力,修身律己等方面已达到极高境界的王安石,先后任相时间仅5年,为何蔡京能在相位长达18年又6个月?主要原因是王安石不具备蔡京的铁腕和变通能力。对于执政者来说,铁腕和变通能力理应具备,无所谓好坏之分,但字里行间暗含褒贬。蔡京与曾布同属新党,同列“奸臣传”,但两人气场强弱有别:“蔡京是巨浪,曾布是微澜;蔡京是沙尘暴,曾布是梅雨天的淅沥小雨。”(P148)同属兴化仙游蔡氏家族的蔡襄与蔡京,二人书法风格处于端雅与放逸两个极端,难论高下;但二人人格境界相差极大。经过将蔡京与相关联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后,一个“既奸又雄的复杂的‘圆形兼扁平人物’”(P401)蔡京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是传记,更似随笔
自古以来,经典的传记作品兼具忠实于历史与文采飞扬两种特性,例如《史记》就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歆耕认可《史记》是古代传记的经典文本,对现当代学人和作家,则最信服唐德刚所著《晚清七十年》《胡适口述实录》等:“其严谨的史实考证,再辅之以嬉笑怒骂、幽默谐谑、文采飞扬的文字,读起来痛快淋漓。”
毋庸置疑,《蔡京沉浮》是一部传记,因其完全具有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之所以认为《蔡京沉浮》更似随笔,不仅因其语言风格亦庄亦谐,理性思辨,嬉笑怒骂,融为一体;更多的是这部传记体现出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考。作为最自由的文学形式,随笔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独立思想的表达。因为无论是随笔开创者蒙田,还是培根、罗兰·巴特、鲁迅,随笔的自由之精神始终得以传承。陈歆耕既是历史文化随笔作家,又擅长非虚构写作。作者将二者的优势综合运用在《蔡京沉浮》的写作上,在文字上可谓生动活泼,与一本正经的传记体截然不同,不仅书中的目录过目难忘,其中的文字也充满机智和趣味。
如果说为龚自珍作传是出于一种由衷的敬仰之情,是因为作者与传主之间有着共鸣,那么《蔡京沉浮》是作者理性与感性二者作用之下的结晶。辨析真实面目,以作人事借鉴,陈歆耕在《蔡京沉浮》中,借着写蔡京的官场人格的形成,“拿古人说事,借题发挥”,抒写了他自己关于读书、学问、人生、世道等的真知灼见,真正领悟了“文学即人学”的要义。兹略举例如下:
蔡京不愧为一流的书法家,他深谙手中笔墨何处该方,何处该圆,何处该先方后圆,何处该先圆后方,何处方圆兼济。他用笔看似随心所欲,却处处藏着不露的心机、锋芒、狡诈与智慧。可以柔软如羊毫,也可以刚硬似铁刷。(P197)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曾布,“虽满腹经纶,但长期浸泡在官场中,在大势已去时,仍贪恋权位,有意或无意中往自己本就污浊的羽毛上,再泼一盆污水,不由得让人作千古一叹”,“更多的人,经过官场浸泡,已不知‘天良’为何物,或早已把‘天良’塞到裤裆里去了”。(P182)
如果将蔡京与蔡襄、范仲淹、王安石等稍加对比,“所谓官场智者,最基本的一条表现,应该是知进也知退。而只知进不知退者,必临深渊,其祸必至”。(P328)
对蔡京丧家之“犬”的比喻:“蔡京的官位再高、权力再大,拥有的珠宝文玩睡过的美姬再多,吃过喝过官家赏赐的美酒琼浆、珍肴佳味再丰盛,也终究是赵家的一条‘犬’”。(P330)
陈歆耕精通历史文化随笔创作,崇尚理性与批判精神,即使在传记《蔡京沉浮》中,也将此精神个性展示得淋漓尽致,在理性辨析和有感而发时,从不吝惜自己的情感,也毫不掩饰其主体性。如对蔡京的评价:“此人能力超强,惜乎心术不正”;认为南宋将“靖康之难”的灾祸推给蔡京等“六贼”,显然完全推卸了赵家应负的责任,官家和大臣各有其责。可谓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充满人生智慧。《蔡京沉浮》里的批判精神与激扬的文字,不同于一般的传记或历史文化散文,具有明显的随笔特征,是对五四以来鲁迅开创的现代随笔的继承。
陈歆耕对随笔也有自己的认识:“我对随笔文体的特征,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即‘评论性的叙事’。是评述与叙事的结合,叙事服从于评论,为观点提供支撑,而观点又必须生发于真实的事件和史实。其文风又不同于呆滞的论文,应尽可能活泼有趣、注入个人性情,即所谓随性是也。”作者在传记中画龙点睛,泼辣尖锐的评论,令读者印象深刻,但作者任何观点的得出,都有其依据,任何言论的发表,都有其来处。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还特意附录了蔡京被称为“六贼之首”的原文。尽管有些文言晦涩难懂,但书中将之译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以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受众阅读。该传记虽有着浓厚的学术品味,但其叙述方式和语言并没有远离读者,是一部专业性与可读性兼具的人物传记。
本文首刊于《海峡文艺评论》2022年第4期,澎湃新闻经作者授权转载。
田文兵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新华书店常年开空调,很多顾客只看不买,为何还不破产?
光线发布14部IP剧片单,否认是应对疫情电影停滞之举
影视业凛冬调查:中戏科班无戏可接 3228家公司消失
《奈何BOSS要娶我》:由网文改编而成的网剧,却与理想差别很大
职业网文作家的登顶之路:我不想只有这一部代表作
浙江网络作家群与网络文学浙江模式选题论证会召开
网络作家收入屡创新高,网文却被人说是垃圾文学
离婚、负债、失意中年男子,如何逆袭封神成爆款IP作家?
推荐几本连老书虫都压箱底的网文精品,看几遍都不过瘾,书荒收藏
中国作家残雪再登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 村上春树,也还在…
话题
本书<<浙东革命老区史记>>,原为<<侵略与反侵略>>
国家审计署:《中国作家》杂志社,违规刊文和评奖,向企业收费65
全新的征文大赛了,来了
4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7月主题征稿
5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6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