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如何提升小说的画面感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3-2-4 11: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许多人模仿大神在小说开篇写景,为什么学成了扑街写手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不是大神。

你没有大神的粉丝基础,没有大神的笔力,没有大神的积累与境界……

打个比方,大神是玄幻世界中的高手,而你只是一介平民或者某修仙门派的外门弟子。

大神拿着一根木棒能斩妖除魔,而你也学着大神拿一根木棒去打怪,结果会如何?

结果就是看运气,运气好或许狼狈而逃,运气不好就被怪兽吃掉……

如果你的笔力不足以征服读者,那么,写网文小说就不要开篇写景,尤其是大段大段的描写景色。

这是许多小说编辑的告诫,这是雷区,新手别踩!

开篇学大神写景需谨慎
大神开篇写景,真的只是为了写景吗?

如果你仅仅是这么想,那你肯定会画虎类犬,只会是东施效颦。

大神开篇写景,我认为,不仅仅是交代小说世界的背景与环境,而是营造画面感、氛围感,根据自己的写作风格定下整本小说的基调。

不少大神的作品开篇节奏很慢,是以描写环境背景开头,很像传统文学的环境描写。

许多人看大神这么写也想学,往往都学成了扑街。

以我这么资深的扑街鬼来说,我们学大神开篇写景,一开始就误入歧途了!

大神那不是单纯的写景,那是奠定基调,是打造风格!

基调?风格?你懂吗?

抱歉,本鬼至今没摸到边。

一个小说写手,要是拥有了自己的风格,那就成熟定型了。

氛围、风格、基调,这些玩意是高级货,基本上已经到了“道”的境界了。

刚入门或者扑街层次,谈这些有点言过其实,还是谈谈次一级的画面感吧!

大家去看大神的作品,比如:烽火戏诸侯、猫腻、月关等,有些大神的作品一旦看进去,就令人沉迷。

但如果看不进去,那开头就直接劝退了,为什么呢?

我个人比较喜欢猫腻的风格,基本上猫腻的作品都会让我沉迷。

而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开头我就看不下去,真的不太合我的胃口……

这是为什么?

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写得不好,而是他的写作风格与我的看书偏好存在温差。

本鬼正在尝试写历史小说,虽然已扑街成为鬼,但对历史小说有一点偏好。

在历史小说方面,有些大神的作品,我真的在开头就看不下去了。

比如,酒徒的作品,那是神作,然而,我往往看了开篇就看不下去了。

还有,像孑与二的作品我也看不下去。

而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与更俗的《枭臣》我就很喜欢。

以前,我认为我偏爱“老司机”;

后来,我发现,我确实如此……

《枭臣》的开篇第一段就是写景:

冰冷的雨,白天猛烈的向大地倾泻,黄昏时才收了雨势,还有些雨沫子飘下来……

番茄小说里的历史类神作《我祖父是朱元璋》也是开篇写景,而且,也是写雨……

你说,这些大神级别的作者是不是跟雨杠上了?

《我祖父是朱元璋》中的开篇是这样写雨景的:

淅淅沥沥,噼里啪啦。

五月的春雨洒落人间,像是精灵落入凡尘,在人世的天地间起舞跳跃。

如果你学大神开篇也写雨景,或许,你觉得自己抓到了两位大神级作者的开篇技法……

然而,你错了!

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大神要在开篇写雨景?

大神写雨景的目的是什么?

《我祖父是朱元璋》写雨景表现得轻快、轻松,而后面是反衬的“开局死了爹”,引出主角穿越与朱标的死。

而《枭臣》开篇的雨景是“冰冷”的,由雨引出白沙县的洪灾,引出主角穿越的身份,为后文的劫持人质事件等做了铺垫。

说到共同点,两者都是写雨,都是借景抒情,都是为了下文奠定某种感情与行文的基调。

为什么他们都写雨景?

大家看电视剧有没有发现一点,只要主角大悲,老天必降雨

离婚了、分手了、死人了,只要主角大悲,那老天也跟着垂泪。

所以,“雨”是个意象,代表的经常是哀愁、冰冷、凄惨、悲伤等等。

看看,大神写景与你写景一样吗?

大神写景是为了抒情,是为了给下文奠定某种感情或者情绪基调,甚至,像烽火戏诸侯那样的大神,开篇就是奠定某种风格基调……

喜欢作者这种基调或风格的读者会陷进去,而不喜欢的读者可能就此堵上大门,这是大神在筛选读者!

你也学大神?

你奠定什么基调?你有风格吗?

你还敢筛选读者?你有多少读者?一筛子下去,估计全跑光了

你开篇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你能用写景的方式达到你的写作目的吗?

如果不行,那千万别这么搞,否则,你就是劝退读者。

其实,《枭臣》的开篇也很劝退的,我一开始也没看下去,后来,呃……是后文让我重新决定看下去

开篇写景,必须要有足够的笔力,至少要写出画面感。

有画面感,那么,读者就有代入的可能,这是代入感中的场景代入法。

好像说的废话又偏多了,再跟大家聊一聊柳宗元的《江雪》,分析一下,画面感的塑造方法。

营造画面感的方式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阅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脑海里是否自然呈现一副冬日江畔老渔翁孤独钓鱼的画面?

如果没有,那我建议你最好别写小说,可能你的想象力欠费了……

作为一个扑街写手,我权且描述一下我所认为的诗中画面:

灰蒙蒙的天空,远处的群山朦朦胧胧,看不见一只飞鸟,天地是一片苍白;

茫茫白雪覆盖了大地,所有的道路都盖上了厚厚的雪。

前方的小路,连最后一串稀稀疏疏的脚印也消失在积雪中。

忽然发现,江面上只有一艘孤零零的小船。

船上,一名老渔翁独自呆呆地坐在船头,身上披着破破烂烂的茅草蓑衣,头上戴着的斗笠已经积了一层白雪。

老渔翁双手握着一根竹子钓竿,仿佛与冰冷的江水一样都冻住了。

他钓的不是鱼,而是一江冰冷的雪(寂寞)。

柳宗元的这首《江雪》太有名了,画面感极强,仿佛一名高明的画家画出的一幅老渔翁独钓寒江雪的山水画。

这首诗怎么欣赏?以我浅薄的诗歌欣赏水平很难全面赏析。

仅从画面感的营造方面,谈一下我的认识。

这首诗的画面感,为什么这么强?

这短短20个字中,你看到了多少个景物呢?

诗中的名词与景物有:山、鸟(画面中无鸟)、径(小路)、人踪(路上无人,可以理解为脚印)、舟、蓑(衣)、笠(斗笠,帽子)、瓮(老人)、钓(鱼竿)、江、雪。

初读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寂寥、孤单,应该是空荡荡的大场景,可是仔细分析一下,仅仅20个字,却包含11个名词(意象),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请记住技巧一:画面感的营造,需要抓住关键的景物与名词!

这首《江雪》炼字,可谓登峰造极!

“鸟飞绝”的“绝”与“人踪灭”的“灭”字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天上没有一只鸟,地上没有一个人影的画面,造就一个空旷、寂寥的画面意境。

如果我是一位画家,我会在茫茫雪地上画上一串浅浅的脚印,在雪地慢慢消失,用以脚印的消失表现或反衬“人踪灭”的意境。

所以,我这样描述“人踪灭”:“前方的小路,连最后一串稀稀疏疏的脚印也消失在积雪中。”

以有脚印表现无人踪,而不是直接翻译“万径人踪灭”为:地上所有的道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绝”与“灭”,“孤”与“独”是对仗,是营造与奠定这首诗意境与情感基调的关键字,有了这几个字就表达了空寂、孤独的情绪与氛围。

从这里可以获得营造画面感的技巧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有情绪的画面更具感染力,用词要准确。

但文人鬼认为,整首诗用得最好的不是上面这四个字,而是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的“钓”字。

“钓”是动词,意为钓鱼,但诗中“钓”字包含两种词性,既是动词——钓鱼,也是名词——钓鱼竿。

文人鬼认为,“钓”字是诗眼,有了这个“钓”字整首诗直接活了,意境蹭蹭蹭地往上升。

这老渔翁钓的不是鱼,按照现在通俗的说法,这老渔翁钓的是寂寞。

由此,领悟了营造画面感的技巧三:多用动词,动词使用要准确,让画面动起来,具有动态感更高级。

细品柳宗元的《江雪》,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这首诗就是一一幅山水画,而且是大师级别的山水画。

“千山”与“万径”不仅仅是对仗,还暗含了视角与景别。

文人鬼认为,“千山鸟飞绝”,作者放眼远处的群山与天上的飞鸟,读者的视线与视角是望向远处群山与向上看(仰视)山与天空,是远景或者全景视角,;

“万径人踪灭”,读者仍是全景视角,但视线被引向地面:地面空旷无人影。

“孤舟蓑笠翁”,读这句诗时,读者的视线从空旷的地面被引向江面的一叶孤舟,可以理解为中远景。

简单来说,就是视角已经由景物转向人物,由远及近。

“独钓寒江雪”,这一句视角已经是近景或特写视角。

如果用小说理论来讲,这一句诗就已经切换到了“主角视角”(亲历者视角)。

这里至少包含画面营造的两个技巧:

技巧四:注意视角与视角切换;视角切换不要太频繁,否则画面破碎;视角切换与过渡要自然;

技巧五:画面的描述要有秩序,或从上往下,或从远到近,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等。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画面动起来,那就是动画或者视频了

高级的画面感,是令人身临其境,令读者产生代入感;

高级的画面感,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一切景语借情语(画面+情绪=氛围);

高级的画面感,是具有动态感的画面,能够自然而连续地闪现,读者像在脑中看电影一般(初级的画面是图片,更高一级的是动画,很高级的是视频,最高级的可能是未来的“元宇宙”)。

总结
总结一下,柳宗元的《江雪》教给我们的五个画面感营造技巧:

一、抓住关键的景物与名词,以点带线勾勒画面,营造画面感,令读者自动脑补;

二、寓情于景,在描写景物时利用各种方式融入情感与情绪,使情景交融,为下文抒情与控制读者情绪做好铺垫;

三、多用动词,使用准确的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感,活灵活现,富有画面感;

四、注意视角与视角的切换:亲历者视角更容易代入;视角切换不要太频繁;视角切换要注意过渡,要自然;

五、描写画面要注意秩序:远近、上下、大小,可以参考镜头的运动,将视觉焦点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引向主角或可以表现主题的目标对象。

一首柳宗元的《江雪》居然能写这么多,原本还想推荐一下王维的诗呢,就到此吧。

建议多看看王维的诗,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学学他怎么营造画面吧!

【文人鬼:一家之言且当鬼话听之】

来源:文人鬼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