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山东学子三下乡:窑匠师傅坚守匠心,矢志不渝宣扬非遗

[复制链接]
啊对对对对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3-9-4 15: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了进一步了解陶艺对山东省聊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更好的宣扬陶艺文化,7月13日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浓“农”深情,“乡”村约振兴实践团来到聊城开发区北城办事处王庄村,找到著名窑匠王立河,走进王立河师傅的工作室,观摩王师傅的制作过程,并采用直播的方式向人们宣传同时请教并解答与陶艺有关的问题。在与王立河老师傅的交谈相处中,团队成员了解到,王庄村有着传统的烧窑历史。王立河师傅邀请团队成员观摩陶艺制作,并同意通过直播的方式加以宣传。
首先,团队成员先参观了王立河师傅的作品展,并调试好设备,向观众展示陶器的美,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展现在世人眼前,古色古香的橱架上,琳琅满目,古朴典雅的蛐蛐罐,栩栩如生的防根笔筒,造型别致的卷筒,镌刻镂空的陶瓶等都让人眼花缭乱,那一刻,仿佛置身于艺术展馆。团队成员也细心听讲,目不转睛的了解学习制作过程。将工艺之美,展现在出来。
接下来,团队成员将镜头转向王师傅,画面中,只见他熟练的操作着,黄泥在他手中,不断变化着形态,逐渐蜕变成一件工艺品,同时,他也在耐心地的为我们讲解着有关陶器的知识。刚刚开播,就吸引了众多观看者,他们也在积极的分享这场有意义的直播,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场直播中,不仅仅是自我的成长,更是民族的进步。非遗源于生活,只有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社会,才能“活”得更滋润。回归生活是最好的保护,接轨现代是最好的传承。团队成员探索“互联网+非遗”的融合发展路径,将科技融入文化,体现非遗传承与时俱进的态势。在不破坏非遗的纯粹性与原真性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再利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动漫技术把非遗原汁原味地“复制”下来,并借助互联网进行裂变式传播,吸引民众关注,从而在社会上培育更多的非遗“粉丝”。
最后,团队成员就如何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讨论,当地政府给予足够的认识与支持,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向明确,把保护和开发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切实支持。通过这次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不仅仅了解到当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带动整个聊城市的的经济文化双向繁荣,使之变得更加美丽,更富有活力,而且还对陶器制作的过程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了新的理解与体会,乡村手工艺的灵活生产和就业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新时代的手工艺更是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理念,会出现多种新业态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非遗文化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它们都在某一时间段内直观的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具有经济、科学、社会方面的价值,也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一大途径,弘扬非遗文化,从现在开始。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