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爆梗”成为网络修仙文新密码!——评最白的乌鸦作品《谁让他修仙的》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4-3-13 13: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爆梗”成为网络修仙文新密码!——评最白的乌鸦作品《谁让他修仙的!》
编者按
在一个网络文学更新迭代加速的时代,置身于网络文学现场的原生评论者们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清新力量。他们凭借更加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视角、更朝气蓬勃的评论语言,对网文作品进行解读与探索。作为在微博拥有125万粉丝量的网络文学类评论博主,安迪斯晨风与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的读者一起表达着对于网络文学的热爱。以真诚质朴的内容、活泼生动的文字,开辟了一块属于“老书虫”与“真爱粉”的评论天地。值此春暖花开之际,扬子江网文评论中心特地邀请了安迪斯晨风共同组建新专栏“网文快评”,旨在以最鲜活的姿态为网络文学现场凝结一种评论声音。

最白的乌鸦是个老作者。2023年,他凭借《谁让他修仙的!》一书成为起点年度十二天王之一,并获得了“2023仙侠爆梗王”的称号。

这个称号也概括了这本书的最大特征:每一章,每一页都有着大量的搞笑“梗”。有些是新近流传的,有些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如果说以往的小说乃至网络小说都是以故事为主,“梗”为点缀,那么这本书,恰恰反了过来,故事结构只是乘载各种“梗”的载体而已。

所谓“梗”到底是什么,好像大家都能说出一些,但说不全面。有人认为,“梗”的意思是笑点,铺梗就是为笑点作铺垫,系对“哏”字的误用。梗用于流行事物比如综艺、动漫、电视剧等。“梗”字的词义被不断扩大引申,大到某个时间段,小到情节插曲,都可以叫“梗”。从网络小说中的情况来看,也许我们可以认为,一切可以被引起认同感的桥端或字词,都能被称为梗。比如“鼠鼠我啊”、“黄龙江一派全带蓝牙”、“典”、“乐”都能算得上。

事实上,在网文这个题材刚出现的时候,作品中就不可避免的伴随使用着当时网络上流行的俗语和梗,用梗也日渐成为一种技术。在早期,用梗只是一种点缀和调剂,可能会每章在结尾处略微提一下。近些年,爆炸式的网络发展,每分钟都有大量的,不同领域受众可能就看不懂的梗出现。因而在网文写作中,用梗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要符合剧情,又恰到好处,还要让大多数人懂。很多时候,用的不好,或者落入俗套就会被读者视为“用烂梗”、“强行搞笑”。

较为著名用梗多,效果好的作品当属《大王饶命》。这本书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第一部评论字数超过作品字数的小说。无数读者在评论区互动,强力促进了“梗”的不断生成和传播。“小凶许卖Q币”、“负面情绪+1”等等现在也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梗”。

整体来说,《谁让他修仙的!》这本书的风格是搞笑欢乐的仙侠类作品。类似的作品有很多,国王陛下、裴不了、学霸殿下无一不是个中翘楚,他们的作品有《从前有座灵剑山》、《我不可能是剑神》、《我的大宝剑》等等。虽然也充满大量搞笑“梗”,但也和《大王饶命》一样,依然遵循着小说该有的范式结构,有完整的故事背景和世界观,完善的正反派人物塑造,主角成长与动机使命等等。

qw8.jpg

qw9.jpg

qw10.jpg

但是,这本《谁让他修仙的!》却比较与众不同。如果一定要说世界观和主线,那么这本书的主线应该是残忍邪恶的古代修士们要从沉睡中醒来,主角要和伙伴们不断成长最终把他们一一打败。但我真的很难把这句话真的当成这本作品的主线。因为主要的反派势力的本事大概介于火箭队和黑暗料理界之间,而主角也并没有兢兢业业刻苦修炼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目前全书最强的角色就是主角的大师姐,强到完全属于机械降神,无论什么危机都能彻底解决。主角并没有任何的急迫感,甚至连作者自己,都会用极其戏谑的手法,用十几年来网文中产生的经典中二的话语来描述主角的修为升级,如半步巅峰大圆满筑基后期修士等。以往网络小说中常见的,让曾经的读者们激动不已的升级描写,在这本小说中只意味着又有一个笑料产生,彻底解构了“主角要不断努力提升实力”“化解危机的关键在于天命主角”等等传统套路。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本《谁让他修仙的!》是一部非常碎片化的作品,完全可以视为某种情景喜剧甚至短视频合集。大部分看点也在于此,作者用尽了浑身解数搞怪和反转,无论是单身金丹、一拳出去让人脱发的“真·罗汉拳”、自带三种味省去烧烤调料的三味真火、P2P暴雷苦于赚钱躲债的魔教教主……传统的仙侠叙事——深仇大恨、变强(自己或宗门)、成仙飞升、游戏人间、热血打斗......这一切都不重要。篇幅也不重要、结构也不重要,能够乘载各种脑洞和爆笑喜剧效果,让每位读者笑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和普遍意义上的小说相比,《谁让他修仙的!》主角陆阳更接近于传统评书或者演义中的“书胆”,主要承担着串联了不同的人物和故事的作用;从创作过程看,大量网络热梗和书评区征集的脑洞,意味着这本书又有着集体创作的影子;最终的目的是最大可能娱乐大众,成书效果也确实非常火爆流行。以这个思路来看,这本小说更接近于郑振铎所划分的“中国俗文学”,即一种符合大众的、集体的创作(书评区脑洞征集)、口口相传流动的创作(传播梗)、新鲜的但粗鄙的、想象力奔放、勇于使用新事物等为特征的民间文学创作,而非“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

“俗文学”作品的作者是否还能被称为作者?罗兰·巴特1967年提出了著名的“作者已死”观点。认为文本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读者性文本(readerly text)”和“作者性文本(writerly text)”。【读者性文本】往往让读者被动地、单纯接受式阅读,使读者单向地从文本接受意义,通过文本接纳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是一种封闭性文本,这类读者被归属于消费者。而【作者性文本】则要求读者积极介入,像作者一样、或者与作者一同建构文本含义。这种文本将其意义结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作者不再重要,他消失了,希望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也许罗兰巴特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出现了“网络小说”这种文学创作模式。作者可以与读者零时差交流,读者群体发挥出超人般主动性,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作者的创作。也许有的作者并不愿意采用这样的方式,但凡是采用这样方式的作者,都可以在一种前无古人的紧密联系中创作作品。一定程度上,现在的创作模式是“读者+作者”的创作,而且这两者也不是相互割裂的,一本书作者同时也可以是其他作品的读者,影响其他作品创作。在书评区,经常能发现有作者发言被别的读者发现,要求其尽快回去写自己的书。读者和作者不再是简单的写作与阐释的关系,他们的身份和界限愈发模糊,最终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充满博弈的联盟,任何一方一意孤行都是不被许可的。在传统俗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博弈也许是通过了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选择,最终呈现出一段文本。而现在,这个过程则会被压缩到短短的几秒。

从作品的意义上来看,也许经过了这样创作过程的作品也就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审美意趣和思想倾向。正如胡适所说:“中国文学史上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不应向那‘古文传统史’里去寻,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寻。因为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现在这样专注于“脑洞”、“爆梗”的网络小说越来越多,从中国俗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传播力最大的作品总会有去粗取精成为经典永流传的一天。那么将来,在“网络俗文学”的发展中,是否会诞生同样的传世经典呢?我们拭目以待。

END

扬子江网文评论

文字|大于贰 安迪斯晨风

图源|网   络

编辑|苏熙雯

审核|邢 晨   张珈源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