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劳燕》:在战争废墟上重建人性温暖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7-8-8 17:07:24
2043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2015年的一天,在一本美国退役海军军官书写的回忆录里,作家张翎偶然发现了浙江南部一个叫玉壶的地方。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温州人,她震惊了,自己竟然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与那场惨烈的战争有如此密切的关系——玉壶是抗战期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第八训练营的所在地。
据温州当地媒体报道,从1944年8月到抗战胜利的一年时间里,“玉壶班”共培训了4期学员,为抗日战场培养了3000名优秀士兵。在发现玉壶的第二年,一个阳光很好的初春早晨,常年旅居加拿大的张翎踏上了寻找玉壶的旅途。
70多年的时光足以抹平许多痕迹,但在玉壶附近,张翎居然找到了3位健在的、曾在“玉壶班”接受培训的老兵,张翎跟着他们一起来到训练营旧址(现在已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嘉庆年间建造的、当年在这一方首屈一指的深宅大院,如今已是颓败不堪。
虽然都住得不远,但3位老兵也是第一次重回故地。跨过门槛,来到院中,他们互相说着,“这个地方是当年听长官训导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我们集合吃饭、打通铺的地方”……片刻沉默后,一个老人突然问:“当年常常来我们院子里的小姑娘阿红呢?”
“阿红”是谁?是他们的洗衣女、干杂活的帮手,还是买菜送货的邻家女?她的到来,给这群因承担秘密使命而几乎与世隔绝的年轻男人们,带来过什么样的光亮和色彩?她后来的命运如何?她还健在吗?
那一刻,“阿燕”这个人物就在张翎心里诞生了。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张翎新作《劳燕》,近日由人民文学
出版
社出版。
《劳燕》是一部虚构作品,讲述了一个有些“诡异”的故事——通过3个亡灵不同的视角回忆,还原了抗战期间一段发生在浙南乡村的隐秘往事。小说一开始就抛出了故事中所有人物已然死去的事实,他们聚于一个叫“月湖”的地方,兑现当年“生前别离,死后相聚”的约定。
3个亡灵分别是中国学员刘兆虎、牧师比利、美国军官伊恩,他们共同追忆的,除了那场战争,还有一个叫“阿燕”的女孩。3个亡灵都是女孩的爱慕者,因为各自与女孩不同的相处经历,女孩拥有了“阿燕”“斯塔拉(Stella,星星)”和“温德(Wind,风)”3个不同的名字。
在小说开始,采茶季,那是江南最美的季节,一派春和景明。但日军的一颗炸弹呼啸而至,在美丽的茶园留下一个巨大的弹坑,而破坏才刚刚开始。战争不仅吞噬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将所有人的命运都吸进一个骇人的黑洞中。
阿燕,这个被战争摧残得最为严重的女人,渐渐在严酷环境中站立起来,习医治病,陪伴牧师比利,宽容有名无实的“未婚夫”刘兆虎的丢弃,一个人照顾与伊恩的孩子……张翎说,自己最终要做的,是把一切伤害,通过人的复原踩在脚下。
张翎说:“关于抗战,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虚构和非虚构的作品,但我觉得远远不够。我想关注的是史书和纪念碑上没有记载过的名字。在《劳燕》中,与其说我想探讨战争本身,其实我更想探讨的是灾难带给人性的裂变与创伤。”
很多人知道张翎,是因为她的作品《余震》曾被改编为电影《唐山大地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养”写作,张翎在北美做过17年的听力康复师。她在年轻的时候,见过经历了一战的老兵;后来,来诊所治疗的退伍兵年纪愈来愈小,参加过二战、越战,上过阿富汗战场、中东战场。
“这群人的经历,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永远无法理解的。他们给我打开了一扇巨大的窗,让我对疼痛、创伤、救赎、治愈这些话题有了全新的思考。”张翎说,从《余震》到《金山》,从《阵痛》到《劳燕》,题材不同,但从疼痛与治愈、创伤与救赎的角度来讲,都是相通的。
在《劳燕》的新书发布会上,军旅作家王树增说,在当代中国文学中,战争文学仍然非常欠缺,“这有负于我们这个民族所承担的苦难”。“就抗日战争而言,据不完全统计,付出生命代价的有两千多万人,伤残更不计其数,这种苦难是今天的中国人难以想象的。”王树增说,“我在写《抗日战争》的时候,许多原始档案所记录的战争苦难,我不忍心写到著作中去,它让我的精神无法承受。”
《劳燕》一书,穿插着地方志、书信、日记、新闻报道、戏曲等多种文体,甚至还有两只狗的对话。张翎追求真实感,对战争的残酷性毫不躲避。小说对阿燕母女被日军欺凌的场景描写,将镜头推到了近景乃至特写,读之有种生理上的疼痛与愤恨。
读完《劳燕》,王树增说:“人的肉体都非常脆弱,战争很轻易就造成了创伤,但最大的勇气是抚平自己的创伤,来重建人性的光辉。写战争绝对不是歌颂战争,真正有良心的写战争题材的作家,关键点永远是呼唤人性的回归,呼吁这个世界永葆和平。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本书<<浙东革命老区史记>>,原为<<侵略与反侵略>>
国家审计署:《中国作家》杂志社,违规刊文和评奖,向企业收费65
全新的征文大赛了,来了
4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7月主题征稿
5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6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