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历尽劫波,兄弟还在,五个男人的千亿网文江湖
[ 复制链接 ]
美秀时尚1
初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10
回帖
29
银子
初级写手
初级写手,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初级写手,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积分
41
主页
发表于:2017-11-26 21:34:00
1723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江湖厮杀十余载,还是“打不死”的五小强笑到最后。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王田
11 月 8 日港交所。吴文辉的眼睛一直没从交易显示屏上挪开,看着阅文集团股价涨幅,他一度难以自持的使劲儿鼓掌。
敲钟上市不到半小时,阅文集团的股价就从 55 港元飚至 110 港元,涨幅100%。当天阅文总市值一度逼近千亿港元,至今仍超过 800 亿港币。
这是互联网内容产业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国数字文娱产业黄金时代的历史性一刻。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创造这一切的,是一支固若金汤般的梦幻团队。
“网恋创业”
几个汉子的缘分,皆因网络小说而起。
2000 年,从北大计算机系毕业的吴文辉在北京做“码农”。但他最大的兴趣不在代码上,而是读小说。身边没书了就去借,能借的都借了就上网翻,连席绢、席慕蓉都没落下。
此时正在广东车管所工作的林庭锋也是一位热爱文学的青年。业余时间,他在网上用笔名“宝剑锋”创作的《魔法骑士英雄传说》,还被一家台湾
出版
社相中,并出了书,“宝剑锋”也成了最早的网络文学畅销书作家。
在哈尔滨的侯庆辰跟林庭锋有相似经历,他创作的《不会魔法的魔法师》也是大陆最早在台湾出版的网络文学作品。
为了让这群
网文
爱好者有个归宿,林庭锋索性牵头成立了“中国玄幻文学学会”。来自上海的
杂志
社编辑罗立和从事计算机技术的商学松也在其中。
天南海北的人,天南海北的侃。聊创作,聊八卦,讨论网文发展方向,俨然现实里的朋友。
但成员一多,论坛显然不够用,要不建个网站吧。
2002 年 5 月,“起点中文网”就这样“随性”成立。创始人就是吴文辉、林庭锋、侯庆辰、罗立和商学松。后人称之为“起点五巨头”。
现在看来那时的创业有如“儿戏”:没有项目书、没有投资人,素未谋面的合伙人如“网恋”一般,仅凭一腔热血就干了起来。
可这“热情”的力量不容小觑:纯粹因兴趣催生的创业,成就了日后中国网络文学的兴起。作为行业奠基人的他们,则形成一支牢固 10 多年的“梦幻团队”。
业内霸主非一蹴而就。五小强的打怪升级之路,也是艰辛异常。
置死地而后生
相较于同时期其他网站,“‘起点’创始团队”能力相当全面:吴文辉和商学松是专业程序员,负责网站搭建和运营;林庭锋、侯庆辰和罗立则凭借他们在网文圈的名气,发掘更多优秀作者投奔网站。
但这只算他们的“兼职”。 5 人还在各自的城市做着本职工作,只是每天下班后相聚网上,忙活到夜里两三点再散去。
即便如此拼命,还有一个现实问题要面对:作者流失。
彼时多数人靠兴趣写作,想从中赚钱,只能靠“命”——被台湾出版商看中,从而卖出实体书版权。这也是捧出林庭锋、侯庆辰等早期网文作家的途径。
但卖了版权,网上就得停更——这是协议。
“看到正爽,突然没了哪儿行?别说读者,我们也受不了啊。”
这让“起点”团队陷入尴尬的死循环。就算引来高人气作家,照样会被出版社挖走。再请,再挖走。结果就是,“起点”成了出版商的免费人才库。
做菜的厨子都走了,谁还来你这儿吃饭?想要留住厨子们,还得想办法让厨子在自己这儿就能挣到钱。
羊毛要出在羊身上。
一向少言的吴文辉提出了一个“冒险的主意”:向读者收费。
“做企业要有利润,不然只会消耗自己。”吴文辉的话点醒了其他几位创始人,没有商业模式,就是死路一条。
但这遭到圈里同行“一致群嘲”。“别人都免费,就你收费,不是找死吗?”
不收费是等死,收费是找死。“起点”团队决定“有对策的主动求死”:
改变收费模式,将整本付费改为按章节付费,读千字收 2 分钱。每天花几分钱看几千字,花几分钱,大家不会觉得是个负担;推行上则循序渐进。初期收费全部返给作者,之后再和作者三七分成,三成用于维持网站生存。
不少同行对此冷眼旁观,等着看读者怒斥转而分流其他网站的戏码。但“起点”团队下定决心这么干,林庭锋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来充实“子弹”。
结果, 2003 年 10 月正式收费时,效果超过预期。起点中文网成了给作家谋福利的第一人,吸引大批作者拥趸。有了作者这个源头,大量读者也开始向“起点”聚拢。
收费制度实施一年后,起点中文网已经拥有注册会员 100 万人,作者团队达 2 万人,月均盈利额超 10 万元。
有历史突破意义的是,由“起点”提出的“VIP收费制度”和作家分成模式,由此成为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奠基石。
也就是这个过程中,善于掌控大局的吴文辉逐步成为团队核心。
“起点”团队一战成名。其他网站傻了眼,只能跟在后边纷纷效仿。
但直到此时, 5 位创始人还未见面。
如雪片般飞来的汇款单已有每月 30 万进账。
是时候认真考虑“起点”的出路了。
2004 年情人节,“网恋创业 5 人组”终于迎来首次会面。眼前的局面“并非乐观”:
其他网站都在奋力追赶,自身资金和资源不足也限制着“起点”的发展。
独立发展虽然自由,但吴文辉判断,此时“起点”迫切需要的是资源支持,需要更高的发展平台形成壁垒。那就只有“背靠大树”。
最终,他们选择了当时风头正劲的盛大。 2004 年 10 月,“起点”中文网以 200 万美元的价格被盛大收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五巨头纷纷辞去原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新’起点”,开始了“面对面”并肩作战。
成也盛大,败也盛大
盛大的参与,让起点中文网掌握了胜出的关键——渠道。
有电脑的地方,就有盛大点卡。渠道优势,加之支付方便,又有盛大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做保障,愿意买“起点”VIP会员的人越来越多。
愿意掏钱的读者多了,作者自然大量涌入。
资源像雪球一样滚起来。几个月内,“起点”便拥有业内90%的作者及读者资源,其他网站只能“望其兴叹”。
网络文学江湖的争斗,无非就是“资源争夺战”。谁拥有越多优质作者资源,谁就占领行业高地。
早期经历过作者流失的“起点”团队太了解其重要性了。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他们要乘胜巩固优势。于是刚刚被收购的“起点”团队,顶着压力提出作家福利计划——只要稿费不满一定标准,由网站补贴到固定数额。
乍一看盛大成了“冤大头”,这分明是个烧钱的主意,太坑了。但作家出身的林庭锋力争推行,他明白作家们的痛点,自然也知道如何将他们抱团。
确实奏效,很多网络作家都表示,钱倒其次,温暖他们的是“起点”团队的态度和决心。
这是“起点”团队特有的“侠气道义”,他们就从草根中来,也能融回草根里去。
在这之后,“起点”趁热巩固作家生态,继续推出激励、保障等一系列举措。 2006 年“起点”又出“白金作家制度”,誓要打造顶级
写手
。
▲起点白金作家长居榜单前三
这个重磅一推,催生了一批以唐家三少为代表、年入百万的网络写手。巅峰时期,网络TOP50 作品,均出自起点中文网。网络最知名的作家,多数来自“起点”团队的挖掘培养。
作者、读者相互成就,凝聚成了相对稳固的圈子。盛大也从中获得不少甜头。
比如,一般网游的推广费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鬼吹灯》的网游却给盛大省下了这笔钱。原因是,多达上亿人次读者从“起点”平台上知道这部小说。
盛大让“起点”迎来发展高潮,“起点”也为盛大不断捞金。盛大文学全年盈利略超 1 亿,“起点”就占了 7000 万。
可“蜜月期”一过,“起点”团队和盛大分歧频起。
草莽出身、凭道义闯天下的“起点”团队在网文江湖里太如鱼得水,但却与盛大的文化格格不入。公司发展需要职业化的经理人,而不是热血的一呼百应者。
当江湖班子屡次对抗盛大的集团意志,隔阂心隙也就越来越深。
在吴文辉眼里,盛大文学的运营者不懂网络文学,也不知道如何利用现有的优势。对抗最为强烈的一次,是盛大文学收回所有旗下子公司无线、版权运营方面的权利,吴文辉和团队再一次站在了集团的对立面。
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这场权限上收的运动之后,“起点”成了“笼中猛兽”。
2012 年的某个深夜,吴文辉和商学松坐在上海浦东河畔的一条船上。他们回忆起创业时的迷茫与雄心,感叹行业的大潮涌起。
眼看着诸多竞争者意欲崛起,以目前“起点”的规模还能奋力压制,但浪潮之巅即将来袭,他们不想、也不能错过这机会。
拼了,做最后一次挣扎。
2013 年 3 月,轰动业内的“‘起点’创始团队集体出走”事件爆发,核心团队 20 多人向盛大集体递交了辞呈。
本想以“逼宫”换取更大发展,可是反抗的次数多了,陈天桥也疲了。几乎没有犹豫,盛大“成全”了他们的离开。
一切重回“起点”
“出走盛大”,可能是起点团队至今为止最沉重的事业打击,不过他们也并非一无所有。
他们还有他们自己,从创始之日就始终抱团的兄弟们。
“起点五巨头”集体出走,这在网文圈绝对是一个堪比炸弹的重磅消息。网络文学江湖因这一事件引发动荡,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们的下一个动作。
正所谓,人不在江湖,但江湖永远有他们的传说。
互联网巨头们并不想让他们只成为“传说”。
网络文学自带流量,IP开发潜力大,注定为兵家必争之地。而数字文化娱乐正在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核心业务之一,这个潜力,是万亿级别的。
“起点”这支几乎掌握产业变局的团队,无疑是“行走的金库”。得之,便有可能得网文天下。
此时,吴文辉再次站在十字路口,同他当年选择盛大的境遇一样。只不过这一回,他借势的是互联网巨头腾讯。他打算从头再来。
江山没了可以再起,只要兄弟们都还在。
2013 年 5 月,“打不死”的“起点”创始团队打造“创世中文网”,再次回归网文江湖。背靠腾讯集团的吴文辉,最重视的对手,就是盛大文学。
“人”也再次成为“起点”团队东山再起的资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者与编者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给读者带来的价值。
在“起点”,编辑不仅只是审稿者,而是集编辑、经纪人、产品经理、客户经理于一身的角色。
“起点”的编辑们不光关注情节内容和市场活动,还经常纾解作者的生活烦恼。十几年前侯庆辰拉作者资源时,甚至和作者关系硬到参加作者婚丧嫁娶。
这让“起点”编辑和作者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密切关系。
当盛大文学信心满满打算续约原“起点”白金作家猫腻时,猫腻已经追随吴文辉去了“创世”。
……
2013 年 9 月,由“起点”创始团队组建的腾讯文学正式亮相; 2014 年 4 月,腾讯文学将以子公司形式独立运营,吴文辉担任首席执行官。
五巨头的其他四位,也分别以总裁、副总裁的身份伴其左右。
这一年无疑是艰辛的。“但我们兄弟同心,立誓一年走完十年路!”时任腾讯文学高级副总裁的林庭锋这样说。
仿佛一个预言。 2014 年底,腾讯文学收购盛大文学。“起点中文网”再次回到创始团队手中。
这场网络文学界最大的动荡最终以吴文辉及其团队获胜画上句号。
兜兜转转,轮回使然。
一切重回“起点”。
也难怪吴文辉感慨,“谢谢各位老伙计们,有你们相伴这十年,一路走来,多少汗水与泪水都是值得的。”
转年,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整合成立“阅文集团”,然后是“阅文”成功上市,“起点五巨头”一直抱团前进,并且都是核心高管。
与他们五个人始终相伴随的是,这 10 多年来的网文江湖似乎没有百家争鸣,而是“起点团队”一家独大。即便到诸侯争霸的今天,在整个行业,“阅文”依然占有高达43.2%的市场份额,远超其他同行。
吴文辉不止一次感慨,每一次低谷,他们都是互相鼓励才挺过来的。这么多年还在一起,是因为困难时彼此相信,彼此扶持。“我们没有一呼百应的英雄,但我们可以互相依靠。”
十年一觉江湖梦。历尽劫波,兄弟还在。
搜索
复制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如何描写一段战斗场景
话题
现实题材跃升为网文增速第二大品类
短剧,开始和长剧抢IP
月10+稿件,品宣类文案,长期合作结算稳定
4
七猫短剧【剧本福利政策重磅升级】保底费&分成比例提升
5
乡土·野马渡2025年最新栏目设置及稿约
6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