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破灭的文字春梦与过气的郭敬明,曾经的文学标杆始终原...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6-3 14:36:54
1933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
摘要
]他们感到失望,并像羞于启齿青春的感伤一样,再羞于谈及郭敬明,并以斥责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成熟。
《爵迹2》将上映,预告片曝光后,毒sir极尽嘲讽地发了一篇《别笑,这可是华语巨制》,引来郭敬明的愤怒。
他在微博上回怼:“作为我曾经心目中非常专业而公正的大号,影评文章里看不到专业,却充满了仿佛网络段子手一样的恶搞、抖机灵、讽刺、对流量的原罪预判、对年轻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可以受到公平的对待。自己的努力能够被看到,被认可,至少被公正地评价。”
说实话,毒sir的评价确实不专业。可胆敢仅凭一部预告片嘲讽,无非因郭敬明已成为主流价值观中的“过街老鼠”。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无论郭敬明抄袭与否、性侵真假,至少他的书写得很烂、电影拍得很low、讨好商业社会的姿态极尽谄媚,令人讨厌。
在文艺界的鄙视链里,“郭敬明”三个字已和三四线城市青年与初高中群体挂钩,是低龄、浅薄且世俗的。
嘲讽郭敬明似乎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但在一手将他捧红的世纪初青年心中,他曾是那么合乎逻辑、戳心且美好的。
只不过,那套价值观放在今天而言落伍了,并愈来愈边缘化。
在80、90后的青春语境里,书写并彰显自我的方式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郭敬明式,放大并美化个体悲伤;另一种是韩寒式,以反讽主流的方式获得精神自由。
虽然同样是割裂时代、囚禁于自我中心的表述,韩寒却更难被效仿。况且由于消费市场的主流是女性,更符合“女性向文化”的郭敬明也更容易被青睐。所以不得不说,尽管如今人们不屑于谈论他,但对于世纪初的青年而言,那个头发蓬乱、身材瘦弱、在选择理科时“写字的右手刺痛了一下”的郭敬明是公认的男神,是“特别美好的少年”。
我还能清楚地记得班上文学素养最高的姑娘坦言把《幻城》读了三遍,并且每一遍都哭。而我那个高中即读遍木心、张爱玲等大部头的同桌,也曾因《小时代3》中一把火烧尽的结局而难以平息,并在某个夜自习上花了整整两小时在笔记本上写满怀念。
当时的年轻人喜欢他、心疼他,更向往成为他。郭敬明及其作品,是在渴望叛逃而不得、脆弱且自傲的年纪里,所有郁结情绪的合理出口。
年轻人透过他突然意识到,原来只肯藏在日记本中的隐秘情绪不仅可以表达出来,甚至能成为浪漫的“艺术作品”。
而当时恰是中国青年摆脱主流媒体的话语控制,借由文字、音乐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时节。社会也鼓励他们的自我发声。
在90年代末的语文教育改革中,批判者曾将《纪念白求恩》、《谁是最可爱的人》、《荔枝蜜》等文章列出,视作“不合格”。区别于合乎政治或道德的文化标准,改革者呼唤社会为青年人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
于是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的《萌芽》
杂志
看到了风口,将读者重新定位为中学生,并借此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新概念”以询唤“新人”为核心,倡导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以此塑造去政治化、反共同体的个体精神。
正如贺桂梅的分析:“感性、情感、体验等个体主观经验被作为跨越人的分裂式生存的解决方式,个人可以在‘审美’中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试图更为干净地撇清其与国家、社会等社会组织形态之间的关系。”
如此,《萌芽》及“新概念作文大赛”适时地成为了年轻人与世界的沟通媒介。
在这种语境下脱颖而出的郭敬明当然是合乎时代的。
在拿到一等奖的文章《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中,郭敬明这样写道:
“晚上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倒在床上,透过高大的玻璃窗看那个黑色的天幕,看暗白色的云多飘过天空时散发出寂寞而清凉的气息。我也喜欢蹲在马路边上,看着大片大片的梧桐树叶纷乱的下坠,如果天冷,就抱紧自己的膝盖。这是个好姿势,像个寂寞的乖孩子。假如明天没有太阳,我想我应该在那个黑夜里好好地流一场眼泪。”
诸如此类的文字充斥在他的大部分作品里。但不得不说,这般寂寞而无辜的情绪符合所有青春期敏感、脆弱的少年。当个人主义、消费文化兴起,教育等社会体制仍难以变化时,情感冲撞却不知所措的少年渴望借此释放情绪,并以窥探同龄人内心世界的方式来获得安慰。
只不过十几年过去,当同类型作者大多成长得节制自省,并拥有了更成熟的读者时,郭敬明仍然将视角对准孩子。于是读者突然意识到,他不是有文学理想的作者,而是精明的商人。他之所以如此努力,是要用金钱、地位来掩饰自卑。这多少有点悲哀,也有点油腻。
除此之外,当愈加泛滥的自我书写大面积占据市场时,人们终于意识到这是“关注自我”文化的矫枉过正。于是如今,伴随着对年轻人“自我中心”、“理想主义”的批判,伴随着鸡汤文学在大批量生产后的式微,更伴随着微信阅读的碎片及娱乐化指向,郭敬明的作品也不再合乎时代。
“陆家嘴依然流光溢彩,物欲纵横。环球金融中心每天耸立在云层里,寂寞地发光发亮,勾魂夺魄。只等着身边那幢‘上海中心’可以早日拔地而起,以解除它独孤求败的寂寞。”
“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涌入这个飞快旋转的城市——带着他们的宏伟蓝图,或者肥皂泡的白日梦想;每一天,也有无数的人离开这个生硬冷漠的摩天大楼组成的森林——留下他们的眼泪。”
这是《小时代2》和《小时代1》的开篇。
借由《小时代》系列书籍和电影,郭敬明构建了上海中心的“小时代王国”,将年少时因自卑而渴望阶层晋升、用物质证明自己的情绪全部放了进去。
我们能在里面看到大量的阶级鄙视。比如,女主角顾里牙尖嘴利地吐槽穿only的女大学生、上海三环外的空气质量以及一切底层生活。即便如此,由于能用金钱及人脉驾轻就熟地摆平一切,加之独立精神和仗义性格的塑造,她始终是受人簇拥的。
也能看到数不胜数的大城市消费幻觉:读《Vogue》杂志、用香奈儿香水、穿Burberry西装的少男少女,辗转于星巴克、高级超市、五星酒店中,踩着皮鞋铿锵有力地睥睨众生。
这些阶级鄙视和消费幻觉包裹在超现实主义的友情和爱情中,以戏剧性的刺激成为年轻人消耗过剩情绪的方式。对世纪初的青年而言,当新世界在面前展开,而他们却只能囚于方寸书桌前时,郭敬明塑造的一切,就是网络不发达的时代下,对外面的世界的美好意淫。
不得不说,在消费主义兴起,阶层流动开始的90年代末、21世纪初,这样的大城市想象戳中了大部分小镇青年的期待。而郭敬明本人从小镇跻身上海中心的成功,也促成了这份上流社会想象的真实。
然而如今,泛滥的成功学逐渐式微,人们对毒鸡汤的喜爱胜过鸡汤。在富裕想象中狂欢了一圈后,大多人意识到阶层晋升的残酷和消费主义的空洞,此时,便更渴望真实生活的指引。
所以《北京女子图鉴》被骂得很惨,毕竟观众明白,今天LV明天Prada的狂欢是短暂的,女主角依靠男性上位的戏剧情节也并不美好。没有本事的女主角更不可能在开始时获得时尚主编的友情。
观众期待的,是对主角独立精神和生活细节的挖掘,以此提供价值观指导。
当然,梦幻的情节仍然有市场,只不过正越来越边缘化。
于是网友对郭敬明最大的失望或许在于,从前作为一代人中的文学标杆的他,却始终原地踏步,直至成为网络文学和爆米花电影的代言人。其笔下的生活华丽却空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成功路径也好,随着社会审美的成熟,也都不再提供任何指导意义。
而从前喜爱他的那批人,虽然还会去追《小时代》并为此掉眼泪,却不是因为电影本身。他们不过渴望在杨幂、陈学冬的脸上再一次复刻青春,但大多人心里都明白,这不是一部好电影。
他们感到失望,并像羞于启齿青春的感伤一样,再羞于谈及郭敬明,并以斥责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成熟。
可惜,自负到以销量、票房为自证方式的郭敬明,或许看不到这些内心戏,又或许,并不在乎。(文/李昱微)
参考资料
《非理性文学消费与“粉丝”身份建构——以郭敬明、韩寒粉丝群体为个案》
《“大时代”与“小时代”——韩寒、郭敬明与“80后”写作》
《物欲、情殇、与海上“异托邦”--郭敬明“小时代”的三种读法》
《个体化与共同体危机——以80后作家上海想象为中心》 黄平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
自媒体
,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邓紫棋跨界写科幻小说,首日狂销20万册!销售额破4000万元
首奖20000元 | 第8届「儿童文学」 短篇童话大赛征稿启事
100-1000元/篇丨公众号「选择自己」征稿
4
首奖5000元 | 「鲤的故事鲤的城」短篇小说主题征稿
5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话题征稿
6
“IP+作家转型”成爆款制造机,网文大神:微短剧需要“期待感”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