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该不该动我们的“外婆”?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6-22 11:04:21
2042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要不是上海教委把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散文《打碗碗花》里的“外婆”改成“姥姥”,大概不少人还不知道“外婆”原来是方言。争议,也是普及知识的好时机。
让大家长了知识是好事,就是不知道上海教委的这番改动是否得到《打碗碗花》作者李天芳的同意,否则这可算是一种侵权,侵害了作者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如果没有侵权,那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让大家纠结的是,可能还有许多“外婆”需要变身“姥姥”,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小红帽的“狼外婆”,以后是不是得叫“狼姥姥”?更别扭的是,脑补一下你唱“澎湖湾,澎湖湾,姥姥(应为外婆)的澎湖湾……”的情形,就能感觉舌头和牙齿的不情不愿。妈妈们哼着小调哄孩子的时候,最好也别忘了,摇啊摇,要摇到姥姥桥,万一摇到外婆桥,孩子将来还得再把“外婆”变“姥姥”。
据媒体报道,上海教委对这种改动的说法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要营造多元、包容、开放、和谐的社会环境,希望上海的学生可以适当了解祖国语言的多样性。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对多元、开放、包容有什么误解,当“外婆”变成“姥姥”的时候,不恰恰是因为对语言的不包容、不开放、不多元吗?
小学课本选择文学作品是为了传递文学之美,而作家的创作都是字斟句酌,叫外婆还是叫姥姥,应该和作品中故事的发生地和人物密切相关,随便更改便是对文学本体的伤害,违背了选文的初衷。更何况原著作者李天芳本就是陕西人,显然外婆并非是上海一地的方言,而是一种可以被大众接受的方言。也有语言专家表示,外婆并非方言,姥姥倒是在某些词典里被明确界定为方言。
说起来,姥姥、外婆各有各的理。如果仅就《打碗碗花》一篇文章来看,外婆与姥姥的变化也许影响并不大,这一改变真正触动网友神经的,是对待方言的态度。
在许多人眼里,方言并不只是方言,更是一种乡愁的寄托。随着人口向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涌入,方言变得越来越稀缺。留在大都市的异乡人丢掉了自己家乡的方言,操起了普通话,而大城市也因为外来人口太多,原住民说方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因此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地方,这些年都有人在努力保护方言,让它们能够传承下去。因此,当我们的课本如此生硬地对待方言,难免会引发关注和争议。
其实,普通话交流固然标准、方便,但是方言所具有的生动和美感也是不可代替的。作为语言教材的语文课本不妨多些对语言的尊重,给语言一些多元的生存空间,比如,别动我的“外婆”。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红色周巷史集
红色周巷史集
第一届“白海豚杯”网络文学大赛200万奖金总额,等你来挑战!
4
童话故事
5
300元/千字 | 「科幻世界」杂志主题征稿
6
首奖15000元 | 「书旗小说网」男频主题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