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知识付费背景下的 “新出版”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6-29 23:08:15
2270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你听说过“付费订阅专栏”吗?
它由罗辑思维“得到APP”首创,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科技媒体36氪、读书网站豆瓣及一些名人微信公号,后来也都出了付费专栏。
“5分钟商学院”“李翔商业内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每天听见吴晓波”等更是众所周知。好的“年度付费订阅专栏”,能创造1000万到2000万元的订阅费收入,相当于一本销量20万册的畅销书的码洋。它属于“粉丝经济”:像书一样给读者提供明确的价值;像媒体一样每日伴随;像课程一样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专栏的红火,让人忍不住去想:畅销书能否转化成付费订阅专栏?反过来,付费订阅专栏的内容能否转化成畅销书?
这是互联网上传媒、
出版
、教育交叉之处正融合形成的一个新物种。这类主要以音频为载体的互联网知识产品,正在改变大众从书中获得知识的方式,有可能是一波大变革的开端。在这一趋势下,图书出版会出现相应的改变,我们暂且称之为“新出版”。
向知识服务转型
音频形式的图书解读和培训课程渐受关注,得到、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知乎、在行、十点读书、有书等一系列优秀公司迅速发展,一个和图书出版及阅读紧密相关的新兴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在形成。
虽然多数从业者更愿意自称为“知识服务业”,但大众与媒体很自然地把这个新领域称为“知识付费”,明晰定位为“为知识付费”,把中国人可能最关注的两个话题——知识与金钱巧妙地嵌入其中。其实图书,本质也关联到知识与金钱。正如兴登堡发明铅字印刷术后,世人评价,“印刷业刺激了所有知识的商品化过程”。
一直以来,书是知识的结晶,读书就是求知。但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的生活形态在变,求知的方式也在变。
全年专栏、小专栏、讲座课程、线上训练营、个人社区等各种互联网知识产品,正在把包括读书在内的人类的传统线下学习方式用新技术、新模式转到线上——全年专栏、小专栏相当于看书;讲座课程、线上训练营分别相当于大班与小班上课;个人社区相当于我们学习了“形式知识”后,在工作岗位上跟着师傅潜移默化地学习“暗默知识”。
过去的图书、课程等学习方式和现在互联网的知识产品,其内核都是“内容”,但有了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在内容内核之外又延展出更多服务,“知识服务”成为对这个新产业更准确的描述。
出版界曾经倡导要向“知识服务”转型,而当下以知识音频为主要形式的知识产品,可能才首次以产品形式将“知识服务”理念落实。与图书这种经典知识产品相比,“(知识产品)源于书、大于书、优于书”,即互联网知识产品的知识源于书、其用户覆盖范围大于书、产品体验优于书。在《2017-2018中国知识服务产业报告》中,我们从出版业视角出发,认为传统出版是1.0,数字出版是2.0,互联网知识服务可看成是出版3.0的产品雏形。
我们还读书吗?
图书数字化、网络销售、电子书、网络文学、屏幕阅读……互联网带来的一个个变革,过去似乎对出版业破坏性冲击不大,甚至多数影响还是正面的。但知识付费产品和电子书明显不同,它的运作逻辑很像“书”,而它的形式(在线音频、在线课程)发生了巨变。付费知识产品在彻底变革“知识的容器”。从音频形式的知识产品开始兴起时起,它持续引发的一大疑问是:“那我们还读书吗?”
市面上已出现多种跟书有关的知识产品:把书浓缩成25分钟的图书音频解读,全年解读一系列经典的专栏,一年读50本书的读书会,用互动和社交方式一起读书的同读、共读等等。这些产品都跟书有关,只是做法有些差别:有的是引导读书,有的是替代读书,有的是辅助读书。
除了和书有关,它们还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点:其一,它们不是文字而是音频,把读书变成了听书;其二,它们都从图书内容延展开,把它变成通过智能手机可以获取的、像消费品一样轻松的服务。把“认真地读书”变成“轻松地听书”。一开始,我们这些喜欢读书的人(也包括写书的人、出版书的人)从感情上是很难接受的。
不过,我们知道书籍和读书的价值,同样我们也知道读书的难度。由于从书中消化吸收知识很难,大量知识被“囚禁”在书页之中。当喜欢尝鲜的人尝试去阅听知识产品,甚至尝试制作知识产品后,我们发现,和书相关的知识音频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获得相关知识的难度,从而可以成为更大范围人群获得知识的方式。
书籍依然代表着人类知识的结晶,那些最核心的知识仍需要通过读书钻研获得。但互联网与知识的结合、特别是用音频形式解读图书和讲解书中知识,能普惠更多人。
知识依然是关键词
知识付费的火热,不只促进了知识产品的消费,我们看到,已有知识被用新的技术、新的语态重新讲述和激活,新的知识被记录、整理、传播和应用。互联网与知识的结合初看似是对图书或者课程的互联网改进,但“互联网+知识”的未来可能远超现在我们所看到的。
互联网与知识的融合在快速进入到更多专业领域,在 IT技术、互联网运营、管理、法律、出版业,甚至最新的区块链技术等领域,已经出现了垂直的知识产品。这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互联网上的知识产品和图书是同构的,它的深入发展也必然走向专业化与垂直化。
多年前,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提出“知识经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人们已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这一次,“互联网+知识”可能把我们带向互联网知识经济,它让知识变得快乐、易懂、易得,它可能彻底变革创造、传播和运用知识的方式。
具体到出版业,目前迫切需要实现产业链、产品分类、呈现方式及与外部产业的融合,以跟上形势变迁。传统出版业的产业链——编、印、发,是线性、非循环的,产业要素单向流动。互联网打破线性,产业链将融合为循环的闭环,印刷、发行、用户端都可能成为发起生产活动的起点,产业要素多向流动、随时重组,如按需出版、按需印刷等。
又或者出版机构采取内容平台化,内容始终存在并不断更新,支持用户的碎片化阅读,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出版机构的开放编辑平台上重新编排,形成个性化内容产品。今后或许不再有书报刊等分类,内容即平台、平台即产品、产品即服务。
未来某个时刻,更多的人或许会调整自己的看法,不再纠结于出版、图书和读书,而是去直接关注知识本身:用户关注如何获得知识技能;产业则关注如何通过互联网提供优秀的知识产品与服务。
(作者为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著有《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产品经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红色周巷史集
红色周巷史集
第一届“白海豚杯”网络文学大赛200万奖金总额,等你来挑战!
4
童话故事
5
300元/千字 | 「科幻世界」杂志主题征稿
6
首奖15000元 | 「书旗小说网」男频主题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