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正视网络文学带来的改变和挑战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7-27 00:55:29
2090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当评论家严锋在日前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的“网络文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中国的网络文学其实非常传统,它并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媒体的特性。多少对网络文学有所了解的人乍一听,都会反驳道,中国网络文学正是借助于电子媒体,并得益于此,才有如今这一片欣欣向荣的繁盛面貌。以韩国西江大学中国文化系教授李旭渊的判断,不久的将来,网络小说将成为主流,而严肃文学将成为非主流。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军感叹:作为文学研究人员,如果再不关心网络文学,很有可能饭碗都要没了。
严锋援引美国网络文学的例子说,美国的网络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先锋文学的特点,就更让人迷惑不解。因为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网络文学属于通俗文学一路。但我们这么论定,只是因为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本国或是东亚。倘是把网络文学放在全世界范围里加以考察,就像严锋说的,我们会发现,每个国家的网络文学都有着很不相同的面貌。“美国有电子文学研究会,把所有作品都放在网上收集。他们提倡电子文学,即充分利用电子媒体特点的文学。而像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网络文学,则非常注重多媒体的实践。”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代表了向传统回归的趋势
美国网络文学之所以体现出先锋性和精英性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如严锋所说,它实践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念,也因此,它不仅是先锋的,而且是非常小众化的。严锋介绍说,美国网络文学实际上延续了交互小说的概念。而交互小说在美国有悠久的传统,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很成熟了,到了九十年代,产生了很多经典之作。也是在这个时候,一些交互小说逐渐往网络上转。如此算是为福柯等人曾经梦想的后现代写作找到了一个完美载体,就是电子写作,一种所谓超文本、超媒体的写作。“相比而言,我们只是把一些作品放到网络上,或在网络上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易于被受众接受和广为传播罢了。”
以严锋的观察,如果对比美国和东亚网络文学的差异,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而从这两年的实践看,美国网络文学也手机化了,却没有发展出手机小说。严峰说,比较早的时候,交互小说在FLASH或CDROM这样的电子媒体上发布。如今美国则发展出了一种社交媒体小说,还有社交媒体诗歌。“这种诗歌的发展是人工智能化的,它跟AI结合起来。有一个叫‘世界上最长的诗歌’的社交媒体。它用AI采集社交媒体上最新的文章,然后根据韵脚,用算法‘算’出来。”
显而易见,对照美国网络文学,中国乃至东亚的网络文学体现出了通俗化和大众化的特点。这也不难理解,正如李旭渊所说,东亚的网络文学在小说的意义和功能,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都近似于西方现代小说进入之前,也就是所谓“新小说”创作之前韩中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网络小说也像电视连续剧一样,一集一集地展开剧情,它需要一定的一贯性,但也必须在每一章里具有起、承、转、结的故事结构。换言之,它需要像章回体小说一样的结构。并且为了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每章结束时,都需要能诱发读者的好奇心才行。”
当然严格说来,中国乃至东亚的网络文学,依然有别于传统章回体小说。这种区别主要是不同的传播方式造成的。以李旭渊的理解,如果说在传统社会,韩中小说都是以作家和读者之间“说话-听话”为前提被生产出来的话,现代小说则是以作家和读者之间“写作-阅读”的关系下被生产然后传播的。“网络小说也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着这种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网络小说的传播空间不再是书或者印刷品,而是智能手机,因此向读者传达信息的媒介产生了变化。”
正因为接续了传统文脉,相比“全盘西化”的新文学,网络文学的发展更像是代表了一种向传统回归的趋势。李旭渊表示,宋代话本是随着宋代剧场文化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小说是随着
杂志
、报纸、近代印刷术的发达而发展起来的。“以上中国文学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评价网络小说的时候,应更多地遵从唯物主义观点。因为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网络小说的盛行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东亚各国网络文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面貌
实际上,中国网络文学往远了说接通传统文脉,往近里看,则是像评论家夏烈所说,比纯文学、严肃文学更没有包袱地接上了新媒介转型和文化资本融合的浪潮。也因此,网络文学就变成了一种既旧又新,且在文化上带有混生特点的状态,其中既有儒释道的东西,中华传统诗词的东西,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传奇性的东西等等,又有二次元,ACG的元素,很多科幻的元素等等,“很难清晰判断网络文学是新文学还是旧文学”。
我们可以做出清晰判断的是,放眼东亚不同国家的网络文学,虽然都借助网络,却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面貌。李旭渊表示,韩国网络小说相比中国起步要晚一些,但近三年以来发展得非常快。“以前在韩国把这类小说叫英特网小说,三年前开始叫成网络小说,web小说。英特网小说主要在互联网上发表,web小说则是以手机来创作,在手机上阅读。36亿的网络小说点击量当中,用手机来阅读点击的占到30%,这也说明web小说就是手机小说。这就能看出,在韩国,网络小说其实就是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阅读的单元性的文学题材。”
以李旭渊的观察,到目前为止,在韩国网络小说的市场规模达到3129亿韩币,而严肃文学的销量大概是3000亿韩币左右,最有人气的严肃作品也只能卖到110万本。网络小说在建立三年期间,每个月最少点击一回以上的读者就达到500万之多。
相比而言,手机小说一直是日本网络文学的主体。山东大学文学传播学院讲师刘小源介绍说,这与日本手机网络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日本可以说手机才是年轻人上网的主流选择,而直到2009年日本电脑宽带使用率才勉强达到大约60%的家庭覆盖率。”
相应地,日本网络文学也经历了有别于中国和韩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形态。在刘小源的描述中,1993年到2000年间,日本网络文学主要是以纯文学性质发布在网络上,也有一些跟网络活动有关的小说创作。差不多从2003年开始到2009年,手机小说开始异军突起。“因为需要适应以手机上网为主的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也就形成了一些非常新颖的阅读和创作的特点。比如,因为是在手机上写的,语言就非常简短,断句分行也非常频繁,会有非常多的表情符号,以及特殊符号穿杂其间。”手机小说在2006年到2007年间达到了高峰期。刘小源援引
出版
科学研究所的统计数据,以销量计,2006年日本文学前十名里有四部是手机小说,2007年增加到五部,而且大量的手机小说被出版成书。不少成功的作品被改编成了漫画、动画、影视剧、游戏、舞台剧、广播剧等各种形式发行。
但随着各大出版社竞相进入这一领域,日本手机小说的市场迅速饱和,到2008年日本连锁书店公布的数据,全国排名前100名的小说里面没有一本是手机小说。2009年的时候,本来知名的手机小说网站也运营不下去了。退出热潮之后,手机小说主题也发生了变化,开始转向以青少年女性群体为主的青春文学题材,描写轻松的甜蜜的恋情,缺乏文学性和思想深度。
此后,在2002年前后就已经出现的web轻小说,到了2008年左右便慢慢替代日本的手机小说,从而把日本网络文学推进到了轻小说时代。在刘小源看来,不同于写实类小说,轻小说建构于漫画、动画和游戏世界观上,是诸如玄幻、奇幻、科幻,再加上日本的像勇者斗恶龙的游戏等幻想性题材的衍生,这也使得这类小说衍生出了穿越、转世、超能力等各种元素,其中最多的就是穿越和转世。由于此类小说建构在游戏的世界观上,像升级、装备、属性、职业等等,都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来进行,而不是按照现实生活的逻辑来发展。同时,轻小说的写作以轻松娱乐为主要目的,主要呈现为漫画式的语言风格和图文结合的叙事方式。所以其中没有任何高深的描写,主要语汇都用于角色介绍,每个句子对应一个场景,读起来有一种电影分镜的快感,使得阅读者非常容易接受。简言之,轻小说的阅读方式就是读图时代,二次元文化在小说领域的直接产物。
有必要补充的是,轻小说的出版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业界体制。刘小源说,要出版这样的作品,首先得向出版社
投稿
,获某个新人奖项,再由出版社
约稿
,在完成全部书籍的内容之后才能获得出版机会。这样层层筛选,使得小说品质能够得到保证。“到了200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web小说网站出现了。像‘成为小说家吧’,可以免费投稿,并且可以免费阅读。截止到2018年6月20日,这个网站共发表小说629342部,可以说是日本最大的投稿小说网站。类似以出版社背景为主的轻小说连载网站纷纷成立,也就取代了原有的手机小说网站。”
虽然如此,在刘小源看来,日本轻小说里有很多作品被改编成动漫游戏、影视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总体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轻小说以出版成文库为目标,必须按照纸媒文库版出版的要求来创作。而且日本的小说网站是完全免费的,如果作者想要获得写作的利益,就必须要获得出版的机会。“另外,尽管日本的二次元产业链非常成熟,对于日本网络文学发展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日本文学网站没有中国网络文学这样的收费制度,也就成了动漫、游戏、影视剧改编的附庸,它没有合理的盈利机制,无法脱离纸媒存在,所以发展空间是严重受限的。”
中国网络文学研究需从四种力量入手
然而面对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无论是中国、韩国,还是日本,相关研究与其说聚焦于其文学性,倒不如说把它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加以整体打量。大体而言,网络文学之所以蓬勃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如李旭渊所说,适应了现在阅读小说的模式。“有一个调查数据显示,读者读一章网络小说的时间大概是十分钟,这样他们只要在上班路上,或休闲时间,乃至是在洗手间的时间读读就可以了。他们用不着像以前那样每天花几小时,甚至花几天时间来阅读小说。也因为此,网络小说必须在十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显见地,网络文学着重讲故事,而非讲究文学性。其快速消费的特性,也很难说会对文学本身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问题在于,网络文学文学性普遍不高,是否意味着相关文学研究和批评将其拒之门外?事实上,诚如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所说,新媒介的介入,使得网站上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评价都用技术环节替代了,这本身就对传统文学创作、批评、传播、阅读等环节进行了解构。而当今网络文学的高度繁荣,也挤压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空间。“传统文学批评主要在纸媒上进行,网络文学的受众乃至评价都在网络上进行,这就是说,传统文学批评被边缘化了。所以,以学术生存计,文学批评也需要沉下心来面对网络文学作品。”
事实上,仅凭文学批评,难以对网络文学有总体的研究。以夏烈的观察,从中国网络文学二十余年的发展来讲,受众、产业和资本、国家政策,还有文学知识分子这四种基本力量,都对网络文学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四种力量入场有先后,力量有不均衡。在不同时间段,合力矩阵是不一样的,但它们互相牵制,现在又有一定的合谋。如果要做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有必要从这四种力量入手。这样的发展史既是国际的,也是国内的;既是当下的,也是二次元的。”
而这样的研究,势必要求相应的学术资源跟进。夏烈表示,目前在中国做网络文学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文艺学,一个是现当代文学。相比而言,文艺学的学者要开放一些,因为他们可以把西方文艺理论的资源,包括粉丝理论,运用到网络文学研究中去。对于西方理论的学习,也使得他们对于网络文化的语境不那么反感和不理解。虽然文艺学学科内部也有阻力,但有一批学者早就转型做文创产业,甚至都有十年以上的文化产业研究经验了。但在现当代文学学科内部,相关学者们秉承的精英启蒙主义的思路,使得他们面对网络文学措手不及。但需要正视的是,即使没有网络文学的出现,这种思路也已经遭受到了全球化和大众文化的冲击。“大概也只有范伯群等极少部分文学史家,主张中国文学有两翼,一翼是严肃文学,一翼是通俗文学。相应地,文学史书写也得各占一半的篇幅,而不是只给通俗文学留出概述性的一章讲述。可以想见,以后怎样讲述、评价网络文学,都将直接挑战文学史的书写权利的问题。”
不管怎样,网络文学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除了与动漫、影视的关联,以曾军的观察,网络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翻译的面貌。
一方面,网络文学翻译是一个集体翻译的过程。另一方面,在网络文学翻译中,人工智能翻译将成为一个主导性的现象。“我们一直都在讲文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独立创作的产物。但从网络文学翻译的角度看,它已经被集体化了,甚至于非人化了,这使得我们更难判断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
网络文学在改变出版业态,还有构建跨地区、跨领域的文化交流方面,也正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2017年,首届“梦想起航: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举行,以“90后”为主体的文学创作者积极参与其中,最终有30部作品从五百余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题材涵盖了历史、言情、奇幻、科幻、悬疑、都市等领域。其中一等奖获得者纳兰采桑的长篇小说《碧落人间情一诺》在日前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举行的“第二届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启动仪式上举办了新书首发式,该作品影视改编等方面的产业运营正在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参赛作品的全产业链运营成果初步显现。第一届大赛主持人明星煌带着他的励志小品《不怕青春太疼痛,只怕青春没来过》来到启动仪式现场,举行首发式。
据了解,第二届大赛将保留首届大赛的五大创新性优势特色:大网络文学概念、网生代评网生代、大赛进高校、实现全产业链运营落地、赛制创新。但相较第一届规格更高,平台更大,时间跨度更长。整个活动时间跨度长达一年之久,2019年 6月30日投稿截止,并于同年9月举办颁奖典礼。而在赛制上,大赛共分投稿及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以及大陆和台湾两个赛区。初评和复评在两岸分别进行;终评阶段,两个赛区的优胜者将同台竞技。终评评委包括知名网络文学评论家以及动漫界、影视界专业人士,出版专家等。大赛采取评委综合打分(权重 70%)和读者投票(权重 30%)结合的方式,遴选出不同等次的奖项。
这就意味着,网络文学不只是依赖于以点击量为主要标准的“类型排名”,而是有了更多内容质量上的考虑。以浙江网络文学出版为例,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在考量出版时,他们不求数量只重质量,不仅仅关注作品在平台上的点击率、排行榜、评论,更关心作品本身达到的思想深度、世界观的格局,以及文学审美品质等更具“文学性”的因素。而以荣跃明的了解,现在很多文学网站也加强了编辑的力量,并开始注重对文本进行编辑、把关和审核。“虽然从目前看,网络文学的质量还有待商榷。但种种举措对于网络文学的文体发展,风格的形成,乃至文学性的提升,或许都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来源:文学报 | 傅小平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红色周巷史集
红色周巷史集
第一届“白海豚杯”网络文学大赛200万奖金总额,等你来挑战!
4
童话故事
5
300元/千字 | 「科幻世界」杂志主题征稿
6
首奖15000元 | 「书旗小说网」男频主题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