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出版专家寄语青年后辈:“月亮与六便士,都会有的”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10-11 14:17:23
20288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有人说,
出版
行业是一个“夕阳产业”,特别是当其与如日中天的互联网行业相比较时。改革开放40年给中国出版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和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让业界感到疑惑与彷徨。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游戏、综艺、偶像……当越来越多事物占据人们眼球时,出版业如何转型已是时不我待的命题。
数据显示,复旦大学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自设立五年来,毕业生从事出版行业的不足一半。尽管如此,也有一批选择在“夕阳”中奔跑的年轻出版人,走着平衡文化和市场的勇敢者道路。挑战存在的同时,意味着机遇正在生长。“出版这个古老的行业在今天依然充满生机。”复旦大学出版社原社长、资深出版人贺圣遂对出版人的未来抱有信心,“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年轻人将拥有更多施展才能的舞台。”
技术革新带来机遇,出版行业需要少年人和少年心气
在出版行业里,编辑是重要的环节。目前,有种论调认为“编辑是门正在消失的艺术”。在近期发行的《出版是什么》一书中,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给出回应:“编辑是为新闻出版而生的,出版因为有编辑而成为出版,不因任何技术和工具而有所改变。在信息不足的时代需要编辑,在资讯过量且真假难辨的当下更需要编辑。”专家指出,新时代的编辑需要完成三个转型,在内容思想性和导向的把握上,从被动地承担责任转为主动自觉的文化担当;从单纯的文字编辑转型为全媒体编辑;从单纯的编辑转为生产经营者。
从传统中寻找创新的因子,年轻的出版人正在发力。毕业于复旦大学出版硕士专业的千阳,不久前做了本名叫《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的书。该书是基于北京大学学术团队所做的网络文化研究,经过长期编辑完成的。从“二次元”到“应援文化”,书中记录了当下社会最流行和鲜活的网络用语,横跨动漫、偶像文化等领域。但因为这些内容,此书的出版几经波折。“也许赌上职业生涯做这样一本书很傻,可把好内容‘摆渡’给读者是出版人的使命。”千阳表示,要成为一个卓越的出版人,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百死不悔的决心。
“这20多年来,纸质出版物越来越精致和光彩夺目,在市场上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拥有更令人期待的前景。”贺圣遂指出,进入数字时代的出版业更注重专业性。相较于以前的印刷时代,计算机可以帮助出版人做出更美观和更有针对性的书籍。出版史上有个著名案例,英国DK社打造的科幻图书《星球大战》因人工错误预估印数,导致按计划印刷的1800万册图书只卖出了500万册。而今天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则可以相对准确地推断目标受众与销售量,也就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数字出版时代,从资料收集、编辑方式到宣传营销、流通领域,新技术在出版产业的方方面面引发着变革,也为新一代出版人提供了更多挥洒才能的空间。
学习永无止境,出版人应当兼具知识、热情和服务精神
选择当出版人,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终身学习的生活方式。这是不少新老出版人的共识。欧阳婧怡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年文学编辑室的编辑,毕业后就一直在出版社工作。“身处这个行业四五年,如果在互联网企业里或许算得上资深,但我现在根本不敢自称是个资深编辑。”这位年轻出版人用“上瘾”来形容做编辑的感觉,“尽管过程很焦虑,但看到一本书留存下来,很有成就感。”
优秀的出版人才兼具扎实的知识储备、对工作的投入和热忱,以及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古今中外,流传着不少出版人的佳话。如巴金将其编辑出版工作视为“个人生命的开花结果”,他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的14年时间里,怀着满腔热忱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累作贡献;“文化昆仑”钱锺书曾称赞其责任编辑周振甫“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良朋嘉惠,并志简端”;被誉为“天才的编辑”的麦克斯·珀金斯则造就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沃尔夫等人的文学成就和巨大名声。当今天的我们谈论出版时,这些前辈的赤子之心、专业素养和服务精神依然掷地有声。
“我们的出版业需要更多‘正规军’,这比以往时候都显得更迫切。”在日前举行的复旦出版专业教学研究论坛上,贺圣遂说。他认为,只要对出版行业始终怀以敬畏之心,能真正立足当下出版好书,那么“月亮与六便士”出版人终究都会拥有的。以前,不少国内出版人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出版教育,大多通过实践总结出版规律。现如今,包括复旦大学等院校开设了出版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理论基础,拥有广阔文化视野和敏锐市场判断力,同时熟悉出版业务环节的专门人才。业界普遍认为,数字技术对出版业发展带来很多新变化,若出版人能在相关前沿领域接受学术训练,或将更容易在实战中把“硬仗”打赢。也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出版专业教育目前依然面临不少挑战,还需通过各方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学科的发展。(来源: 文汇报,姜方)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200-500元/篇丨公众号「轻能量」征稿
红色周巷史集
红色周巷史集
4
第一届“白海豚杯”网络文学大赛200万奖金总额,等你来挑战!
5
童话故事
6
300元/千字 | 「科幻世界」杂志主题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