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网文小说怎样写才能给读者一种画面感,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复制链接]
小航爱elva 发表于 2021-3-22 20: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网文小说怎样写才能给读者一种画面感,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5

正序浏览
a3261921 发表于 2021-3-22 20: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先要明白:画面感≠视觉!
还记得昨天中午你吃的什么吗?构思下怎么才能说得形象些?
我做简单展开:你经过一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肚子里开始咕噜噜叫唤,这时两个好朋友找上你一起携手走进餐厅,你大手一挥让服务员上个麻辣烫加三个鸡腿,一会儿功夫热腾腾的麻辣烫上来了,一股香味扑面而来,你端起碗使劲嗅嗅,看着锅里红彤彤的汤汁流出了口水,于是啃一口鸡腿来一口麻辣烫,劲爆酸爽,好不过瘾。
提到身临其境,很多人容易过度关注视觉本身,这是个超大的误区——只把场景捆绑视觉
画面感≠视觉!
我们来了解下视觉成形机制,所谓视觉,就是光落在人体视网膜上,被我们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捕捉,然后它将光信息转化为弱电流,通过神经突触传导至大脑皮层,我们的脑部则对上述电信息进行分析,最后转化为“画面”显示在大脑之中。
发现没,形成画面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脑!
我们的大脑最喜欢从多个渠道来获取信息,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它不是狭窄地依靠视觉,而是会从你的所有感官来获得信息,这些信息最终都得由大脑处理汇总。
视觉只是其中之一
大脑最明显地捕捉外界信号的渠道有五个部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对应于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
再来分析一下昨天的午饭。
    视觉:红彤彤的汤汁听觉:咕噜噜叫唤嗅觉:香味扑面而来味觉:劲爆酸爽触觉:端起、热腾腾
发现没,一个简单的场景,实际上是由多个感官系统的组合描写而来的,一定不会是干瘪的某一个单一感觉。上面一段话,看似篇幅不大,但却把我们的五官感受全部都囊括进去了,有他们的存在,不身临其境都难。
具体在使用中,各类型应该混合搭配,做到“立体多样”,将效果展现到最佳。
网文小说怎样写才能给读者一种画面感,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1.jpg 二、其次还要明白,身临其境≠很多字很多细节!
任何时候都要提醒自己,写得精绝对大于写得多。
有人好奇,刚才讲五官各类的,难道不要写很多字吗?
不是。盲目堆砌句子和有目的地创作合理篇幅根本就是两回事,写一万个无价值的字和写一个恰当的词,效果天差地别。
五感的丰富,是为了营造立体感,不是凑字数。
大家都学过古诗词,知道诗人们对炼字有多么执着,往往一个好字就能决定整首诗的高度和水平。
我们来看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写怀》,岳飞著
我第一次读完这首《满江红》,简直兴奋得不得了,“怒发冲冠”“潇潇雨歇”“仰天长啸”“空悲切!”就那么寥寥几十个字,为什么就这么有感染力?就好像有个人在耳边嘶吼一样,调动情绪能力极强。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著
是不是哀叹,是不是为他惋惜?周都督也是失了意的男儿!这种诗中的场景简单不能再让人身临其境了,以前只喜欢诸葛亮的,苏轼这么一写,我都有些同情周瑜了!
上面的字不多,但是场景却极为真切,里面明显使用了五感,同时还精炼有力,对于新人要求当然不用那么严格,有几句废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身临其境≠很多字很多细节!
再来一段经典的现代文场景描写: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家》,巴金著


三、情感、情感、情感!
身临其境,除了技法,还要融入感情。所谓情景交融,这就是最棒的一种状态,有时候情感可以不是那么明显,但其实已经被作者在写作时代入到整体之中。
比如说一个揭露社会黑暗面的记者,他的文章往往就带着怀疑、鄙夷、贬低的情绪(先入为主的状态,有时候自己都不一定感觉到);而一个做公益的作者,可能更愿意写出美好的、阳光灿烂的状态。
我们在写某个场景时,也要注意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情绪状态,最好是能符合自己要的感觉。
如果你现在很生气,而场景正好处于绷紧的,愤慨的抒发点,那么现有情绪有可能帮助你写出更好的作品。
当然这是比较边缘的方式。
最主要还是自己要带情感去写,你热爱生活,观察仔细,对一个场景的把握相当精确,那么使读者身临其境就会容易一些。
当然,还要提一句练习,新人开始写作,甚至已有几年写作经验的作者,把握不住场景描写的要点是很正常的,没必要自暴自弃,要多训练,练习不能少。看了本文,有了正确的理论方向后,再有针对性去练习,慢慢就会掌握的。
用一句汪曾祺的话送给大家: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汪曾祺


当然,这里也介绍四种比较经典的增强画面感的具体手法,供大家实操。
一、示现

这是一个很棒的手法。具体操作便是将作者脑海里虚构的过去、未来,或者另一个空间的因素,当成现实一样来阐述,简洁、精短地插入文中。比如说:
【对过去进行示现】
    那扇门上的洞依旧是当年的那三个,我还记得那时的村里没有汽车,我们上学只能步行。你每次都是7点半从家里出发,背上印有红旗的那个背包,路过我家门前时,你就把头伸在我家门上最低的那个洞口,扯开嗓子大吼一声:太阳晒屁股了!然后潇洒离去。这时我多半还没吃早饭,只得匆匆啃两口馒头,跟老妈打声招呼,撒开腿向你追来。
【对未来进行示现】
    你这样做,他一定会生气的。我几乎能猜到他的反应:一边骂骂咧咧,拿起他手里的小说向你扔来,一边流着眼泪,威胁着要向老师“控诉”你的暴行。我们还是赶紧走吧!
【对另一个空间进行示现】
    没有人从地狱里逃脱过,那里有黑白无常,有判官执法,有阎王爷坐镇,在第十八层里,油锅、火海还有岩浆充斥整个空间,每一个被发配进去的小鬼都永无翻身之日。
我们要进行示现,关键是情节移植。要将一件此时没有发生的事,说成现在正在发生一样,这就是电影里的镜头切换,对小说内容产生的丰富性不可小觑。
网文小说怎样写才能给读者一种画面感,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2.jpg 二、插叙和倒叙

不管是读者还是观众,他们都会按逻辑顺序整理剧情。所以,一部电影或者一本小说,你的叙述顺序可以不按照千篇一律的某个顺序进行。
举个例子,《消失的爱人》这本小说作品,其起始点是女主角消失的时间,男主角的发展线是从该起点开始,对接下来的一系列寻找女主角及其他故事进行正叙,而女主角则是以日记中的回忆为中心,把二人的遇见、共事、恋爱逐步托出。双方的叙述角度是轮替出现的,其中时空顺序被有效打破。
若恢复正常的描写顺序则为:二人相遇——恋爱——女主失踪——男主寻找——进一步发展
而作品中却调换了这个常规顺序,将各自的时空线穿插,运用了插叙/倒叙手法。
网文小说怎样写才能给读者一种画面感,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3.jpg 在插叙和倒叙的使用中,也要注意场景与当下是否契合。有的写作类书中把这样的手法列为禁术,这是对新人而言的。
如果运用插叙时不管当下读者的情绪,你就会进入为了使用技巧而使用技巧的泥淖。比方说某个情节才进行到一半,读者正看得起劲,你突然没有原因就安排一个插叙剧情,直接中断了读者此时的阅读体验,严重的会导致读者弃书。
而运用得当,你会发现,这可能是小说里最精彩的设计之一了。几乎一半以上的世界名著都完美地使用了插叙/倒叙手法,这些设计在今天仍被我们津津乐道,成为教科书级学习材料。
记住,没有规则就是小说写作的规则。
插叙运用不当,效果是:你突兀地讲另一个故事,读者不愿意,于是大批人不满,最后弃书。
插叙运用得当,效果是:读者依旧不满你的转场,但由于你营造的饥饿感在前面进行了少量安抚,使得放弃看下去变得更困难,同时你告诉读者新剧情加入会有更棒的体验,最后他们不得不耐着性子看下去。
当然,任何耐着性子都是有不爽在里面的,我们不能让读者有任何不爽,除非是为了以后能更爽。插叙/倒叙完毕,新情节必须让他们恍然大悟,冰释前嫌。
网文小说怎样写才能给读者一种画面感,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4.jpg 因此,我们既不能忽视读者的逻辑能力(可以使用插叙/倒叙),也不能过于相信读者的耐心(使用时应注意场合)。
作者应该保证你的每一个插叙部分都与推进剧情有关,每一个跳跃的情节在后面都能给出跳跃的理由,要记住,前面读者对情节被打断的抗拒越强,他的内心空缺感越强,对后面剧情的补偿性期待越高。
如果你不能在后面有效满足这样的期待感,最好慎重使用插叙,仅有示现也能帮助你写出好作品。
这里的插叙/倒叙,也同时与悬念设置、伏笔埋设有联系,可以在使用时适当往这方面考虑下。
三、流逝感

流逝感是指时间,在小说中,流逝感是一项奇妙的因子,改变时间流逝的速度,能让你的小说像电影一样静止或者飞奔。
举个例子:
【延缓时间速度】
西塘扬起头,看见那把斧子缓慢地挥下来,他似乎感知到了,斧子离他的脸每近一分,两边的空气就凝聚一成,他甚至觉得,他脸上的绒毛正在往斧头的刀锋方向倾斜,就像已经做好准备,等待下一刻的血光四溅。 他自得地想,也许这是独一无二的死亡体验了,只是不能和别人分享…
一个简单的斧头挥到脸上的动作,从西塘(受体)的角度去看,时间好像放慢了一万倍,甚至还可以扩张角色此时的心理活动,把一个细节描写出大片的感觉。
网文小说怎样写才能给读者一种画面感,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5.jpg 【加快时间流逝】
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那撇着脚,象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的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骆驼祥子》第一章(本文引用注)
《骆驼祥子》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在上面这一段里的描写就加快了时间速度,他没有写这几个星期祥子是怎么练腿的,而是着墨描写他练出来的姿态和感觉,与其他车夫进行比较(注意这里突出的重点在于姿态),直接告诉读者“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一个快速交代,不仅凸显重点,而且避免一些流水账式的记叙,大师功力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
其实写小说并不难——你有了想象力,什么就都有了。

四、场景切换

转换场景是电影里经常使用的手法,通过画面的改变产生时空交错,方式就是角色—景物—角色—景物这样一个交替拍摄,不知不觉中迁移了背景。
在写作时,也可以先人后物,伴随人物五感来切换时间。举个例子:
【触觉转过去】
他把紫罗兰的叶子摘了下来,放在手心,叶子表面银白色的纹路如此清晰。他忍不住伸出另一只手去触摸,当那温润的感觉传至脑海中时,黎黎正与他在这个小屋里缠绵。
【视觉转未来】
雕像还有一只手的收尾工作,前天组委会打来电话,告诉她终评日期要到了。这次居然能成为小队里的种子选手,她一阵恍惚。眼前的雕塑她练习了十年,出头之日终于来临了,她仿佛看见评委宣布结果的那一天,礼仪小姐恭敬地引导她往主席台走去,下面是乌泱泱的曾经看不起她的人们…
【听觉转异地】
黎黎的呼吸停止了,心跳声只剩下抱着她不放手的母亲,也许这就是结局吧。黎黎的身体逐渐冰冷,就像外面的黄昏,街道的冷清,还有埋入地平线里的太阳。 路两旁的声音越来越安静,戚江依旧往前赶着,但他敏锐地感觉到,也许已经晚了…
借助五感,将人物、背景进行切换,引发读者联想,是极佳的转换手法,套用在小说之中,能产生意外的收获。我们要不断扩展思维,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对切换进行自然设计,勾起回忆、感叹等等心理,就能写出和电影一般的小说。
纵观名著,漂亮的转场比比皆是,多去阅读体悟,能学习更多流畅精彩的手法。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获取一些靠谱的投稿信息,大家可以关注下微信公众号:征文约稿小助手(可直接搜索ID:yitiaoyingyugou),还能领取写作礼包(写作技巧书籍电子版)哦~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钟轶 发表于 2021-3-22 20: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低着头,目不斜视地盯着地上的砖。

我低着头,目不斜视地盯着地上,块块三尺见方的大青石砖拼贴无缝,中间光洁如镜,四周琢磨出四喜如意云纹图案。——《甄嬛传》
你觉得哪一个更有画面感?
为什么会觉得有画面感,因为主角所看到的东西,描写得很详细,你甚至都可以画出来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写
噢,我看见了,那有一个布娃娃,左边耳朵只有一半,它露着狰狞的笑。

噢,我看见了,那有一个脏兮兮的布娃娃,左边耳朵只有一半,像是被某种生物撕咬掉了一样,它露着狰狞的笑。
一半?一半是什么样的,像是被某种生物撕咬掉了一样。哦,那一半是不规则的,参差不齐的。
但,详尽的描写和形容词的运用,要知道取舍,如果不知道取舍,就会显得啰嗦,冗杂。
第二种方法:让静态的东西动起来。
如果你用很多的篇幅去写一个静态的东西,用了详细的描写,修辞,它也依旧容易死气沉沉。而且大篇幅的描述实际上是会让读者感到反感的。
如何少用形容词,描述也依然具有画面感呢?那就是让它动起来,用动词,动作化。
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多情剑客无情剑》
“尽量伸直”是不是非常形象?
青光闪动,一柄青钢剑倏地刺出,指向中年汉子左肩,使剑少年不等招用老,腕抖剑斜,剑锋已削向那汉子右颈。——《天龙八部》
“倏地刺出”,“腕抖”,“削向”是不是非常形象?
人物动起来了,它不再是个静止的,也就有了画面感。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hexiaoyang 发表于 2021-3-22 20: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你的六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还有第六感。
写你的人物,动作,对话,神情,心理。
写一些间接,对话的信息暗示,线索的牵连,景物和配角的烘托。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洗白白等这 发表于 2021-3-22 20: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年,我追求的文笔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娓娓道来。


举例一,沈从文的情书。
一个白日带走了一点青春,
日子虽不能毁坏我印象里你所给我的光明,
却慢慢的使我不同了。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
永远不会老去,
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我想到这些,
我十分犹豫了。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
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
用对自然倾心的眼,
反观人生。
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
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
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
我也安慰自己过,
我说: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篇文章真美,不是吗?
我朋友给我邮来一本书,其中便包含这篇情书。看了之后,我感觉“爱情真美”,但这种美,却包含着一种残酷。
一个白日带走了一点青春,
日子虽不能毁坏我印象里你所给我的光明,
却慢慢的使我不同了。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
永远不会老去,
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这里,用一种很直白地方式,感叹时间流逝,恐美人之迟暮。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
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
《代悲白头翁》里有这样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据说,因这两句诗,曾发生过一次谋杀,因他写的,实在太贴切了,花相似,人不同,年年岁岁,其实,花开花落,花已不是原来的花,去年的落花化作春泥,早已死了,今年的花是新的花,但花这一生,只有一岁;人的一生,却好像很长,所以,人虽然不是去年的人,但终究活着,花虽然还是去年的花,但却经历了一次死生,只是,花不知生死,所以也没有那么多感慨。人有感慨,是因为人知道,美丽的时光是昨日,昨日是永远回不去的。
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
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
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
到这里,是总结前文的所有内涵,为后文的感情做最后的铺垫。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去过赵州桥,古人也去过,等我死了之后,还会有人去那里,桥是死的,也是永恒的,我去过,就是去过了;
我看过很多云,有的像隐藏在天边的城堡,有的像一只小羊,有的云,化成雨落下来了,有的云,被风吹散了。
天上的浮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云是如此,人却未必,有的时候,我们分开,有可能再聚,有的时候,我们分开,就永远不可能再聚了。
我讨厌喝酒,但最近尝尝喝酒,前些日子还淘宝了一箱福佳玫,因为那种晕乎乎的感觉,会让我短暂地忘了孤独,忘了寂寞,也忘了你不再属于我。
正当最好年龄,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元稹移情薛涛,那时候薛涛四十多,却把元稹迷的神魂颠倒,倘若薛涛正值好年龄又当如何?妾生君未生,君生妾已老,很多时候,我们要承认这个年龄,恰当好的年龄,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恰当好的年龄,恰当好的时间,恰当好的遇见,便是缘分,错过了任何一个,便是永远的错开了;
于千百万人中,于时空与地域的交汇中,不早一步,不晚一步,恰好遇见了,便是所谓的“爱情”。
若错开呢?
《廊桥遗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我渐渐明白了,我这一生的所有漂泊,都只为向你靠近。
靠近了又如何呢?站在断桥下,远远望着你,瞧着你望着天空,望着云,然后,黯然离场……


这封情书,深谙娓娓道来四个字的妙处,于平凡之中,将情感一步步递进,这样最后一句: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恰到好处进行收尾,整篇文章便有内涵了。
你说,这是内涵,不是画面……
画面,其实是大脑共鸣的一种画面体现。想要让读者有画面感,首先就得让读者对你所描述的东西,产生共鸣。
只有情感带入其中,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那么,如何把情感带入其中呢?单纯的罗列景物能够实现吗?
说不可以是武断的,但说可以,又绝非困难。
往简单来说:逻辑、情节、悬念、人性,四点要素把握好就可以了,但真正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
多看,多听,多思考,多阅读,多写。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敏敏而 发表于 2021-3-22 20: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请自来。
首先要明白画面感是什么:使读者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
文章本身是没有画面的,如何让它显示得跟有画面一样?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
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写两个剑客在对峙,马上就要决一死战。
假设你人物塑造得好,人物方面读者已经有了自己的画像,所以没必要故意多描写什么。想象一下:两个剑客对峙,那种侠义、那种肃杀的感觉如何表现?可以通过环境,比如两人各站宫殿屋顶一边,四周是亭台楼阁,阵阵狂风刮得其呜呜作响;再比如两人站在秋日夕阳下的戈壁上,不时飘去阵阵黄沙。也可以通过小细节:如冬天在雪地里对峙,两人借助各自的火堆加热着自己的剑,防止对砍时断裂。(不过这种细节要大部分人都能懂才有效。)
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环境与人物来塑造画面。环境的描写要易于想象或者十分经典,描写的方法百度一抓一大把。而人物最好能够“立”起来,不要简简单单地描绘外貌,特征,让他说一些个性化的台词,做一些个性化的事,制造一些人常有的缺点。人物形象已经塑造起来的情况下,你对画面感制造的难度会低很多。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多练习写作各种画面,不管是你想象的还是你见到的。假如你写同一情感基调的雨能有10种写法,那估计也没有作者能比你写的更好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abyface( 发表于 2021-3-22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参考电影手法:
镜头的切换与运用(什么长镜头拉慢镜头快镜头近景远景特写... ...)
eg寻找中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丁四dingsi 发表于 2021-3-22 20: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多读小说。
这个小说指的是优秀的小说和名著,不是白文和爽文,所以可以毙掉一大群爽文和白文写手。
为什么要毙掉它们呢?
因为除了尴尬癌和水毫无意义的字数外,你什么都学不到。
如果你想写出名著,那你只能去看名著。在晋江或书客这种以言情和二次元为主的网站里,你是不可能见到名著的。
除了看那些优秀的名著外,和自身的阅历也是有很大关系。想写出生动形象的文字,必须有足够的积累和阅历。多观察人和事物,试着写一些简短的文字来描述它们,可以是候车室里等车的农民,可以是街道上执勤的警察,可以是菜市场叫卖的小商小贩,甚至也可以是自家楼下花园里那只慵懒晒太阳的橘猫。
试着用新奇,生动,活泼,简洁的句子描述它们,略去所有不必要的赘言,不要怕麻烦和修改,这是你写作进阶必不可少的阶梯。
最好有一个读者,能时刻看你的作品,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带有主观的自己,有时候看不到自己的真实水平,所以来自旁人的看法必不可少。
把自己代入人物,或者旁观者,以他们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毕竟,小说是在叙述故事。
坚持动笔,不要偷懒。即使要妙笔生花,你也得先下笔才对是不是?
祝你成功。
来自一条咸鱼作者。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似心酸jyb 发表于 2021-3-22 2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胸中构筑好场景画面,才有可能写出有画面感的文字。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洗白白等这 发表于 2021-3-22 2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写剧本一样,不要总是用对话,要用语言描述画面。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