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写手之家 首页 写作营 技巧库 查看内容
0

看了这么多网络小说,一流小说什么样你清楚吗?

各类文学体裁之中,最称得上雅俗共赏的,大约要算小说。其影响力,贯乎上下,无所不至。梁启超先生曾说,小说有熏、浸、刺、提四种作用,对于革新社会人心,力量极大。因此中外文学巨匠,欲有所发,多有寄意于小说者。


许多人读小说时,一时畅快,一时沉默,或钟情一家,或广为涉猎,但除了专业文学的诸君,其他朋友,是否想过,我们读过的小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精彩、使其深刻、使人梦中不忘、刻骨难消?

这些年网络小说蓬勃发展,这其中确有一二高明的写手,但恐怕绝大部分,对于小说鉴赏与创作之要义,尚未曾梦见,徒然写些千篇一律的意淫文章,也是叫人叹气。

倘若有心要写小说,应当有一个致力观察、师法一流的大目标,而在师法一流之前,应当了解,什么是一流的。

昨日与胡老师闲来读书,谈论了不少小说家法。言中未必严谨,所幸心敬意诚,也足一听,兹复述如下。

初中语文老师就已经告诉我们,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我们的讨论,从这三要素开始。

(一)情节远远不够

我相信有许多人在看小说或者写小说的时候,首先的追求是情节的精彩有趣、扣人心弦,特别如武侠、言情、推理、科幻一类的通俗小说,其总体设定与故事情节,几乎是读者选择的第一要素。但我以为,只有情节,只能谓之故事,未可谓之小说。

大家想想是否有过如下经历:自己看了一篇小说,觉得很不错。于是把情节转述给另一个朋友,可在转述的过程中我们很快发现,自己的转述比起小说原著,明明情节无误,可是其精彩程度,简直有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把故事讲出来的,但故事情节的精彩,还不足以撑起一篇优秀的小说。世间有过那么多情节曲折的通俗小说,但如今流传下来,将来还能流传下去的,大约只如沧海一粟。那些极少数的伟大的通俗小说,并不是靠情节存活下来的。

(二)环境体现高度

那么,除了构造精妙的设定与情节,小说创作还有什么要义呢?对了,是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有想法的小说家,他们不愿意把小说定义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看过爽一爽就算了。他们更期望“文以载道”,要在小说中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地展现一个人群、一个地方、一个时代,这是在通俗小说之上的一个新高度,自此也才开始体现梁启超先生所说革新社会的作用。远如托尔斯泰一类的巨匠且不多说,就看中国80年代之后涌现的伤痛文学、乡土文学,莫非此类。我们对一个时代、一个区域的了解与思考,有时候是在看过这样的小说之后才开始的。这样的小说当然仍有高下之分,其中的高明之作,让人看完之后,不免掩卷叹息、沉思不已。又如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鼻祖松本清张,在专以情节取胜的“本格推理”之外,生生创出一派,将日本战后种种社会现象,融入推理小说之中,用纯文学的手法去写推理,这是何等气概?

像这样体现环境的写作,需要有精微的观察和丰富的阅历。许多高明的小说家,总是大器晚成,比如松本清张。未必是此前他们怀才不遇,而是在此之前,他们的阅历与积累,还不足以迸发出优秀的小说来。而有的作家,即便已经对一个环境有了认识,在作品中有所体现,也未必就算得上优秀的作品,因为环境的特征,不是一言可断的。若要留给读者无穷的思考空间,就需要充分体现环境的复杂性,而环境的复杂,是由于人物的复杂。

(三)人物最看功夫

因此要说到小说里更为重要的一个要素,是人物。一篇小说里,如果经常有两三个人物,读者对之很易混淆,那么这篇小说未可算优秀。而如果一个小说家,他写的几篇小说之中,有一些人物设定总是非常相似,那么这个小说家,未可算一流的小说家。我还记得小时候看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其设定和情节是挺有趣的,但多看几部之后,就发现他笔下的人物性格,总是差不太多。总有一个沉着冷静的中年人是领导者,总是一个冲动少根筋的配角在调节气氛,看多了就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了。

优秀的小说家,其笔下即便是配角,都有每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性格与形象,更何况是主角?《水浒传》虽是通俗小说,但其流传至今而未湮灭,我以为不是因为什么展现了农民起义的革命性,而真在于它刻画人物的本事。金圣叹的批注,很能说明这一点。如写潘金莲勾引武松,对话层层递进,越说越露骨,但她强自忍耐,前面每一次称呼都是“叔叔”,到了第三十九处,忽然说“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残酒”,由“叔叔”成了“你”,一下子把心情蹬露出来,人物活灵活现。大家发现水浒中写了不少“淫妇”,但仔细看看,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是各有不同,旁人早有细论,不须多说。

又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其中刻画人物,极有一套。他极少用什么形容词去概括人物性格,而总是在语言对话中体现。他写人物对话,不会描述其语气神态,只会写“某某道”“某某笑道”,但人物的语气和神态,全在对话里,只要一读对话,便立刻对应出人物各色不同的形象来。试问如今众多写玄幻武侠的写手,可有这样的本事?金庸前期的小说人物,他自己并不满意,比如陈家洛、袁承志这样的人物,就缺乏个性,让人印象不深。后期笔法精熟,人物便各有特点了,可见在人物的塑造上,作者是有意下了工夫的。

有时候我们看一篇小说,过了许久,故事已经记不完整了,但却能清楚地记得其中某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便是人物刻画的成功。

(四)洞察人心幽微

精准的观察、独到的描摹,刻画出众多各有特色的人物,这是小说家的真功夫,但对于人物,还可以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人物的描摹之中,体现人心之内极幽微难觅的东西出来。这已经不只是观察,而是洞察了。小说家洞察了人心之中有这样的东西,立刻抓住,然后妥帖地安放在小说人物中。读者看完大呼:是这样的,真的是这样的!可是让我自己说,我就说不出来啊!

芥川龙之介最为人所知的小说是《竹林中》,因为翻拍成了电影《罗生门》。这篇小说用一个有趣的方式呈现了人间各执一词的普遍,其描摹人性的用心,可见一斑。但相信我,他在这方面的描写,还有更精妙的作品,我个人颇为喜欢他的《山药粥》与《矿车》,假若读者的生活中正在痴迷地追求着某件未知的东西,读这两篇小说,必有震动。

极写人心的小说家,真是对“人”这东西,有过极深的感触,以致一不小心,把自己内心的幽微都写出来了。茨威格笔下遍处痴狂,想必作者亦是痴狂之辈;乙一笔下遍处孤清,想必作者亦是孤清之流。

这一种人心的幽微,是一种明明非常普遍,但一般人却难以概括的东西,就像诗词中的意境一样,凡夫不能言,而高人能言之。有时候,一些小说家为了突显这种幽微之妙,不惜将小说诗化,也就是所谓的“意识流”,将人心内、浮世间的细微之处,抽象地表现出来,有些人读来一头雾水,有些人读来却当头棒喝。前时读村田喜代子之《八口小锅》,大约有这样的倾向。作者野心极大,她不只要刻画人物,甚尔要写破整个人类群体,是否成功,未可论断,但这一份志向,叫人敬佩。

(五)一流小说何如

我们回到题目中的问题来,什么样的小说,称得上一流的小说呢?一篇小说,除了有精彩的情节,还能展现广大的社会环境,使读者得以深邃的思考,而其中对人物的刻画,跃然纸上,无所重复,甚尔于人心幽微之处,妙笔洞察,体现无遗,如此小说,可谓一流。所以《红楼梦》的伟大真不是吹的,因为脂本红楼虽只八十回,已经达到上述所有要求。通俗小说与纯文学,没有真正的高下之分,真正分出高下的,是眼界与格局,视《红楼梦》可知也。

由此,我们可以分辨出谁是特别会讲故事的作家,而谁才是真正的小说巨匠。比如从社会深度与人物刻画上来说,欧·亨利就不如契诃夫与莫泊桑,虽然三者齐名。

又如我最近在看的毛姆,这是一个非常有洞见的作家,可惜他的这种洞见,没有特别巧妙地融入在小说里,而总是由作者自己在小说中加以解读,读者在小说中,处处看到了作者的身影在引导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解读机会。这就是太聪明的作者有时候会犯的毛病。好在毛姆自己定位很清楚,他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讲故事的人,一开始就在故事里跟读者有了约定,因此仍然非常讨人喜欢。

而诸如《围城》也有同样的问题。但钱氏就不如毛姆那么实诚,他太聪明,以至于虽然文中语言妙趣横生,但处处都是钱钟书在抖机灵,梁文道先生说《围城》“太跳戏”了,是有道理的。这样已经是毛病,而后来如韩寒之《三重门》又刻意模仿,功底又远未如钱氏,自然又等而远下之。

开始写小说,难免模仿,但模仿的对象务必要找对,如果模仿的东西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免像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了。

(六)关于技法实验

在小说中“跳戏”,或多或少,是很常见的。但也有小说家将“绝不跳戏”作为准则,比如福楼拜。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极为克制,简直是客观主义的典范。小说里不会去概括、去解读,他只描述一个第三者能看到的客观事实,至于这些客观事实表现了什么,读者自己就能感受得到。这样的写法,我以为打开了新闻特稿写作的无限法门,看似一招,其中有多少打磨和心血,而福氏凭一部小说即跻身大家之列,不是没有道理的。

小说家们的技法实验,恐怕不在少数。对于语言的改造,结构的调整,视角的变化,乃至将小说诗化、哲学化,都见怪不怪了。这些实验,有的影响是颇为深远的。因此我们要问,如果一个小说家的技法实验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否就可以在情节-环境-人物这条线外,另辟出一个“一流的标准”呢?

我觉得不一定。技法实验的成功,是对技法的贡献,在技法上有成就,但作为其载体的小说,却不一定是一流的。福楼拜的成功,绝不只是在技法上,于更深处,有其独到。

(七)结语

读小说如果只求消遣,那是最简单的,不需要有什么思考,偶尔突然有一点想法,还会有意外的惊喜。但如果读小说而想读出点东西来,甚至忍不住想要模仿习作,则不免要多想一些。

只是看得愈多,想得愈多,便愈加发现,写好小说,真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你是否有足够敏锐的观察?是否有足够丰富的阅历?是否有足够精深的思考?以及,你是否花了足够多的时间,有了足够高的自我要求?

倘若没有,不如先多作观察,多经世事,多究学问,多读大作,而后多多练习。在略有把握之前,我们所写的东西,只好叫作习作,而不敢称为小说。如若不然,妄以为小说是随便诌一个故事,谬种流传,不免贻笑大方,直如杜甫所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有意于此者,可不慎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20-10-20 15:36
  • 粉丝
  • 1091
    阅读
  • 0
    回复

关注写手之家

扫描关注,了解精选信息

欢迎您来到写手之家
这里是写手之家唯一官网
冒牌网站过多,请勿访问
请记住“写手之家.com”中文域名访问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