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诗人韩东:写作者的骄傲还是骄傲,只有自卑者终成大器
[ 复制链接 ]
王何0926
中级写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0
好友
62
回帖
170
银子
中级写手
中级写手, 积分 3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 积分
中级写手, 积分 3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 积分
积分
386
主页
发表于:2020-6-16 10:38:12
1477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五万言》是诗人韩东的首部言论集,集结了其九年时间里的体悟与哲思。书中所谈及的内容从诗歌、小说、电影的创作,到关乎人生、社会、哲学的思考,再到对艺术、命运、时代的反思,皆来自于韩东在网络上的即兴发言。
一部由碎片拼接而成的言论集,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竟也构成了某种反抗,探求了追寻完整的另一种方式。那些诞生于诗人笔下短促精干的三言两语,也同样具有诗性,似从不同的诗中逃离出来,只为着构筑一个更为宏大,贯穿时间的哲思世界。
▲ 韩东,当代汉语文学重要的诗人、作家,“第三代诗歌”标志性人物,“新状态小说”的代表之一。著有诗集、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随笔集四十余种。导演电影一部、舞台剧一部。
01
写作者的骄傲还是骄傲
写作者的骄傲还是骄傲,只有自卑者终成大器。在写作这件事上,只有你的自卑是值得一提的,它给你动力,让你知道天高地厚。写作是道,知耻近乎勇。
有一种文字,让你佩服,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写不了。而有一种文字读了以后,觉着容易,我也能写。我更认同后一种,觉得容易,但真不容易。文字不是用来吓唬人的,它让你产生幻觉,包括我也能胜任的幻觉。
运动员和球迷是两回事,写作上也一样,写作者和爱好者是两回事。你读再多的书知道再多也没有用,基于阅读产生的自信不说有碍也相当可疑。不知轻重的抱负和对当下写作的蔑视往往由此而来。
若说纯粹,我知道的诗人中小安是一个,是纯粹而不是纯粹性。后者一般要和某种姿态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小安是一个无姿态的人。
▲ 在精神病院工作了27年的护士安学蓉,另一个身份是诗人小安,1980年代著名的“非非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
姿态和立场一样,操作中有其实际效果,进可攻退可守,就像外在于我们的铁,既可作为盔甲也可作为武器。对弱者而言,提供了一种保护,面对强敌就是枪矛。因此姿态之类总是对立的、分明的,富于战斗意味。
我并非完全不赞成写作中的姿态。当它为弱者所用,就是好的。甚至我也很欣赏圈子的氛围,互相支持、取暖以至于激励。但当姿态变成进攻或取而代之的欲望时,它就成了一件坏事。特别是当这种欲望不仅是欲望,并有可能实现的时候,姿态之恶便暴露无遗。
诺奖很好,一个超大的奖,本意应该是褒奖作家、激励写作,而非为文学树立标杆(文学的标杆是由作家树立的)。但竟然会引起我们如此强烈的情绪,在巨大的声名前面好像大家都成了傻瓜。
好的文学往往产生于害羞的人,孤独的性格,忧郁敏感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鉴别。好的文字或许可以恣意妄为,但好的写作者周围多半酝酿着某种特别的气氛,内敛、神秘,甚至于某种略带性感的诱惑。
不要让你的语言失去灵敏性,所以,要纤弱,不是那种收缩的干枯,而是纤维一般具有弹性的纤弱。探针一般刺入所写的世界。白描是个陈旧的概念,我说的不是这个。像卡夫卡一样瘦弱坚韧,或者像海明威一样清晰透彻。
你千辛万苦地写书,如果还有人喜欢,哪怕是高看,也令人高兴。作者和真实读者之间的情谊是很特别的,是我所理解的不多的美好事物之一。
对读者的藐视源于一种成见,以为作者比读者高等。这是不可能的。你只不过由于一些机缘从事某种不无虚荣的专业,盖房子的就不会瞧不起住房子的。除非住房子的也想盖房子,对对方的挑剔才有一点点道理。
中国没有艺术家传统,也没有作家传统,有的只是文人传统。独立、自由、专业性需从我辈做起,关键是看中年以后。
文人传统在今天假托不存在的知识分子传统,不惜牺牲专业精神。这里的专业精神就是指全神贯注地以创新或者创造为己任。
文人以安顿身心、自我救赎为究竟,艺术家则以毁灭自我的代价寻求存在的意义。这是很大的不同。
阅读不是训练。阅读增加知见,唤起审美的敏感,而训练只在实际的操作中。操作或写作中的阅读是不一样的,能够了解到同行那个“作”的用心。只是阅读不仅是纸上谈兵,也会幻觉大起,伟大的作品虽说不可企及但也似乎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你才会真的被打回原形,知道路有多长你有多贫乏。唯有全神贯注。
你想写作吗?那好。你理解工作的概念吗?理解作者的概念吗?理解作品的概念吗?真的理解吗?在一个流行才子散文化写作的传统里这并不容易。天分、才能、性情、本能、修为等等的聒噪取代了某种创造所必需的前提性认识。
写作首先是手上的活儿。不是说观念、知见、修为等等不重要,而是,只有通过实际操作的训练,所有的这些才可能起作用。干活儿,体力付出也许是写作过程中粗笨的部分,在一个劳力劳心两重天的传统里常令人不屑。我们总是选择轻灵路线,走高端,高屋建瓴,以为智性活动可以取代单调的劳作。
不同情绪的诗具有不同的“波长”,有的波长极具穿透力,有的能抵达深远之地。并不是激烈的东西就长久,也不是长久的东西就尖锐。希望有一种混合、复杂、无以言表的效果。
一个好诗人具备的基本能力我认为有:敏感、专注、悲伤、趋善(对卓越的识别并保持接触),才华、知见、立场以及方式方法等等则在其次。
很想集中精力写诗。光想想就很兴奋。不是维持,也不是扩大战果,也非开辟新的疆土。是重临、重逢。回旋的必要,深入的可能。把阶段变成阶梯,回归变成掘进。将一条直路必死的人生变成某种灵魂出窍的旋律。
所见皆是陈腐的自我感动和肉麻的哗众取宠。冷静、温和和清晰的声音太少了。
仅仅是语言上的平庸恶趣就使我们距真理有光年之遥。
引经据典,动辄名人名言肯定是毛病。开始于不自信,后来成为积习,改起来千难万难。这样的文字或者文风令外行艳羡,内行不屑。
遥不可及的美因遥不可及更加光彩夺目。不是任何好东西都非得经你的手和你沾边不可的。
读《逝去的武林》。武人的历史的确比文人的历史好看。武人离庙堂更远,因之离源头更近,虎豹雷音的记述令人着迷。传统中国不仅是士大夫的,也是民间人物的,师徒间秘传授受的神奇和魅力不亚于任何显学。
《逝去的武林》
作者: 李仲轩 口述 / 徐皓峰 整理
能得到秘传那还了得?就像是秘密阅读。真理是奥秘,必取其形式和姿态。
读茨维塔耶娃,她的痛苦、她的热情、她的成就以及命运。就像她代替我们吃了那些苦,而我们应该代替她感到快乐才是。苦乐是不可以缩减的,问题是,是在一个写诗的人那里,还是在这个世界上?
读宇向。她的情绪不是在一个句子里完成的,是在一首诗里。有别于那种每个句子都情绪饱和,但所有的句子都在重复的写作;也有别于所有的句子都无情绪,情绪只落于最后一句的写作。
读西川的《够一梦》。比废话写作的倡导者杨黎还要废话,雄辩、滔滔不绝,回头一想,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或者因何而说,都是“废话”。只是说话的兴奋劲儿犹在目前。我的结论是,西川和杨黎都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诗人,两人看似对立却殊途同归,或者说是阴阳两面。
杨黎最大的意义在于观念,不可忽视这一点。现代主义以降的文学,观念居于很显赫的位置,甚至成为某类写作的根本。杨黎的写作亦然,不可脱离他的观念阐释加以理解。这也是杨黎给人超前印象的重要原因。将观念和写作实践如此紧密捆绑在一起的,杨黎不说是汉语第一人,至少也是最顽固的一个。他的诗的确不可拎出来单看。
和西川相比,杨黎的诗甚至不能称作“废话”,而是“言多必失”,是某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为功。杨黎的语言是某种洁语或者净语,杨黎是剔除者,是有洁癖的人,废话啰唆不属于杨黎。他的方式不是让语义相互湮灭,而是一开始就禁止语义生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对不可能的宣战正是杨黎,这也是他最大和不可或缺的意义所在。
02
真实并不面目狰狞
真实并不面目狰狞,只是因为自我要生存必然以真实为敌。狗闻见虎尿味儿便瑟瑟发抖,生命的恐惧自远古传递至今。真实对自我的生存而言,就是这样的一头猛兽、猛兽的气味,我们闻得见也辨得出,所以会竭力回避。拥抱真实谈何容易?它不是人先天的品性,但可以是后天的觉悟和一意孤行。
有时,平凡的人犯下自己不能理解也无法承担的大错,这是令人同情的。
黑暗和虚无将跟随他数年,这是一个关键期,谁也无法相帮。或者重获自由,或者进入一个更坚硬的外壳。表面上的解脱肯定会到来,只是灵魂的出路有方向的不同。人就是这样变得纯粹和可怕的。
自由的情感不是快活,不是幸福,不是刺激,而是一种稀释至透明的东西。空间、流动、未知、可能性、不及物,如风一般,是块结的气化。
悲伤是生命的主旋律,避开它,逃向欢乐并非出路。唯有将悲伤扩散开,变成某种夕照般的世界观。你体会到某种近乎辛酸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从来都是层次丰富的。
把自己生出来如此困难,比你生出个人来困难多了。精神的出生就是你不再依赖任何人或者有这样的愿望。
所谓创造的幸福并不能释放痛苦,但可以塑造痛苦,将痛苦塑造成形。所以说,这幸福并不是一种快乐,而是超越感官或感觉的意义的获得。
我尊敬精神活动中的劳动者部分,像苦力一样工作或者就是一个苦力;也尊敬其中的受难者部分,如奴隶般服从或者就是奴隶。但我始终怀疑精神活动中的所谓贵族部分和占有者部分,理由就不说了。
集中注意力不应是瞬间现象,若能持续数年便是拯救。人生并无意义,深度即是意义,而深度是由持续不断的注意力开掘的。
只有纵深处才有另一维,才可能抵达另一个不同质的世界,而非更大更多的世界。
精神生活中,专注是首要品质。专注不是说瞬间的沉溺迷醉,而是经年累月的精力投入,用以开掘深度。
老子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就个体而言,生命的能量大体相当,当我们适当关闭某些通道,在压力之下仅有或者不多的出口处能量的涌现才会出现喷薄状。进入纵深需要压力。
也许只有纵深是值得追求的,平面是一种同质的重复。只有纵深处才有奇观,有不一样的东西。追求纵深就是追求质,追求质的差异。很多人以多为好,多即是好,相信量变到质变的蛊惑,实际上也许是无法进入质地,只能在表层打转。
在创造活动中会遇见瓶颈,这也许是深入的标志,而非无法前行。我们往往将此当成后者,以为自己的限度已到。越过瓶颈就有新的质地。实际上你能遭遇并越过多少瓶颈就能看见多少奇观。通道尽头天地辽阔,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天地是新的,完全不一样的质。总之我不太相信顺风顺水。
中国传统中有功夫的概念,是指其实践的强度和专注。西方人没有功夫的概念,但看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你会汗颜,尤其是你出自一个所谓讲究功夫的传统。今天的中国人太聪明了。
在精神和创造生活中应该选择把牢底坐穿,而非走遍四方。前者是不可能的奇迹,后者是可能的奇迹,但也逐渐变成了一种常规。
只要是生命中的主题,便会重临。在此一生中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直线式地克服险阻大概是痴人说梦。重临可以带来进一步的了解、深化,重临并深化主题才有可能触及存在的根本核心。
公知们有无自我批判的倾向,既决定了他们是否诚实,也决定了他们的力量。
历史有其狰狞面目,那是各类理想主义者、野心家、大能者和英雄、强人创造的。又有其温柔梦幻的层面,那是艺术家、书生、手艺人、匠人和哲人创造的。他们的人生无能,创造物无用,却给这个糟糕的世界带来了仅有的温度和笑容。以作家、艺术家之名攫取社会能量是一种禁忌。
很多误解都源于试图证明智力上的优越。思想不是用来证明思想者的卓越不凡的,遑论思想之表达?
一些人以占有物质财富的贪婪占有精神财富,腐败是必然的。
人心只是映出了世界的无垠和悲伤,不可能超越,消化更是不可能。
意想不到的快乐才是真快乐。预料之中的痛苦是真痛苦。
世界之美,人所不配,除非你是这美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结交更多的人有时不是为了扩大交际圈,而是为了减少对小圈子的依赖。也许这很有必要。
“群居”让人温暖,信心倍增,但也是产生偏见的根源之一。要结识一个一个的人,不要结交一伙一伙的人。但愿我的朋友散布在世界各地,彼此之间保持单线联系。
你的力量从何而来?应该从孤独中来。人多势大,力量很快就衰变了。
03
他们最爱干的事就是炮制偶像
他们最爱干的事就是炮制偶像,然后剥下他的面具。在这里无论热爱或恨意都是其脆弱心理的投射。其间并无真正的理解、欣赏和共鸣,也不涉及正义(担待、宽容、刚直不阿)。
好东西不是太少了,也许是太多了。我们的遗憾不过是那些好东西并非出自我手。
消费好东西是有时空限制的,不见得多多益善,多了只能囫囵吞枣。见识的确需要建立一个了解的面,而精深则是挚爱的表现。
我们总是要求多,要求无所不知,要求记忆力的四肢发达。记忆力的发达也的确如肌肉的发达,是精神生活中比较粗糙的部分。
混日子没什么不好,前提是你必须是自愿的。自愿的无足轻重其实很难。一般而言,凡人皆有功利,只不过有的实现了,有的没有。
所有的混乱都源于自我,这是老生常谈,但谈得还不够。唯一可能改变的是自我,唯一难以改变的也是自我,而在自我之外却是不可改变的,或者,是不可被你改变的。最难的路有时候也最容易……
对自我的严厉转化为对他人的严厉,是一种失败。对自我的放任需要对他人的严厉加以平衡,近乎无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怎么说也是前提。
一个人说了很多话,回头一想,无非三个字——“我牛逼”。也有人直接告诉你他很牛逼。还有一种人也不说自己牛逼,只说别人是傻逼,剩下的他没说的自然是牛逼了。那个人就是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骂别人,同时也骂自己,真的不讨厌。如果一个人夸自己,同时也夸别人,不仅不讨厌,可能还很可爱。如果一个人夸别人而骂自己,不仅可爱甚至有些可敬。但我们往往是骂别人夸自己,这真是一种本能。
立场从来是一件可疑的事,让你不由自主地站在自己的脚后跟上说话。如果你聪明,就说聪明好;有钱,就说有钱好;有文化,就说有文化好;没文化,就说没文化好。凡此种种都是自我辩护。什么时候你能为自己所不具有的东西或品格辩护呢?最了不起的思想莫过于众生平等。
最了不起的智慧莫过于推己及人。
平等比自由重要,因为关涉到与其他生命的联系。为他人而争取自由,平等是必要条件。精英主义的自由观所缺乏的正是这样一个前提。如果你与其他生命具有价值上的不平等,自由只能是少数人的特权或者贵族式的标签。
不要在悲伤的时候思念任何人,但可以因思念而变得悲伤,以至于从容不迫。
要告诉孩子们真正好的东西,不要一味地满足于他们的感动。孩子的敏感比你想象的要深奥,感动只是敏感较粗浅的层次。不要引导他们只是哭,以为咸才是味道。复合的调制才可能涉及生存的底蕴,那也是生命之杯本来的滋味。
敏感是天赋本身,裸露是一个问题。
见过一个精神病人的画作,是画在香烟壳上、用铅笔一点一点地点成的。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点,一幅作品要点上一个星期。作品本身也令人印象深刻。
有趣和善意,集于一身者不多见。
老年人大多比中年人可爱,因为丧失,已接近消亡。二三十岁的人比四五十岁的人可爱,因为还没有完全获得。我们正走在人生最自鸣得意和不知匮乏的巅峰,除了欣赏可爱,已远离了可爱。所以说,任何打击和削弱都是珍贵的。
没有什么是可抱怨的,我们和这个世界一样不堪。真正的良善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是天赐偶然或者神秘的。不要鸣不平,倒是对方的善意和付出是件奇怪和不可能的事,足以令人惊诧,即可咬舌自尽。
世界如此糟糕,我们为什么还会眷念不已?这件事的确神秘。是不是因为死亡是早晚的事,想看看会有什么改变或者值得一活的事发生?但这一拖就是半生一生。
学习做人,变得有尊严,有涵养,有财富(物质和精神的)。有人爱,有人为之哭,然后死去。就像我们的一生都在搜罗这些陪葬品,永不餍足。
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会变成当年所厌恶和不屑的人,一般少有例外。你的内心不再挣扎和冲突,终于搞掂了,舒服了,完成了一个循环。
有一天我们的外壳终将坚硬,水泼不进针刺不穿,那块茧是向里面长的,一颗心终将石化。于是就安全了。
想想,我得到的已经太多,几乎所有的人间珍贵之物。友谊、信任、几乎完美的父母,自由、健康、工作的尊严。见识过世界上最美的思想、伟大的艺术,还有美丽的女人。要知道你的幸运,你的不配。这些都是暂时寄存在你那里的东西,要勇于失去。
这是一个颠倒的世界,价值重估也许和整体文明无关,但对个人生存而言却很有必要。高低上下好坏都需要从头想过,破绽和收获就在其中。秘密是公开的,只是显示在画幅的背面。
爱恨的情感必不可少,只是,我们从来都是爱自己而恨别人的。爱恨无辜,只是方向性的错误才让我们万劫不复。也许只有圣人才能扭转方向并保持强度吧?这件事上也存在着某种颠覆。
一生中交往的人无数,但你真正熟悉或者与你有切实关系的也就两三百人,就像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部落里时那样,和在村子里一样。但愿你和他们之间有同舟共济之感,而不要有任何意义上的巷战。
神秘主义是一切真实思想的基石。
一些人的生活被情绪左右,高扬情绪,在情绪下做决定,被情绪所奴役,把生活弄得一团糟,但却竭力推崇有关情绪优先的神话。殊不知,情绪乃是甚深情感摇曳的表象,有时它与我们深处的情感是相悖离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相对值,而非绝对值,意思是追求比别人好,而非好。所以都好不起来。
温和的力量一向强大,却非常困难。
被一件事带动着向前走,和处于事务中有不同的时间感受。前者似乎使生活有了目的,有了奔头。后者好像快要被这一摊给压垮了,马上就要崩盘。实在没事,生病也是一件事。这是一些人喜欢生病的原因。生病,把病治好或者治不好,总而言之有了某种目标感,会抵达一个地方。无目的的生活只有圣人才能甘之如饴。
在危险和艰难中才有真实的存在感。存在感就是随时随地和世界交换信息、调整认知,为避免肉体一死。在快乐的情感中我们出离了,飘了起来,位于存在的上空,无所畏惧。
幻觉无处不在,人注定要生活在幻觉中、布景中。真实或者直面真实会让我们惊恐不已,因惊吓而死。完全的赤裸几乎没有可能。
本文节选自《五万言》
#诗人
#韩东
#骄傲
#还是
#只有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莫言:文学只有反映人类的本质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0
4945
写手发布
2023-10-10
文化新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露易丝·格丽克逝世,享年80岁
0
4865
写手发布
2023-10-14
写作交流
作家“不读”,还是作家“必读”
0
2049
写手发布
2023-10-30
休闲分享
选择考研,还是谨慎更好点
0
2067
吴云云
2023-11-12
休闲分享
考研读研,还是更谨慎一点
0
1819
吴云云
2023-11-18
写作交流
小说网站千千万,只有这个最赚钱?
0
2621
lang183029372
2024-01-10
写作交流
写小说之前先写大纲,还是先定人设?
0
2588
a3261921
2024-01-30
写作交流
写作不存在爽点,只有吸引力:期待感和吸引力区别
0
1611
通痛、
2024-03-26
文化新闻
网文快评 | “暴爽”还是“舒爽”:评枝呦九《折绾》
0
5085
写手发布
2024-05-15
休闲分享
读大学,还是不读大学,这是一个问题
0
1147
吴云云
2024-07-1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作者推荐
以鲁迅的《秋夜》为例,浅析文学作品中的镜头感呈现
复制网络小说六百余部 侵权牟利被判刑
专访马伯庸│当你盯牢一个目标去读史书时,所有细节都开始变活
2021网络文学进入新时代,有哪些网文创造或引领了一个流派?
《指环王》《霍比特人》改编权被出售 预估价20亿
爱奇艺小说作者闫志洋:守陵人后裔,用传奇人生书写传奇故事
网大未出圈,但快了|冲破影视寒冬系列报道之十
中腰部作家数量增长超三成,阅文做对了什么
写作技巧和方法,就这三点
2021年网文盗版损失62亿 数百作家呼吁搜索引擎停止侵权
话题
行业IP衍生 网络小说折射新阅读习惯
诚聘 各科硕博
总奖池超百万!第五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颁奖在即
4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
5
《绍宋》原作者:宋穿历史小说为何有一个“强宋梦”
6
【喜马拉雅】第2届悬疑征文大赛,火热征稿中!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