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一次“政治正确”的改编:《知否》剧版和原著有哪些差别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1-10 10:18:59
1850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改编自关心则乱同名小说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久前开播,这部剧由正午阳光出品,既有大量的书粉群体,又有精良的制作团队和热门的演员班底,甫一上映,便引起了不小关注。不过,看过前几集之后,却发现剧版相对原著其实改编动作较大。
故事原本设定在明代
剧版《知否》没有明确指出故事所发生的年代,但开播第一集,少年顾廷烨便追着盛长柏讨论收复燕云十六州之事,可见其历史背景设定在北宋。第四集中又出现了皇帝无嗣,朝臣商议挑选宗室子继位的情节,对照史实,便知道剧版参考的历史片段大约是北宋仁宗至英宗年间。
而在原著中,虽说是架空设定,但实际上书中的官制、礼制甚至有几个配角人物,都是以明代为依托的,衣服、饮食、器用的描写也多有参考《红楼梦》之处。作者在人物的吃穿用度上颇费笔墨,极力刻画了钟鸣鼎食之家与普通秀才、举人家庭的贫富差距,这也成为书中年轻女孩追求高门大户婚姻的一个重要背景。正如林姨娘曾教育墨兰:
“你大了,该懂事了。……老太太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样,老喜欢絮叨什么’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人’。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老太太是侯府嫡小姐出身,自不知道外面贫家的苦楚。一个廪生一个月,不过六七斗米及一两贯钱而已,我们府里的头面丫头月银都有八钱银了,单你身上这件袄子就值五六十两,你手炉里烧的银丝细炭要二两纹银一斤,加上你日常吃的穿的,得几个廪生才供得起?”
林姨娘和墨兰,以及书中许多其他女孩贪慕虚荣、追求富贵的欲望,以商品经济繁荣、民风尚奢的明代中期为背景,是相当合适的。
历史背景的改换也为剧情的走向带来一些悬念。众所周知,宋代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朝代,顾廷烨身为武将,在原著中并没有参加科举,而是军旅出身,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平北漠、镇南蜀,战功赫赫,是马上赢取功名的豪爽男儿。而剧版中,面对一个对武将限制颇多的朝代背景和注定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他的命运又将如何刻画呢?
明兰是穿越人士
在原著中,女主明兰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原住民,而是由一个法院小书记员穿越而来,拥有现代人、成年人及法律工作者这三重身份。这也解释了她为何年纪轻轻却冷静理智,宅斗起来要口才有口才,有智商有智商,自控力和判断力都强过几个姐妹;尽管聪慧过人,但做事却有原则、有底线,因而顾廷烨才说:
“我信她,不是因她三言两语,是可看她行事。……她心里有根线拦着,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的品性,也许迂腐牵扯了些,可是正直可敬。”
面对京城第一美男子齐衡的一片深情,长期追求,明兰可以无动于衷,甚至冷言相对,只为了在这个礼教森严的社会中保证自己的安全;成婚以后,既然不能改变古代男尊女卑,男人三妻四妾的现状,便整日把丈夫顾廷烨当做“老板”,把“主母”当做自己的职业,甚至对“老板”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会善待小妾,关心他的非婚生子。这种种行为,都是她现代人的思想决定的。
在穿越设定下,明兰既不记得自己早亡的生母,对父亲也没有太多感情期待,抱着一种“姑且生存下去”的旁观者心态展开了古代生活。作者一面描绘着古代大家族的日常生活图卷,一面又通过明兰的心理活动,对古人生活处处吐槽,虽然古代庶女生存不易,但明兰凭借着自己的现代人智慧一路奋斗,屡战屡胜,整个故事调子更偏向轻松幽默,读者心情也随着明兰的机巧和勇敢而颇为振奋。
而在剧版中,明兰的身世就显得可怜许多,亲眼看着生母难产死在自己面前,从小渴望父亲的关怀而不得,长大后虽然对齐衡动心却因身份低微不堪与之相配,这种种经历都为她的命运蒙上了一层悲惨阴云。此外,电视剧还刻意将明兰的生存环境改编得比原著更为恶劣:父亲更加偏心和冷漠,嫡母更加愚蠢和贪利,盛府邪恶势力林小娘花样百出,老太太请来“正家风”的孔嬷嬷没有起到作用便退场了,而全剧的女主角——明兰,则宛如一朵小白菜,让观众为之揪心。
盛紘原有四个小老婆
盛紘作为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在故事的开篇仅仅是个小小六品官,但也坐拥三妻四妾,除了剧中目前出现的林小娘和卫小娘,在原著中,盛老爷的妾氏还有香姨娘、萍姨娘两位。对这几位妾氏的来历,原著有一段非常逗趣的介绍:
“她们的身份分别是故旧之女(林姨娘),太太陪房(香姨娘),同僚赠妾(萍姨娘),加上死去的卫姨娘是外头聘来的民女良妾,基本上来源就齐了,明兰暗叹一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呀!”
原著中香姨娘是王氏的陪房丫鬟,生育了盛紘的幼子、明兰的七弟小长栋,母子俩皆老实本分,虽不受宠,但王氏也并不苛待他们,只是一概忽视而已。明兰幼时对小长栋多有接济,姐弟俩作为家中年纪最小、地位最低两个庶出儿女,结成了统一战线。小长栋为人温和善良,长大后因为爱做好人好事,扶老人下山,得了一门不错的亲事。不过在电视剧中,为使情节更加紧凑,便将香姨娘与小长栋这两个角色删去了。
男主角的提前登场
剧版相对原著最大一处改编,是男主角顾廷烨的提前出场。在电视剧第一集中,就有小廷烨与小明兰的投壶对手戏,男女主角不打不相识,就此种下因缘。此后,更是将顾家与盛家的故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详细刻画了顾廷烨的在爱上明兰之前的成长经历。因此,聪明的观众很容易猜到,按照言情剧“男一霸道且命中注定,男二温柔却有缘无分”的套路,风度翩翩的齐衡最后必然是个炮灰,放荡不羁的顾廷烨才是这部剧的第一男主。
而在原著中,作者的叙事则更为巧妙,不落俗套。在全书的前四分之一中,男主顾廷烨一直以“京城宁远侯家不成器的浪子”形象暗藏在人物对话中,直到明兰长大成人、谈婚论嫁之前,仅出现了寥寥数次;一直到全书的三分之一处,才正式作为明兰的夫婿候选人浮出水面。不少书粉都表示,看这部小说“站错了两次CP”(一次齐衡,一次贺弘文),谁知道男主角竟然是这个臭名昭著的顾廷烨?只能说原著的表现手法更像真实人生,不到最后一刻,谁知道跟自己共度下半辈子的人是圆是扁呢?
剧版的人物性格有所改动
就目前播出的剧集来看,剧版人物性格的构建相对原著稍嫌单薄。以盛家老太太为例。在原著中,老太太的性格中包含一个强烈的对比,即外冷内热;众人皆知她年轻时候泼辣叛逆,老了更是性子孤傲,极难伺候,居所也如庵堂一般冷淡。但老太太在遇到明兰以后,却渐渐对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孙女倾尽所有关爱,这也是祖孙线之所以感动读者的重要原因。但在电视剧中,老太太的脾气不像书里描写的那样孤傲,总得来说还是较为温和、慈祥,更像一个普通人家的老祖母。不知随着剧集的展开,对老太太的沉痛往事和倔强性格是否会进一步挖掘。
另一个改动比较大的人物则是盛紘。盛紘在剧里表现的既无脑又无用,在家庭中偏心,在朝廷上怂包,完全失去了一家之主、一个古代士大夫的智慧和尊严,被观众戏称为“渣爹”。但在原著中,盛紘并不能算一个反面人物,书中甚至有好几处夸赞他为人为官的长处:首先,盛紘年轻时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到了中年也是个气质美男子;其次,他在上级面前不亢不卑,长袖善舞,能跟顶头上司齐衡他爹谈笑风生;另外,他政治眼光敏锐,曾多次点拨长柏为官之道,并在朝局动荡时果断让儿子外放;更别提他为人圆滑,与同僚多有交好,也因此攀上了几门不错的姻亲。最重要的是,作者不止一次指出,他确实是个不错的父亲,并不像剧中表现的那样偏心与盲目,虽然看重仕途和名声,但并不影响他对儿女是真心关爱,从不拿他们的终身幸福来换取利益。对于盛紘这一人物,作者是嘲讽之意多过贬低。
相比之下,剧版的盛紘显得有些轻浮和愚蠢了。尤其是当他面对皇帝的责问时,竟需要回想小女儿的话来奏对,这就未免太看不起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了,几近儿戏。不知在未来的剧集当中,随着林小娘的下线,盛老爹的形象是否会回归原著,恢复理智。
关键角色之间感情缺乏铺垫
目前看来,剧版《知否》最大的不如人意之处,恐怕是关键人物之间的感情缺乏铺垫。原著中最为重要、也是最能体现明兰真性情的一条感情线,是明兰和祖母的祖孙线——甚至高于了男女主角的爱情线。但是在剧中,祖孙俩的感情是如何产生的,却几乎毫无交代:在明兰归老太太抚养之前,祖孙俩没有一场单独的见面和对话戏,而在第四集开头,直接出现祖母在船上抱着明兰,感情大爆发,悲声道:我们明丫头,有人疼!这个场景是电视剧的原创,非常动人,但感情来得太快,未免让人有些难以消化。
在原著中,老太太要在盛家三个女孩儿中间挑选一个养在身边,原本只是为了解闷。当老太太让三个女孩自己表态,是否愿意跟祖母住,三个女孩各有一番说法:墨兰舌灿莲花,如兰期期艾艾,而明兰则抓住了这次机会,回答得实在又暖心:“父亲说,老太太生病是因为没人陪着,有人陪着,老太太就不会生病了,生病很难受,要吃苦药的,老太太别生病了。”从而顺利来到老太太身边。正是从这一次开始,老太太开始对明兰另眼相看;但至此为止,她仍没有对明兰投入太多感情,只是在慢慢观察和引导这个女孩,不愿给她太多宠爱,怕把她的心养的太大,反而害了她。祖孙俩在明兰漫长的闺阁岁月里,渐渐感受到对方的关怀和真心,才产生了相依为命的感情。
相比祖孙线,齐衡对明兰的感情来的更加突兀。在原著中,齐衡和明兰几乎没有太大交集(甚至不如贺弘文),但是电视剧出于剧情需要,必须推出一个有存在感的男二,于是就把齐衡的戏份大大增加。可是第四集齐衡甫一出场,没有太多人物介绍,便开始开始暗恋和追求明兰,围追堵截,私相授受,让观众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原著中,作者为齐衡和明兰的初次见面,设置了一场干净利落又妙趣横生的群戏:课堂上先生问“立长还是立贤”,众兄弟姐妹争执不休,而明兰巧施小计,诓了几个丫鬟来当场争辩,用小儿女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既给出了答案,又没有过分露才。这场戏的作用一箭多雕:首先表现了明兰聪慧却要卖萌藏拙的小性格,以及她站队盛家嫡系的立场,其次交代了如今朝堂上的政治形式和立储风波,让府里的嫡庶之争成为朝堂的小小缩影,为故事大背景埋下伏笔;最后是齐衡在课堂外恰巧听到这番官司,紧跟着走进来,在书中首次登场,并从此注意到明兰。此后,再有齐衡出入寿安堂,喝到明兰做的鱼汤,觉得明兰乖巧可爱,日久生情种种,便成自然。
剧版改掉了“封建糟粕”情节
原著中,华兰出嫁后,头胎产下一个女孩儿,此后便伤了身子,未能再孕。老太太找来贺家老太太替华兰诊治,并叮嘱华兰不要再管家,“当务之急,是生个儿子”。
在剧中,这段情节的演绎与原著几乎一摸一样,只是老太太的台词变成“生个孩子才是正事”。编剧和导演细心地捕捉到了原著“生儿子”的“封建糟粕”,坚持在改编过的剧本中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样”。虽是好心,但是这样一改,反倒不符合古人“生儿子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了,且剧情交代华兰已有了一个女儿,此处老太太的意思显然是希望她能产下嫡子,在婆家才能站稳脚跟,电视剧这样一改,反而妨碍了观众对故事历史背景的理解。
总的来说,文艺作品想讲好一个故事,就应使故事符合它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逻辑,时时刻刻、字字句句追求“三观正”和“政治正确”,未免太过小心了。 来源:澎湃新闻
#一次
#政治正确
#改编
#知否
#哪些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女频改编剧热度不减,它们都来自哪些网文作者?
0
4306
写手发布
2024-01-01
文化新闻
网文平台“冲进短剧圈”:一年超600部改编授权,既给IP又给钱
0
4579
2072
2024-03-06
写作交流
网文写手有哪些忌讳?如何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0
2586
fjy房俊宇
2024-03-12
写作交流
增强读者期待感有哪些重要技巧,怎么用?
0
2250
依JOLIN林
2024-03-20
写作交流
网文创作应该避开哪些高风险题材?
0
2753
写手发布
2024-04-18
文化新闻
网文改编观察丨《墨雨云间》:爽剧的爽与不爽
0
3770
三千尺。
2024-06-28
写作交流
网文的爽点有哪些?怎么写才能更爽?
0
1606
静静的守护life
2024-07-05
文化新闻
市场依旧下行,哪些分类成功逃离负增长?开卷2024年半年度数据发布
0
2854
写手发布
2024-07-06
文化新闻
《度华年》热播,“重生文”影视化改编思路打开
0
2947
写手发布
2024-07-07
文化新闻
麦家60岁:第一次讲述不堪回首的全部
0
4233
yinhuier
2024-07-2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本书<<浙东革命老区史记>>,原为<<侵略与反侵略>>
国家审计署:《中国作家》杂志社,违规刊文和评奖,向企业收费65
全新的征文大赛了,来了
4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7月主题征稿
5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6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