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又读了一遍《百年孤独》,还是五星推荐

[复制链接]
校友淘 发表于 2017-2-17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年前公布了“一起读24本经典”的计划,这个计划会贯穿整个2017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
《百年孤独》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本,参加的同学大都已经读完。今天就来聊聊这本书。

又读了一遍《百年孤独》,还是五星推荐

又读了一遍《百年孤独》,还是五星推荐
1
《百年孤独》写了什么?
如果有人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你是否能够快速准确的将你读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也许你会说这本书写了一个家族七代人一百年的故事,话是没错,可是这和你读到的那本书还有很大差距。
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呢?你开始回忆,你记得第一代布恩迪亚创建马孔多的光辉历史,你记得吉普赛人带来的磁铁和望远镜,你记得曾经发生过一场莫名其妙的失眠症,下过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你记得有很多混乱的性关系,有数不清的私生子,你记得第二代布恩迪亚上校参加过一场又一场战争,最后成为一个独裁者,你还记得有一个女孩吃土,有一个女孩飞天,有一个女孩老死不嫁,你记得发生的一切都曾被预言,而最后一代布恩迪亚果然长了一条猪尾巴。
你可能还记得更多的细节,但是很难,很难把它拼凑成一个有着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因为它比这要大,它是由很多很多故事组成的,就像一条由无数溪流汇成的大河,你难以把握它,只能感受它。
并且,你必须投入全部的精力去感受,必须一口气不睡觉的把它读完,虽然读完之后已经忘了大半,但是非如此不可。一旦中断,就很容易半途而废,因为事件密度太高,时间在故事中飞快流逝,你很容易读着读着便不知今夕何夕。另外,作者故意让所有布恩迪亚家族的男人们共用相同的名字,所以,倘若不趁着记忆力清晰的时候读完它,很快就会被他们搞晕了。
这里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要让所有布恩迪亚共用相同名字呢?
这个问题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到底谁是主角?如果有那么多相同名字的人物,那么,谁是主角?
是第一代建立马孔多的布恩迪亚吗?他最后被绑在树下,在故事还未到中段的时候死掉了。是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吗?这本书第一句话里他就出现了,但是就连他也没有活到最后。那么是乌苏拉尔吗?毕竟只有她几乎贯穿了整本书,但是她并没有参与大部分主要的事件,反而更像是一个旁观者,看着一代代布恩迪亚不停地作死。
那么,主角是谁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回到马尔克斯二十二岁的时候。二十二岁的马尔克斯是一个穷小子,刚刚辍学,做记者,私下里写小说。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他妈妈跑来找他,带他回阿拉卡塔卡卖房子。
阿拉卡塔卡是位于哥伦比亚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小镇,要卖的房子是他外公的老宅。马尔克斯出生于这个宅子,并在这里长大。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马尔克斯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这段童年经历对他来说相当重要,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把这一切都忘了。
这次短暂的旅行让他想起了一切,也帮了他的大忙,他是这么说的:
“去卡拉卡塔卡的那次旅行,在我身上真正发生的事情是:我认识到我童年所遭遇的一切都具有文学价值,我认识到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而留给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便是试图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
他终于不用再写那些实验小说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宝藏——阿拉卡塔卡,他的家族。
这就是《百年孤独》的主角,并非一个具体的人,而是由布恩迪亚家族为代表的马孔多,是时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
你会发现,读《百年孤独》好像读《圣经》,他的书写感觉不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写下历史。马尔克斯一代一代的忠实记录每一个布恩迪亚的生命轨迹,从创世,到灭世。读完全书,令人升起一种崇高的感觉,这是很多现代小说所做不到的。
正是因为马尔克斯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要写出某一个布恩迪亚的不朽功勋,而是要展现出这一张完整的百年画卷,所以,整本书并不围绕某一个人打转。
但是,这也不足以说明,为什么马尔克斯非要让布恩迪亚家族共用相同的名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去探究马尔克斯要记录的那片土地的真实历史了,也就是拉丁美洲的历史。从殖民地到各国独立,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一个又一个的独裁者,拉美似乎受了诅咒一般,不停的动乱、战争,没有真正的消停过。
而布恩迪亚家族的所有男人,都在不断的轮回,做着重复的事情。我们搞不清楚拉丁美洲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像我们也搞不清楚布恩迪亚家族里这些男人们为什么一个个都如此相似,好像带了某种宿命。
是的,仿若宿命。在《百年孤独》里,当故事走到结尾,我们才发现,原来每一个字都已经写在了纸上,发生的一切早已被决定。
但是,小说的结局并不一定是现实的结局。马尔克斯写下的这部小说,无论是历史,还是预言,至少让我们发现了一件事情,就是孤独百年的那片土地。
2
上面说了一大通《百年孤独》写了什么,但我最感兴趣,或者说,每一个读者最先被吸引的,还是马尔克斯的语调,他说故事的方式,他的风格。
最有名的开头已经被引述了无数遍:“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句子里,时间异常复杂。首先是讲述的时间A,其次是面对行刑队的时间B,然后还有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C。
关键是“多年以后”和“将会”这两个词。如果没有这两个词,句子就变成“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倒叙。
但是,有了这两个词,一切都变得不确定起来,没有人可以确定时间A到底是哪一个点,即使你读完整本书,你也搞不清楚。于是,随着第一个句子开始,整个故事就进入到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里,于是,一切都是可以发生的。
紧接着第二个句子,也魅力十足:“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第一次读到这个句子,就觉得美得不行。但是仔细一想,怎么可能?“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难道这是原始社会?
这当然不是原始社会,如果非要给它加上一个现实的时间坐标,大概在十九世纪。可是,马尔克斯就这么写了。他这么写了,我们都这么信了。这是除了时间魔法之外的,另外一重魔法。
这种魔法,大概是从卡夫卡那里学来的。《变形记》的开头,“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人人都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是作者这么说了,我们就这么信了。小说中的真实和现实中的真实不是一回事,在小说的世界里,作者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关键点是作者要无比自信,毋庸置疑的说出不可思议的句子,只要这样,一切都是可以发生的。
马尔克斯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还透露了另外一个让魔法生效的办法。“如果你说有一群大象在天上飞,人们是不会相信你的;但是如果你说有四百二十五头大象在天上飞,人们大概会相信你。《百年孤独》满是那一类东西。”
简单的说,就是让不可思议的事情具体化。在处理美人雷梅黛丝飞天的那个场景中,马尔克斯做了一件事情让这一切变得可信,他让美人雷梅黛丝使用了床单。一个人凭空飞起那一定是说谎,但是一个人坐着床单飞走了,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在马尔克斯迷人的,从他外祖母那里学来的讲故事的语调中,小说仿佛有了《一千零一夜》的那种古来意味,读者不做任何要求,不傲慢,也不心急,只接受着文本给出的一切,享受它,感受它。
正如开头所说,《百年孤独》是不太适合复述的,你只能自己去感受,并且,每一次重读,感受都有所不同,它那种可以读很多遍的书。至于家谱,对于读者来说,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相信,并跟随作者的声音,直至世界末日。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