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三更造饭、午时斩首……这都是几点的事儿?
[ 复制链接 ]
¢渐行、渐远
入门写手
0
好友
0
回帖
10
银子
入门写手
入门写手, 积分 1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入门写手, 积分 1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 积分
积分
129
主页
发表于:2017-2-20 20:23:00
写作交流
707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假如穿越剧看多了,一不小心穿越去了古代,那又该如何分辨时间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古代的计时单位。现在我们依据时、分、秒就把一天24小时分清楚了,虽是“舶来品”,但也实用。不过我们还是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我们自己的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三更造饭、午时斩首……这都是几点的事儿?
打更是古代民间夜间的一种定时报时的做法,类似于现在巡夜的工作。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
时
时亦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兼有古代的习惯称法。依次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顾炎武《日知录》载:“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时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三更造饭、午时斩首……这都是几点的事儿?
自北宋始,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将十二个时辰为二十四部分。接下来给大家分别列出十二时称的对应时间表:
子时
23:00 – 01:00
子初
23:00
夜半
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子正
00:00
丑时
01:00 – 03:00
丑初
01:00
鸡鸣
又名荒鸡
丑正
02:00
寅时
03:00 – 05:00
寅初
03:00
平旦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夜与日
的交替之际
寅正
04:00
卯时
05:00 – 07:00
卯初
05:00
日出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
升起的时间
卯正
06:00
辰时
07:00 – 09:00
辰初
07:00
食时
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
即吃早饭时间
辰正
08:00
巳时
09:00 – 11:00
巳初
09:00
隅中
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
巳正
10:00
午时
11:00 – 13:00
午初
11:00
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等
午正
12:00
未时
13:00 – 15:00
未初
13:00
日昳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
未正
14:00
申时
15:00 – 17:00
申初
15:00
哺时
又名日铺、夕食等
申正
16:00
酉时
17:00 – 19:00
酉初
17:00
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
;太阳落山的时候
酉正
18:00
戌时
19:00 – 21:00
戌初
19:00
黄昏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
又称黄昏
戌正
20:00
亥时
21:00 – 23:00
亥初
21:00
人定
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
,人定即人静
亥正
22:00
刻
三更造饭、午时斩首……这都是几点的事儿?
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计时工具。漏,指漏壶;刻,指箭刻,即由漏壶水面的高低,通过箭刻的标度米标来标示时间。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
漏刻的计时方法可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入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百刻制”是我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制。
三更造饭、午时斩首……这都是几点的事儿?
圭表是中国最古老、结构最简单的一种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
到了汉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时,又采用以圭表测量太阳射影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太阳方位计时”法。
圭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圭表所测得的每一太阳方位,渐渐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时辰的来历。
到了隋唐,“太阳方位计时”正式演变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刻制”与“十二时辰计时”并用,使得我国古代的计时制趋于完善。
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由于百刻制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
三更造饭、午时斩首……这都是几点的事儿?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晷面两面刻有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
常常看电视剧里面经常说:午时三刻处斩。为什么呢?午时:按上文提到的,是十一点开始;一刻等于14分24秒,三刻就等于43分12秒。午时三刻,按现在的计时方法,说的也就是11点43分左右。按阴阳家的说法,此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之时。午时三刻开刀问斩,因阳气最盛,人死后的阴气会立刻消散,罪大恶极的犯人,被斩后“连鬼都不得做”。罪刑轻者,可在正午或其他时辰开刀行刑,让其有鬼做。
更
三更造饭、午时斩首……这都是几点的事儿?
《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分别击鼓报刻。
“更”按现在的说法,可以理解成夜班时间表。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也叫作五鼓或五夜。
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
一更天:戌时 19:00–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05:00
由于古代报更使用击鼓方式,故又以鼓指代更。如杜甫《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又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其中的“鼓角”、“钟鼓”都是古时用来打更的器具。《孔雀东南飞》里面也有:“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之句。
不仅如此,我们电视里常常看到打更人拉着个嗓子喊“三更已到,小心火烛”;太监们常常跟皇帝老儿说:“已经三更天了,该歇息了,皇上。”说的便是这个。
点
三更造饭、午时斩首……这都是几点的事儿?
古代计时器—水运仪象台
上面说了,古代使用滴漏来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这里的“点”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八点钟、九点钟含义不同。“一更”是现在的2个小时,也就是古代的“五点”,所以,古代“一点”的时间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如《西游记》第九回里说:“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五鼓三点”就是指凌晨04:12。
所以,如果熟悉了这些时间转换,即使穿越去古代我们也不用担心看不明白时间了。
#穿越剧
#舶来品
#民间
#如何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如何描写男女主一眼万年
0
1821
xhz198998
2024-03-18
写作交流
如何给读者放钩子?增强期待感!
0
2024
平反而知足常乐
2024-03-19
写作交流
如何描写“隐忍又自虐”的桥段
0
1624
313061067
2024-03-21
写作交流
如何设计出好剧情,以及怎样判断细纲的好坏?
0
1826
ljl7575
2024-04-12
写作交流
什么是循环爽点、情绪爽点?如何运用并提升小说质量?
0
2126
547218
2024-04-16
写作交流
余秋雨:如何训练语言表述能力?
0
2077
无敌娜娜无敌
2024-05-06
文化新闻
《庆余年》爆火背后的“猫腻”:如何成就网文界“大宗师”?
0
2905
写手发布
2024-06-05
写作交流
如何“头脑风暴”情节和点子?
0
2076
陌路微笑
2024-06-21
文化新闻
如何做透一个小众书市场?这个品牌用10年来回答
0
2517
写手发布
2024-07-05
写作交流
速通流程攻略,新人如何赚网文的第一桶金
0
2887
neisalaan
2024-07-1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话题
行业IP衍生 网络小说折射新阅读习惯
诚聘 各科硕博
总奖池超百万!第五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颁奖在即
4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
5
《绍宋》原作者:宋穿历史小说为何有一个“强宋梦”
6
【喜马拉雅】第2届悬疑征文大赛,火热征稿中!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