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二〇一七,用书串起日子:年度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7-3-2 08:13:26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又一年开始了
  读书
  像每天的吃饭、睡觉、大小便一样
  继续
  在短暂的晴朗的日子
  在常态化的雾霾的日子
  去年完整读过
  并且做了笔记的
  是48本
  不算多,但应该也不算少
  至少超过了中国公民
  平均读书量
  希望不能舒舒服服喘气儿的日子
  逐渐少下去
  希望手中捧着书而不是手机的人
  逐渐多起来
  木心说:
  希望还有希望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精彩评论14

正序浏览
匿名  发表于 2017-3-2 09:13:27
 
  SR2017—1: 茫茫禹迹:中国的两次大一统,李零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6月第1版

   tPew1oP5w5ioWThH

  我喜欢读李零先生的作品,有学问,但没有学究气;有态度,但不偏执。16年李零先生出了四册一函的“我们的中国”系列,是其二十多年基于考古笔记的整理,非常扎实,不是那种注重形式体例的学术著作,虽然其信息量会对一般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困难,但表述亲切自然,记不住也想往下看。
  这套书第一编是《茫茫禹迹》。“禹迹”,顾名思义是大禹的足迹,这是中国目前最早的整体疆域意识。禹迹,代表天下,而九州的冀州,则代表中国。因此这本书的主题是“中国的两次大统一”,第一次是周的统一,第二次是秦的统一。
  两次大统一的内在动力,是东南对西北的吸引。作者引胡焕庸“瑷珲—腾冲”的划线方式,将中国分为西北—东南量大部分。这也是中国人口的分界线(东南,36%土地养96%人口;西北,64%土地养4%人口),同时也是400毫米年等量降水量分界线(东南800,西北200)。总的趋势是,东南吸引西北,因为东南更养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作者说,从地理来看,其实是人往低处走。而两次大统一,都是以晋南豫西为中心,也就是以夏这个中心来统一。这个中心,也就是“中国”的“中”。
  所谓“大一统”,“大”是指国土大,“一统”是制度、政令、文化的统一。西方一直是一种“分”的思维,各自独立,大帝国只有罗马和马其顿,都是松散的,马其顿更是只存在了七年。而中国始终是“合”的趋势,大帝国是东方国家的特点。在一国的前提下,宗教信仰是多元的,只要不反,信什么都行,这却与欧洲相反,而现代国家往往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因此,中国传统反而离现代比较近。
  两次大一统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以“中国”为中心,周围有夷狄,这是所谓“外国”。这个中心区域内,还有中心城市,对西周来说是洛阳,以洛阳为原点,形成一个十字,横向是宝鸡-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纵向是大同-太远-长治-洛阳-南阳-襄阳-荆州。“中国”的中心还有一重含义,即骑马的(包括东方海上架船的)围着代表文明的定居的农业这个中心,或往来交易,或战争劫掠。围绕中心,还形成了两个半月形地带:高地的戎狄文化和沿海的夷越文化。
  这整个中国版图又可区分为八大块,即苏秉琦所说的黄河流域的周、夏、商和长江流域的蜀、楚、吴,另外加上北方边疆和南方纵深。早期中国北方主要有三条线:北纬41度的长城线,北纬38度的缓冲带和北纬35度的王都线。宋以来,北方民族南下,长城一线的北京变成了中心。自古以来,国家对东南未加特别重视,明末、清末,革命自此而起。
  在以上大视野叙述下,李零先生进而梳理了早期中国的物产、礼制、民族等方面的发展。前人总结早期中国是三大族团:姬姜集团、祝融八姓和东夷风、嬴二姓。总的来看,18、19世纪以来的民族国家概念、特别是单一民族国家观,不适合中国这样的大疆御国家,作者说“以小国之心度大国之腹,本身就是错误的。”
  西周大一统,通过兴灭继絶、封建亲戚、柔远能迩等方式,并运用与周边民族通婚、会盟以修好的部落政治的老办法,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其制度根本是宗法,即长子立嗣继承的男本位制度。西周的统一不是名义上,从出土文物来看,实实在在的遗迹很多、遍布的面积也广。
  当西周的血缘关系大一统罩不住地缘关系,周也走到了尽头,最终被秦的制度、学术、宗教大一统取代。但后两项任务在秦始皇时代没有完成,是在汉武帝时代完成的。周初封建至秦代之前,从据说的71国,到春秋的14国,再到战国7国,550年战争打下来,只剩一个秦国。当年西周灭亡,周平王迁至洛阳,秦襄公护送,陕西的烂摊子交给秦人,于是,秦人沿着周人的路线,再次统一中国。


   Oz4gD718T53Gz3Gq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7-3-2 09:09:57
 
  SR2017—2: 达利评传,玛丽•安•考斯 著  李松阳 戴永沪 译,漓江出版社 ,2015年3月第1版

   E655w9CX5WfTo0yI

  零星看过达利作品的图片,并没有其他的了解。达利艺术展来了,为了凑个热闹,还是买了这本《达利评传》读一读。读过之后,首先留存下来的印象是达利的自负、骄傲和强大的自我推销能力。
  他早早自认天才,并通过服饰、行为当然还有作品,经营着自己特立独行的声誉。他与诗人洛尔迦的准同性恋情——特别是洛尔迦对他的爱慕——当然也是他喜欢挂在嘴边的话题,尽管他惧怕自己是个同性恋,而且由于“怕疼”没有与洛尔迦进行肛交。同时,达利又展示了一个自负的人却又很可能是害羞的。小的时候他就特别容易脸红,比如少年时代一个俊美的男孩儿只是轻轻拍了他肩膀一下,达利竟然也会激动得满脸羞红。害羞与自负交织的背后,又难以掩盖地透出某种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当然来自家庭:达利的祖父以制作软木塞(用于食物运输)为生,后因发疯跳楼而死,其父亲是私生子,这些都是达利成年后不愿提及的。达利从小就展现了不同常人的敏感。孩提时代的达利常常注视水渍几个小时,同时,克罗斯海岬奇形怪状的岩石也深深吸引着达利。后来上了基督兄弟会学校,这里的艺术教育对精确细节的要求(如不能画到线条外),对达利绘画风格,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八岁的时候,父亲为达利在圣费尔南多皇家艺术学院报了名,这个阶段,作为宿舍兼文教研究机构的马德里郊外的学生公寓生活对达利具有重要意义。很多重要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曾经在这里演讲,对达利而言,最重要的人物是巴洛克绘画和文学学者尤金尼奥•多尔斯。此时的达利结识了布努埃尔和菲德里克•加西亚•洛尔迦。这个阶段,达利甚至认真考虑过刺杀来视察的国王阿方索十三世。而在达利的自传中,他暗示国王察觉到了刺杀行动而不坐已经准备好的作为,并与达利通过眼神进行相互的辨认。——当然,这些内容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学生公寓还有很不错的图书馆,在这里达利读了对他影响深远的弗洛伊德著作。
  二十二岁至二十四岁之间,达利与洛尔迦产生了分裂,主要原因是观念上的,具体原有则是洛尔迦送给达利的诗集《深歌集》,达利从中读出了悲伤、神秘的情感,在达利看来,这意味着旧秩序,意味着“腐烂”(“腐败物”),对于曾经有过共同的学生公寓生活经历的人来说,这个词是毋庸解释的,无异于判了极刑。从洛尔迦写给达利的信来看,这位诗人所感受的塞巴斯蒂安(遭乱箭射死的圣徒,二十世纪初被作为同性恋的象征)所受的箭伤要更重。在《浴女》、《海星》、《蒸馏的小机件》、《小灰烬》、《小机件与手》以及失传的《蜜比血甜》等作品中,展现了他们塞巴斯蒂安关系。洛尔迦被国民卫队枪杀后,达利依然在画作中怀念着他,一生不曾忘却。
  米罗对年轻的达利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将他的作品进行推荐,甚至细致到建议达利购置一件晚礼服,一边外出之用。这个时期,达利还把自己钦佩的诗人保尔•艾吕雅的妻子加拉•i艾吕雅变成了自己的妻子。他通过融合摄影和电影的艺术技巧,用客观现实的形象,实现着超现实的表达。1928年巴塞罗那秋季沙龙,达利提交了《沙滩上的对话》(后更名《未被满足的欲望》),强烈暗示了手淫,这幅画引起巨大争议,吓到了达利的父亲,但也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
  1929年,达利与布努埃尔合作了《一条安达鲁狗》,洛尔迦认为这条狗指的是他。这部电影中经典而引人恐慌的切割眼球镜头,意味着阉割。这一年,艾吕雅带着妻子加拉带来卡达克斯,艾吕雅不介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妻子,达利也被这个“步履翩迁的少女”所吸引,他们的合作非常不错,而艾吕雅则跑去旅行。同时,加拉又为达利与布努埃尔之间的“友情”而妒火中烧。这混乱的关系终于使得达利的父亲剥夺了他的继承权,并称与达利同居的加拉为“那位夫人”。1927至1929年,是达利艺术生涯的巅峰期,但五年中,他也没有再和父亲说一句话。
  1931年6月15日,达利在皮埃尔•科尔画廊举办了一场重要画展,展出了《隐身人》、《小灰烬》、《悲哀的游戏》、《欲望的膳宿地》、《看不见的酣睡的女人、马和狮子》、《记忆的永恒》等16幅代表作。同时,达利也有诗作发表。极力“销售”自己的达利还干过在毕加索的版画上添油加醋,然后刻板为“合作”作品的“捷径”式做法。同时,对名作(如米勒的《晚祷》)进行偏执狂式的误读(将画面大肆引向性暗示)也是“便捷”的成名法,因为这样可以引发刺激的讨论。
  1932年至1936年,达利声誉日隆,整个欧洲迷恋着他最美的胡子。1939年至1948年他征战美利坚,将影响扩大到了全世界。达利非常会借助一切手段和契机推销自己。比如由于他为邦维特•特勒百货橱窗制作的装置受到了篡改,达利气氛之下将作为装置的浴缸推翻,砸碎了玻璃,然后大摇大摆离开,没走十步,便被警察抓住。显然,此举为两天之后的画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1940年达利离开超现实主义,向古典主义转型,同时,加拉誊抄整理的达利的《秘密生活》一书中,超现实主义都归功于了达利名下。1945年原子弹的爆炸,又开启了达利的“原子时期”,主要作品是《原子和铀的忧郁牧歌》。在美国的这八年,达利还设计戏剧服装、布景、写故事、导演芭蕾舞剧(最有名的是《发酒疯》)等等。1944年,达利写作了独特的小说《那些隐藏的面孔》。
  1948年,达利和加拉回到菲格雷斯,他依旧没有和家人取得和解,同时也准备背叛自己的过去,而通过热情的神秘主义、尺幅巨大的画作,进一步用神神叨叨吸引着世人。同时,他并没有忘记与毕加索的对立比较,尽管毕加索即便是在闲聊中都没有谈到过他。1952年艾吕雅去逝,达利和加拉都没有参加婚礼,他们终于可以按照教会法规结婚了,但直到1958年他们都没有结婚。60、70年代之后,达利越来越像是在弄出一个个博取眼球和金钱的把戏,他甚至为自己的展览弄了一个“呕吐处”,他甚至连把戏都不要,而是签好空白的画纸,由画商去印制,把戏上升为了丑闻。
  1982年,达利被封为侯爵,他留在加特港的画作被莫名其妙地拿走,流入黑市。达利立了一个新的遗嘱,他把所有的财产捐给了西班牙政府。他联系布努埃尔想再拍一部电影,后者说自己早就不拍了,并于1987年去逝。1984年,病床上的达利被火灾严重烧伤,在送往救治的路上,他提出要看看自己的菲格雷斯博物馆。
  1989年1月23日,达利去逝了,葬在他的剧院博物馆的穹顶下,死前他要求把脸盖起来,应和着他的小说《那些隐藏的面孔》。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7-3-2 09:05:07
 
  读书笔记挺不错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12168029 发表于 2017-3-2 09: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的书,很棒的文,欣赏了,问好文友!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黑色童年 发表于 2017-3-2 08: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笔记挺不错的
  -----------------------------
  谢谢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9448847 发表于 2017-3-2 08: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的书,很棒的文,欣赏了,问好文友!
  -----------------------------
  过奖。欢迎经常交流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0901821pain 发表于 2017-3-2 08: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SR2017—3: 即兴判断,木心 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6年9月第1版

   J48EE2qH2829qxe9

  本书《已凉未寒》一篇中,木心先生写道:“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知识便是愁苦。然而只宜轻轻、隐隐,逾度就滑入武断流于偏见,不配快乐了。”这段话,可以作为这本书名称的注脚。木心的创作,常常贯穿着这种轻轻的、隐隐的判断,其目的是快乐,而不是判断。回到这本书的书名《即兴判断》,“判断”是手段和过程,“兴”才是动机和目的,“即”则是随即而起的一种状态。
  这种值得记下来的即兴判断俯拾皆是,脑子好的可以记下来,聊天的时候随口而出,会成为更加牛逼、段位更高的的段子手:
  所以苏格拉底者,就是寂寞的意思。(《夏阑三简》)
  从未见有一只鹰飞下来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眸子青青》)
  凡是要人“殉”的道,实在不好,实在说不过去。(《圣安东尼的诱惑》)
  描写自己的梦,悼念别人的死,最易暴露庶士的浅薄。(《寒砧断续》)
  我们至多看到怪现象,看不到奇迹。(《寄白色平原》)
  刘勰、司空图,他们的菜单比菜还好吃。当今的文论家做出来的菜,比菜单还难吃。(《晚来欲雪》)
  亟欲达到精致而弄成了粗陋的东西最难看。(《聊以卒岁》)
  婚前曲太长,也正是情意短。(《吉雨》)
  学乃知,识乃觉。(《醉舟之覆》)
  ……
  读木心的书,常常有一句句抄下来的冲动,但是抄下来就记得住了吗?还是徒劳啊,就像木心说的“比萨斜塔一天天地在徒劳”(《夏阑三简》),但这种徒劳是兴奋之后的余絮,是满足之后的空虚。很舒服的。而对于作者而言,即兴判断不容易。即兴且作出判断,还要拿捏度,这是需要底气和自信的,正如即兴音乐不是胡乱弄出响动是一个意思。就像木心说“喜剧是浪花,悲剧是海水”(同上),他的即兴判断有浪花的好看之处,但有多少人一窥过他人生具有悲剧力量的海水?
  为什么喜欢独木心?不是他的所有词句都牛逼到不行,说实在的,甚至他个别地方的“即兴判断”我觉得只剩下“即兴”,而忘了“判断”。这些都不要紧。没有一个作家能调理得了众口。喜欢读木心的原因,是他的正常,他的调皮、自信甚至我所以为的些许偏隘,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像有些大陆作家,连反叛姿态都像便秘一样勉强而难受。因此,这本书中有一段话我很欣赏:“受宠时像受辱那样抿唇不语,受辱时像受宠时那样窃笑不止。两者都是风格,然而都反常,应促使人竭力设法趋于正常,回到不必这样的抿唇不必这样窃笑的天然恬漠中去。”——这些可悲的“反常”,不正是我们的文化千百年来所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吗?
  “从少艾到迟暮”,这是书中的一句,我把它无头无尾地摘出来,即便脱离原来的语言环境,诗还是诗啊。这水一样流去的诗句,世间多年刍狗般的生命,就那样被随意得消耗掉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7-3-2 08:44:22
 
  
  SR2017—3: 即兴判断,木心 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6年9月第1版
   l9nN2EY6eERjXrrs
  本书《已凉未寒》一篇中,木心先生写道:“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知识便是愁苦。然而只宜轻轻、隐隐,逾度就滑入武断流于偏见,不配快乐了。”这段话,可以作为这本书名称的注脚。木心的创作,常常贯穿着这种轻轻的、隐隐的判断,其目的是快乐,而不是......
  -----------------------------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时就有这种感受。我觉得他讲的不是文学,而是“人学”。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7-3-2 08:40:01
 
     
  SR2017—3: 即兴判断,木心 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6年9月第1版
   UOcoGO1Z9CmKzOoO
  本书《已凉未寒》一篇中,木心先生写道:“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知识便是愁苦。然而只宜轻轻、隐隐,逾度就滑入武断流于偏见,不配快乐了。”这段话,可以作为这本书名称的注脚。木心的创作,常常贯穿着这种轻轻的、隐隐的判断,其目的是快乐,而不是......
  -----------------------------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时就有这种感受。我觉得他讲的不是文学,而是“人学”。
  -----------------------------
  我觉得更准确地说,木心就是通过回忆他读过的作品,展现他这个人,而不会费力把“人”也弄成一门“学”。正如他喜欢蒙田,是因为蒙田“不事体系”。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粉丝

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