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作品点评]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复制链接]
小小小小小鸟 发表于 2017-3-16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果你对恐怖小说有兴趣,那你应该知道洛夫克拉夫特。
  斯蒂芬•金称他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恐怖小说作家”,作为“克苏鲁神话”体系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生前未曾出版过一部作品集的洛夫克拉夫特,在死后却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声名。他的一生坎坷多难,终在1937年3月15日离开了人世,当时洛夫克拉夫特只有47岁。
  恐怖是什么?如何用文字来制造它?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贯穿始终的创作原则是:恐怖小说应当展现的,不是令人惊骇的事物,而是恐怖的情绪和氛围。或许正因此,洛夫克拉夫特的创作才会对当代恐怖、奇幻小说作家发生极大的影响。
  在洛夫克拉夫特去世80年的这一天,我们用这篇文章纪念他、阅读他。
  撰文 | 玖羽
  1
  终其一生,
  他在精神上都是一个十八世纪的人
  “我的人生就是慢慢地失去一切的过程。”
(书信,1934.2.13)

  1890年8月20日,洛夫克拉夫特家的最后一个后代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出生在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市的一个富裕人家里。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1890年8月20日-1937年3月15日),美国恐怖,科幻与奇幻小说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克苏鲁神话”系列小说。他在有生之年读者甚少,但死后名声日益高涨,被看作是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恐怖小说家之一。
  在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生中,只有童年才算是真正幸福的。虽然三岁时父亲就进了精神病院,而后去世,但和母亲一起搬到外祖父家(菲利普家)之后,他受到所有人的疼爱,得以全心全意地沉迷于新英格兰的美丽乡村、外祖父的老宅,以及宅邸里那些年代久远的藏书。他听着外祖父惠普尔·菲利普给他讲述魔女和幽灵的故事、做着关于无面的有翼嘲笑者的梦,从6岁起就用稚嫩的笔触创作小说。
  13岁的时候,洛夫克拉夫特的“旧世界”结束了。惠普尔去世,菲利普家又因一连串的经营失败而耗尽财产,逼得他的母亲和叔母们必须卖掉宅邸、搬到小得多的屋子里去住。这件事给他的打击极大。他直到30多岁都在哀叹“美好的旧世界”的毁灭,这种心境为他的作品赋予了永恒的冷峻和悲凉。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Michael Whelan的作品《洛夫克拉夫特的梦魇》
  在他的家族中,精神病史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之处。在30多岁时,继他的父亲之后,他的母亲也精神崩溃,进了他父亲曾进过的那家精神病院,并同样在那里去世。他自己的精神状况也不是很好,由于神经疾病发作,他不得不在18岁时从高中退学,终生与他心仪的布朗大学无缘。
  但是,不要误以为他拥有一个病态的精神世界,那些作品完全是这个世界的产物,甚至像某些介绍文章那样,有意无意地把他想像为一个巫师一样的人物。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嘲笑一切神秘学和伪科学,也不相信宗教或任何超自然事物。科学的精神和奇幻的思维在他身上一直并行不悖,童年时代,他既为爱伦·坡和《一千零一夜》深深倾倒,也会自己印刷科学小杂志,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推销。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以洛夫克拉夫特的创作和生活为题材的电影《洛夫克拉夫特:未知的恐惧》(2008)
  从高中退学、度过了数年浑浑噩噩的生活之后,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业余作家协会”这个圈子,从此走上了撰写通俗小说的道路。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一生都拼命地写信,信件对他来说,就是那个时代的互联网,构成了他的社交圈。在信里,他总是自称“老头子”,即使通信对象的年纪比他大得多。童年时代外祖父收藏的古书已经彻底地塑造了他,终其一生,他在精神上都是一个十八世纪的人。
  2
  在世时从未出版过一部作品集
  “永远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心中燃烧着对未知的外宇宙的好奇,燃烧着一种愿望——逃离‘已知的现实’这座牢狱,遁入梦境向我们展现的那些充满诱惑、充满难以置信的冒险和无限的可能性的世界;那里有幽深的森林、都市中奇异的高塔、以及瞬间所见的燃烧的夕阳。”
(《怪奇小说创作笔记》,1934.6)

  洛夫克拉夫特简直就像——或者说,他自认为自己像是一个乔治王朝时期的英国绅士,只不过被迫生活在二十世纪的美国,过着与绅士完全不符的生活。
  诚然,绅士的生活与他是完全无缘的。在他所置身的社会看来,他的文学之路也毫无光明可言。当时,通俗小说是一种完全不入流的文学,而对通俗小说的编辑和读者来说,他的作品又显得太过冗长、晦涩,尤以晚年的作品为甚——因此,对他来说,编辑一遍又一遍的退稿是家常便饭,来自读者的恶评也让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当然,在世的时候,他也没有出版过一本作品集。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但他却并非默默无闻。先是通过“业余作家协会”,然后通过通俗小说杂志,他不知不觉地建立起了一个用信件维持的同好圈子。他通过自己的学识和热情,成了这个圈子里的精神领袖,许多未来的作家都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洛夫克拉夫特死后,有些人用了一生的时间去推广他的作品,终于使洛夫克拉夫特没有被遗忘,等到了世界的欣赏能力追上他、开始重新认识他的那一天。
  当时,作为一种游戏,洛夫克拉夫特和他的朋友们会交换设定进行创作。这些基于某些相同设定的作品世界,日后被统称为“克苏鲁神话”,但洛夫克拉夫特本人从未用过这个词,他在世时,也没有创作一个完整世界的打算。不过,对读者们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世界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克苏鲁神话”是真实的,就像福尔摩斯是真实的。洛夫克拉夫特将他的灵魂注入了这个世界,为它赋予了独一无二的冷峻感和真实感。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克鲁苏神话》
  作者:[美] H.P.洛夫克拉夫特
  版本: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6年11月
  对洛夫克拉夫特来说,通俗小说并不仅仅是通俗小说。他在自己的作品里灌注了太多自己的思考、渴望和世界观,这些内容是当时的大多数人很难理解的。他的一部分精神远远地落后于他的时代,另一部分精神又远远地超前——正如他热爱的爱伦·坡说过的那样:“人间的现实对于我就像是梦幻,而且是惟一的梦幻;梦境中的奇思异想反倒成了我生存的必需品,甚至完全成了生存本身”。
  3
  “宇宙的恐怖”就等于“宇宙的真相”
  “我所有的作品全部构建于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之上——人类共有的律法、利益以及情感,在广阔的宇宙面前,既毫无效力,也毫无意义。”
(书信,1927.7.5)

  即使在洛夫克拉夫特的早期作品中,也能清晰地看到一条贯穿始终的创作原则:恐怖小说应当展现的,不是令人惊骇的事物,而是恐怖的情绪和氛围。他强烈地拒斥传统恐怖小说中的鬼魂、吸血鬼、狼人这种仿佛游乐场里的鬼屋一般的元素,同时,他所做的也绝不是把这些“鬼屋元素”简单地替换为一些原创的新怪物。
  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有许多读者感到过相同的疑惑: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并不像他们认知中的传统恐怖小说,反倒像是某种历史著作、民俗著作、家谱、科研报告、调查笔记的集合体。事实上,洛夫克拉夫特的目的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让读者随着作品的叙述者(一般是一个有科学精神的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起,调查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最后随着抽丝剥茧,揭示出——毋宁说,是科学地论证出——恐怖的真相。特别是到了晚期,洛夫克拉夫特的许多作品与其说是恐怖小说,不如说是科幻小说。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
  作者:[美] H.P.洛夫克拉夫特
  版本: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
  所谓的“克苏鲁神话”,并不像人们广泛理解的那样,只是一些“看到就会让人发疯”的东西:发疯只是恐怖的一种表现,而不是恐怖本身。在这里,“宇宙的恐怖”就等于“宇宙的真相”。这一真相会彻底摧毁叙述者的世界观,让他意识到,自己熟知的现实生活是虚假的,而在虚假的现实生活背后,则是冰冷无情、人类的浅薄头脑永远无法理解的广阔宇宙。
  我对克苏鲁神话有一个比喻:你置身于一个灯火通明的房间中,但是在窗帘之后、深夜的窗外有“某些东西”。当你掀开窗帘的一角,看到“某些东西”之后,你就不能装作窗外什么也没有了。房间里的其他人不知道窗外有什么,你知道;因此,你和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其他人可能会将你当成疯子,但这仅仅是因为,你们对这间房间的认识已经截然不同。
  例如,《皮克曼的模特》(1926)的恐怖之处,并不是描绘了一群以尸体为食的人形怪物,而是让叙述者发现,这些怪物就活生生地生活在自己每天所住的房屋、所走的街道的地下。同样地,《克苏鲁的呼唤》(1926)之所以恐怖,也不是因为它展示了一只叫“克苏鲁”的海底巨怪,而是因为叙述者最后得知了一个事实:克苏鲁的醒来就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终结。这只沉睡在南太平洋海底的怪物究竟是明天就醒来,还是一千年后才醒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冰冷而残酷的事实面前,人类的一切动机全都“既毫无效力,也毫无意义”。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他的恐怖小说,写出的是人最深的恐惧

  《克鲁苏的呼唤》
  作者:[美] H.P.洛夫克拉夫特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
  正如洛夫克拉夫特多次表述过的那样:要寻找恐怖之物,不必特意踏足陵墓或古堡,而只需低头看看熟悉的日常。在他的很多作品中,近亲、退化、堕落、隔绝、杂交会紧密地联系成一体,其中一项几乎必然意味着其它几项,因为他的母亲一家(菲利普家)就是一个在殖民地陷入孤立、持续近亲通婚,最后深受其害的家族,他之所以频繁地描写家族的近亲结婚带来退化,使人变成怪物(而且征兆也在叙述者自己身上出现),乃是因为,这恰恰是他自己最恐惧的事情之一。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