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为什么中文系毕业生不爱读文学作品?
[ 复制链接 ]
清清明
初级写手
0
好友
1
回帖
7
银子
初级写手
初级写手,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初级写手, 积分 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积分
10
主页
发表于:2017-3-28 17:15:00
16496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这段时间在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王敦的新书《打开文学的方式》(厦门大学
出版
社2017年版),促使我写下了这样一个题目。这一现象或许不总是如此,但也绝不罕见。对中国的孩子们来说,中学时代是一个人几乎每天都在抽芽成长,却必须腾挪出绝大部门精力应付各类考试的年龄段。文学,只有文学才能为中学生提供他们可能尚未经历但却渴盼经历的人生经验,譬如爱情,譬如虚无,譬如衰老与死亡,譬如对世间不正义的感知和批判。所以很多中文系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多多少少都是文学青年。
我记起许多年前我到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却人人带着或多或少的几部小说、诗集,这些文学作品有不少还是1990年代学校门口常见的盗版合订本,错误百出,却并不妨碍大家从中汲取到力量、感动和一份似乎当仁不让的冲动:
“来到中文系,就是为了当作家的。”
我相信,九成以上的中文系学生会在开学不久就遭受到老师慈爱、深邃但残酷的暴击:“中文系是不培养作家的,而是培养学者、批评家。”于是,用不了多久,这些原本把李白、曹雪芹、鲁迅、莎士比亚、川端康成等作家的名字挂在嘴边的学生,慢慢就只把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布朗肖、巴丢等理论“大师”的名字叼在唇上了,连学中国古典文学的也不例外。大家开始热衷于谈论文本、风格、修辞、意义,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感动、热爱和陶醉,我们甚至不再把文学称之为“文学”,而是称其为“作品”,因为“作品”恰恰是“理论”的反题,就像一个深谙商业之道的编辑不把手中的书称之为“书”,而是称之为“产品”。
我也不例外,现在竖立在我书架上已十多年的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韦勒克的《
文学理论
》(三联书店1984年版)、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德里达《论文字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等等,就是当时购置的。这几本书分别隶属于十分经典的“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20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等,基本上囊括了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书籍的中译本。
为什么中文系毕业生不爱读文学作品?
为什么中文系毕业生不爱读文学作品?
中文系具有研习文学理论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文学理论被视为解读文学作品的倚天剑、屠龙刀,或者说,就是王敦所说的“打开文学的方式”。但是,对理论的迷恋,却常常使得不少中文系的学生反而逐渐不再阅读文学作品。这大概有三个原因。首先,理论文本的确能够磨砺一个人的理性,促使他不再满足于诗赋小说戏剧带来的纯粹的美与诗意,而是紧紧追随着哲学的“洞穴之光”,力求抵达文学真正的本质;其次,理论的力量犹如庖丁解牛,能看透、看穿、看破许多文学作品的叙事陷阱、修辞屏障和抒情动机,这会使人丧失掉不少阅读文学的乐趣;最后,研习理论比阅读作品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有些理论语言尤其艰涩,而且绝大多数理论是舶来品,对理论的追逐必定会走到非阅读外文原著不可的地步,阅读文学的时间反而少了。
于是,许多人一只手拿起了“打开文学”的工具——文学理论,但另一只手同时却把文学给“合上”了。写论文、读学位、发文章,哪一样不得需要理论呢?有时候会觉得,只有能够迎合、言说理论的文学,没有不能解读文学的理论,如果确实没有,那就换一种理论吧。文学不仅是理论投射的客观对象,甚至成了理论的附着物,文学为理论而活。这就是为什么越是中文系的学生,越不爱读文学作品的原因。但显而易见,文学并不为理论而活,为理论而活的只能是人。
其实,乔纳森·卡勒早就说过,“理论是由思想和作品汇集而成的一个整体”(《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理论本身就包含了对作品的阅读,可是,我们怎样才能重新面对文学,在一个恰当的阈值内使用理论打开这些文学呢?
王敦《打开文学的方式》这本书的有趣之处正在于此。他并不是创造一个新理论,这多半是外国人做的事;也不是去介绍一个理论,这主要是中国人做的事,而是凭借他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告诉读者怎样使用文学理论去解读文学作品。都说文艺理论的书难啃,但我觉得,更难的是告诉大家如何去应用这些理论,这需要作者具有极为娴熟的理论功底,同时又不丧失对文学的感受力,还能用恰当的话语将这种对文学的感知从字里行间解放出来。在《打开文学的方式》这本书里,作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从五花八门的理论中选取了最简便实用的工具。
理论的确是灰色的,但文学的生命之树能否常青,端在于能否用理论打开。领略一点文学理论的精微奇妙之处,却不被其俘虏,而是读读小说,背背诗歌,这些文学能更加显示出与现实、与人性的相切相关。(来源:澎湃新闻网 )
#莎士比亚
#厦门大学
#川端康成
#海德格尔
#人民大学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学者谈“读经”:不赞成完全恢复儒学思维方式
0
20774
萧盛
2016-10-12
写作交流
出不了伟大作家 中国当代文学缺什么?
0
10847
vip73873
2017-02-17
写作交流
编剧的独白:写着写着就长大了
0
10628
萧盛
2017-04-05
文化新闻
两种小说是作弊:一种极简,一种写文青
0
18909
0917115030
2017-04-05
文化新闻
全国青少年家书写作暨家书征集活动在京启动
0
20735
萧盛
2017-04-17
文化新闻
王德威当选“致敬年度文学人物”
0
15696
萧盛
2017-06-12
文化新闻
王德威 科幻文学的高潮已经过去了
0
20348
萧盛
2017-06-13
写作交流
在瘟疫中求生和写作的莎士比亚
0
4257
写手发布
2020-04-02
文化新闻
天津人民出版社莎士比亚译著被指全文抄袭朱生豪译本
1
38975
Llosa
2020-08-20
文化新闻
疫情中挣扎的巴黎莎士比亚书店,向读者发出求援信
0
14576
写手发布
2020-10-30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作者推荐
传播中国文化,竟要靠网络小说?
话题
行业IP衍生 网络小说折射新阅读习惯
诚聘 各科硕博
总奖池超百万!第五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颁奖在即
4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
5
《绍宋》原作者:宋穿历史小说为何有一个“强宋梦”
6
【喜马拉雅】第2届悬疑征文大赛,火热征稿中!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