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史航、马伯庸、宋洋:创作是冒险,但有险可冒总是好的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9-7 15:22:29
1715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我们时常会问,什么样的影视作品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作家,什么是演员。
8月初,我们和身兼数职的史航、作家马伯庸和演员宋洋谈了谈他们关于所处环境的观察、自身的创作以及其他。
对于史航来说,创作是一种冒险;对于马伯庸来说,作家是一种状态;对于宋洋来说,演员是碰撞自己内心隐藏的一面。他们给出了答案吗?
马伯庸:迷雾越浅,我越不敢走
马伯庸的背包里放着一台电脑,以方便他随时随地地创作,只要有地儿坐下,甭管有多吵。“吵对我来说全是白噪音,他们做什么,他们的人生怎么样,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处于一种又热闹,但是又可以不用关心的程度。”
这来自于他童年的经验。
因为喜欢写,他常常在上课的时候写东西。那时候什么都写,做完的梦、看到的漫画、和人的闲聊……写的时候总是忘乎所以,把周围的事全忘了,唯一能让他安心的就是周围的吵闹,因为那说明老师一直在上课,学生一直在回答。“什么时候我觉得周围突然特别安静了,那么一定是这个老师在冷冷地瞪着我,所有的同学都在望着我,等着我发现自己在做一些大逆不道的事。”
后来,他因为小说《她死在QQ上》而出名,《风雨<洛神赋>》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散文奖,最近《长安十二时辰》又因为同名电视剧再次进入大家视线。
因为喜欢考据,有时候他发现自己容易陷入“知识的陷阱”——知道得越多,越不舍得放弃任何东西,越容易导致作品的繁复。他有阅读论文的习惯,在《长安十二时辰》中负责长安治安的人叫“不良人”,
他查了很久关于不良人的渊源。但是最终,写作者会战胜考据者,意识到所有的考据都要围绕着创作,《长安十二时辰》里最后有一座大灯轮,他想象了摩天轮的样子,知道唐代不可能打造出二十多丈高的大灯轮,他觉得好看,便虚构了它。
很多时候,这样的灵感就像猫,“你越过去撸它,它转身就跑了。但是你不搭理它,自己玩电脑,一会儿它就蹭过来趴在键盘上。”
但是写作是种状态。写完《长安十二时辰》后马伯庸大松一口气,“我觉得‘好!完成一个大事,我得好好歇歇。’”到了第二天又习惯性地打开笔记本,建立一件文档,一旦进入状态后,便会一直持续下去。
对于马伯庸来说,在写作时一种进入写作状态的情绪便可称之为“作家”,“我如果是个上班族,今天有感而发想把公司里的事都写出来,他就是个作家。当我们笔停了以后就不是作家了,我们是一个观察者或者是一个思考者或者是一个阅读者。”
写得越久,年纪越长,对写作的敬畏心越大。他有时候翻看自己原来的日记,会觉得羞愧,“这个你也敢写”,“但是年纪越大,对于这些华丽东西的喜好会慢慢退掉,反而会觉得它们很不耐烦,但是你会感觉到这些朴实的、最简单的文字中聚集出的力量反而越来越强烈。”
“当我们面对着一片迷雾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大胆地往前走。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迷雾越来越浅,你会看到很多东西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它背后有很多的深度,这种深度会让你觉得:我还没能把握。”马伯庸说。
史航:我是一个杂食动物
话剧《枕头人》要开始巡演了,史航第一次担任制作人。和以往的作品不一样,那是一部“奇怪”的作品,史航认为它包含的十个故事几乎把“世间所有故事的痛苦柔情的可能性全给涵盖了”,相依为命的兄弟、以残忍手段实现的谋杀、背信弃义的警察……
史航喜欢这样的作品,它就像法国作家纪德说的窄门,当人们发现自己无法通过,有的走开,有的努力让自己变瘦然后通过。通过之后是另一个问题,如果你在里面吃胖了便将再次陷入困境。“有的人看作品能开一隅,他就关在窄门里,没法再出来了。创作是冒险,阅读也是冒险。我觉得有险可冒总是好的。”
当然很多时候,他不会让自己陷入那样的困境里。
史航的电脑里很可能同时开着多个窗口,这边《向往的生活》,那边《乐队的夏天》,那边《这!就是街舞》第二季,他的五六本书同时摊在家里,读读这个,读读那个。他特别害怕错过任何内容,又蓄意让自己不够专注。
选择一些,扔掉一些,这让他不安心,他看卡夫卡,也看猫腻,看王朔,也看金庸,他自认是一个杂食动物,“杂食动物回报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留下不止一种痕迹,做下不止一种事情”。
大部分时间进食是不分地点和环境的,只有一次,读的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悬疑小说《白夜行》。起初是在楼里,觉得害怕于是坐电梯下楼,坐到河边土坡上看,他不会游泳,看着那河水也觉得愈发可疑,又走到了马路边看,还是觉得离人太远了,最后坐在安定门过街天桥的台阶上看,那种又冷又怕的感觉才消退掉,因为他在人群中间。
你不免好奇他的精力,他便告诉你:“至于说精力有限,越精力有限,越要扑腾,越觉得自己照顾不过来,越要穷尽自己的精力。”
他创作,但是并不认为自己是作家;他表达,但求“一人知我,不恨天下”;他活着,但对未来毫无想象的乐趣,反而对回忆充满乐趣,如果可以量化,那么过去、现在、未来在他脑子中的比例会即刻呈现在你面前:未来一,现实三,过去六。
史航的过去在长春,一个不显眼的城市。被冠以汽车城也好,大学城也好,电影城也好,在他看来不过是在掩盖城市的虚弱,但他喜欢这种破落户的感觉,“你知道你永远不会是最弄潮儿”。他曾写过一本叫做《野生动物在长春》的书,每个出场人物都是动物,那些是他的旧相识们,他们不剽悍,反而是憨实又羞涩、敏感且丰富的。
于是很多时候他也是这样——咱就在这忍着吧,窝着吧,自得其乐,就这个状态。我喜欢在一个不是弄潮儿的平台,不是弄潮儿的城市,不做弄潮儿的领域里头,就默默地在那翻潮就行了。
宋洋:希望明天是,更纯粹的我
宋洋36岁的时候提前进入了“不惑”,他指的是在表演上。
年轻时宋洋时常考虑观众喜欢什么,加之演员绝大部分时候处于被选择的被动处境中,“容易被整个热度或者浮夸的、名利的东西所影响,变得患得患失。”在那时候,他喜欢找和自身完全不同的角色,从人物最外层抓到两三点,便觉得自己在塑造不一样的人,还会得意于自我作为演员的可塑性。
但他慢慢意识到,这样的状态实在不纯粹,演员是一个给人极大成长助力的行业,在这过程中,改变是缓慢又无声无息发生的。
作家马伯庸对宋洋在《师父》中耿良辰一角印象深刻,宋洋饰演了一个暴脾气的车夫,从拜师学咏春到成为天津街头的传奇。有那么一幕,耿良辰腹部插着两把刀,向着天津的方向跑了五十步,在一大片荒草里,宋洋头发凌乱嘴唇苍白,流着血,但是眼神狠决,“一股执拗的倔气在里面,而且一直能够往下顶,我对这种人一直是心怀敬畏和仰慕”。
再后来到了《爆裂无声》,宋洋饰演的张保民丢了儿子,独自踏上寻子之路。因为张保民年轻时与人打架咬断舌头,宋洋没有一句台词,为了演好张保民,他观察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和农民攀谈、相处,直到混入集市完全认不出他。张保民击中了宋洋“骨子里面喜欢的英雄主义”,这个角色还为他带来了澳门国际影展最佳男主角的奖。
他已经不是七八年前的白面小生,在古装偶像剧中饰演不痛不痒的翩翩佳公子,他放下自己的偶像包袱,越来越喜欢复杂的角色,有时候不是那些角色留在身上,而是角色在发掘自我。
“所谓真正成功的塑造,就是(体现)一个正常人心里都有的那一面。这些可能特别隐,可能和你的生活毫无关系,但是你把这两面结合起来,找到一个能连接的桥,然后这样你和人物就连接在一起了。而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各种各样的自己。”宋洋说。
时至今日,他开始反思表演方式,反思不同的观看方式对演员分寸的把握,比如最近拍的几个小荧幕作品中细致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如果人们用二倍速去观剧又该保留哪些舍弃哪些,创作变得特别有意思。
宋洋变得越来越纯粹,和朋友之间的聊天也会不自觉往业务交流的方向发展,兴趣爱好也是坐下来看电影,连唱歌都很少去。
“就像我们少年时都说——当你不再意气用事了,不再一腔热血了,意气用事是贬义词,一腔热血是褒义词;当你做事情变得考虑周全,这是可褒可贬的词汇;但当你开始不再那么纯粹的时候,就到了一个你以前特别不喜欢的中年人状态。”他并不知道未来的他会变得如何,但他如此期待,好好坏坏。
抵死不改不是为了成功,
是为了让自己爽
EM:马伯庸刚才讲影视圈是浮华的,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其他两位觉得影视圈浮华吗?
史航:我在的影视圈是浮华的。因为我是为此而在这个圈,没有浮华,我在这干嘛呀。“浮”、“华”都是很美的词,“沉”下去总是不好的,“华”又是华彩。
马伯庸:我觉得这个圈子——当然我接触不深——里面什么妖怪都有,好像一个江湖一样。而且是以彰显自己的个性作为主流的江湖,那么彰显自己个性的办法就是要不断地去输出,不断地去表达。
宋洋:我觉得浮华对现在人的理解是中性词,往哪个方面理解它都是可以的。就像一部好电影,到底是哪一面的,得看看的人怎么想。
EM:比如史航觉得“浮”是好词,“沉”不是那么好的词。
史航:也不一定,比如说“沉着”,对吧?其实啊,一切词细想全是物理状态,然后被我们给强加成心理状态和伦理状态。我觉得最好的是周星驰有次接受采访,记者问他,您是那个后现代主义解构大师吗?周星驰很严肃地说:“我是,我就是那个后什么大师!”所以不管,只要你形容我全能担,你愿意形容我都是。要接受一切。
宋洋:接受,现在就接受。
史航:我就是那后什么大师,我就是那个宋某。
EM:三位是演员、影评人及作家,看待影视作品的标准会有什么差别?
宋洋:我最近在想一个问题:不同的表演在呈现上面是否能不套路化,你要重新出发。以前我会去了解观众的需要,我现在不会,因为我觉得不纯粹。越来越技术性或者理性地做出来的表演,我自己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了。去年底我去温哥华拍了一部小成本的戏,那是全美的剧组,有时候我对表演的要求稍微多一点——在国内我们根据一些戏的题材会有“样板”——导演就会非常奇怪,然后说不要太多了。就是摈弃工业化,由心出发。
史航: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选择。
EM:你会希望演员的表演更以大屏幕为信仰吗?
史航:比如宋洋演戏,马伯庸也在演戏,他俩演对手戏,风格、使劲力度都不一样。你说我喜欢哪个嫌弃哪个,就好像我是一个火柴盒上的磷皮,他俩轮流在划我,他俩都是火柴,谁划着我就行。我是观众,我等着你来感动我啊,所以我根本没有一个模式,划到就行。我觉得任何一个有模式的人,其实都是错过了上帝的一半礼物。
EM:那我们观众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作品?如果看到一些不好的作品受欢迎,你们会生气或痛心吗?
马伯庸: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先把自己感动,不可能观众喜欢什么样的我们就变成这样的。一个人擅长的事就这么多,一定是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得最好,然后把类似的人都筛选出来,吸引到身边来。
史航:我不痛心,反而很高兴,这一定是有意义的。“不好的东西”只要对他人形成一个审美满足,或是审丑满足,我都不介意。
马伯庸:现代人的相互原则其实就两条,一条是关我屁事,一条是关你屁事。我觉得每个人的审美最重要一点不是在于他自己的审美是什么,而是在于你不要去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
史航:你知道还有第三句话吗?关屁屁事。为什么拿屁来说事,我们屁怎么惹你了?
EM:之前跟宋洋聊,说到了影人的被动,三位创作者觉得被动的时候是什么?
宋洋:我现在也不敢说自己一定不被动,但是我是不是让这个被动带给我痛苦,还是说这个被动带给我动力?
史航:被动啊,你就会更珍惜,就跟失恋一样,你第一次恋爱,看着她,她就跟你走,你绝不珍惜。
马伯庸:
出版
社会提出意见。举个最简单例子,《长安十二时辰》写完以后他们提了一个要求:把男主的眼睛变正常,因为他是个独眼。这样后期如果拍成影视剧的话,跟演员好谈。我说影视剧怎么弄,你们自由发挥没问题,但是我小说里这个人是独眼很帅,有气质。因为角色本身就身受重伤,身上要有一个重要的痕迹。提出这个意见看到之后,一半会从谏如流,另外一半就是抵死不改。
EM:那抵死不改的就能成功吗?
马伯庸:我觉得不是在于成功,而是在于让自己——觉得爽。
EM:最后,三位有没有要对现在年轻同行说些什么?
史航:我对我的群演朋友们说,接戏要学会看剧本,尽量演一些被杀死的角色,往往不容易被剪掉。
宋洋:我想对演员朋友们说,这个行业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山崩地裂,大起大落的。希望大家不要沉浸在这里面,不要患得患失,那样很痛苦,会变成这个行业浮躁光环下的奴隶,还是保持饥饿感地多学习。
马伯庸:我对新入行的作家朋友只有两个建议:第一,找一份正经工作,把写作当成一个业余爱好,这样不容易腻;第二,写的时候勤存盘,这非常重要。尤其是要云盘存一个、U盘存一个、硬盘存一个,存三种。
摄影:王海森
采访、撰文:孟依依
编辑:何叶
造型:ELVA
#史航
#宋洋
#创作
#冒险
#总是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网文创作从入门到完结,请收下这份完整通关流程
2
7784
郑爽我的太子妃
2023-11-05
文化新闻
莫言:《晚熟的人》的创作背景及其人物塑造
0
5103
写手发布
2023-11-18
写作交流
新人创作投稿的流程攻略,如何赚网文的第一桶金
0
3778
寒冷刺骨
2023-12-01
写作交流
编故事总是越编越复杂,找不到主线怎么办?
0
2835
粗粮
2024-01-15
文化新闻
2023番茄年度创作报告来啦,看看你的努力超越了多少作者
0
4730
敏敏而
2024-01-19
写作交流
爱潜水的乌贼:《诡秘之主》创作理念与心得分享
0
3101
1083543010
2024-01-29
写作交流
老作者的真实创作经历分享,从职员到小说作家
0
2181
547218
2024-02-17
写作交流
网文创作应该避开哪些高风险题材?
0
2738
写手发布
2024-04-18
文化新闻
AI创作出百万字小说,“人人皆能写长篇”不再是梦
0
2894
写手发布
2024-07-07
文化新闻
女频创作新风:“大女主”形象悄然转变
0
2598
写手发布
2024-07-2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狐尾的笔:在设定的世界里,想和读者一起求知求理想
4
【对话村民·新人到】黎大小姐:用作品传递爱与希望
5
抄袭??????
6
起点爆金币了!全球征文启动!现金奖励、独家专访、IP 全平台推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