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原创文学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故乡都去哪儿了
[ 复制链接 ]
智水之滨
初级写手
0
好友
0
回帖
4
银子
初级写手
初级写手,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初级写手,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积分
5
主页
发表于:2017-4-7 01:19:41
其他
6288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故乡都去哪儿了
智水
以前读书时,觉得故乡只存在于书中,看到许多文章里说思念故乡,觉得是件很奇特、很矫情甚至很搞笑的事。但在外面待久了,故乡的一草一木随着时间的远去越来越模糊,对故乡的这种思念就越来越强烈。时不时地在梦中又来到了村后的那条大河边,又看到了村东的那棵大杨树,又爬上了屋后的老槐树和家里的那些土矮墙。
我的老家是河北南部的一个小村子,从地形上看,处于太行山脉向东绵延与平原的交界线上,从行政区划上看,处于邢台市隆尧与内邱两县的交界线上,属内邱县管辖。村北有一条大河,水满时宽约一公里,河堤非常高,与河底的比高约有丈余。这条河过了我们村就进入了临县,也进入了平原,河堤也就突然降了下来。在我小时候,除了发洪水,那条河里基本上只有很浅的水,深处才齐腰,最宽处也就几十米。河两岸长满了灌木和各类树木,有的已经碗口粗。树间是满地不知名的绿草,有些据说是中草药。一条松软的沙路贯穿南北,供两岸人们往来。听老人们说,那条河在过去水量很大也很深,两岸的树木很茂密,下游到处都是芦苇,在抗战时是打游击的好战场,也是老百姓躲避日军屠杀的天然屏障。这条河及其两岸是我们上小学以前的乐园,同龄的小伙伴们经常一起过来爬树、游泳,我最喜欢在草丛里找鸟窝,捉些幼鸟回家自己养。
那棵大杨树位于村东,是整个村子甚至是周边几个村最高的树,用军事术语来说是个制高点。在我小时候的眼睛里,它直插蓝天,白云都在绕着它飞,非常伟岸而神秘。绿油油的叶子像塔一样密布在树干周围,在阳光下看起来明晃晃的。每次大风起来时,都能听见它哗哗的响声。老乡们每次从外地赶集或者干什么事回来,一路上急匆匆的,只要看到大杨树,就会有了到家的感觉,心里才会踏实,步子就慢了下来。因为太高了,而且杨树的躯干表面树纹很细、很光滑,爬树时手脚与树的摩擦力很小,很难爬,也就很少有人去爬。但我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爬到过它的最高处,享受了一下傲视群雄的感觉,也享受了一下村里人仰望的目光,让自己也自以为是的伟岸而神秘了一把。
在我们那里,主屋通常都是坐北朝南的,我家也不例外。在我家北屋西北墙角向西北延伸约30米之处,也在屋后那条东西走向主街的靠北一侧,有棵不知年龄的老槐树,树干很粗,要两个大人手牵手才能合得拢,长得枝繁叶茂,说是遮天蔽天也不夸张。夏天时,村里的老少最喜欢在午后或晚饭后搬个板凳坐在树下乘凉,东家长西家短的吹牛聊天,妇女们通常手里拿着针线活儿边说边忙碌着。即便在冬天,大家也习惯性地围在老槐树周边太阳照得着的地方,边说话边眼瞧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似乎在张望着外面的世界。老槐树并不高,分枝处离地面也就一人高一点,而且槐树的躯干条纹扭曲斑驳,脚蹬上去不那么滑,很容易爬。每当春天槐花开起的时候,就是我们疯狂上树的时刻。几根较粗的枝杈上都会有人爬。细一点的上面往往有鸟窝,偶尔也会引诱着我们爬上去,看看有无幼鸟在。摘了槐花,回家让娘把槐花和面拌到一起蒸饭吃。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我们吃槐花饭尤如过年一般喜悦,现在想起来依然香气扑鼻。
按说土墙在过去的农村到处都有,没什么可惦记的。但我所思念的土墙是我家院子的南墙。这面墙约有一米五高,也比较厚实,可以让我们在上面平稳地走来走去。墙内是一排树,有榆树、槐树,有粗大一些的,也有细小一些。这排树离南墙约均50公分,我们能够方便地从墙上和树上来回爬。最好玩的是东南墙角的一颗小槐树,比较矮,只比南墙高一点,柔软而坚韧。我跳一下就能用手抓住它的树杈,然后手上用力一拉,腹部一收缩,趁势把一只脚蹬在南墙上,另一只脚再用力就攀到了墙顶,三下两下,人就骑上去了。墙外是一条小路,小路南边是大片的田地。由于这条路很窄,离大街也比较远,没有大车通行,就成了我们这帮小孩玩耍最安全、父母也最放心的场地。当然,夏秋季那片田里不是庄稼就是蔬菜,我们很感兴趣,偶尔可以弄点零食吃。即使是冬春季,那片田就是一块宽敞的运动场,足够我们撒疯、玩各种游戏,管它地面平还是不平呢。
但自从我读小学开始,因为开荒和承包制的推行,河两岸的树木都被砍光了,种上了苹果树、梨树、杏树、桃树以及花生等。后来,由于建筑业的兴盛,河沙成了值钱的东西,许多沙场进驻河道,挖掘机挖出的一个个大沙坑使其满目疮痍。大杨树所在的那片荒地也被开垦了,它也被砍倒,不知道是做了谁家新房的大梁,还是被劈成了板材。老槐树由于位居主街,村里为修建笔直宽阔的大马路,把它连根挖了,不知去向。那面南墙也随着我家旧房拆除化为了泥土,让位于砖混结构高耸森严的新院墙。那条路和那片田一起作为新辟的宅基地进了邻居的庭院里。
留给我的,只有这梦里生疼的念想。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话题
图书市场艰难,二手书是“避风港”还是“重灾区”?
封面新闻对话刘慈欣:《三体》之后,我一直耐心等待灵感的降临
告别肤浅阅读!原来我们都被“看”书骗了这么久?
4
《当代》揭晓2024年度长篇小说五佳
5
中国科幻小说,开始流行长篇历史题材?
6
最高500元/篇丨「余生坊」最新约稿函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