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诺贝尔文学奖为何颁给这些人?他们作品影响了一代人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10-10 20:49:23
1692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宋宇晟)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波兰作家奥尔嘉·朵卡萩 (Olga Tokarczuk) 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分别荣获该奖项。
一百多年来,上百位文学巨匠获此殊荣。历史上,都曾有哪些人获颁该奖?他们又留下了什么作品?
那些出现在课本中的作家
其实,不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经典作品早已被译介到中国,甚至出现在了大家的课本之中。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2年7月21日,美国举行海明威模仿大赛,图为格雷格·福塞特(左二)获得模仿秀冠军。
——海明威:遍体鳞伤,依然坚强
《老人与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部作品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位老渔夫出海捕鱼的故事。
老渔夫出海很远捕到一条大鱼。鱼太大了,老人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归程中,许多鲨鱼开始袭击这条被船拖着的大鱼。老人虽尽力驱赶鲨鱼,但最终只剩下了一副鱼骨架。
海明威自己将这样的硬汉形象概括为八个字——“遍体鳞伤,依然坚强”
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书封。
——罗曼罗兰: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
在教材中,罗曼罗兰的故事已成为一篇课文。而真正成就他获得诺奖的是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了,因为过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这个今天频频出现在鸡汤文中的句子,正出自这部1912年完成的小说。
故事的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一个穷苦家庭,他从小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分。家庭的贫困和耿直、敏感的性格让他在生活中吃尽苦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随着岁月流逝,约翰克里斯朵夫老了,他成为誉满欧洲的音乐家,与敌人和解,但也嘲讽像自己年轻时一样的青年。
罗曼罗兰在整部作品的序言中写道:“但愿克里斯朵夫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
资料图: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的这句开头如今已成为经典。这部小说的节选也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这部由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故事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
在小说里,抚摸冰块的感觉是“在烧的”、“遗失很久的东西”会跟在磁铁后面“乱滚”、小镇居民可能集体患上失忆症……
而这些故事正映照着,几百年来哥伦比亚应对外部掠夺与入侵的历史。
他后来在诺贝尔奖获奖演说中说:“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
作品比作家有名系列
如果说上述这些伴经典让我们以文字的形式记住了诺奖,下面这些作品便是以直观的戏剧或电影留下了印记。
——《等待戈多》:荒诞还是隐喻?
作为荒诞戏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1953年在法国首演,即引起轰动。其作者塞缪尔贝克特也因此作品获得诺奖。
整部戏剧展现了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而“戈多”不来的情节。
戏里的两个人物,除了他们的名字以外,没有任何其他介绍。舞台一片空旷,上面只有一棵树。两个主人公在等一个叫做戈多的人,但是他们不知道戈多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又为什么要等他。
剧本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有人解读为,两个流浪汉在一个毫无意义的地方说着莫名其妙的毫无意义的话,代表着生命的荒诞;也有人认为,戏剧中的隐喻和典故将整个人类发展史贯穿其中,讨论的是每个人都遇到的问题。
电影《铁皮鼓》剧照。
——《铁皮鼓》:同名电影拿下奥斯卡奖
相比于这本名为《铁皮鼓》的书,今天的人们大概更了解其同名电影。
1979年根据该作品改编的电影问世,影片获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32届国际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如今,这部电影已是经典之作。
事实上,原著小说《铁皮鼓》也是格拉斯最知名的作品。
《铁皮鼓》创作于1959年,被认为是欧洲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奥斯卡三岁时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恶,决心拒绝长大,反抗父母、纳粹、舅舅、情人的故事。
1999年,格拉斯凭借此作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对《铁皮鼓》予以高度评价,称该书是二战后世界文学的最重要作品之一,对德国文学有划时代的意义。
跨界的获奖者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百余位获奖者中,并非都是作家,其中还有政治家、数学家,甚至是歌手。
——罗素:获得文学奖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1950年,一位“文学圈外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罗素,其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双黄蛋”。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推迟一年颁发,因为当时评委会认为没有候选人符合评选标准。1950年瑞典文学院分别为威廉福克纳和伯特兰罗素颁发两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虽然罗素更多的贡献是在哲学、逻辑学、数学等领域,不过他在哲学领域作品中折射出的“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以及和摩尔一起创立分析哲学,成为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资料图: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丘吉尔:写回忆录获奖
数学家之外,政治家也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53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奖。
回忆录记述了1930年代初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国际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同时也收录有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及个人保存资料等。
虽然这部作品极具史料价值,但其文学价值是否足够获得诺奖,并非没有争议。
资料图:2011年,迪伦在英国伦敦进行演出。
——鲍勃迪伦:歌手也能拿文学奖
同样出现争议的还有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
评委将他比作像荷马一样的“最伟大的在世诗人”,认为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他的歌曲甚至被评委赞美为“献给耳朵的诗篇”。
《答案在风中飘荡》是鲍勃迪伦在中国流传较广的作品。此外,《时光慢慢流逝》《吉卜赛人》等作品也曾被译介到中国。
不过,当歌手诺贝尔文学奖时,争议也因此产生。
当时即有评论称,评奖委员会的决定只是为了“取悦群众”。苏格兰小说家韦尔什则表示:“我是迪伦的粉丝,但音乐与文学截然不同,我感到愤怒。”
尽管存在争议,但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达尼乌斯表态称,文学奖委员会成员对把奖项颁发给迪伦的看法“极度一致”。“迪伦享有偶像地位。他对当代音乐的影响深远。”
诺贝尔文学奖里的中国元素
大多数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记忆,大概总绕不过“莫言”这个名字。但其实在莫言之前,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有了“中国元素”。
赛珍珠作品书封。
——赛珍珠:半生在中国度过
1938年,美国作家赛珍珠凭借其长篇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这部作品正是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作品。
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称赞其作品中“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
在赛珍珠81岁的生命中,将近一半都是在中国度过的,而且都在她的前半生。
她曾在自传《我的中国世界》中回忆:“我在一个双重世界长大——一个是父母的美国人长老会世界、一个小而干净的白人世界;另一个是忠实可爱的中国人世界——两者之间隔着一堵墙。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我说话、做事、吃饭都和中国人一样,思想感情也与其息息相通。我熟悉那里的每一寸土地,就像熟悉我脸上的皱纹一样……”
资料图:莫言。韦亮 摄
——莫言: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已经公开的资料,在中国作家中,胡适曾于1939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1940年,林语堂被美国作家赛珍珠等人提名;1950年,赛珍珠再次提名林语堂作为候选人。可惜的是,胡适与林语堂均未得奖。
一直到2012年,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诺奖评审委员会认为,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谈及自己的创作,莫言曾多次表示,写人是其唯一目的,是“用历史的环境来表现人的灵魂、人的情感、人的命运的变化”,而“小说只有描写了人性、描写了情感才更丰富,影响更长远”。
就在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莫言再次公开谈到此话题。
他认为,文学实际是从人出发,写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人的遭遇以及命运等等,最终还是落实到人身上。民间故事、历史、未来也好,文学的核心是关于人的文学、人的历史,一切从人出发然后再回到人。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奖
#为何
#他们
#作品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九鹭非香”的启示:仙侠IP为何屡出爆款?
0
4168
写手发布
2024-04-08
文化新闻
江西一诗会获奖作品被本地人“包圆”
0
3769
写手发布
2024-04-16
媒体约稿
第三届「凤凰文学奖」征稿启事
0
1690
babyface(
2024-04-29
媒体约稿
第四届「贺财霖科幻文学奖」征文启事
0
2269
1二货
2024-05-03
文化新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去世,享年92岁
0
3303
2336
2024-05-15
文化新闻
那些顶级的网文作家,他们的作品你都看过么
0
3207
fangrongxi
2024-06-13
媒体约稿
《教师报》急需大量作品
0
1804
cizzy
2024-07-14
文化新闻
80%新人作品,这个传奇品牌为何能将纸书推向荧屏?
0
4157
写手发布
2024-07-24
文化新闻
书业头部直播间为何从书展消失?
0
4482
写手发布
2024-07-28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写作交流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狐尾的笔:在设定的世界里,想和读者一起求知求理想
4
【对话村民·新人到】黎大小姐:用作品传递爱与希望
5
抄袭??????
6
起点爆金币了!全球征文启动!现金奖励、独家专访、IP 全平台推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