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马伯庸:在历史的边缘镶嵌想象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0-3-3 11:31:43
1869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距离去年那轮首播已半年有余,《长安十二时辰》在这个春季依然高居各大视频网站热播前列。长安城的光彩与富丽在影像中重生,紧张激烈的剧情使观众目不暇接,演员火了,台词红了,连“水盆羊肉”“火晶柿子”也成了全网搜索的美食。
这个盛唐版本的“反恐二十四小时”原著小说出自作家马伯庸之手,他原名马力,目前共
出版
长篇小说九部,历史纪实一部,短篇集四部,十余部著作授权改编成影视游戏作品,长篇系列小说《古董局中局》的电影版也已开机。
马伯庸素有“文学鬼才”之名,他的作品既有天马行空的脑洞大开,也不乏严谨厚重的史料佐证。
他将自己的写作风格形容为“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历史边缘的空隙间,马伯庸细致镶嵌了超逸的想象,笔如游龙,旁征博引,沟通雅俗。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去年底,在望京的一家咖啡馆里见到马伯庸的时候,他正眼盯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在键盘上奋力打字,指速飞快。挑个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写作,是他多年的习惯。
《长安十二时辰》的灵感发源于知乎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马伯庸的回答收获应者云集的点赞数,他用洋洋洒洒的几千字勾画出大唐长安的光华、望楼林立的威严、突厥狼卫的潜行……
“盛唐长安是中国人遥想的永恒之城,历代文人墨客接力描摹,上千年来,我们为什么不断传颂它?因为这座都城的开放与包容突破了时代的局限。”马伯庸说。他将故事时间定在了天宝三年,这一年看似无大事发生,但帝国的权力中枢,裂纹蔓延:当了29年太平天子的唐玄宗李隆基纳了前寿王妃杨太真,沉迷后宫。宰相李林甫操控朝政,罗织罪名构陷太子李亨。同年,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恩宠日隆。
风平浪静又危机四伏,适合排演惊心动魄的大戏。马伯庸想请李白担纲,但一翻史料,诗仙此时正在山东地区游历。
“我写小说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让李白回到长安,与事实相悖。况且李白一生行迹,相当完整,穿插进虚构的情节,生硬勉强。我希望找一个人物,此人在历史上需有根基,但留下的记录不必太多,阶层不必太高,这样发挥的空间大。”马伯庸说。
独眼死囚张小敬扛起粉碎阴谋的重任。关于张小敬其人,仅在唐朝小吏姚汝能所著笔记《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中,有草草一行记述:“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至于出身、相貌、生卒一概不详。《长安十二时辰》中,天宝三年元月十四,长安百姓正在渴盼着上元节的璀璨灯火,毁灭与破坏的计划在坊间吐着毒信,前“不良帅”张小敬与天才少年李泌通力合作,开启了大唐版“反恐二十四小时”。
最关键的部分在于设计人物动机,张小敬即将性命不保,为何还要为调查奔波?马伯庸说,他不是为了炫耀能力,更不是为了官爵恩赏,而是为了守护这些营营役役的平民,守护这座繁荣安详的城市。书中的张小敬告诉姚汝能,“对达官贵人来说,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这些事更是习以为常,但对我来说,这才是鲜活的、没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长安城。在他们身边,我才会感觉自己活着。”
马伯庸认为,这种众生平等的理念和对个体生命的珍惜,能引发现代人的共情。大家爱看过去的人与事,归根结底就是希望投过辽远的一瞥,在同高度的芸芸众生里,搜索到自己的影子。
故事的内核发人深省,器物的还原细致入微,为了重现唐朝的日常生活和市井百态,马伯庸广泛涉猎了大量专题论文与考古报告,将典章礼仪、食货物价烂熟于心。《长安十二时辰》有一处描写,可见功力:野心勃勃的元载看到被绑架的王家姑娘头上戴着金丝楠木簪,凭借对材质的熟稔,判断她定是个官宦千金,曲意奉迎,收获好感,攀上高门。这个细节,透露出马伯庸对于唐代女性饰品的扎实考证。
《长安十二时辰》的电视剧效果远超预期,提供了文字不能企及的视觉效应。除了关心剧情外,观众里有研究盔甲造型的,有醉心建筑样式的,有爱上胡舞的,还有考据音乐的。
他说,作品能充当索引,激发多维度的讨论,是写作者最期待的反响。
在喧闹中匀速行进
2015年对于马伯庸而言是个特殊的年份,他从工作十年的施耐德电气公司离开,转型成专职作家。
做出这一决定,马伯庸很理性,“稿费收入超过了主业,当时当上了小主管,感觉发展到天花板了,从性价比来说,还是专心创作更划算。”
自由职业最常见的危险就是失序,摆脱打卡的约束,很容易放纵拖沓。为了保证效率,马伯庸清晰切割了日程:每天七点起床,把儿子送到学校后,找地方写上一天,下午五点半准时收工,回家关上房门,放空大脑,陪伴家人。
挑拣具体的写作环境,他有个异于同行的怪癖:必要嘈杂。
马伯庸说,这是个后遗症。小时候,因为父母频繁调动,他转学13次,在哪里都待不长,自然难交朋友,缺少小伙伴,只能用读书排遣寂寞,看得多了,便也技痒,上初中的时候,常开小差,在本子上划拉着武侠、科幻,耳朵还要竖起来,聆听周围的动静,如果四下喧哗,放心极了,老师在讲题,同学在讨论,没人注意。就怕空气突然安静——老师正站在身后或者对面,脸色阴沉。整治马伯庸,老师不罚不骂不请家长,“你写的什么,站起来给大家读读。”多次示众,落下阴影,当马伯庸成为知名通俗作家后,周边无声,便会莫名紧张,心弦紧绷。
羞涩敏感的男生马力会时不时地造访39岁的马伯庸。采访前,笔者在心中描绘了一个开朗健谈的形象,却没有想到,见到陌生人——那个微博机灵、文字飘逸的“马亲王”,既拘谨,又温文,直到聊至酣处,急智诙谐的特质才渐渐释放。
辞职后,马伯庸的创作进入井喷期:《古董局中局3》《古董局中局4》《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文化不苦旅》《长安十二时辰》《草原动物园》《显微镜下的大明》,在这五年相继出版。不久后,又会有本40万字的新书问世。
谈及出书的迅捷与读者的赞誉,马伯庸自谦:“没天赋,只是坚持。”每天,他会写出大约4000字,如果状态好,能到8000字。思路枯竭的时候,关上电脑,开始跑步。运动将马伯庸的体重削掉了13公斤,较之网络流传的旧照片,他的脸庞添了分清俊,天蓝衬衫,白皙肤色,配上趣味盎然的语言,恍惚间,这个6岁孩子的父亲,依稀还有少年模样。现在回望1999年左右的作品,他恨不能“踢自己”,觉得“特幼稚”“没文采”,比照同在网络论坛上开启文学尝试的同辈人,他常有惊艳之感,自愧不如。
那些名噪一时的ID头像灰暗,笔墨飞扬过的年轻人碌碌生计,隐没人海。
“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他们先后放弃了写作,而我一直不间断产出,如果说我有什么长项,那就是勤劳,任何行业,只要持续练习,水平就能稳步上涨。”马伯庸说。相比早期作品的随性,以杂糅、恶搞的形式颠覆正典,他2005年的第一部长篇《风起陇西》被视为风格转换的界碑,“历史可能性小说”成为主攻方向。
现在再看,《风起陇西》文字磕绊,翻译腔浓重,把冷战间谍类型小说写法融进三国框架中,属于拉郎配式的嫁接。但马伯庸说,这本书是探索的起点,集合了他成熟期主要的创作特征:一是注重古代生活细节的精确;二是植根现有史实,注入现代思维,渲染涂色,寻隙补白,做出全新的解读。
马伯庸算是网络的尝鲜人,如今,资本强势介入,网络文学大IP增值成了钱袋叮当的生意,他却退回到书籍和
杂志
的传统载体。对于这个名利高悬的江湖,马伯庸的评价兼具了两面性——一方面,他感到庆幸,“纵览整个中国史,这是文人的黄金年代,不必行卷干谒,不用阿附权贵,也无需得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只要能写,在网站上聚拢起几十万上百万的读者,便能卖文为生,丰衣足食。”但他同时忧虑,“
网文
需要以‘爽点’来留住老读者,吸引新读者,俯就与讨好会让质量下滑,‘玛丽苏’‘杰克苏’不够,又一窝蜂写起‘甜宠’,未来还将降级到什么地步?”
马伯庸说,自己写不了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学,因为创作模式与平台不合拍,没法保持每天更新的高强度输出,还是更喜欢写完一本再出版的方式。
他选择自控节奏,沉浸在感兴趣的内容中。
《古董局中局》系列问世后,每次签售会上,马伯庸都会迎来一类特殊访客,来人将红布裹着的瓶瓶罐罐放在桌子上,郑重打开:“您是行家,给估个价?”见得多了,马伯庸应对得很程序化:“请您找马未都老师,我是写小说的,真不懂鉴定。”作品的感染力,可见一斑。
间隙时,马伯庸还是会以阅读自娱,自2014年起,每至岁末,他都会发布一份书单,不是简单的罗列书名,也不照抄推介营销的词句,而是真诚地分享所读所思所悟,千言起步,近两年长达万字。12月21日,2019年度书单发布,导语中有句感慨:“与其问道于浮云,不如躬耕于山根。”
躬耕山根,匀速行进,应是成就“文学鬼才”的秘诀。
乘梦境之舟漂流草原
在马伯庸的作品里,《草原动物园》的调子最轻盈,它一唱三叹,优美诗意,简淡神秘。
小说脱胎于马伯庸2013年的一个梦,草原上月光缥缈,他开着一辆解放牌卡车,边上坐着位传教士,后者喋喋不休着异域的语言,车后一群动物排列跟随。
马伯庸的故乡是内蒙古赤峰,对于草原的记载,他一度痴迷,偶然读到《绥远志略》,书中提到一位叫华国祥的传教士,去归化城传教时,带了部电影机。马伯庸觉得有意思,但一直想不到落在哪里。
另一个毫不相关的事件给了他启迪:晚清时北京有个万牲园,因为入不敷出,被迫拍卖了所有动物。传教、动物、草原交缠出了《草原动物园》: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柯罗威带着万牲园的动物们,历经磨难,到达赤峰,建起动物园。这座城里,萨满、喇嘛、和尚平和相处,通兽语的男孩与化马形的守园人命运交汇。
即使在这个魔幻的空间中,作者也不敢信马由缰,传教士的教堂在哪里、组织架构如何、怎样办理去草原的手续……马伯庸特地回了趟老家,实地考察,专门搜罗了这些琐碎,比对记录。
初稿中,柯罗威搭乘胶轮马车,经马伯庸核实,第一辆胶轮马车在宣统年间才进入中国,定稿里,这辆车被改成了榆木的花轱辘马车。马伯庸一如既往,将逻辑自洽的想象镶嵌在凝固的历史边缘,不干扰走向,不混杂年代,带镣起舞。他曾在一封写给教廷的书信里看到这样的抱怨:“我们在中国的传教事业进行得艰难,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有种错误的观念,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信仰中找到天堂与救赎。”
马伯庸说,他想在这本小书中探索信仰的问题,中国是个多元社会,海纳百川,信仰共存。《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结伴的和谐图景便是这种态度的体现,不给出结论,让读者思考,目的就达到了。
柯罗威的诺亚动物园毁于大火,但大象欢腾、长蟒盘结、狒狒嬉闹的景观印刻在赤峰人的梦中,吟唱流传。梦是人类想象抵达的终极自由。意义大于结局。
马伯庸的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当被问起如果孩子索要父亲的著作来看,他会挑出哪一本时,答案脱口而出:《草原动物园》。
书中对柯罗威做出了如下评价:“一个人可以固执,也可以异想天开,当这两种特质合并在一起时,他就会变成一团跳跃的火,一台上足了气的蒸汽机。”
这是对于孩子性情的默默期许,也是对《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张小敬、《古董局中局》中的许愿等角色的集中概括,更是马伯庸自身的镜像。
拆除学术与大众间的藩篱
2019年,畅销书作家马伯庸出版了一本体裁冷门的非虚构作品——《显微镜下的大明》,目前虽已卖出25万册,在同类图书里遥遥领先,但与印数上百万的前作们比,销量微薄。从花费的精力与时间来看,这是个赔本买卖,仅开篇《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一文,马伯庸便准备了两年多。
马伯庸却说,用七百天完成沉寂事件的“起死”,他大赚了一笔经验值,对于自我的提升,影响深远。
《显微镜下的大明》将一根探针插进了明朝政治的肌理,望闻问切:《学霸必须死》中,基层和中层在政策管理方面多回合博弈;《谁动了我的祖庙》通过平民视角,揭示了司法体系的微妙;《笔与灰的抉择》里,县级官员权衡利害,在重大议题上惊险走过跷跷板;《天下透明》里,黄册库的建立和倒掉被逐步解析,烛照着王朝的兴盛与崩溃。
2014年,一位喜欢明史的朋友给马伯庸讲了万历年间的税案骚乱,引起了他的关注。这就是“徽州丝绢案”,过程跌宕,牵连众多,在《明实录》里却只有十余个字的记载。
史书的重心在于庙堂精英,小民的喜怒哀乐往往会被忽略。马伯庸抽丝剥茧,参考论著,硬啃繁体竖排的原始档案,谦逊地向学术圈求助。顺藤摸瓜,获知了其他几桩案件。
资料的收集一波三折。写《谁动了我的祖庙》时,马伯庸在知网看到一篇论文,里面有个注释,说某份文档收藏在社科院的图书馆中,他直奔过去,吃了闭门羹,原来这个图书馆需要证件和介绍信才能进。峰回路转,接待处的小姑娘正好是马伯庸的书迷,指点他找一位老师求助,马伯庸获得此人引荐,结识另一位该领域的专家。他买回刊载有这位专家学术观点的杂志,整个春节都在研读中度过。
这些案件长期钉在研究者的封闭世界里,学术的枯燥深奥在大众前竖起了道道藩篱。在浩瀚如烟的故纸堆里一潜到底,马伯庸却以精炼幽默的表达,提取出接地气、有内涵的故事,深入浅出,拨云见日。
《显微镜下的大明》出版前,浙江师范大学的李义琼老师帮忙推敲了书中的粗疏漏洞,她寄语马伯庸:“希望你用妙笔,让史学研究走向大众,这也是我的心愿。”
马伯庸看来,非虚构这座大厦,是由“事实”的混凝土预制板搭建而成,但在坚硬的混凝土深处,还有一根根文学的钢筋在支撑。“我只是一个转述的翻译,这本书的诞生,应归功于这些默默无闻的可敬学者。”在写作过程中,徽州丝绢案里的帅嘉谟带给马伯庸强烈的心灵震撼,此人一介草根,在法制不健全的威权社会中,抗争八年,为民请命,愿望达成,惨遭发配,虽为蝼蚁之躯,却坚如磐石,他说,这位悲剧英雄凝结了永不黯淡的人格魅力。
写完《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自认“将历史看得更清楚”,他的视角开始下沉,倾向从底层发力向上发扬的研究方法。他透露,新小说主角是一位南京小捕快,将借由他的际遇,折射出永乐年间疏浚京杭大运河、迁都北京的宏大背景。他希望搭乘《长安十二时辰》热播的东风,攥紧谈判权,用徽州丝绢案试水,做成一部八至十集的短剧,完成受众规模更大的传播。
等待素材攒足,马伯庸还想续写《显微镜下的大明》,在他看来,明朝作为古典中国的尾声,萌生出现代中国的雏形,这个理想样本的曲折幽微,一部纪实远没有拆解完毕。“不进到最深处去弄清楚原初的驱动力,永远只能欣赏到表面的浪花。”来源:北京日报 | 崔乐
#马伯庸
#历史
#边缘
#镶嵌
#想象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媒体约稿
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正式启动
0
3502
万利公司
2023-09-01
原创文学
单翅膀的男孩
0
1609
小蓝
2023-10-01
写作交流
网文写作:7个架空历史题材基础套路
0
2945
飘云格格
2023-12-29
文化新闻
新疆小伙写历史网文成“大神”
0
3646
写手发布
2024-01-08
写作交流
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三位大将军,不要再被电视剧给忽悠了
0
2788
一笑释然
2024-01-19
写作交流
提笔写不出自己想象中的世界、情节、人物,如何提升文笔?
0
2462
魔法少女是僵尸
2024-03-06
媒体约稿
成人历史社科图书约稿
0
2945
裘包
2024-03-12
写作交流
历史文写作经验总结
0
2548
雅茹cyr
2024-04-20
休闲分享
历史的悲哀
1
2749
Wo~
2024-07-06
交易招聘
招扩写历史类儿童故事写手老师
0
2795
chao3292392
2024-07-19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狐尾的笔:在设定的世界里,想和读者一起求知求理想
【对话村民·新人到】黎大小姐:用作品传递爱与希望
抄袭??????
4
起点爆金币了!全球征文启动!现金奖励、独家专访、IP 全平台推
5
500万+元奖金池等你来瓜分!番茄短故事「千字万金」激励计划上线
6
3000元/篇 | 第16届「我的读书故事」征稿启事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