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书真的能读完吗?读金克木《书读完了》有感

[复制链接]
买买买· 发表于 2020-7-24 10: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大志读书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



书真的能读完吗?读金克木《书读完了》有感-1.jpg

作者金克木借着书读完了这句话,抛砖引玉,点明了书的主题。说实话,这本书的题目很诱人,但内容恰恰相反,有些枯燥,甚至涩懂。如果您也有这种感觉,那就对了。金老先生的文章内涵深厚,文笔清新充满哲思,此书读完,一知半解便是可以了,毕竟书中涉及的古文及佛文等过于专业。但书是好书,值得一读再读,提升智慧。金克木先生这本书,思路甚妙,知识丰富。他并不是在卖弄自己的学识,而是在跟我们谈心,用一种朋友的方式谈心。我们一边阅读,一边能感受其满腔的诚意,这份诚意是对读者的尊重,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传承。今天,我们从“书真的能读完吗?”和“我们该如何读书”两个方向来一起品读这本书,悟透书中智慧,加持读书动力:



一 、书真的能读完吗?

1、读书——读人——读物

我们读书,是为了更宽容的对待自己和生活。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让自己不迷失,保留本真,保留独特。金克木先生在书中的思想我很认同,为什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书是书,人是书,物也是书。我们读的书远没有听过的话多,我们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所以,听话也是读书,也可以叫“读人”。读人难,因我们不知人,不知言。读物难,需要时间,需要精力,且读物比读人都难,因为物不会说话。到处有物如书,只是人读法不同。读书就是读人,读人就是读物,读物也是读书。

我们读书,要有“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概,而不但但仅限于书丛中。要走出去,行万里路,这样境界要雄阔的多,读书也会更顺畅。书 、人、 物三者是相连的,打通南北,沟通东西,人便能“通”,这需要自身的体会。《尚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乐夫天命夫悉疑”,我们从古训中学习,自然会有很多收获,以天命为乐,人生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书真的能读完吗?读金克木《书读完了》有感-2.jpg

2、读那些书,可以快速达成“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是个大课题,一般读书人是不敢说的。以今日书籍之丰富,恐怕一般人一辈子是读不完的。而所谓读完,不过是在某些领域读通读透而已。本书开篇借历史学家陈寅恪见历史学家夏曾佑,书读完了的典故,点明开篇的主题。为什么书是可以读完的?老先生的思路很明确,有些书是基础,是主干,而有些书是枝叶,这便简单明了的理清了读书的主次关系。而基础书一共那么几本,花些时间是可以读完的,再读些枝叶,整个体系就完整了。

我国的基础书,是《易》《诗》《书》《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数种;国外书而言,《圣经》《古兰经》和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狄德罗、培根、贝克莱、康德、黑格尔、荷马、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


书真的能读完吗?读金克木《书读完了》有感-3.jpg

关于国学经典,《易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于深奥了,我读了有些年,到现在还一知半解,捂脸。建议国学先看《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这些基本上代表了国学的脉络,读懂了,再看其他国学书籍,相对容易。国外的书籍,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我读的《圣经》、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多些。。

快速的达成书读完了,我的总结是,先读国学经典,打好基础,垒好地基。这些经典皆是相通的,读后会受益良多,比如老庄,比如孔子。再陆续读外国名著,学习其历史和人物的描写,及书中所代表的历史时期,这些是辅干和枝叶。


书真的能读完吗?读金克木《书读完了》有感-4.jpg

二 、我们该如何读书?


1、金克木是如何读书,成为大家的?

① 线性思维是个好办法。

词不孤立,必有句;线不孤单,因有点。线由点组成,点定位于线。线性定理中有一条:线上的任何点不能有线与之平行,而平行线相交或相合。我们读书当有点到面,有点成线。都说两条腿走路,而线性思维这两条腿却互不相干,不转身,以退为进,不知进退。所以,认定自己的领域,排除杂念,一门心思大胆往前闯,便是正确的。毕竟书太多了,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和适合的看。这一条读书线,笔直漫长,便是自己的线性思维。线性思维的好处在于,可以有很多条,虽不相交但平行。比如我喜欢国学经典,又喜欢村上春树,还喜欢金庸,那就齐头并进,大胆潇洒的看下去,书中的知识和积累由点成线,越来越清晰。

读书是一个突破自己的过程,前人的方法太多,可借鉴的方法更多,但仍需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建议过分依赖工具,读书就是读书,听书能达到读书的效果吗?仁者见仁。金克木先生说的好:“读书,有经验,处处用。没经验,向前闯。单课突进,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一条线。”《礼记》中说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引申出5个字:学、问、思、辨、行,正好是一道思维程序,大家读书可以借鉴。


书真的能读完吗?读金克木《书读完了》有感-5.jpg

② 钻探读书法

这种读书方法我经常用,主要是用于比较深奥,读不太懂的书。那便是找到书中的几个点,深钻一下,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内而外,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效果。书是由文章组成的,文章的载体又是文字,我们可以潜入作者的部分思想,探寻其中的奥妙,达成共识,测出变化。以《尚书》为例,这部书较为涩懂。其书中最大的部分是《周书》,主要人物是周公。周公是谁?是当时周朝的摄政王,是宰相,以“礼”治天下。从周公入手,看《尚书》的精髓。《尚书》跟其他古书不同,他是对话体,宰相治理天下的读本,必定有很多可学之处,这样读起来兴趣就大了。


书真的能读完吗?读金克木《书读完了》有感-6.jpg

2、整理思想,比一味读书更重要

如果你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那便读书。如果你在读书中迷失了自我,那便在思想中寻根,寻找思想的本源。古人讲“读书得间”,大概说要读出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于无字中看出涵义来。我们读书,其实就是思想整理的过程。在读书过程中与古人交流,且都是大家(所以,一定要多读经典);在读书的过程中,思想日日新,又日新,人也会变得精神起来。一个灵魂受到书籍洗礼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书当作老师,取其所长,学其精要,不要责其所短。这样日积月累,思想会有质的飞跃,人生也会变得不同。


书真的能读完吗?读金克木《书读完了》有感-7.jpg

书真的能读完吗?这是个好问题。如果我们专心领域,日月累积,相信在一定的领域是可以读完的,那时的我们,目光充满智慧,人生更具动力。书又是读不完的,毕竟真的太多了,数以万计,甚至百万千万计。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繁华三千,只为一书饮尽悲欢。正如印度诗人迦梨陀娑的诗句:“光明又黑暗,彷佛明暗山”,人生不也是这样吗?一边黑暗,一边光明,只是我们看到光明更多一些。

还是多读书吧,在书中找自己,在书中品人生。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倩倩09966990 发表于 2020-7-24 10: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