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作家吐槽卖书不如卖课赚钱,现在写书等于做慈善?

[复制链接]
岛来哭 发表于 2020-10-9 09: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本实体书,我花了半年时间去写,最后定价30-40元,只相当于一杯咖啡的钱,还赶不上某些肯德基的套餐。有人可能说,别矫情了,市场决定一切,你的知识就值这点钱。但是,我从这本书里扒拉出三分之一的内容,做一个音频课,就可以卖49元。再扒拉出三分之一的内容,做一个视频课,就可以卖99元,甚至199元。知识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定价却翻了三倍。我做起来还轻松愉快,不需要条条去核查原始文献。半年写一本书,但是一个月可以做一门课。
102851dhovh4e4hy3etot4.png

昨天,作家@李天飞大话西游 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很多写作者、编辑和读者的共鸣与讨论。不久之前,得到APP母公司思维造物递交招股说明书,也暴露出知识付费第一股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隐忧。在知识付费退潮之际,回顾一下它与图书行业的此消彼长,或许会有一番新发现。
为何会出现这种有悖经济学原理的现象——图书的收益与成本倒挂?微博评论区从资本方、生产端、消费端、人性论等角度给出了各种答案。
同样身为写作者的@安迪斯晨风 认为:卖课比写书赚得多,我觉得是因为现在资本风口在知识付费、视频音频方面,并不代表受众真的就有多喜欢。
的确,创立仅6年就在资本运作下启动上市进程的 得到APP,相比于同样今年筹备上市的读客(成立14年)、果麦(成立8年)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估值也位于另一个坐标系。
102854upgk18nteezqektr.png

@座圣斗士 从用户“获得感”的解释也收获了很多人的认同,他认为:音视频课程的价值在于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增加了受众范围。写书输出100%,音频输出30%,可我没时间看书,开车时听个音频,只有书收获0%,音频收获10%。
如其所言,碎片化、浅显化、陪伴感的音视频课程,相比图书更能满足人们的碎片化信息消费习惯,吸收度可能会胜过信息密度更高的图书。我们曾经讨论过买书而不看的群体正在日渐扩大,也是因为图书难以嵌入碎片化消费场景。
不过,李天飞微博中暗含的“音视频成本更低”的假设可能并不符合事实。因为,写作更多是一种个体劳作,而知识付费产品却需要团队协作。不仅如此,如@墨虎蔷薇 所说:除了制作团队、硬件成本之外,“最后还有个很大的成本,即音视频平台建设维护费。”
当然,她还没有谈到策划、包装、宣传推广成本,相比于大部分图书几乎为零的营销预算,这些成本都会分摊进音视频课程定价之中。
@其实我叫毛大力 的观点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直观感受:读书很苦,听书次之,看视频最舒服,懒惰的代价就是付出更多的金钱。
不久之前,罗辑思维母公司思维造物向创业板正式递交IPO申请,通过公开的招股说明书,我们得以窥见 得到APP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也可更清晰地看到知识付费的真相与瓶颈。在风口过去之后,我们才能看清付费课程和图书之间的关系。
比如,截止2020年3月31日,得到APP的龙头产品《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在线学员人数超48.6万。相比之下,根据线上课程出版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面世一年后销量已超过 100 万册。这似乎说明,相比付费课程,付费图书有着更广的受众群体。
也有不少人从招股说明书中读出了得到APP的后劲乏力,以及知识付费的整体性困境。
知乎用户@神地棒健 就认为相比于学科可以不断细分, SKU(种类)几乎可以无限扩展的图书,主打通识、入门的音频课程的市场容量十分有限,“大家都知道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但得到的经济学二级学科的通识课是什么,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不仅如此,相比于可以承载深浅不一各种内容的图文,音频能够承载的知识深度相当有限, “听过书的人都知道,对于一门陌生的知识,一段话里有2-3个不太熟悉的专业名词,就基本上跟不上了。要是边做事情边听,那就更是掉队了。
毋须讳言,以音频课程为主的这一波知识付费浪潮,本来就是站在图书行业的肩膀上,尤其是在初期版权不规范的时期,更像是水蛭一样吸着出版行业的血成长起来的,至今仍然有很多“二道贩子”,如 @大表哥的王小圈所说: 扒别人的书出课程,赚得轻松不侵权。我的书被扒了几次。没处说理,谁让你自己不出课程。
然而,音频的形式局限使它很难摆脱“贩卖焦虑”“知识口香糖”这样尴尬的定位,当大部分目标用户的浅层次需求都被满足,整个行业就早早地撞上了天花板。
在短视频这种可以承载更深度内容、更多样表达的内容形式面前,音频也迅速地褪色、落伍了,反倒是图书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正因为图书是一种单打独斗的低成本手工作业,相比音视频反而能够承载更多内容的可能性。
而对于得到 APP等知识付费玩家来说,短视频就是另一条玩法迥异的赛道了。B站上有趣、有梗、有技术、有态度的内容,不是可以由图书内容简单转化而来的,也不是一般写作者可以胜任的。
所以,那些被知识付费行业所“诱拐”的写作者,最后可能仍然要回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本行上来,只有扎扎实实的著述打底,才能有转化为任何内容形式的无限可能。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