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周梅森:巴尔扎克让我成为作家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1-10-26 11:54:35
2508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周梅森
来源:文脉香(微信公众号)
我经常说,我这个人天生就是当作家的料。
1956年,我出生在江苏徐州市韩桥煤矿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煤矿的地质测量工,母亲是矿山集体工,我的弟弟、妹妹都是煤矿工人。
谁都没想到我会当作家。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我经常到废品站去淘旧书看,两根冰棍儿的钱,就能买到好几本课外书。当时,市面上的书也很少,基本上都是宣传读物,没什么文学营养。
1970年,我14岁那年,上了矿区初中,以半工半读的形式,进入了矿工行列。徐州煤矿当时缺乏劳动力。所以,别的地方叫学工学农,我们那叫半工半读。国家每个月给我们九块钱,半个月下井,半个月上学。
1974年,我高中没毕业,就变成了一名真正的矿工。拥有了自己的矿灯,自己的换衣箱和工具箱。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人生的诗意和浪漫全消失了,生活也变得沉重起来。
1970年代,当煤矿工人虽然辛苦,但也是令人羡慕的工作。当时,工人的社会地位很高;每月三十九块钱的工资,一年一套工作服,再加上工作稳定,又是铁饭碗,算得上是一个好工作。
我最早的文学梦,是在深深的矿井下萌发的。在我家乡徐州煤矿,他们都知道我的一个故事。有一天,我在一个收破烂的老头那里发现了一本书,没头没尾,前面少了几页,后面少了几页,书脊也撕掉了。我看了一会,才知是《巴尔扎克传》。
书里写到,巴尔扎克一天到晚想发财,办过肥皂厂,香脂厂,每次投资都失败,失败以后就找
出版
商预支稿费,拿了稿费继续投资,又失败,再写稿还钱。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这本书里有个细节,巴尔扎克在他的偶像拿破仑的剑鞘写了一句话:“你用剑征服世界,我用笔征服世界”!巴尔扎克这句话,深深地震憾了我。
看完这本残缺不全的书后,我想当一个作家,立志要做中国的巴尔扎克。后来还找一个会绘画的同学,让他对着书里的巴尔扎克照片,画一张巴尔扎克素描,挂在我的小屋,用来激励我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年轻,胆大妄为,就认识三千多个字,就开始写小说了。我开始写作是源于贫困和孤独。当时,下了班也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活动,空虚又寂寞,读书和写作,就成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那时没有稿纸,我下井的时候就专找包炸药的纸。炸药纸一般要涂一层蜡,涂蜡之前要切下来很多碎纸片,我就在那上面写小说。
我人生的第一部小说,名为《煤乡怒火》,总共25万字。那片默默无言的煤海和满脸煤灰,汗流浃背的父老兄弟,给了我最初的创作冲动。小说写完后我寄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但没有什么回音,多年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把这部书稿找出来还给了我。
我父亲反对我业余写作。他怕我乱写,会被打成右派,为此撕毁过我的稿子。那时,父亲最喜欢的是我弟弟,弟弟像他一样,也做了煤矿工人,老实本分,不管是家里的活,还是单位的活,都任劳任怨干得很好。
但看书写作还是改变了我的命运。
1978年,我22岁,在《新华日报》发表了处女作《家庭新话》,这是我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字。此后,我又在《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1979年,南京《青春》
杂志
社看中了我,破格招收我为编辑,我离开了徐州煤矿,登上了驶往南京的火车。
到了文学杂志工作,每天读的是文学作品,见的人都是搞创作的,慢慢地我的视野也开阔了,写作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可以说,《青春》是我的大学,在《青春》的五年中,我完成了一个矿工到一个作家的转变。
《沉沦的土地》写得是旧社会的煤矿传奇故事,讲的是民国初年传统乡绅地主与新兴工业资本家斗法的故事。这部作品发表和出版,让我成为了一名作家。这部长篇小说,在当时引起了震动,冯牧当年提出了“周梅森现象”:为什么周梅森没有民国生活,没在旧时代呆过一天,能写得这么好?唐达成也曾说过,看来我们一些传统理论要打破了,应该承认间接生活也是创作的源泉之一。
到南京工作的十年,我发表了一系列历史题材与战争题材的作品,如《黑坟》《军歌》《国殇》《孤乘》《沉红》《大捷》等多部小说,其中3部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这些作品让我作为一个有才华的青年作家被承认,让我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中篇小说奖,也在文学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1984年,我成为了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那年我才28岁。1988年,因为创作上的成绩,我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我在文学界成名以后,父亲的观念才渐渐改变了,承认了我的劳动价值,还经常把我写的书给亲戚朋友看,他心里还是为我高兴的。
#巴尔扎克
#成为
#成为作家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缚春情》作者任欢游:我想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作者
0
10452
写手发布
2023-06-14
文化新闻
徐则臣:阅读让我成为作家
0
9550
写手发布
2023-06-27
文化新闻
墨宝非宝靠什么成为“现偶”里的扛把子?
0
4808
写手发布
2023-12-14
文化新闻
“40岁以上”“三线城市”已成为短剧公司投放的目标受众
0
4699
1083543010
2023-12-14
文化新闻
网文与影视携手升级!微短剧成为改编新方向
0
3607
写手发布
2024-03-08
文化新闻
“爆梗”成为网络修仙文新密码!——评最白的乌鸦作品《谁让他修仙的》
0
3920
写手发布
2024-03-13
写作交流
干货 | 格非:你也有可能成为大作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
0
3494
萧盛
2024-04-28
文化新闻
当一个大三学生决定成为全职网文写手
0
3347
写手发布
2024-06-10
文化新闻
重庆女娃儿坚守11年成为全职网文作家
0
2983
写手发布
2024-07-19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红色周巷史集
红色周巷史集
第一届“白海豚杯”网络文学大赛200万奖金总额,等你来挑战!
4
童话故事
5
300元/千字 | 「科幻世界」杂志主题征稿
6
首奖15000元 | 「书旗小说网」男频主题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