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网文写作,怎么做到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

[复制链接]
你的美瞬间倾城 发表于 2023-2-11 20: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知乎
首先真的很感谢各位的关注与解答,到现在为止问题已经差不多解决,没想到蕉姐亲自过来帮我解答了疑惑,真的很感激,当然也同意感谢回答、关注这个问题的各位。
总得来说,随时欢迎并感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各位来继续回答讨论,
只是因为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为了不浪费其他准备回答该问题的朋友的时间,特来编辑一下。
再次感谢。
<hr/>以下是原问题描述。
<hr/>如题,这几天尝试了下愤怒的香蕉大大以情绪为核心的写作方法,在编排语句的时候遇到了问题。
(描述有些长,先谢过能耐心点进来的各位大大了)
香蕉大大详细的理论与方法这里不再赘述,我的问题出在蕉大知乎账号下的一篇文章中。
标题是这个:
其中分成了思维和传递两个板块来讲。
按照这个思路,蕉大当时给了一个写作总纲——或者说一个类似于具体锻炼方向的步骤:
当我们动笔前
1、先要有一个圆融的情绪,把握好情绪形成的每一个步骤及背后的逻辑链
2、当思维落实到纸面上,以写作的方式来重现时,我们写下的每一句话是否都为脑中的情绪服务了?
(以下斜体加粗部分为原话)
“大家如果能够将写作简化成这两步——当然不容易——最大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下标准,我们可以轻易地把握住自己今天的进步和失败:首先,在我动笔之前,我的思维是不是圆融的?形成这个情绪的每一个步骤,我是否把握清楚了?第二,当我写下这一行字,它是否完全为我脑子里的情绪而服务了。锚定这两个点,未来的路就会清清楚楚。”
问题是,当我按照这个步骤去做时,在第二步,也就是根据脑中的情绪来遣词造句时出现了问题。
在一个关键点上,我能做到与之相关的语句为情绪服务;但纵观整个文章,却难以深入到“每一句话”的地步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一段几千字的情节,最终我想传递爱情的温暖。
这几千字中我通过十个关键点
——也就是这种情绪让我动容的逻辑链中的关键节点——或者说在我脑子里动了“刀子”的具体画面;
融进这段情节中,为了最终那个关于爱情的温暖的圆融情绪来服务。
(这所谓的“十个点”大家可以理解为男主女主之间的互动、温馨的回忆、一些小暗示等等)
当把这十个点落实到文字中时,围绕书写它们的的“语句”我可以做到为脑海中的情绪服务;
可写到串起这十个点子的衔接部分的文字时,我就无从下手了——碰到有画面的白描还好——尤其是写到有旁白性质的语句时,就彻底蒙圈了。
概括下就是,关键点我能做到为情绪服务,可一篇文中肯定要有别的部分啊,写到这些时
一是压根想不到太具体的情绪。
二是写了之后发现没有啥具体的刺激作用(或者说没啥目的)
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觉得好像每句话都不太对,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好像又只能这个样子。
本来之前的文章语句写的还能看,可当用了这个方法之后,发现自己连话都不会说了,小心翼翼地不敢下笔,下了笔又觉得没有完全服务。
<hr/>这里多加一句,作为以上描述的补充。
为了防止我以上有些绕的描述让大家理解偏,再解释一下:
之前问“每一句话”是否都能为情绪服务;
而这里关于“串联衔接旁白”等部分的写法;
其实指的就是除开文章“关键点”的“每一句话”。
我碰到的问题,还并不是单纯对于表达手法的选择问题——
而是说,我以传递效率为标准,直叙倒叙之类的当然是怎么准确怎么来,并不求玩什么花样;
但前提也是我脑子里要有东西,但在所谓的“串联衔接旁白”部分,我脑子里基本没有了“东西”——也就是具体的情绪了;
要是像往常一样,很多想法与文字多半靠潜意识完成,写写改改,做的还不错,但如果要在脑子里先排个章程,试图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就下不去笔了。
<hr/>然后我又开始反思,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因为我脑海中的情绪还是不够细致所导致的。
我觉得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么,当我再回过头去深入一个情绪时,想做到情绪细致得能够编排到每一句话中时;
我碰到了第二个问题,在没经过这方面的训练的人,也就是之前十几年写作都是想到啥写啥而不是由果推因
(这里指之前从未尝试过由一个情绪倒推出形成的步骤再动笔设计情节的写法,
我都是写着写着感到一个情绪,然后再把这个情绪表达出来,最多重头修改下枝叶。使我的“因”为了推出“果”更有指向性。)
的人来说,太痛苦了!!!╯﹏╰
你要说通过最后的大情绪推出形成这个情绪逻辑链以及上面的关键点还可以,但是让我推到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真的做不到啊……
每次这样锻炼时,思维会明显的不集中、混乱、溃散。
具体的描述就是这些,对于能耐心看到这的各位,真心地说声谢谢,感谢大家对我的耐心与关注。
<hr/>那么我的问题是:
1、运用情绪流写作的各位,大家是咋做的,到底需不需要将情绪深入到每一句话?
2、如果需要的话,各位大大是怎么有意识地去进行锻炼的呢?
耽误了各位的时间,真是谢谢各位了!
<hr/>(最后再补充一句,蕉姐,如果有幸能让您亲自看到这个问题的话,我是您的总是粉丝,想对您额外再问一下,您的随笔和写作总结我又翻了过好几遍,还是没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您的一些小结中提到过,每次动笔都要酝酿几个小时,在森林那篇随笔中也提过,说是自己找到了进入那个“世界”的方法
您是怎么有意识地去锻炼的?又是怎么代入与酝酿的?是细致到每一句话中吗?
如果您能看见的话,浪费下您宝贵的时间,能简单地说下吗?谢谢您 @愤怒的香蕉 )
<hr/>先在此谢过各位大大了,描述有些长,希望能得到帮助。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周秀仙 发表于 2023-2-11 20: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字数5000多,有点啰嗦,是雏形,之后再总结清晰点,第一次写怎么长的,信息差不是写作技巧,是我对一个现象的好奇,和一个原理和探索总结。

1:序,问题疑惑

第一次看到人物反应承接写法,是畅销书写作技巧的单元刺激,人物通过反应承接剧情。
第二次是看到了飞卢的震惊流写法,人物通过情节反应情绪。
第三次是注意到了很多制作反应视频的UP主。
然后,今天才想起来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类情绪。
当我们看到外国人看中国文化,而震惊的时候,会非常的自豪,有一种优越感的爽感,这到底是什么心理需求和情绪?怎么运用它来写作。
2:分析信息差用法

我先总结:人物+信息差+对立灰色人物。
外国人看中国文化反应视频,要找到外国人本身代表什么,因为一切都是信息化,外国人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什么?
理论上,是信息差和阻碍,是什么意思呢?信息差在网文是主角+配角+读者三个主体产生的情绪反应。
当三个其中一方角色,处于灰色标签,未知的状态,就会有留白情绪,读者会想要点亮他。
比如:主角是学生,是百亿集团富二代,但同学(配角)不知道,其它富二代邀请主角同学聚会,这配角对主角就有信息差,不清楚他身份,然后读者就会自动产生期待,这是基于(马斯洛需求,社交和尊重,也是因为现实人人都没地位,没社交,没尊重,人体本能的欲望和需求。)
配角此刻是灰色,读者就会期待点亮灰色「留白悬念的本质」,让配角和大家都知道主角有多牛逼,但过程就需要一个情节触发,比如:富二代不小心喝了酒,付不起钱,那经理就来了,直接叫了主角老总你怎么来了,是不是很熟悉,电视剧也是这味。
然后信息差三方点亮了,就会引起三方人物反应,配角对于主角身份震惊,读者对于配角的震惊感到爽,高潮和情绪。【这也是阶级地位的尊重,此刻读者处于圈子中的阶级高位,后续会解释圈子阶级】
这是关于信息差的用法。
3:配角的本质

我一直在想,外国人物反应情绪为什么如此强烈?比爽文还要强烈,能不能复制?究竟是缺少了哪一部分?如何拆分拿出来运用?然后我总结出来了。
直接结论是:民族情绪,这是天然的情绪,上面配角对主角是对钱的震惊,而外国人(配角)对中国文化(主角)是对于民族文化的震惊,此刻主角本体不是钱,而是文化和个性化。
『外国人=配角=国家等级标签,圈子范围是世界!配角代表的是国家拟人化,而其它国家的崇拜,是降低自身,来认可主角的身份更高,一种爽感,后续主角的本质会解释圈子这个概念。』
接下来:我总结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的原理,但总结可能不全面,只是我一时兴起记录一下,怕今后忘记了。
解释1:配角是圈子阶级的和高位者低位者所有集体,用来衬托主角出场的更高位置和个性化。
解释2:外国人本质作用是配角,作用是情绪反应工具人,对主角本体的一种仰望?(这点我知识不够全面,无法找到原理,只能用楞严经的:我执,和哲学中:人生来面对孤独和死亡,所以为了对抗孤独和死亡的焦虑,不断找认同强化我执的一种活动现象,这是我自己民科猜测的想法和解释。)
解释2比较扯淡,是一个意识流的想法,可以不看。
理解了信息差和配角,就是拆分主角,读者了。
4:主角的本质

结论:主角本质是一种信息,一种标签和身份,不是人物本身。
人+钱=富豪,人+汉=民族,人+某国=国家,人+游戏=宅男?而每一个标签代表了一个圈子,然后再是高低区别,是有阶级的。
每个标签会有一个圈子的属性,圈子的阶级只在圈子范围内发生作用。
比如:宅男圈:也分普通打游戏,可打游戏的高手,一个顶级游戏高手,路人看了不屑一顾,但一个打游戏的宅男看了,就会震惊!卧槽!好牛逼!这游戏操作太厉害了,是不是震惊情绪出来了?
那脱离宅男标签,一个崇拜富豪和金钱的人,看到打游戏的什么反应?呵,穷逼。
那换个角度呢?崇拜金钱的看到顶级打游戏的一个月竟然赚一百万!就会,卧槽,好牛逼,赚怎么多钱!
这就是本质了,配角看到的主角对应的不是人物,而是那个人物身上的标签,以及崇拜。
你写作的时候,经常脱离原文怎么回事呢?可能就是你写赚钱圈,结果写谈恋爱去了,或者搞权力,或者其它圈子,脱离了属于主角本身的圈子,太过跳脱。
你玄幻:就是武力值,谁武力高,谁牛逼。
都市有:富豪文,创业文,职业文,警察文各种圈,都是主角+医生标签,圈子天然有规培生,实习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主任怎么一个体系依附。
那你写主角去赚钱,脱离了主角身份标签的体系圈,那读者不就懵逼了?
你写夸张点,主治医师晕倒,病人是谁谁谁,主角实习生获得系统,进行抢救,震惊所有人,这都是体系圈内的。
你写配角:护士听说了主角的事情,帮忙送来了自己做的午餐,主任送来了什么什么,这才不会脱离。
当然了,你要是写的好,写也没事,但大多数人是写不好的,不如老实写体系内的。
如果是主角+警察,主角+明星偶像,怎么写应该知道了吧?一步步成为标签内的最高者,哪怕不是最高者,也能受到最高者的葱白,
这就是主角的本质,人物+标签信息,形成圈子。
上面把配角和主角的本质讲清楚了,那最后是读者,读者代表什么呢?
5:读者的本质

如果主角本质信息是人+标签=圈子,再+配角那就需要圈子内的配角来产生反应情绪。而决定者是“读者”。
读者=情绪接收者,主角+配角=产生情绪反应,而读者得到情绪接收,这个大家都是读者,应该就不用多解释了。
我目前还没这方面的知识来扩充,只能暂时放下,但跟前面理论一样「读者是为了对抗死亡的焦虑和孤独,不断找认同和情绪塑造我执。」
解释2:大脑神经元突触细胞和多巴胺,控制你的身体,并且天生有这套机制在反应,会不断塑造大脑,奶头娱乐,会不断看热闹,渴望吸收一切。
这涉及到心理和生物,我就更不懂了,我只是个写网文的,无法解释太多,只能给出运用方法和技巧,能真正应用到网文写作上,才是好文章和好总结。
解释3:在网文这一块,读者代表着期待,大脑的多巴胺,追求的不是奖励和高潮,而是高潮未来前的悬念和期待,高潮仅仅是短暂的,无法持续太久,所以并不是核心。
读者身处社会,面对各种需求和期待都无法得到解决,只能在网文中寻找,也就会有「期待」的本质和作用。
女神邀请你约会,你会期待,你喜欢期待,你喜欢还未触及前漫长的希望,会让你一直充满兴奋,不断上下,你要是结束了这份期待,来的就是冷静和索然无味,然后寻找下一份期待。
6:悬念和信息差交互反应

是不是?所以,读者的本质是「期待」在网文中,引发期待的就是悬念,悬念是理论,而信息差是引发悬念的一种技巧和用法,除了信息差,还有卡普曼,三幕式,电影框架,起承转合,但卡普曼比较复杂,我今天只解释信息差理论的运用,其它也都是需要经验,略微不同。
写法技巧很多,但你需要找到最合适自己,合适市场的用法。
悬念有很多种,但就是一个理论,比如留白悬念,原文是拉丁语Horror Vacui,也是一条心理法则。它的意思是说:有相当多的人,内心里十分渴望将空白处填满。--这条来自知乎黑山门,黑门山的总结。
他只是一个理论,那怎么把留白悬念用出来?适合什么效果?就是一个技巧和所谓套路的总结了。
信息差只是其中一个技巧方法,适合新手,小白使用,熟练度有了后,可以深入更复杂的写法和技巧。

7:回归主题

我是受到视频UP外国人反应视频,比如:黑悟空神话,大家为什么那么的期待外国人震惊的情绪和反应?现在应该有点理解了吧?
读者是期待者,因为期待,所以给配角设立身份=外国文化,而不是外国人,有了读者前置的期待预设,就有了后续的反应。
配角是外国人文化,主角是民族文化,体系圈子是文化圈认可的碰撞,我们喜欢比什么?
配角:跟美国比文化独特性,毕竟美国没有比较悠久的文化,但是比科技,这就不行了,是不是?这就失去了优势和独特性
配角:跟日本比父子关系,喜欢看日本人说:中国算是我们爸爸吧?文字和文化都是中国的啊。
配角:跟印度比民生安稳,因为印度民生比较差,所以就能产生读者期待的感觉。
这其实就是,用主体文化,引发文化情绪,这个情绪是金钱阶级不能比的,所以就很火热,这是世界性的啊!

那我们来运用下案例:
那么主角这个亿万富豪,你让外国人来评价,可能就没什么感觉了,为什么呢?因为外国人可能会:啊,我们也有啊,还有好多啊,没什么啊。
那这里就涉及到了个性化,你马洛斯需求,你希望自己是土豪装逼,有钱让同学和亲戚崇拜,那是因为亲戚都没有啊,而且人人都对钱崇拜,处于金钱圈内,这个钱就是主体,对钱的反应,而不是对人的反应,这个就是标签。
但外国人没反应,毕竟不是一个社会圈,那就需要=个性化,独特性。
怎么让外国人崇拜?那就是中国文化输出,什么古装啊,京剧啊,我们认为牛逼的东西。

8:结尾运用方法:

一切回归本质,信息差是一个适合小白运用到网文情节的写作方法。
读者:代表了市场,我们需要先有读者,就要进行选择题材,亮点,我们就可以从读者的需求出发,然后才会有主角出现。
比如:我们最简单的都市分类,赚钱题材,这个是读者共鸣,需求又比较大的,读者期待的是赚钱过程发生的阻碍,涉及其他理论,就不多说。
找准了分类和题材,就可以更好的写作。
主角:需要人+标签,分类是都市+赚钱,就是穷人+赚钱,那么通过什么赚钱呢?「建议从你自己身边熟悉的圈子入手」
金钱是个体系:多少多少钱,但要具体到人物身上,就是什么身份。「但在网文中,一般体系:用金手指代替,更为方便直接,不会受到局限,例如:神豪金手指,那可以创业,炒股,炒房,彩票,你可以在任何背景下赚钱,提高地位装逼。」
如果你没金手指,主角的体系就局限在:同学圈,公司圈,亲人圈等,无法施展。
一般最适合新手的就是:同学圈,很多都是学生,或者刚入社会,都有一些同学和朋友。
配角就是:同学圈入手。
先设立:大家大学毕业,各自有了工作,有销售员,证券的,卖车的,卖房的,当明星的,还有富二代,还有穷人兄弟的,主角一般都是普通人,或学习优秀,但身份差,工作差。
同学圈等级排列好了,自然就好写了,可以从普通同学一步步点燃信息差。
先有剧情和情节:主角送外卖遇到前女友,被前女友拍照发同学圈观赏,引来同学圈嘲笑,你看是不是很土的剧情?很简单直白,那么怎么会有人看呢?因为有信息差技巧。
只要一个故事有任何引发读者期待和剧情高潮的技巧,就会有人看,除非看腻了,这些剧情确实写的多了,基本没人写了,但我是拿来做个案例。
用上信息差,那就需要主角得到配角崇拜,点亮配角灰色的头像,引发配角反应。
这里需要用逆推,主角怎么在同学圈得到崇拜?写网文都清楚,金手指!在同学圈阶级站到最高位置,制造配角的信息差,让他们都灰色,都不知道主角有钱,这样就会引发留白悬念,读者会因为留白悬念,大脑开始分泌多巴胺,产生期待感,直到高潮那一刻结束。
剧情:主角是送外卖的,觉得清闲,很喜欢躺平,他开局忽然获得了一个富豪系统!只要送了这一单外卖,就能得到一辆跑车,需要去4S自己领取,他立马干劲十足,没想到送的外卖是刚毕业就分手的前女友,还跟一个富二代好上了,主角送完就走,但前女友在同学群拍了主角照片,看看这是谁?一下吸引了所有人,同学都说天啊,这不是主角吗?竟然送外卖了。
怎么多同学都是灰色,难道一起点亮?不,需要一个个点亮,我们先拿出一个阶级最低的灰色人物,比如和前文契合,得到一辆跑车,自然就拿出一个灰色的跑车销售员同学。
然后销售员同学在群里:这外卖有什么前途,我昨天刚卖出去一亮跑车,拿到了十万的提成呢,这就铺垫好了人物了。
这里面蕴含了:主角+配角+圈子。
当主角,配角,圈子都整整齐齐了,接下来,就是要点亮配角的灰色,让主角出场,让读者期待点亮。
就加载跑车场景:经理说有大客户来提车,就交个你(女同学销售员)接待,我有点拉肚子。
主角来到跑车店,自然是被误会送外卖,女同学也让主角送了赶紧离开,还可以+主角正好送给女同学外卖,外加提车。
这时候,主角和配角接近越深,读者越期待,赶紧点亮啊,让她知道,我要看她的反应!
对!重点就是配角的反应!
反应需要什么?需要对比技巧,前后对比,我其它文章有写过,下次详细写。
前后对比就是:女同学前后反应差别,比如,女同学不相信主角是,并赶走了他,这里引发了矛盾和冲突,然后主角打电话叫来了经理,然后就可以写女同学知道后反应,道歉?悔恨?
这个反应该怎么写?用你大脑想想,你遇到了这件事情,最想获得是什么,就怎么写。
你看到大街上一个车祸怎么办?你肯定会想,冲上去救人!被围观!奖励!是吧?其实大家都想过。
那当然是女同学道歉,然后还加了主角微信,请他吃饭,然后各种暗示主角,其实这是YY,但网文就是这样的。

没想到写了5000字,其实上面还需要很多技巧:比如,目标-阻碍-冲突-高潮-收尾的起承转合,还有三幕式等各种写作的技巧,但我这篇文章,只是想要细化的研究一下,关于信息差的具体运用方法,和它的原理,形成我的一个经验理论,为整体的理论更加丰满。
如果想要知道正确写作技巧,我推荐:畅销书写作技巧,虚构小说写作教程,冲突与悬念,B站的查理编剧,都是很不错的技巧。
关于这片信息差,是我自己的记录,比较粗糙,希望之后能拥有简单,直白,完整的理论框架。
估计也不会有人看得完,写的很差,哈哈。
送个图给你们,悬念。

网文写作,怎么做到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1.jpg
只要有悬念在,每句话都是情绪,只要信息差中的,主角和配角两方,有一方是灰色,就会有期待感和情绪。
比如,主角不知道自己牛逼,以为自己很差,但身边都是大佬。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蔴沧叶 发表于 2023-2-11 20: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带这个问题去找体育老师。她打开2046年出版的通俗小说教材,指给我看。一、通俗小说中的情绪结构:是指在小说中,由各种构件组成的能够传递各种情绪的体系。二、情绪的作用:激发读者的需求、满足读者的需求。三、读者的需求:是指马斯洛提出的七大需求。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认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四、通俗小说中常见的几种情绪套路。1、“不利条件原理”人物通过做出冒险、过分的行为而获得奖励,能制造出足够的情绪,激发读者的需求或满足读者的需求。例如:西游记第一回,孙悟空冒险跳入水帘洞,因而获得猴群的尊崇成为猴王。结构形式:先让人物做出冒险、过分的行为,然后使人物立即获得奖励。2、“吊桥效应”当读者关心的人物进入危险时,读者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出现另一个人物,那么读者会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这个人物使自己心动,故而对此人物滋生出喜欢的情绪。例如:盗墓笔记中,吴邪遇到危险时,往往小哥张起灵就及时出现相救。这使得小哥张起灵成为读者最喜欢的小说人物之一。结构形式:人物甲遭遇危险,人物乙及时出现相救。3、“邓宁-克鲁格效应”能力欠缺的人物,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同时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通过这种人物对主角进行挑衅、压制,来给读者制造情绪。然后让主角出手干掉挑衅者,令读者获得满足。例如:水浒传中,杨志卖刀遭到古惑仔牛二的百般刁难。杨志忍无可忍,便一刀杀了牛二。令读者大快人心。这是通俗小说的经典情绪结构,在网文中也应用极多。结构形式:能力欠缺者挑衅、压制主角,主角忍无可忍出手干掉能力欠缺者。4、“波纹效应”反派对有影响力的人物施加压力或做为攻击目标时,就会较容易引起读者的情绪,令读者与人物同仇敌忾。例如:水浒传中,在江湖极富影响力的宋江、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打虎英雄武松等人物被奸人逼迫陷害,都较容易引起读者的情绪。结构形式:先塑造这些人物的影响力,然后反派对他们施加压力或做为攻击目标。5、“报复心理”当正方遭到反方迫害,付出巨大损失时,将激起读者的报复心理,使读者期待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雪耻报仇。例如:历史穿越小说绍宋,主角带领宋人反攻金国直捣黄龙,一雪靖康之耻。读者带着巨大的复仇心理追书,想看到对金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结构形式:先铺垫正方损失,然后让主角对敌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6、“比例偏见”比例或倍率变化比数值变化更容易激起读者的情绪。例如:在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片段中,周瑜命令诸葛亮用十天时间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当场怼回去,说自己只需要三天,减掉了七天,时间缩短三分之二。读者的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如果作者写周瑜给诸葛亮三十天时间,诸葛亮说自己只需要二十三天,虽然也是减掉了七天,但无法激起读者的情绪。因为读者对数值的变化不敏感,对比例或倍率的变化敏感,更容易被激起情绪。比如在以弱胜强的情节中,不要写敌军比你多几千、几万这样的数值。而要写敌军比你多几倍、十几倍这样倍数,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读者情绪。如果能把这种细节做到位,作品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构形式:通过比例或倍率的变化来描写主角的成绩。7、“悲乐效应”悲伤的音乐更容易令读者想起浪漫的场景,从而激发积极情绪。例如:在小说赘婿中多次出现周杰伦的歌曲伽蓝雨,这首歌从词到曲都很悲伤。写的是洛阳城中一位将军与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不久边境起烽火,将军出外征战。在兵荒马乱中,繁华的洛阳城化为废墟,残破不堪。美丽的姑娘苦守多年,将军渺无音讯。姑娘以为将军战死沙场,因而情伤心死,落发为尼。但将军没有死,在历经重重磨难后,终于回到洛阳。听闻姑娘在伽蓝古寺,便马不停蹄追过去。然而为时已晚,姑娘早已过世。人们告诉将军,这里曾经有位姑娘一直在等他。这首伽蓝雨在小说里营造浪漫场景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结构形式:在适当地方插入脍炙人口的悲伤歌词。8、“打卡强迫症”大多数人对打卡、签到具有潜在的强迫症,特别是当打卡、签到与奖励或损失密切关联时。打卡、签到类小说正是依靠这一点,成功调动读者的情绪,成为风靡一时的题材。结构形式:按照系统要求打卡、签到便可获得奖励,反之付出损失。体育老师讲完以上这些内容,就问我学废了没有?我却反问她,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编的吧?体育老师说,这不是废话么,小说都是编的,何况体育课?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下期我们再见。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断翼天使1 发表于 2023-2-11 2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愤怒的香蕉 您的讲解,我复制了好几段,纳入了我的写作“秘籍”之中,这秘籍仅供我自己参考,希望不要介意。

然后回到题主的问题,据闻菩萨一念,可守八万四千戒,而普通人连一条戒律都不见得能守的住,试问,菩萨是怎么做到的?

要知道那一念之间,几乎比一秒都还快,眼皮还没来得及眨完,只怕一个念头就已经闪了过去,那么短的时间,菩萨纵使通天彻地,又怎么可能守住八万四千戒律那么多?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我想真正的原因,大概就在于心定则万事定,只要紧守本心真如,则八万四千戒即是一戒,一念与万年也一般无二。

题主问怎么做到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那就和问菩萨是怎么一念之间守八万四千戒一样,其实哪里需要刻意追求,人之一言一行,本身不就在情绪之中么,就像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那每一句话,不都在表达你希望解惑的情绪吗!

记得我在写这段话的时候:

但**(主角姓名,保密!)却顾不得这些,因为此时,老乞丐正缓缓说着些什么,声音虚弱无比,只有凑在近前仔细听,才能勉强听到一些。
  “石……石蛋……”
  “老家伙我在,石蛋在这儿呢!”
  见到老乞丐这个样子,**不由感到鼻子一酸。
  “老……老子累了,想……想睡一会儿,你……你……先帮老子去打壶酒来吧……”
  “老家伙你别睡啊,你忘了,今天是石蛋的生辰,你、你还没为石蛋过生辰呢!你看!”
  **急忙指着远处那家刘记烤肉铺。
  “那家烤肉铺,我记得之前你总是在附近转着的,我知道你一定是很想吃吃那家的烤肉的,今天是我生辰,咱们有钱,咱们马上就可以吃到了!”
  “呵……呵呵……老子……老子……累……了……今儿个……就不……不吃了,你……把老子那份……一起……一起……吃了吧……”
  老乞丐吐字越来越微弱,几乎难以听清,但**还是忍不住回应:
  “你这老家伙,说的什么浑话,那烤肉那么多,我一个人怎么吃得完!你赶紧起来,别在这儿装熊,等吃完了你再睡!”
  “呵……呵……老子……实在……实在……累……你先……先去……”
  “别废话了,赶紧起来啊!小爷、小爷今儿个高兴,还要带你去大酒楼,咱们一起去吃那种大宴席的,你难道不想尝尝那种一顿上百个铜贝的大宴席吗!”
  “呵……好……石蛋……出息了……咱们一起……一起……”
  “快起来,快别睡了,听到没?快起来!”
  “一……起……一……”
  “老家伙!老家伙!”
  老乞丐似乎又说了些什么,但声音越来越低,嘴唇颤抖的幅度也越来越小,**再也听不清他的声音,又过了一会儿,那嘴唇终于完全静止。
 “你……你个老家伙,怎么……越来越懒了,连睡个觉……都不晓得合上眼睛……”
  **看着老乞丐那仍旧睁着的、浑浊的仿佛泥潭一般的眼睛,不由抬起手来,轻轻为其合上,而后就那么低着头,身子一动也不动。
  风越来越大了,太阳早已被不知从哪里飘来的乌云遮的严严实实,秋季多雨,且极为频密,人们早已习以为常,所以眼看又一场大雨将至,街上的行人大多加快了脚步,没人多向这里看上一眼,人们都忙着回家,或是找地方避雨。
  又过了一段时间,随着第一滴雨水轻轻敲打在**的手背上,仅仅相隔数个呼吸,倾盆的大雨便骤然而降,只听哗的一声,地面霎时蒸腾起一片薄薄的水雾。
  **缓缓抬起头来,雨水顺着脸颊流到了嘴里,那水……似乎有些咸味,今天的雨,味道有些不太一样啊……
  他就那么默默看着天空,似乎那里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他。任一滴滴雨水敲进自己的眼睛,他就那样极力睁开眼,似乎想看的更清楚一些东西,但无论他再怎么看,那浩瀚苍宇,就只有厚重的乌云,和冰冷的雨水。
  “老家伙……”
  喃喃的吐出三个字,声音一出,却沙哑的有些吓人,几乎不像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该有的声音,但大雨如注,接天连地,任何声音,都会被淹没其中,就算**自己,此时也很难听的清楚自己的声音。
  所以他只是喃喃的说着,像是说给自己,又像对着虚无中的某个存在去说:
  “走,咱们……回家吧!回家去睡……”
  大街上早已行人绝迹,**从路旁拾来一块木板,将老乞丐慢慢放了上去,随后托着这块木板,一点一点,向城外走去。那小小的身体渐渐消失在荒凉的雨幕中,四野尽是凌-乱的雨声,但此时,给人的感觉却是格外的寂静。

(这段写的不太好,但我只想借此说一下大概的意思)

当时脑海中哪有什么情绪、笔法?各种对话、场景,几乎不用想,就自己冒了出来。

我觉得当你真的经过那种丧失至亲之痛后,也可以和我一样,那是种毕生难忘的情感体验,它会融入你的记忆,待某一刻你需要它的时候,又会再度翻涌而出,这时你就根本不必思考到底该用何种词句,以何种写作手法去表达那等情感,你的手指会自动敲击键盘,那些句子,也会自动就会出现在你的电脑屏幕上。

所谓“大道至简”!

其实真正的写作之道,从来都在自己本心,而非词句手法之间!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玲儿1234 发表于 2023-2-11 20: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题主的问题,
看了香蕉巨的回答以及文章,
也看了温酒大佬通过人工智能领域另辟蹊径的解读。
我个人认为,题主对于情绪的刻画,未免有些急于求成,且太过执念了些。
任何小说,包括香蕉巨的所有书在内,本质都是通过人物、故事、设定,这三点作为支柱进行讲述的,所有的剧情都围绕在这三点之内,然后才会去追求情绪的核心。
而并非一切都围绕着刻画情绪,完全忽视人物、故事、设定。
您究竟写的是小说,还是抒情散文呢,请设想一下,那样写出来的小说真的好看,真的精彩么?
您的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在询问‘如何让每一句话围绕情绪服务’,其实更因该是围绕着如何设计人物,编排故事,铺设设定而展开的。
关于情绪本身,香蕉巨已经说得很明白,很清晰,很透彻了,而在于如何呈现出情绪这一点上,小说是永远人物,故事,设定这三点构成的。
你不可能直接去写,主角很愤怒,就像愤怒的香蕉一样愤怒,这样鬼才知道主角到底多愤怒。
你也不可能这样去写,今天主角很开心,昨天主角很生气,前天主角很悲伤…因为读者根本无法理解…
所以问题的核心还是回归于基本功上,你该如何去引导情绪流,而不是一门心思扎在情绪身上。
觉得有了情绪就可以一剑破万法了,这是绝对错误的。
毕竟我们写的是小说,不是抒情散文,小说是需要故事的。
你可以说,我的人物,故事,设定,全部都是在为情绪流所服务,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情绪,因此一切都围绕着情绪,这是没错的。
但不是我有了几个情绪点,可为什么就是表现不出来,难道我的情绪还不够到位么。
这点你还真就怪不到情绪身上了。
哪怕就像香蕉巨说的那样,你牛逼到了洞悉人间百态,一眼万年的神仙境界,可如果你不懂如何讲好故事,起码在网文这个领域,依旧没人会关注。
香蕉巨提到了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文字作为载体无法百分之百的表达作者的所有情绪。
温酒大佬也另辟跷径的说明了,人类的语言表达在科学是存在缺陷的,这世界上不存在能百分之百释放情绪的文字。
甚至,其实我们通过常识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漫画一个画面表达的各种内容与伏笔,我们要写很长一大段,有时候还是达不到那种同样的效果,而动画,电影,更是如此…
其流动性的表述,是文字无论如何也无法直接表达的,演员往往一个表情就能让观众立马触动,陷入情绪波动之中…
但文字,如果没有铺垫,就只会剩下干嚎。
所以,人类的信息载体,我认为是音乐<文字<画面<录像,这样一个排序的。
温酒大佬提到的一个信息熵,我不是很懂这方面,但大致就是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的说法,因该是信息承载量。
只有清晰的认知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知道该如何更好的去表达情绪,而不是将希望寄予到我要百分之百的把情绪传递给读者。
一千个观众眼中还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
您想一想香蕉巨究竟有多少个读者,他们之间的看法难道都能完全一样,并且都符合香蕉巨最初所要传达的情绪本质初衷么?
关于清晰方面,我认为写手追求的因该是一种概念更为宽泛的‘共鸣’。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视频中看见一个老太太恶意碰瓷了一个站在路边倚靠这单车在玩手机的初中生,这个事件,在不同的人眼里或许会有不同的解读。
有的愤怒,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可恶。
有的同情,觉得这个初中生好可怜。
有的理智,觉得这种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些法律量刑上的问题。
你选择其中一条,比如愤怒,然后将他写进了小说,刻画了这样一个事件,然后表达主角对此事如何愤怒,如何帮助初中生,如何揭穿碰瓷。
这一系列的描写,才是将读者的情绪如何引导向愤怒的关键。
由此引申出的,伸张正义,揭穿恶行,网文中往往称之为‘爽点’,在这里简单的说,就是平时想做但不敢做的事,这个点,则是‘共鸣’。
反过来看,如果你没有之后的描写,只写了碰瓷这么一个事件,那么你就无法将读者引导向愤怒这个情绪。
因此,读者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的注意力有的会偏向同情,有的会偏向理智分析,五花八门,而之后你也将无法达成情绪的共鸣。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所谓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并非是指每一句话都要带上情绪。
如果那样些就变成了。
主角很愤怒,他心中的怒火无从发泄,他愤怒的将身前的桌子砸断,他看起来简直就像愤怒的香蕉一般。
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示范!
情绪本身在网文作品中实际上是一种‘暗流!’
怎么做到将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指的是你在设计人物,故事,设定时,每一项都忠实于你想要表达的那种情绪,这是一种目的。
将混淆这种情绪的不必要描写剔除,这叫取舍,合理安排节奏,这叫编排,
情绪的表现不一定是外露的,不一定是非要大声吼出来的。
我再举个例子:
午饭过后的教室,主角侧靠在课桌旁,眼睛却总是下意识瞟向门口。
身旁的同学在讨论什么,说实话他一点也没有听进去。
他心里只有一个问题,今天,那个女孩还会从这里路过么?
假设以此为例,(随手写的,有点渣,别介意。)
这个主角侧靠在书桌旁的动作,他的眼神,包括他没有听进旁边同学的讨论的这种情况,这些难道不是在为情绪服务么?
对白,神态,动作,心理,环境,人设,乃至故事本身,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在为情绪服务。
情绪是一种‘暗流’,我们不需要大声的表现出来,只需要融入字里行间。
然后再在需要的时刻,将其释放。
就如同最后那一句话,今天,那个女孩还会从这里路过么。
仅此一句,便可以将情绪从暗转明,将之前所有的描写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情绪流,以此表达主角那种期待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引导积累之下,再通过故事与部分‘读懂’的读者产生共鸣。
比如,这一天主角没有等到那个女孩,心底失望,然而在上课走神的途中,教室的门突然被人敲响,那个主角一直在意的女孩敲门进来,询问主角在不在,学籍科的老师找他。
这样主角之后主角与那个女孩之间互动,便可以安排很多‘爽点’,亦或者‘共鸣’。
而在这个过程中,失望这种情绪对于期待这种情绪是多余的么?
我个人认为并非如此,相反,情绪之间是流动的,变化的,只要懂得搭配,便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因此这并非是无用的情绪,多余的情绪,不需要被剔除出去。
同样的,在这整个过程中,相比于每一句话为情绪服务,我觉得换一个方法问,会更贴切。
那就是,如何保证情绪流的完整性,也就是香蕉巨,提到的‘情绪的圆融’。
剔除多余的情绪和描写,本质便是为了保证最主要的那个情绪的完整性,同时确保他的节奏还在自己掌握之中。
假设,在之前那个段落,突然旁边同学过来,插上一句,你昨天考试考了多少分,然后主角的思绪被拉回来,开始跟人热火朝天讨论昨天数学最后的应用题有多难,之后再也不提那个期待的女孩,那么这个,就是情绪的‘撕裂’。
当然,这种掐头去尾的撕裂只是很刻意的一种,还有更多的撕裂是在于不经意间。
比如过多无用的情绪描写,一个人物出现了非常矛盾的情绪描写,情绪在将要引爆的时候,被另一事打断,往往这种掐断节奏的撕裂,是情绪流动中最为至关重要的撕裂。
一旦情绪撕裂,就很难让他再保持完整,整体看来,自然也不可能‘圆融’。
因此,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其实也正是为了保障这种完整性的手段之一,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使情绪不至于被撕裂,破坏。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情绪的一点点浅见,希望有所帮助。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橙橙乖 发表于 2023-2-11 20: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感受到这些具体的疑惑时,其实你已经在这个道路上开始走了,只不过这条道路太长而已。
在之前的那些写作理论里,我讲述的基本是道,也就是大方向上的基本原理。在做事当中,有道有术,术只是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的具体应用,一个大道理可以衍生出无数种术,所以术只能用来举例子,而且落于实处,只要有一点细微差异,术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异,我们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过去,那么我们应用一个法则的时候,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异。为了让你理解这个过程,我可以把我的练习过程进行举例,我从第一次理解这个概念到现在,已经过去十五年了,你才尝试了几天而已,能产生困惑都已经很不错了。
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爱上写作,但一直写不好,我没有办法理解写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一以贯之的规则到底是什么。在我整个学生时期,我看到了很多种不同的讲述和规则,但在具体的应用上,这些看起来有道理的写作规则会产生冲突,今天我写一个故事,用叙述好还是用倒叙好,有人说悲剧容易产生伟大的作品,那到底是悲剧导致了伟大,还是悲剧中的某些具体因素导致的,到底是花团锦簇的用词导致了文笔的强大,还是文笔强大就一定会花团锦簇……当我们把所有规则和说法都看得重的时候,在具体应用上会产生迷惑,我今天写一篇东西用一种说法,明天尝试另一种说法,总是出错,于是我写文总是写得不好。
这些疑惑在当年并不具体,但现在能看得清楚,我是那种必须在根本上理解某种事物的原理后,才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我的英语至今很渣,因为我从头到尾都没有理解过英文使用的基本原则,它到底是什么,我没有概念,所以我就做不好。而今天我不管做任何事,我都会首先开始尝试理解,它的基本轮廓是什么。
我二十二岁得到了写作的基本原则,就是村上春树说的,我们利用文字这个不完美的工具,顶多能够传递自己百分之多少的想法……这个话让我将写文分成明确的两个步骤,首先我在脑子里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东西,然后我通过这个不完美的工具的运用,将它尽量的表述出来。在此之外,任何的文学理论都是等而下之的东西,不管你说得再玄之又玄,写出来的东西只要与脑子里的最初思维一对照,我都能知道我是对了还是错了,需要往哪里做改进。
我当时在写的文章时《异域求生日记》,这本之前写的叫做《神陲》,当时我的文笔已经开始往繁复的、花团锦簇的方向走过去,那时候我刚刚出社会,开始喜欢许多具备仪式感的东西,喜欢一些看起来有哲理的能够表述人生的句子,而且我在尽量砍掉其中让人尴尬的表述,异域求生日记里其实已经有一定的成果。在《异域求生日记》的第一卷里,我利用插叙和蒙太奇的手法,一边写穿越,一边写主角穿越前的青春故事,青春故事走的是村上春树的路子,第一卷结尾的时候表述是这样的:
“少女死后的第二个月,他十六岁生日过后一个月,一名被他称呼为“爷爷”的老人在医院中永远闭上了眼睛。然后是父母正式的离婚。
  老人死后又一个月,他与他的父母一家三口十几年来罕见地在不是重大节日的时候见了面,同行的还有一名律师,在高耸的集团公司总部的顶楼上,巨大的会议桌边摆满了文件,四人分坐四边,父母的表情陌生得如同从未见过的路人,他们如同对峙的四个世界,父母与律师激烈地争吵或者讨论,惟有他安静得如同荒漠的深夜。
  然后签字。
  下楼的时候,他没有看见父母中的任何一人,只在大楼的门口,两辆名贵的跑车载着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两人从不同的方向扬长而去,而他背着书包,不知道从怎样的方向追赶或者离开。
  他忽然感到了莫可名状的巨大怒气,一路如机械般的回到公寓,老人的遗像在上方慈祥地注视着他。他一点点的剔除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收拾起巨大的背包。
  在墓地看过永远都不会再次与他交流的老人与少女之后,他踏着金黄的暮色,进入了陌生的山林。
  远处火烧般的云霞仿佛天使回归时张开的巨大羽翼,抬起头,神明在那摇不可及的天空中,投下了俯视的目光……”
这是在目前看来都比较不错的村上式的表达,整本书走的都是这样的风格,我记得当年很多论坛推荐,说网文当中竟然有了这种炫文笔的小说,在故事讲述里我尽量走温馨的清澈的爱情路线,例如跟狼女在山中相依为命什么的……这本书我开始赚钱,说明当中开始有了读者喜欢的东西,但它到底是什么,我不能确定。这本书写了半年多以后,我决定只把握自己能够把握的一部分,故事里的爱情、相依为命,是我非常喜欢也确定自己喜欢的,至于“远处火烧般的云霞仿佛天使回归时张开的巨大羽翼,抬起头,神明在那摇不可及的天空中,投下了俯视的目光”这种句子,我能够感觉到它很有意思,但它的意思我把握住了吗?没有,那我就砍掉,从头再来。
接下来的那一本是《隐杀》,如果现在回头去看《隐杀》,你会发现它的开头非常的平铺直述,交代一个杀手从组织逃亡,救了一只凤凰,然后重生。如果是熟悉我的书友,能够看到当初隐杀还有另外一个开头,也是到今天看起来都非常好的,叫做《无可奈何花落去》,写顾家明跟简素言这对姐弟相依为命的故事,但当初我还是砍掉了,我不要抒情,我要尽量平铺直述,把握住自己能够把握住的一部分。
回到怎让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那么首先,你的情绪得够多,然后一开始,你的情绪得够明确,一开始不需要复杂,你最浅层的情绪和渴望到底有些什么,隐杀里我使用的是杀手的强大,扮猪吃老虎,跟少女的相依为命,这些都是简单、明确而强烈的情绪,那么一开始当然是用这些情绪打头阵。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有不同的着陆点,譬如你听歌,进入歌曲的旋律,然后看着外头的景象,当它开始感染你,因为你过往的各种经历,你的脑海中会产生相应的东西,那到底会是怎样的画面,你脑子里到底期待怎样的东西。你今天遭遇了亲戚的刁难同学的霸凌,你脑子里出现的又是怎样的东西。情绪是长期积累的东西,单纯的情绪寄托于明确的情节,我们很多人以往并不会注意,他脑子里产生羡慕、产生憧憬、产生愤怒等各种波动的时候,他不会向内去仔细察觉这些东西,作者必须去查知,必须尽量去追溯它的理由,必须记住它——事实上只要你有了刻意的察觉,你一定会记住这些强烈的情绪。
然后,一开始你要表达简单而清晰的情绪,班上有个女孩子,当年很喜欢,跟她在一起会怎么样,有个人抢了你的钱,你如果够强大,会怎么样——这些东西,你沉浸进去,看见每一个细节,并不困难,如果你真能看见细节,通过文字抒发出来,也并不困难。
我们看见很多写砸了的文章,里面坏人起伏主角,主角反杀,毫无感触,为什么?作者的心中没有愤怒,没有同仇敌忾,他就看不到任何坏人可憎的细节。你从生活中、从过往的经历中将类似的坏人提取出来,表达出来。这就是基础的入门。
在《隐杀》当中我也试图表达复杂的情绪,在那本书的每一个高潮里,我都幻想着那些大片的感觉,坏人随着音乐入场,主角随着音乐入场,配角随着音乐入场,他们各自表现,最后无数的线条归于一个高潮然后释放——我所有的表达,几乎都失败了。当时我已经在这个原理当中进行了两三年的锻炼,复杂的、有机的情绪,我依然表达失败。当然很多读者并未察觉。
我唯一成功了的一个复杂情绪,是后来的《八月火》,究其原理很简单,在文章的前期我大量的放下各种温馨感人的相处情节,到八月火的时候,通过主角得癌症的悲剧,将那些幸福毁掉,于是读者们回忆起前期的那些情节,这个反转,令前期的所有温馨的重量都加了倍,故事得以升华,口碑也得到了升华。
但八月火也仅仅是及格而已。
在这个时候,我对于简单而明确的小情绪的表达已经得心应手了,但对于几十万字复杂情绪的烘托和表达依然拿捏不准——有关于整个概念,你可以去看江南的文章,《涿鹿》《上海堡垒》《爱死你》等等,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出神入化的三板斧,前期是平静温馨的日常,然后通过一个悲剧的高潮,把幸福毁掉,前期看起来平静的日常顿时有了巨大的重量,读者无不潸然泪下,他对于这个手法的表达出神入化。
我们表达一个简单的情绪时,或许几百字或许几千字,一个温馨的小章节就出来了,到几十万字一个反转,前期的上百个小章节就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都为同一个大情绪做了服务,这已经是每一句话第二次成为一个整体了。
接下来到《异化》,我开始锻炼的就是这种几十万字的整体表达,由于八月火的成功积累,异化的每一集,我都掌握得不错,每一集的小高潮都做得成功了,算是弥补了隐杀的不足,但由于生活和更新的影响,集与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看起来像是一块一块的大积木,但无论如何,大的方向我已经有所掌握,小的方向我也已经得心应手,要把它整合成完全体,就是《赘婿》这个试验品的责任了。
《赘婿》同时去往两个方向,首先是对小的方向,我对于各种简单情绪的深挖,是打算做到极致的。这里关联的是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为情绪服务上,你试图通过一个章节里的几句话作为基础点来表达一个情绪,然后你发现框架内的填充物不够,好像你所感受的某个情绪,利用几个段落,“十个点”,就已经说透了,那其实是因为你对那个情绪的感受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如果你真的仔细去感受了一个情绪,你会发现,要清晰表述一个简单情绪,即便耗费几百字几千字,你都会觉得表达得不够淋漓尽致。这就是情绪的深挖和深入感受。
当然,另一方面,你的一个章节,就表达一个情绪,这则是你积累太少的问题。
你没有随时随地地感受自己的每一个情绪,你没有呆在音乐中不断地深入自己的情绪,你还没有养成对自己每一个思维波动都产生反应的敏感度,那么你当然认为一个情绪只要几段话就能表达出来。你日常状态感受情绪的时间太少,当你要写作一个章节的时候,当然只能拿出可怜的一两个情绪来交差。但是在我,感受了好几年以后到达《赘婿》,我会发现自己过往的表述不够深入、精准、淋漓尽致——当然点到即止、恰到好处的表达也是一种极致,一些文学的初学者们大言炎炎,就能告诉你当然要恰到好处,但如果你是文字工作者,别信那种扯淡,如果你不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叫过分,你就不可能清楚地把握恰到好处到底是什么。而如果你平时每时每刻都在感受那些情绪,当你在写作一个章节的时候,你会拥有二十个备选项目,你多塞几个进去,那么章节自然就饱满了,而由于你的情节相互参差,在表现一个有趣的情节时,你已经为另一个情节留下了伏笔,这样就又能增加文章的反复可读性。
那么回到赘婿,在小的方向上,我要用一些过分的表达来触碰极致的感觉,譬如我以往通过文字只能把某个情绪表达到九成,今天我把文字量加大一倍,把情绪的表达深入到我目前所能抵达的极限。在赘婿的前期,我进行了大量这样的深入,有些人会觉得句子太繁复,表述太过,就是这样的原因,它是个试验文,我就是拿它来做实验。
而在大的结构上,我需要整本书成为一个巨大的整体,每一集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在赘婿的前期,每一集的情绪都是递进的,到第七集杀皇帝第一次释放出来,前七集的每一个情节都成为一个整体。而在第七集之后,我开始做第二轮升华的挑战,当然这个挑战还没有做完,如果做完了,它会把前面所有情节再抄起来一遍,变成一个更大的、比第七集的表述更进一步的整体,不过具体能不能做到,也只能做完之后再看了。
到现在,我从体会到写文的规律已经十四五年了,我仍旧写得战战兢兢,这些体会是要花时间花精力,要不断感受和深入的,并不是说我说出一个基本规则来,所有人就会豁然开朗,但是相对于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的积累,你们可以节约一定的时间。我看到前面有人说写作就像是妓女,不是说有心情才写……走到我现在的这一步,我脑子里的情绪随手就能表达出来了,如果只是当个妓女伺候现在的这些读者——如果这是最高目标——那真是没有任何挑战的东西。
我的最高目标,是不择手段地进步到五十岁,然后看看我自己能抵达文学的哪一步。如果你们只是打算把伺候好读者当成最高标准,那么在这条路上深入个几年,当个头牌基本就没问题了,而且一旦做出来了成绩,就不会再有掉下去的问题。这十多年来,我随时都有能力不够因而挑战目标失败的问题,但我的整个大方向,在目前看来,基本没有出过任何错误。
这是我走过的过程,仅供参考。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