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流量的最终野望是质量——从番茄小说的创作现状谈起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4-11-17 14:36:14
510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流量的最终野望是质量
——从番茄小说的创作现状谈起
杨熹 李梦
本文提要:较之于近三十年的网络文学发展史,成立于2019年的番茄小说无疑是
网文
行业里的一股“新势力”。譬如番茄小说中的“脑洞文”,不仅仅是一个流量文类型,也是一种文化社会学的寓言,通过流量文的表象,可以看到流量背后的价值观的涌动,以及对人群情绪的精准捕捉。在这些流量文中,亦可以看到网络文学在读者、作者、市场乃至文化大环境等多种力量的互动和“博弈”中,产生了诸多新的变化。甚至其中的部分作品已经逐渐显示出了自己的风格和气度——它们不满足于一种简单的情绪生产,而是书写更加丰沛的情感力量,并用文学的方式去触碰和表达现实的多重面向。
番茄小说成立于2019年,是一款免费阅读产品。和付费阅读不同,在免费阅读模式下,所有的费用都是由广告商买单,读者不用花钱便可以畅读所有作品。这个模式,让读者的阅读成本(经济成本)降到了最低,换言之,降低了用户获得内容的门槛(基本上是零门槛)。
这顺理成章地击穿了传统的阅读市场,加之流量和核心算法的加持,在此基础之上,仅仅经过四五年的发展,番茄小说便跻身为免费阅读领域的头部。作为一部活跃着上亿用户的现象级网络文学产品,番茄小说的兴起和创作现状等话题,显然有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的价值,某种意义上也是探究网络文学发展现状的一个新的窗口。
一、情绪捕捉器:“脑洞文”中的
文化社会学寓言
在临床医学中“脑梗”是一个危险的病症,它往往与死亡挂钩。但在网络文学创作中,“脑洞”和“梗”,却构成了一对密切的组合,它们制造出了网络文学新的兴趣和“爽点”。以往,“升级打怪”(玄幻文尤其突出)构成了男频爽文叙事的一大核心,虽然这个模式依旧是网文的一大主流,但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譬如新颖的“脑洞”和有趣的“梗”,成了新一代网络文学阅读者的宠儿(数据表明,阅读脑洞文的用户画像普遍是年轻读者)。判定一个作品是不是脑洞文,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中的角色有无明显的“金手指”(尤其是主角是否有“系统”)。譬如都市脑洞文中会有“神豪系统”,完成一个系统发布的任务,主角就会获得多少金钱的奖励,对这个金手指进行创新的是《我有九千万亿舔狗金》。在这部小说中,虽然主角获得了神豪系统的九千万亿,但是系统的设定限制了这些钱不能给自己花,只能给女生花,于是当一个众所周知的失败的“舔狗”突然暴富,戏剧性和趣味性也就诞生了:原来“舔狗”感情的失败,不是他的态度不行,而是钱包不够厚。当他成了大富翁,一切行为在众人的眼中都成合理的了。于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轻松搞笑的脑洞文,好像和现实主义书写隔着很远的距离,但其实这种以无厘头的方式来讽刺情感的金钱化和功利化倾向,不正和一些丑陋现象遥相呼应吗?事实上,“舔狗”是一种被读者反感的行为,如果主角真要当“舔狗”,那绝对会成为写作上的“毒点”,但是优秀的创作者,必先是一个市场的敏锐者,他会将这个“毒点”进行改造,最终成为“爽点”。譬如同样是这个题材,《只赚钱不谈情,职业舔狗我最行》就“玩”出了新花样。这部小说设定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虽然主角行了“舔狗”之实,但是其却很清晰地将“舔狗”当作一种可以赚钱的职业。正如小说中写到的“才十几岁的年纪,就要靠这种出卖情绪的方法赚钱”“所有的行为都被明码标价,也不允许有自己的感情”。在现实中,“舔狗”之所以被人所不齿,就在于他们往往付出了真情却得不到正向的反馈,甚至本身也知道自己的所有付出是徒劳无功的,但就是要坚持这种行为。显然在这个不对等的关系中,他们是彻彻底底的情绪提供者,而且是一种几乎没有任何回报的情感劳动,对应的,这种情感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它产生不了任何交换。换言之,与其说人们是在鄙视“舔狗”,不如说是痛恨情感被践踏,痛恨情感变得一文不值。因此小说中,消解情感被贬低的方式,就是将“舔狗”行为改造成彻底的商业行为,一切都被明码标价,它不再是单方的付出,而是有对应的经济回报;不再是一种情感劳动,而是一种彻底的满足客户需求的情绪生产,或者说情感成了商品,它有了自身的交换价值。既然“舔狗”的行为作为一种劳动,能和其他劳动一样可以明码标价,可以致富,那他们就不再被鄙视了,相反他们是造富的“英雄”,也就成了读者可以理解和认同的了。因此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在一个拜金主义盛行的宇宙,情感也可以成为被兜售的商品,资本主义社会不仅体现在马克思所谓的“商品的庞大堆积”,也体现在“情感的庞大堆积”。真正的情感失去了价值,不如赤裸裸的金钱,它被堆在了一旁,“舔狗”就是这种堆积的冗余物。另一方面,人们又极度渴望真情,这种渴望又体现在人们对“舔狗”的鄙视和厌恶,认为他们糟蹋了情感,也就是说,越是泛滥什么,人们也就越匮乏什么。这就好比一方面人们有着大量的爱情歌曲和言情剧,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在《牧马人》等经典老电影中去寻求真情的抚慰。
值得注意的是,脑洞文也是当下女频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女频言情类近期火热的创意“玩梗文学”(被广大读者称之为“发疯文学”),就用大量的创意网络梗与言情故事结合,给读者制造出了搞笑又轻松的阅读体验。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长矛老师》。这是一部堪称“网梗大全”的爆款之作:角色丰满生动,CP(character pairing,人物配对)甜度爆表,一个梗接一个梗,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发疯文学”在当代年轻人中十分流行,正如有读者在书评区感叹其“符合现在的精神状态”“内容精彩、十分解压”。显然,《长矛老师》能成为爆款,就在于它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社会情绪,成了“发疯文学”群体的“互联网嘴替”。
虽然《长矛老师》的剧情相对简单轻松,没有过多的悬念伏笔,但它的“发疯”,却让读者上头。尤其是作品“拒绝精神内耗”的主题,明显带有典型的社交属性,因此迅速带动了当下年轻人的传播热度,引发了“确诊了新互联网人设”的超过1亿人次的话题讨论。正如亚文化理论所呈现的那样,“事实上,亚文化在进行符号创造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美学。这种风格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底层、草根和弱势群体中传播、扩散,并且时常和传统的美学风格传播方向相反”。也就是说,这种风格的传播,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亚文化群体内部的“发疯”和狂欢。它有它的公共性、社群性和隐蔽性。
与“发疯”相对应的是“发癫”。《癫,都癫,癫点好啊》同样密梗输出,甜度超标。和传统女主文文静静、温柔贤淑的形象不同,这个女主有点癫:她人间清醒,不走寻常路,在穿越成谢弥后,女主与践踏原主的萧景析迅速切割,还“一个鲤鱼打挺起身狂抽萧景析三个大嘴巴子,又冲上去发疯般的乱踢乱打”。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举动,这是实实在在的“发癫”。在这个过程中,激烈的情绪得以释放,读者压抑的自我得以显影。换言之,女主谢弥的“发癫”,是群体的意志。有意思的是,《长矛老师》的“发疯”和《癫,都癫,癫点好啊》的“发癫”,不正是福柯笔下的“疯癫”吗?文明意味着一种秩序,它拒绝疯癫。但是“在人与自己的情感、与时间、与他者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的环境里,疯癫有可能发生了,因为在人的生活及发展中的一切都是与自然的一种决裂”。对于“正常人”而言,人们却常常缺乏这种疯癫和决裂的勇气。而文学的存在,提供了一个隐蔽的角落。也就是说,无论是发疯还是发癫,它只存在于“文学”里。因为只有在文学中,人才能身处于一个变化的环境,人与他者的关系才可能彻底发生改变。在这个空间中,人们能肆无忌惮地发疯乃至大吼大叫;在这个新的秩序中,再异端和疯癫的举动也会变得理所当然。显然,“脑洞文”不仅仅是一个流量文类型,也是一种文化社会学的寓言。通过这些表象,我们可以看到流量背后的现实的涌动,以及对社会情绪的精准捕捉。
二、类型文的创新:需要迈向一种新的气度
流量是随时流动的,趣味也是随时迁移的,对应的创作实践自然也是一种进行时而不是一种完成时。虽然类型小说构成了网络文学的创作主流,但其实网络文学也在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表达边界。网络文学在读者、作者、市场乃至现实大环境等多种力量的互动和“博弈”中,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譬如《缚春情》就是最近一年席卷行业风潮的新式古代言情作品。小说中江宋二府世代交好,宋挽与江行简二人青梅竹马,宋挽自幼困于后宅,一生所学都是在为做江家新妇作准备。不过,年少的江行简鲜衣怒马、志向高远,未及弱冠便远赴边关以求建功立业。临行前,江行简亲手为宋挽戴上白玉簪,并让宋挽等他归来。宋挽从此日日思君翘首以待,即使听闻江行简战死沙场,也执意抱着灵位嫁入城阳侯府江家。她信守承诺,谁曾想到守寡六年后,等到的却是江行简带着挚爱回京的消息。少年忘了,宋挽曾夏日制冰,制火器,扶持侯府扶摇而上。然世家从无和离妇,宋挽最终抛弃所有离开侯府。这是一部有情感纠葛又不失大气的言情作品,虽设定在古代宅院内,却有别于常见的古言小说,它并不局限于后宅之争,而是通过描写古代贵女与穿越女配的交锋,鼓励女子们挣脱束缚,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生活。因此在小说中,曾经以一己之力扶持侯府渡过难关的宋挽,在得知被背叛后,并未沉浸于怨怼情绪,而是迅速调整自己,摆脱桎梏枷锁,开始了新的生活。在经历了太多的爱恨纠葛之后,宋挽依然发出了“秉持人之一生家国为先,情爱为后,誓死捍卫山河,等天下安乐,能否执子之手,做一辈子寻常夫妻”的心声。
事实上在网文中,女频古言常见套路多为“穿越”或“重生”为女主,主角的这些背景,能让她们在故事剧情中自带很大的光环,因为现代穿越的女主多带有优于古代的先进知识、才艺、技能等,这些足以构成推动剧情发展的金手指。重生或穿书的女主通常可以理解为是有“第二世”生命的人,她们大多了解后续剧情的发展,从而改变重生或穿书前的故事结局,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而《缚春情》的女主是没有任何穿越、重生背景的古代女子,该书贴合明清时期对于女子三纲五常的礼教观念,古代的礼仪规矩被作者描绘得很有细节和真实感。这也是女主宋挽在得知未婚夫战死沙场后,仍执意抱着灵位嫁入江家的原因,为故事的起始铺垫了合理的背景支撑。即使没有“金手指”,宋挽依旧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在夫君离家的数年间,全力扶持江家振兴门楣。她不仅是典型的古代世家千金,大家闺秀,当家主母,才华横溢又典雅守礼,还有着超于常人的智慧,并不是单薄的深闺女子形象。小说的前半段以宅院里的喜怒哀乐为主要剧情,后半段则着眼于家族荣光、家国大义,女主、男主与世家子弟一起筹划谋虑,他们坚定的楚囊之情促使着彼此相互支撑,奋勇向前。小说中宋挽说道:“若是想做些利益长远的营生,大抵脱不开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的买卖。”正是有着这样广阔胸襟的女主,这般从容,这般风骨之女子,才能守家族荣光、护家国大义。这也是有别于常见古言爽文以言情线为主的设定。
《缚春情》创新反套路的设定还体现在女配林葭玥的身份上,与常见古言中描写穿越女重生为女主后与“本土”女配的对手戏不同,这本书则是“本土”古代女主与穿越女配的交锋。这种设定看似对于女主来说是艰难的天崩开局,因为作为从小养在深闺中循规蹈矩的女主来说,她所面对的对手是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女子。然而,作者笔下的林葭玥虽有先进的现代知识背景,却也是一个多面性的人物。故事开局她是反面人物,但她并没有运用超脱古代背景的“金手指”,她的所有言行举止都是贴合故事发展的。譬如随着故事走向后半段,林葭玥从穿越初对爱情的执着,中期的肆意妄行,转变成接受现实,自立自强。这样的女性角色并不多见,设定有别于常见古言中穿越女子依靠现代“金手指”火力全开,瞬间便可力挽狂澜的爽文,她有血有肉,内心矛盾又自省。整部小说中,主角配角们这样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还有很多,他们并不像常见网文中角色设定或极其完美或极其丑恶,他们都或有缺点或有闪光。正是这样真实的人物群像,将故事推向了更大的高潮——贴合背景,逻辑自洽,灵动可爱,引发读者迅速共情。
可以说,宋挽把个人的情感追求始终放在家国大义之后,这种气度显然突破了传统古言作品中的庭院深深与后宅纷争,女子的一生追求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花前月下和你侬我侬。家国大事,不仅仅是男人的事情,巾帼不让须眉,妇女同样能顶半边天。显然,《缚春情》虽然是一部古言作品,却是在无意识中用一种现代人的观念来塑造人物,换言之,宋挽这个形象,也有着现实中大众所认同的女子该有的特征和品质。譬如在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中,王宝钏为了爱情苦守寒窑十八年,靠着天天挖野菜度日,就被网友们吐槽为“恋爱脑”,同样的,在热播网剧《新闻女王》中,一句“找个男人嫁了吧”,也被誉为“最恶毒的职场侮辱”。“新闻女王”安心“搞事业”,所以获得了大众的认同,王宝钏挖野菜失去自我,所以被批评为“恋爱脑”。宋挽先天下之忧而忧,显然是把“搞事业”放在谈情说爱之先,这正符合了现实中大众的期待,也是《缚春情》的流量密码。或者说,《缚春情》的成功,正揭示了“搞事业”比“恋爱脑”更让人“上头”的这个现实。正是由于这些特质,使得这部小说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讨论度居高不下,而作为古代言情类型的标杆作品,这也引发了言情类型创作的新潮流。
在创新题材方面,受近年来热门影视剧的影响,科幻题材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受到了空前关注。原本相对小众的科幻题材,如今也成了网文作品中的热门类型。《末日特情处》就是其中难得一见的女频科幻末世精品文,这部小说甚至开创了末世“秩序流”。有别于传统末世文以混乱厮杀的背景为开局,该书以家国情怀出发,虽身处末世,但女主角盛安专心“搞事业”,带领队友们一起重建家园守护国家,格局宏大。文中的情感表达也十分细腻,不局限于言情文的爱情,队友间的默契配合,主角团的齐心协力,友情、亲情同样感人肺腑。小说也重视先进科技在改变末世处境中的作用,主张用科技来解决末世的困难与挑战,而不是天降的系统之类的“金手指”。显然,虽是一部科幻末世文,但《末日特情处》和《缚春情》一样,都突破了简单的情爱书写,而是把情爱放在了更为宏大的家国叙事之中,呈现出一种可贵的格局和气度。
如果要说类型的创新,《十日终焉》是绕不开的,它是番茄小说这两年的高口碑作品之一,一经上线就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这部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它是一个混合型文本。虽然给的分类标签是悬疑脑洞,但它其实也是科幻,是游戏,是现实主义情怀和守护。终焉之地,其实也是一个末日背景,人要在有限的时间、资源和信息的条件下,进行生存上的选择、合作甚至背叛,在这样一个极端条件下,人性在被考验被锤打。小说的线索错综复杂,就像一个不知道出口的迷宫,读者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去探索小说世界的真相,寻求出路,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是“爽”的体验,而是被压抑的求生,是坚固的牢笼而不是理想的乌托邦。这就给人一种真切的感受:读者在文本中压抑紧张,而在文本之外,读者可能会更加珍视现在的生活。正如诺兰虽然作为杰出的科幻导演而出名,但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他却呼吁道:“现实很重要,它不会被超越。”显然,和以往网络文学就是为了“爽”不同,现在的一部分网络文学已经逐渐显示出了自己的风格和气度。它不满足于一种简简单单的情绪消费,而是书写更多样的情感力量,甚至敢于用自己的方式去触碰现实和表达现实。
三、流量中的能量:网络文学中现实主义的
多重面向
现实是广阔的,广阔的现实主义书写自然不能狭隘。就是这样一个以“高流量”闻名业界的平台,却催生出了气度各异的现实主义书写,并呈现出多重面向的特征。
曾获得国家新闻
出版
署“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网络文学奖、第二届“天马文学奖” 等重要奖项的《长乐里:盛世如我愿》(下称《长乐里》),就呈现出了现实感和历史感兼具的双重品质。作者骁骑校以穿越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了新旧两个不同年代的上海。或者说,骁骑校写上海也就是在写中国。事实上,车夫、舞女、洋行买办、工人、共产党员、新四军等各具时代特色的人物群像,他们的故事和遭遇,不正是那个时代所有广大中国人的故事和遭遇吗?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长乐里》不仅把网络文学惯用的穿越手法运用到了现实主义创作中,还将上海的地域文化和红色的革命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留了现实主义批判传统的力度,也包含了网络文学的温情,更呈现了当下中国的盛世气象。
与骁骑校的《长乐里》关注小人物一样,另外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阿刀的《山河志》也把笔墨投向了普通人。不同于《长乐里》的故事背景在摩登的大城市上海,《山河志》的故事则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山村。如果说《长乐里》像是一部红色历史小说,浸透的是沧桑之变,那《山河志》的立意则更多是当代的,它是我们曾经的自己和真切的当下。因此在《山河志》中,阿刀写农村的男人、妇女和小孩儿,也写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和利欲熏心的小工厂主;写清美与马俊兰的互帮互助,写高原和大江的友谊,也写高原和唐佩互相成就的纯真爱情。主人公高原从弱小成长为社会精英,离不开乡亲的帮助;而从农村开始,最后又选择回到农村,帮助家乡的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则是高原的感恩和回报。在这中间,真挚的情感是人们渡过难关和苦难的船,同在一条船上,需要的则是同舟共济和守望相助,也只有这样,才能撑得起这浩荡的山河之志。
如果说《山河志》是生机勃勃又暖阳高照的,那续写春秋的《荒野之王》则是粗犷且苍茫的。主角苍云峰是车队的领队,常常出没于藏区的无人区,在饥饿、缺氧、高反、野兽等的考验中,苍云峰凭借着坚韧的求生意志和丰富的户外探险经验,数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在高原的辽阔,山的险峻,空气的稀薄中,人显得那样的渺小,肉体碰撞岩石,寒风磨砺意志,人不断在冒险中追求刺激和濒死体验。这是一种粗粝的现实。它拒绝安稳,也拒绝城市。它是孤狼在旷野里的狂奔。现实因此不仅仅和人有关,也和地理、旷野有关。
上文提到的《十日终焉》虽然以悬疑烧脑的剧情闻名业内,但正如前面所提及的,它其实也是一部很有力度的现实主义作品。或者说,他是在用网络文学的方法来呈现现实主义。具体而言,小说采取了人物小传的形式,交代了参与游戏的每个人的现实背景和故事,譬如文中章律师的经历和遭遇就引发了读者的共情,并为之破防。面对宿命般的现实,章律师选择一把火烧掉了原生家庭的束缚。不同于三岛由纪夫《金阁寺》里的那把火,章律师的这把火,虽然同样极端,但烧掉的是曾经的过去和自己,火燃起来的同时,也点亮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这把火,更现实,它没有崇高的美学,但是有着自己的噪声和态度。章律师的故事本身是凄惨的,没有网络文学常有的“爽点”,但是章律师这个形象却获得了读者的共鸣和喜爱,因为她足够真实和现实。除了人物小传,《十日终焉》也有着大量的人类生存寓意。譬如在小说中,有个跷跷板的平衡游戏,由于参与的人员互相看不见对方的情况,所以两边的人都在揣度对手的心理,为此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方案和可能。但事实上,这场游戏,只要大家什么事都不干,只需等待游戏时间的结束,所有人就都能活下来。这不正是阿甘本潜能理论的寓言吗?人区别于动物,是由于人有开拓自己潜能的能力,且人有两种不同的潜能,一种是开拓自己的潜能,一种是可以做,但是也可以不去做的潜能。现在的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如人工智能被不正当利用、资源被肆意开发等)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人过度地开发了自己的潜能,包括现在所谓的“内卷”也是一样,本质上都是对潜能的提前透支。或许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压榨潜能,而是保留潜能,因为“人类今天的根本问题就是缺乏倦怠”。当然,《十日终焉》也指出了这个方案的局限:这场游戏,之所以成为一种囚徒困境,就在于“互不见”的双方缺乏信任,或者说,这个信任被墙所阻挡,危机源于人类之间的不信任,他者即地狱。这个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启发,也说明网络文学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现现实主义书写。同时,也说明现实主义书写,在网络文学的介入和创新下,能获得新的活力以及表达方式。
四、“巅峰榜”:流量的最终野望是质量
“流量”是互联网经济的产物。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从万维网到移动互联网,网络文学的传播与发展形态历经了多种形式的变化:如从博客到网络论坛,到网络文学网站,再到移动阅读APP。这些时期都离不开“流量”这一话题,或者说,“流量”这个话题一直很有流量。流量也曾被“妖魔化”,似乎“流量”就是“质量”的反面,就像“流量明星”几乎成了“老戏骨”的反义词,意味着“缺乏演技”。事实上,“流量”更多是一个中性词,它是流动的水,也是水的流动,“流动”是其特征,“水”是其本质。流量是可以被具体量化的,因而是可以被计算的,这是算法得以存在的基础。不过不能忽视的是,那些几百万、上千万的播放量,不仅仅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这些在家里、公交车上、地铁上观看手机、浏览电脑的人以及他们所有网上冲浪的踪迹,在数字空间中,都统统化作了“0”和“1”的排序。他们的聚集处,就是流量的波峰和高涨,同样的,他们兴趣的退场,就是流量的消散。也就是说,“流量”既构成了互联网身体流动的血液,也传递了互联网身体的心率,它能最直观地反映互联网身体因何而“情动”。
具体到网络文学而言,高流量意味着作品获得了大量读者的阅读和青睐,它是受众的即时反馈。读者对小说的青睐程度又可以通过点击量、收藏量、加入书架数、评分、书评等数据充分体现出来。2023年9月,番茄小说“巅峰榜”的出现,就是这个评估体系的集中展现。为了让作者与作品获得更多的曝光度和关注度,许多平台都有比较有公信力的榜单,番茄小说的巅峰榜就是每月从作品人气、内容质量、作品口碑、读者互动、传播价值、IP改编潜力等维度出发,挖掘出全站最优秀的三十部作品。目前榜单已发布多期,其中不乏近年来受到行业广泛关注的作品,如《十日终焉》《我不是戏神》《长矛老师》《末日特情处》等。显然,坐拥亿级流量的番茄小说已经开始显示出了它的野望:番茄小说的目标是攀爬巅峰,而不仅仅限于做一个流量平台。
“番茄”从流量走向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的联动动作,形成了自己的“番茄模式”。譬如为了促进优质作品创作,番茄小说展开了一系列精品征文活动。其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与番茄小说联合承办的“古籍活化,传承书香”征文活动,共征集到以《牡丹亭》《世说新语》《子不语》等古籍为蓝本进行再创作的作品三万余部,其中作品累计阅读超过七千五百万人次。网络文学和优秀古籍的结合,经典与流量的碰撞,使得多位作者创作出诸如《鄱阳湖君传》《无情调》《王羲之的鹅》《长安香》等人气作品。譬如摘得桂冠的《鄱阳湖君传》就是一部以古籍《子不语》中“黑鱼精”为元素的作品,它讲述了善良的“鱼妖”陈清河突遭劫难被斩了妖魂,不同于常见网文套路后续杀伐果断报仇雪恨的剧情设定,遭此劫难后陈清河选择宽恕了他人,也宽恕了自己,历经数次艰难险阻后,他成为鄱阳湖“水神”,以此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向往。这部作品一经发布便有了不俗的人气,同时吸引了很多读者重读《子不语》这一经典古籍。显然流量和正能量并不是一对矛盾关系,关键是看流量被如何引导。
为激励扶持优质影视化内容创作,番茄小说还与优酷联合发起“和光计划”影视征文活动——“国风有‘薪’意”。该活动聚焦“新职场”与“新国风”两大主题,包含新职场、古代职业、新武侠、少年热血、国韵新呈等题材。譬如鼓励更多元创新地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扩充或演绎,讲述有关传统技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家国情怀、展现时代活力等的好故事。其中,冠军作品《月半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创作背景,结合养老生活的热门话题,展开了非常有烟火气息的地域文化书写,如广州骑楼、竹升面、云吞、糖水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都成了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细节。此外,小说中男女主角的相互救赎,配角们的酸甜苦辣,也以一种平凡的真实打动人心。
短剧无疑是近两年最热门的内容赛道之一,由番茄小说原创作品改编的短剧《锁爱三生》《当家小娘子》《重生:回到1983当富翁》同时当选优酷扶摇之夜“2023年度扶摇最具IP价值作品”。在优酷站内,《锁爱三生》连续十一天位居优酷主搜前三。这三部短剧均是番茄精品化IP开发的成果,在播出之后,获得热度口碑双赢,流量与质量共赢。截至目前,番茄小说已售出各类衍生版权作品百余部,如由巅峰榜作品《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所改编的动画《斩神之凡尘神域》在2024年暑期火热上映,引发了高燃热血国漫的新高潮。
如此种种,都可见番茄小说的发展图景绝不只是做一个流量平台,而是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流量优势和其他平台形成联动,扩大影响,多方位深耕内容创作,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帝国。
[作者单位: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
(本文原载于《中原文学》2024年10月刊)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专门的短剧投稿频道,已安排!
星耀计划|聚焦潜力佳作,现金奖励重磅加持,每月最高奖励5万元
狐尾的笔:在设定的世界里,想和读者一起求知求理想
4
【对话村民·新人到】黎大小姐:用作品传递爱与希望
5
抄袭??????
6
起点爆金币了!全球征文启动!现金奖励、独家专访、IP 全平台推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