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为什么这个时代出不了百万畅销书了?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39939
主页
发表于:2025-5-27 13:03:35
21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编者按
似乎离上一本现象级畅销书的出现,已经过去很多很多年了。
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各大平台上依然频繁有所谓的“爆款”书诞生,但
出版
行业畅销书的生产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过去的百万级畅销书慢慢化为记忆,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这个时代出不了百万畅销书了?究竟是阅读需求在萎缩,还是内容传播的逻辑早已改天换地?
在行距文化出品的播客“书探来了”中,主播花开玛对话庆余,就出版行业的渠道变革、价格困局以及创作生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共同探讨在电商折扣击穿成本线的今天,从业者如何在流量浪潮中守住内容价值?读者又该何处寻觅纸质书的温度?且看两位资深出版人讲述时代洪流下的出版突围之路。
以下是本期播客精彩内容整理(有删减):
图书销售渠道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花开玛:图书销售渠道这些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有一个做图书营销的朋友,他这些年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因为在新媒体时代,营销人员面对的更多是大V或者博主,工作方式跟以前纸媒时代确实不太一样。
庆余:对现在的营销编辑或者发行人员来说,给博主推书、打动博主是他们很重要的工作技能。一本书能否被这些博主或达人选上,市场表现差别很大,比如前两年很火的东方甄选,一本被选上的书可能会有几万册的销量,这对出版社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虽然和这些达人合作的折扣很低,但还是能看到有无数的出版社会去给他们送书,希望能被他们选中。
花开玛:从这个角度来看,渠道的变化背后折射出的除了工作内容的变化,也有整个出版行业的变化。
庆余:那是肯定的。我国的图书市场黄金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那几年。我是2001年进的出版社,但早期做的是教材,并没有经历过市场上所谓的黄金时代。据说那时候经销商都是扛着现金去抢书的,尤其是那些畅销书。那时候市场上这种知识产品供给不足,所以一本市场表现比较好的书能卖几百万册。
到2004年左右,整个渠道环境都还是相对良性的。当时新华书店卖书基本上是不打折的,那当当、京东为什么能崛起?就是因为它们用低折扣撬开了一个流量的入口。最开始的销售折扣大多还是7折、8折,又过了十年后,基本上就已经降到6折、7折了,再往后图书折扣越来越低。
到了现在,很多内容特别好的书,售价可能只有4到5折。比如参加“满100减50”的活动,再补贴个优惠券,实际到手价可能就是原价的4到5折,这让出版社压力很大。图书是有成本线的,出版社要给作者付版税,还要付纸的成本、印刷成本、人力成本等。
开书店不是一门“好”生意
花开玛:我记得我入行的那几年,常用日本的图书行业情况做对比。当时日本电商的图书价格与线下书店是一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线下书店。反观我们,大家常说线下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生存艰难,跟价格体系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庆余:是的,我印象很深。我刚入行没多久的时候,有朋友跟我说他想开书店,我就强烈建议他不要开。很多爱书人都有开书店的理想,但这门生意真的很难赚钱,实在称不上“好”。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刚才提到的电商折扣冲击太剧烈了。
北京原来最大的书城是西单图书大厦,我前两年去过一次,发现里面基本上没有新书,主要原因是出版社后来不再给它供货了,因为它的回款情况极差。为什么回款差?因为书卖不出去,大家已经不再去线下书店买书了。新华书店的销售折扣通常是7折或8折,甚至更高,读者为什么还要专门跑一趟?即使实体书店的环境做得再漂亮,吸引力也难免大打折扣。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花开玛:不过就我自己来说,我还是挺喜欢逛书店的。我在线上买书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冲着某本书去下单购买。但是书店是可以“逛”的,在逛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和很多自己都不知道的书相遇,其中就可能就会有你喜欢的或者想看的书。我觉得这是线下书店的魅力所在。
逛书店和图书市集时,我们到底是在逛什么?
庆余:这两年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地方都在办图书市集,并且都非常火爆,甚至很多图书市集需要购票入场但依然人气爆棚。像北京的地坛书市、朝阳公园书市,这几年也都陆续重启,而且都很火爆。这说明大众对线下逛书店、买书始终有需求,只不过如何将这种需求跟读者对接,在出版方跟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很多出版或书店从业者需要去考虑的事情。
花开玛:做生意肯定还是要有利润,才是一个正向的商业行为。当它是一个正向的商业行为的时候,这门生意才是可以长久做下去的。所以我们都需要考虑:在大家越来越宅,越来越孤独的时候,是不是依然需要一个可以“逛”的场所。
读者在线上购书的时候,存在视野上的局限性,可能惯常依赖固定的信息来源,而这种信息来源有很大的盲区。但当读者走进线下书店时,这种盲区就消失了,因为各种各样的书都会进入视野。
庆余:对于出版从业者而言,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在卖书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第一手的读者信息,对作者来说也是这样,知道自己的读者群体在哪里很重要。
书到底是贵还是便宜?
花开玛:坦白说,这两年图书价格确实比前两年高了一些,但出版社或者图书公司一直苦于赚不到钱,没有利润。这与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的变化有关吗?
庆余:图书价格的话题确实有点敏感,很多媒体文章的评论区中有大量读者都呼吁图书应该降价,因为平台的口号就是“要为读者降低价格”。但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折扣确实看上去实惠了,付出的真金白银却未必真的少了。
定价上涨并非出版社本意。出版社固然希望图书销量更高,也清楚定价提高会导致销量缩水,却不得不做出涨价的行为,对于出版社来说,出书的成本在不断上涨,纸张的成本、人力的成本,包括作者版税等费用都在提高,但电商平台动辄2折或3折结算,本身就是助涨定价提高的重要原因。
可能因为我们身处这个行业,对图书的定价有客观的认知,但是对多数不常买书、不清楚行业折扣逻辑的读者来说,看到90元、150元的定价,难免会觉得贵。
花开玛:的确,后来我也反思过:是不是因为自己处在行业内,同时喜欢书,对它有一种情感上的滤镜,才不会觉得贵。但我后来转念一想,即便把自己当作一个纯粹的读者,依旧觉得三四十块钱买一本书并不贵,毕竟买到的可能是别人十年、二十年的智慧结晶。
为什么这几年超级畅销书变少了?
花开玛:这些年图书市场还有一个显著变化。十多年前,每年都会有好几本百万级销量的畅销书。记得我刚到磨铁的时候,《盗墓笔记》和《明朝那些事儿》都十分畅销,后来像“黑天鹅”系列(图书品牌)也卖得很好。但是近几年,那种人尽皆知的百万级的畅销书仿佛消失了。
庆余:是的,百万级的畅销书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出现了,这应该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共识。比如去年我们(行距)有一本卖得特别好的书叫《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我个人判断这本书会成为大爆款,不过在正式出版前,对于它的销量其实心里没底。当时我的预期是第一年的销量能到30万册。事实上这本书确实迅速走红,甚至比我们预期还要更快一点,影响力也确实很大,登上了年底的各种榜单,在不少榜单里还位居榜首,豆瓣年度图书也是它。但是第一年实际发行量只有不到15万册,只有预期的一半,尽管出版社已经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去营销宣传了。
从多年的出版经验来看,以这本书当下的曝光度和影响人群,在十年前有可能会成为百万级畅销书。但如今为什么达不到这样的销量,我也在分析原因:一方面,这本书虽然已经登上了各个榜单,但是并没有“出圈”,读者仍局限在原本的人群中;另一方面,这些媒体榜单辐射不到大众,同时我认为读书人这个群体的数量确实在变少。如今,常规的图书营销路径和宣传力度以及影响力,确实比不上爆款视频,这是当下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花开玛:根本原因还是看书的人群越来越少了。之前的读者可能还在看书,但是他们的阅读量变少了;之前不看书的人依旧不看书,甚至有些曾经的读者也不再看书,转而投向其他令他们快乐的事情。
为什么出版社和作者赚不到钱?
庆余:我分析《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的销量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大众更偏好于阅读电子书。这些年微信读书等平台热度很高,但从业者对这类平台仍有顾虑:尽管很多人通过电子书阅读,但这种阅读方式给出版业和作者带来的回报极低。我长期关注几家上市出版公司的财报,电子书在他们的总体收入里占比很稳定,始终不超过5%,难道出版行业不想去卖电子书吗?
事实上,热门图书最终都会上架各大电子书平台,出版方自然希望电子书销量可观,但实际收入却微乎其微。如今,出版从业者似乎已不再深究原因,默认了这一现状,而这种无收益的模式对出版行业极为不利。
庆余:除了电子书之外,盗版书死灰复燃也是导致百万级畅销书难以出现的重要因素。《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本书的定价是58元,淘宝等正规电商平台的售价基本上是5折(29元),但在某些平台上却出现10元的低价情况,这显然是盗版书,因为低于25元的售价连出版成本都无法覆盖。
出版行业的人都知道,盗版图书类似于一个恶性肿瘤:即便不断举报,涉事店铺也会改头换面重新出现,而现在的销售平台在盗版书监管方面往往流于形式。这也是造成超级畅销书消失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花开玛:作为内容从业者或者文化从业者,令人深感悲哀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用了很长时间和很大力气都难以让盗版书消亡。我始终认为只有尊重内容、尊重有价值的创作,才能形成正向循环,催生更多优质作品。而大量盗版图书的存在,是对出版生态的破坏。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播客
一审:翟希铧二审:赵 冰
三审:黄 璜
END
-出版人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个故事始于孤独终于温暖
话题
首奖20000元 | 第8届「儿童文学」 短篇童话大赛征稿启事
100-1000元/篇丨公众号「选择自己」征稿
首奖5000元 | 「鲤的故事鲤的城」短篇小说主题征稿
4
300元/千字 | 「读者原创版」杂志话题征稿
5
“IP+作家转型”成爆款制造机,网文大神:微短剧需要“期待感”
6
100-300元/篇丨公众号「意林」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