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感悟] 散文断想. 作者:程汝明

[复制链接]
程汝明 发表于 2017-12-13 13: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散文断想(一). 作者:程汝明
1


散文,是灵魂的私语,是思想者的故乡,是人与宇宙的自由对话,是文学艺术,最后的精神家园。
                      2   
金木水火土,成就了人类文明。
……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石头,是青铜,白银,黄金的祖先。
——我们钻木取火,我们从黄河、长江的源头,一路走来……刀耕火种,捕鱼围猎,从一枚兽骨,一具龟甲指引的方向,我们的文字,与坚实的物质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在《散文之悟》中写道:将物质写实,让散文的坚实物质,与精神抽象,相平衡,相综合,散文将会出现“大气象”。没有这种气象,就决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大作家。……现在,沿着批评家的提示,我们再次重温经典——
鲁迅的《藤野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
孙犁的《黄鹂》,《亡人逸事》,《木匠的女儿》,《远的怀念》;
冯骥才的《水墨文字》,《猫婆》;
李国文的《桐花季节》;
贾平凹的《祭父》,《六棵树》;
余秋雨的《老屋窗口》,《沙漠隐泉》;
史铁生的《合欢树》,《我与地坛》,《老屋小记》;
北岛的《艾伦.金斯堡》;
刘心武的《人在风中》;
梁衡的《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铁凝的《我有一只小蟹》;
余华的《我的第一份工作》;
刘亮程的《狗这一辈子》,《寒风吹彻》,《月光里的贼》。——这些根植现实土壤的杰作,他们的故事与事实,抽象出,高品位的美学理念,这些理念落地,散文便开出,永不凋谢的花朵!
                        2017.11.22..于空心巷.顽石斋
散文断想(二). 作者:程汝明
散文的语言是美的,美在准确、鲜明、生动。美在,简洁、朴实。美在,壮阔恢宏,大气天成。美在,柔风绕明月,牵情无声。但这种美,是建立在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真诚者,掏心掏肺的语境中!
它与装腔作势者无缘。
它与骚首弄姿,无病呻吟,兜售假花者无缘。
它与肚中只有一瓢水,却要作江河滔滔者无缘。
它更与,心底阴暗,心怀叵测者无缘。
语言,心之苗,心之音。语言与语言的较量,是人与人的较量,故散文最后的较量,是人格的较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两段文字——
1       下雪了。朱老三望望天,望望远处的猪场,他转身进屋,摸了把刀,他要杀头猪,给乡亲过年;他要报答,那些真心实意帮过他的人。
2       下雪了,玉蝶纷飞,梨花含烟,雪随风走,风恋雪行,银装素裹,美不胜收!朱老三,触景生情,情催心动,两眼含泪,以无限深情的双眼,望了一眼,他隐在大雪中的“胜利猪场”,一时心潮澎湃热血奔涌,一个燕子转身,冲进屋内,拿出一把,寒光闪闪,锋利无比,柳叶形的尖刀,此刀,是他家八代祖传,往昔不肯示人之物。此物,虽不比“鱼肠”、“湛卢”、“龙渊”名剑,也是刺心刺肺,穿肝裂胆,一刀毙命之物。朱老三,要用此物,杀一头肥壮如牛,喂纯梁嫩草,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猪”,以白雪煮酒,拥红泥小炉,和乡亲们同吃一回,同醉一场,再打马意走江南,怀三世轮回,七世流转的万千感念之情,酬谢乡亲,是乡亲,帮他盖了个猪圈!
2017.11.26..于空心巷.顽石斋.
散文断想(三). 作者:程汝明
谈到散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有人就往杨朔身上泼脏水,说杨朔是“散文模式的制造者”,是散文模式的“始作俑者”。
杨朔,何时提出过“杨朔散文模式”?杨朔何时拥有,“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杨文”的大权?杨朔就是杨朔,杨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外交官!他爱散文,写散文,终了,含恨死在“文革”中!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内有“三年自然灾害”,外有帝国主义的封锁,“朋友”撕毁协议,撤走专家,社会主义的中国,面临生死考验。——在这艰难时期,杨朔,以心作笔,写出《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他让人坚信:勤劳、勇敢、自信的中国人,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一定要改变旧中国的模样,一定会像蜜蜂那样,为他人,为自己,酿造生活的蜜,一定会把中国建成,如南国盛开的茶花一样美丽!
杨朔的散文,写出当时中国人民心声,写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自然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此后的此后呢?一些人效仿杨朔,一些人,想借杨朔“火一把”,推演出了一个“杨朔模式”!——像后来,模仿秦牧,模仿刘白羽;像当今的一些“文人”,争相模仿余秋雨,弄出了个“余秋雨大文化散文模式”!
文学创作,从来没有模式,有的只是艺术创作中的“这一个”!像动物世界的熊猫与大象,天鹅与百灵,像植物界的地瓜与土豆,玉米与红高粱,像参天的大树与自信的小草……模仿,是文学艺术家,必走之路,但它仅存在于,艺术家的童年、少年时代;模仿与独创,是文学艺术的十字路口,平庸与天才,最终,在这里分手!……如果“模式论”真的成立,那就该有,“曹雪芹模式”,“鲁迅模式”,“孙犁模式”,“莫言模式”……诺贝尔领奖台,将会频繁产生“踩踏事件”!
一百年前,俄国的天才批评家别林斯基,在《一八四0年的俄国文学》中写道:……必须把小麦与秀草区别开来,并对庸劣、招摇的骗子,予以斥责与揭露,是文学批评的神圣使命!
2017.12.4.于空心巷.顽石斋.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