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中国现代小说100年:文学影视 从合流到分流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5-15 18:20:52
18924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现代文学的影响,得益于现代的传播手段,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得小说实现了最大化的影响力。而在现代传播方式中,影视是绝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五代导演崛起,《红高粱》《一个都不能少》《活着》《霸王别姬》《菊豆》《秋菊打官司》……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几乎包揽了绝大部分国际性的电影大奖,同时,它们也都是以小说为蓝本,是小说和电影结合的代表。可以说,在现代性启蒙的历程中,影视和小说都是启蒙的工具,但到如今,两者却渐行渐远。他们是如何合流的,又是如何分道扬镳的?
■现象
电影崛起,旧白话的余晖
1905年,京剧电影《定军山》问世,轰动天下,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电影,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很短的时间里,中国电影爆发式的发展,它以市民为受众,迅速成为当时最时尚的文化潮流。不过,谁来为电影创作符合市民口味的作品呢?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最初为电影创作提供资源的,是白话小说。不过,不是新白话小说,而是旧白话小说。传统的白话小说历史非常悠久,从宋代话本,到明清小说,再到20世纪初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一脉相承,旧白话以市井生活为创作资源,吸收本土口语的营养,最符合大众传播的要求。”。
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们,成为最初中国电影最大的创作者,大量旧白话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如《啼笑因缘》《玉梨魂》等,甚至众多鸳鸯蝴蝶派的作家转职为电影编剧,直接创作电影剧本,跳过了小说改编过程。有数据显示,从1921年到1931年,10年间,中国各影片公司制作了65部电影,其中绝大部分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创作。
受众不同,使得电影和现代小说走在两条不同的路上,张颐武说,“现代小说出现以后,主要通过报刊传播,针对的则是受过一定现代教育的新青年群体,但这个群体并不大。而群体更大的市民阶层,更喜欢旧白话作品,也可以说是通俗文学,才子佳人,爱恨情仇,更受他们的青睐。此外就是早期的武侠电影也受欢迎”。
改编潮流,主流作家加入
上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兴起,电影创作亦受到影响,国产电影从旧市民电影一统天下,变得更加多元化,左翼电影、新市民电影兴起。
左翼作家们发现了电影的力量,开始大量进入电影制作之中,但此时,电影和现代小说,仍旧没有真正产生联系,张颐武说,“左翼作家最初进入电影领域,比如鲁迅,就非常爱看小说,但他不看国产电影。左翼作家的进入,确实把新白话带入了电影创作,但和现代小说关系不大,更多是观念的改变,所谓新白话,是大量吸收西方的语言、词汇、思想而形成的。这一思潮,也影响了电影的创作”。
和鸳鸯蝴蝶派一样,进入电影业的左翼作家,很多直接成为了编剧,为电影创作剧本,如《野玫瑰》《火山情雪》《母性之光》《天明》等,著名的《渔光曲》《春蚕》也是左翼电影的代表作品。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现代小说才真正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资源,张颐武说,“那时候,一些现代小说开始被改编为电影,如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柔石的《早春二月》、巴金的《家》等”。
借助电影,原本只是小众读物的现代小说,被更多的人所认可,而借助文学,电影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更加深刻的思想内容,张颐武说,“这个时期,可以算是现代小说和电影合流的时代”。
再次启蒙,新文学的助力
改革开放以后,小说改编电影也蔚然成风,《子夜》《伤逝》《阿Q正传》《骆驼祥子》等,大量现代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张颐武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和小说两者汇流,可以说是蜜月期”。
莫言、余华、苏童、格非、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霍建起……几乎在同一时代,新时期文学作家和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开始成长起来,这促成了小说和电影更加密切的合作。张颐武说,“尤其是第五代导演,大量依赖新文学作品,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小说,都被改编成电影了。改编的量之大、之深,前所未有”。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历着巨大的思想解放和变迁,文学与影视,同时成为新的启蒙思潮的传播者,张颐武说,“这个时代,影视和启蒙、思想解放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的眼光更长远、观念更开放,像《寒夜》这样比较偏的作品也被改编,还有沈从文作品,此前不太可能被改编,也成了电影创作的资源”。
那个时期,第五代导演几乎包揽了所有国际性的电影大奖,更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获奖的作品,都是小说改编的,张颐武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支配、主导着电影生产,读者群和观众群重合了,这是很难复制的奇迹”。
现代小说给了电影更广阔的视域,更深刻的内涵,有人说后来的电影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风光,市场越来越大,但获奖却越来越少了,对此,张颐武觉得,“这也是一对矛盾,那时候中国电影获奖多,但市场小,现在获奖少,但市场巨大,并不是文学不再支持电影,而是电影和文学最终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
■分析
文学分化,文学抗拒改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时期文学,既是文学影响力最大化的时代,也是文学自身开始分化的时代。张颐武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不分纯文学通俗文学,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文学开始细分,纯文学的圈子在缩小”。
现代派、现代主义的引进,改变了小说创作的形态,张颐武说,“纯文学的技巧越来越复杂,对故事的重视则越来越少。现代主义所重视的象征性、对人的心理变化的表现,其实是不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除了个别作家,如严歌苓这样有通俗文学特征、且自身也是编剧的作家作品外,后来的纯文学作家,如余则成,鲜有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甚至上一代的作家,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如莫言,早期的作品,改编的多,但后期的很少改编,余华、贾平凹他们,也都如此”。
纯文学和影视渐行渐远,但通俗文学却仍旧保持着和影视的亲密关系,张颐武说,“这一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电视的普及。电视剧开始大规模被生产出来。电视的普及对大众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观众群终于大于读者群了。其实,电视剧的生产和电影生产有类似的经历,不过更快更短而已。起初,电视剧改编的对象也是现代小说,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都改编了,但很快,电视剧生产显示出它和通俗文学的亲密,海岩、王朔等众多通俗文学大家,迅速成为电视剧内容的提供者”。
如果说还有特例,可以跨越纯文学、电影、电视的作品,无疑要算《白鹿原》,张颐武说,“《白鹿原》不断地被改编,话剧、电影、电视剧等,这是非常难得的,几乎也难以复制”。
网络时代,新的内容来源
“文学死了,诗歌死了,小说死了”。21世纪,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文学和小说的生态。张颐武说,“其实不是文学死了,而是文学的分化进一步加剧,纯文学小说变得更加小众,进入更加专业化的创作模式,再也难以支撑工业化的影视生产。相对的,通俗小说和影视的联系反而更紧密了”
网络小说的兴起,加速了类型小说的成熟,历史、青春、情感、穿越、玄幻……小说的分类越来越细,数量越来越多,并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不同的传播模式,和影视联姻,甚至催生IP经济。
“影视的生产是一个工业机制,需要大量的文本支持,同时又依赖观众的认可,它和通俗小说的关系更加紧密,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的影视作品,其创作资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自制文本,由专业的编剧完成创作,另外一个则是向流行的通俗文学取材,改编成影视作品。今天的改编亦如是,大量从网络小说中汲取资源,吸收IP,不仅传统的影视生产如是,新兴的网络电影、网剧也同样如此。”
从最初和鸳鸯蝴蝶派的合作,到如今从网络小说取材,影视生产和小说的分分合合,恰好经历了一个轮回,张颐武说,“如今,纯文学越来越专业化,影视生产越来越工业化,如上世纪50年代到八九十年代那种纯文学和影视结合的情景,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了”。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首奖15000元 | 「书旗小说网」男频主题征稿
《故事作文》杂志,全国征稿!
总奖28万元 | 「科幻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4
《逝》(InWonYik)
5
首奖20000元 | 第8届「儿童文学」 短篇童话大赛征稿启事
6
本书<<浙东革命老区史记>>,原为<<侵略与反侵略>>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