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奖28万元 | 「科幻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发表于:昨天 14:38 109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当科技与文学在合肥相遇,一场关于未来的想象风暴席卷而来。

        自2025年3月5日中国(合肥)科幻小说大赛正式启动征稿以来,赛事热度持续攀升。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大赛组委会已收到741部科幻小说参赛稿,其中长篇小说达279部,来稿总字数超6000万字。

        组委会预计,随着7月31日截稿日期临近,参赛作品数量有望突破1000部。

多元笔触绘幻

        据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省作协副主席、市作协主席洪放介绍,此次大赛堪称一场科幻文学的盛宴,参赛作品呈现出参赛面广、质量高、涵盖面大、创新创意多等特点,且合肥科技创新元素在作品中占有一定比例。

        投稿作者群体多元,既有在科幻文坛深耕多年的知名作家,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不仅有专业科幻创作者,还包括科技工作者、在校学生,甚至博士、教授等学术群体。

        作品既扎根于当下科技进步,深入探讨科技与人的关系,同时又脑洞大开、充满着对人类未来图景的想象与描摹。

        多数作品紧扣“仰望星空创想未来”主题,中短篇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尤为出彩,新颖的构思、曲折的情节与瑰丽的幻想令人眼前一亮。部分作品打破传统硬科幻创作模式,将科幻与人文深度融合,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人造小太阳”“量子”“科大讯飞”“深空探测”等合肥科技创新元素频繁出现在作品中,作者们以这些元素为背景,对科学时代下科学与人、自然及人类进步的关系展开深刻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文学意味、有前瞻性的思考。

创新叙事突破传统边

        洪放说,在叙事结构和写作手法上,本届大赛来稿展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众多作品打破单一叙事模式,巧妙融合魔幻主义、现实主义、现代派等创作手法,形成极具先锋性的科幻叙事风格。多数作品文学性突出,部分长篇小说在宏大叙事中深入挖掘科幻本质,细腻书写人性,兼具可读性与思想深度。“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幻不再局限于技术推演,而是成为探讨人类命运、社会伦理的载体。”洪放评价道。

        据了解,本次大赛参赛作者地域分布广泛,其中海外投稿占比约8%,主要为海外华人和留学生,也不乏外国公民。从年龄层次看,2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作者占比超70%,其中许多是国内科幻创作领域的新锐力量和代表性人物,他们以敏锐的时代触觉,为科幻文学注入新鲜血液。

未来有望形成科幻“皖军

        据洪放介绍,与以往科幻文学赛事相比,本次大赛呈现出“人文化、纵深化、文学化”三大新趋势:一是科幻创作更趋人文化,聚焦人的视角,深入探讨人与科技的相互作用;二是科幻向纵深化发展,部分理工科背景的作者凭借对科技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创作出具有前瞻性的作品;三是文学性显著增强。这些变化预示着科幻文学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洪放指出:“科幻正从单纯的技术想象,转向对人的价值、科技伦理的深度思考。部分理工科背景的作者,凭借专业优势,让作品兼具科学严谨性与文学感染力。”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科幻文学的进化方向,也彰显了创作者对时代命题的主动回应。

        “合肥是科技创新之都,但科幻文学创作水平在全国尚不突出。”洪放表示,此次大赛旨在吸引更多科幻作家关注合肥科技创新,书写科技与人的关系。目前,合肥及安徽本地参赛作者已超百人,未来有望形成一支亮眼的科幻创作“皖军”。同时,大赛对全国科幻文学领域也将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挖掘和培养科幻文学新人。

        对于参赛作者,洪放建议,在创作中应加强作品的科幻性、未来性和文学性。立足前沿科技,强化充满科学性的幻想意识,注重结构、故事、情节、细节的打磨,突出“人”这一核心要素。

        “本次大赛是合肥科技发展与文学提升的必然需求,也是打造科幻文学城的重要举措。”洪放表示,大赛组委会将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推进评审、颁奖和宣传工作,未来,大赛组委会将通过优秀作品版权推介、影视改编孵化等举措,构建科幻创作生态闭环。他坚信,持续举办科幻小说大赛,将使合肥在三五年内成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科幻之城”,吸引更多科幻作家关注合肥、书写合肥,推动科幻文学创作与交流迈向新高度。“我们的目标,是让合肥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的新地标,让科技创新与文学想象在这里共生共荣。”


w5a7hw4j.jpg


收藏
送赞
分享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