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十月》杂志创刊40年 以文学见证改革开放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11-2 10:01:40
1741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十月》
杂志
创刊40周年了。1978年,当改革的春风即将融化封闭的坚冰、中国即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刻,在北京崇文区东兴隆街一栋旧式木楼里,一个以《十月》命名的文学杂志诞生了,成为新时期第一个创刊的大型文学期刊。40年来,《十月》汇聚了中国几代作家,用文学之笔,饱蘸爱国之情,写出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反映着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成为改革开放的同行者与见证者。
仅仅看一下《十月》的作者名单,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评论家说它“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王蒙、谢冕、李存葆、汪曾祺、梁晓声、莫言、刘心武、张洁、舒婷、铁凝、张贤亮、方方、周大新、叶广芩、刘庆邦、欧阳江河、海子、西川、林白、祝勇、乔叶、张楚……
“《十月》应国运而生,恪守天职,精心办刊,汇聚名家,不薄新人。为时代和人民立言,无论四季,总有丰美收获。”这是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为《十月》杂志创刊40周年专门题写的贺词。
从创刊伊始,《十月》就显露出明确的反映现实的文学意识,从《爱情的位置》到《高山下的花环》,从《小镇上的将军》到《绿化树》,从《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到《沉重的翅膀》,这些作品以强烈的现实关怀、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刻的人性剖析,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讨论,今天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名篇。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重大的时代话题,《十月》从未缺席,知青、国企改革、农村包产到户、留学热、经商热、高科技热……社会变迁与时代风云在文字中纤毫毕现。
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认为,在中篇小说领域,能够与《十月》相提并论的刊物几乎没有。《十月》的中篇小说获得的全国性奖项有19部之多。“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巨大影响力。比如王蒙的《蝴蝶》、邓友梅的《追赶队伍的女兵们》、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宗璞的《三生石》、铁凝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永远有多远》等,都是30多年来我国中篇小说领域最重要的作品。”
在文学期刊界,《十月》的
约稿
能力令人羡慕和钦佩,个中奥秘就在于杂志“汇聚名家,不薄新人”。《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李存葆说,《十月》杂志对作者非常信任和尊重,“哪怕改一句话,一个字,都会打电话跟我商量……”作家叶广芩认为“《十月》杂志,是我一个不可离的‘娘家’。这本杂志对于作者的亲切关怀,有一种超乎亲人的温暖。”
注意发现和培养青年作家是《十月》的传统。作家铁凝在《十月》发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时,年龄不过20多岁。她以“对年轻人厚道”来形容这份杂志。《十月》首任主编苏予退休后曾反复叮嘱看望她的编辑部同事:发现年轻作者是《十月》历来的传统,这个传统一定不能丢。1999年,《十月》开设了“小说新干线”栏目,每期推出同一位年轻作者的两篇小说作品,并配以点评。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文学期刊中,这种做法属首创。20年来,该栏目已推出近百位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多数已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
青年作家石一枫说:“我在《十月》发的作品也不是很多,但是每一篇都是自己比较满意的。我相信和信赖《十月》,也期待着《十月》作为一个宽厚、认真的、善良的兄长继续心疼和关怀这些比它岁数要小的作者。”
改革开放的时代赋予《十月》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气质。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十月》的精神不仅是大气的、持重的,同时《十月》的精神里也有新锐的,也有敢为人先的,充满了锐气、活力和勇气,这是其特别宝贵的品质”。海子、西川等现在为大众所熟知的诗人的作品,就是由《十月》率先发表的,“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对于《十月》都是怀有很深的感情。”李敬泽说。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尽管《十月》坚持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但并不排斥多样化的文学探索,体现出可贵的兼容并蓄的气质。作家林白2004年在《十月》发表了她的重要作品《妇女闲聊录》,“《妇女闲聊录》现在一直还有争议到底是不是小说,《十月》能够容纳我们也挺了得的。”林白说。
作家们喜爱《十月》,而《十月》的编辑们也同样敬重作家。曾担任《十月》副主编的张守仁说,在《十月》工作期间,我接触过很多作家,我感到他们都怀有强烈的责任感,怀有满腔的爱国心。
孟繁华表示,40年时间不长,但在时代的变动中,一份杂志能够始终屹立潮头,引导文学潮流的同时还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学风貌,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从这个角度说,《十月》,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文学的一个缩影。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话题
首奖15000元 | 「书旗小说网」男频主题征稿
《故事作文》杂志,全国征稿!
总奖28万元 | 「科幻小说大赛」征稿启事
4
《逝》(InWonYik)
5
首奖20000元 | 第8届「儿童文学」 短篇童话大赛征稿启事
6
本书<<浙东革命老区史记>>,原为<<侵略与反侵略>>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